密褶紅菇

密褶紅菇

密褶紅菇,屬於傘菌目,紅菇科。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溫中止瀉之效。主要分布在河北、山西、陝西、江蘇、安徽、福建、湖北、湖南、貴州、雲南等地。

基本信息

拉丁綱名 Basidiomycetes
中文綱名 擔子菌綱
拉丁目名 Agaricales
中文目名 傘菌目
拉丁科名 Russulaceae
中文科名 紅菇科
拉丁名 Russula densifolia
中文名 密褶紅菇
定名人 (Secr.) Gill.
參考文獻 Russulaceae

釋義

【拼音】

MìZhěHónɡGū

【別名】

密褶黑紅菇、小黑菇、密褶黑菇、火炭菇、豬嘴托、火炭菌

【來源】

藥材基源:為紅菇科真菌密褶紅菇的子實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ussuladensifolia(Secr.)Gill.[A-garicusdensifoliusSecr.]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摘,去掉泥土,曬乾,備用。

【原形態】

菌蓋寬4.5-12cm,平滑,中凹。棕灰色、暗灰色,後期炭黑色。蓋緣微內卷。後平展。菌肉白色,受傷後變褐紅,後轉黑。菌榴初灰白色,後期變黑,微延生。菌柄近圓柱形,長2-4cm,粗1-2cm,白色,內實。抱子無色透明,壁表粗糙,中央具網紋,(7-9.5)μm×(6-9)μm。卵圓形。

功效

祛風散寒;舒筋活絡;溫中止瀉。主風濕腰腿疼痛;四肢麻木;腹瀉

生態環境

生於針、闊葉混交林下。散生至群生。夏秋季常見。


資源分布

分布於河北、山西、陝西、江蘇、安徽、福建、湖北、湖南、貴州、雲南等地。

動植物形態

菌蓋寬4.5-12cm,平滑,中凹。棕灰色、暗灰色,後期炭黑色。蓋緣微內卷。後平展。菌肉白色,受傷後變褐紅,後轉黑。菌榴初灰白色,後期變黑,微延生。菌柄近圓柱形,長2-4cm,粗1-2cm,白色,內實。抱子無色透明,壁表粗糙,中央具網紋,(7-9.5)μm×(6-9)μm。卵圓形。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菌蓋扁球形,中央臍狀,或呈淺漏斗形,直徑4.5-12cm,棕灰色、暗灰色或黑色,表面光滑,邊緣內卷或平展。菌肉較厚,堅實,白色、紅色或黑色。菌褶較密,長短不一,白色、淺乳黃色或黑色。菌柄圓柱形,長2-4cm,直徑約2cm,白色或黑色。氣微,味辛辣;有毒。


藥材基源

為紅菇科真菌密褶紅菇的子實體。

菇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

出處

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