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日記

密室日記(德國猶太)安妮•弗蘭克所寫。

密室日記(德國猶太)安妮•弗蘭克

1942年6月20日 星期六(想寫日記)

我這樣的一個人寫起日記來,也真是個奇怪的經驗。說奇怪,不但是因為我以前什麼都沒寫過,而且因為我覺得以後我自己和誰都不會對一個13歲女生的胡思亂想感興趣。算了,沒關係,我就是想寫。再說,我有一大堆心事,不吐不快。
為了提升這位我等待已久的朋友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我不想和大多數人一樣只是隨手記下一些事實,我要這日記當我的朋友,我還要為這位朋友取個名字,叫吉蒂。

1943年11月8日 星期一(身處逆境)

你看得出來吧,眼前我正在抑鬱之中。我說不出這抑鬱怎么來的,可是我想是我的懦弱引起的。我處處被這個毛病折磨。今天晚上,貝普在這裡,門鈴響了,又久又大聲,我馬上臉色發白,胃裡翻滾起來,心臟瘋狂地跳——只因為我害怕。
再不然,就是密室起火,或者他們三更半夜來抓我們了,我爬到床底,嚇得要死。這一切幻覺都好像真的一樣。想一想,這一切都可能很快成真呢!
在我心目中,我們八個人好像是一塊藍天,四面八方被逐漸逼近的烏雲包圍著。我們站著的這塊圓圓的地方還是安全的,但烏雲正在圍過來,我們和那一直逼過來的危險之間的圓圈越收越緊。我們周圍都是黑暗和危險,我們急著尋找逃出去的路,結果彼此你擠我撞。我們張望下面的混戰,看看這上面的平靜和美。可是同時,我們被大片烏雲阻絕了,不能上,也不能下。大片烏雲像一堵穿不透的牆一樣擋在我們面前,想壓碎我們,只是還壓不過來。我只能哭喊著哀求:“喔,圈子,圈子,打開來讓我們出去吧!”

1943年11月27日 星期六(心憂夥伴)

最親愛的吉蒂:
昨晚我正要入睡的時候,漢妮莉忽然出現在我眼前。
我看見她衣服破爛,面容消瘦憔悴。她注視著我,大大的眼睛裡帶著那樣的哀傷和責備,我看出裡面的意思:“喔,安妮,你為什麼拋棄了我?救救我,救我離開這地獄!”
我卻救不了她。我只能站在一旁眼看著別人受苦受難死去。我只能祈求上帝將她帶回我身邊。她用她那蒼白的臉和哀求的眼睛盯著我,那么無助。但願我能幫她!親愛的上帝,我得到我祈求的一切,她卻落入命運的可怕掌握里。她和我一樣虔誠,也許更虔誠,而且也有心向善,那么為什麼我被選來活下去,而她也許要走向死亡?我們之間的差別在哪兒?我們為什麼這么天差地別?
慈悲的上帝,請安慰她,讓她至少不孤獨。但願你能告訴她說我滿懷同情和愛在想著她,那樣也許能幫助她撐下去。

1944年2月12日 星期六(渴望春天)

陽光普照,天空深藍,和風輕拂,我渴望著,真的渴望著一切:交談、自由、朋友、獨處。我渴望……哭一場!我覺得我仿佛要爆炸。我知道哭會有幫助,可是我不能哭。我浮躁不安。我從一個房間踱到另一個房間,從窗框的細縫呼吸,感覺到心在跳著,好像在說:“終於,滿足我的渴望吧……”
我想,春天已經在我內心裡。我感覺到春天在甦醒,我在我整個身體和靈魂里感覺到它。按摩法國奧斯卡一分為二特瑞特愛阿爾金融發個預算的合法餓死吧挨餓安啊哈給老人薩嘎癸二酸羅榮桓給啊誒噶改歌愛我個矮人國五公分因為俄官方酷哥哥 五公分烏龜分為二公分任務額共分為二八公分拉威爾好 熱舞f啦的 Leroy是個合格糖果盒規劃圖畫而是他還是二個個和格式色同感呵呵偶是是個餓貴人壓根日光和熱規範而餵人人啊日日人

1944年3月25日 星期六(立志快樂)

我沒有很多錢,其他世俗財產也不多,我不美麗,智慧不高,也不聰明,可是我快樂,而且立志永遠快樂!我生來快樂,我愛人,我天性信任人,而且希望人人都快樂。

1944年4月5日 星期三(表白心志)

我終於明白我必須做功課,才不會無知;必須好好活下去,當記者,因為這是我的志向!我知道我能寫。我有幾篇故事寫得很好,我描寫密室生活很幽默,我的日記大多鮮活生動,不過……我是不是真有文才,還有待觀察。
《伊娃的夢》是我最好的童話,怪的是我根本說不出我這篇童話的靈感怎么來的。《凱蒂的生活》也不錯,但整體說來沒什麼特殊之處。我是我最好也最嚴厲的批評家。我知道什麼好,什麼不好。人不下筆,真不知道寫作多美妙;我從前老是哀嘆自己不會畫畫,可是現在我非常高興自己至少能寫。如果我沒有寫書或報紙文章的才氣,總也能夠為自己而寫。但我想要的成就不只這個。我無法想像自己過著母親、凡•丹太太和許許多多女人的那種人生,成天瞎忙,然後就被世人遺忘。在丈夫和孩子以外,我還需要有可以奉獻自己的東西!我不要像大多數人那樣,過了一輩子,結果白活。我要有用,或者帶給所有人喜悅,即使是我不認識的人。我希望在我死後,仍能繼續活著。因此,我非常感激上帝給了我這個天賦,我利用這天賦長進,並且表達我內心的一切!
寫作的時候,我擺脫所有俗慮。我的哀傷消失無蹤,我的精神鮮活復振!不過,有個大問題,有一天我能不能寫出個偉大的作品來,我會不會成為記者或作家?
我希望會,喔,我真希望這樣,因為寫作使我能記下一切,我的所有思想、理想和狂想。我好久沒有為《凱蒂的生活》用功了。在心中,我把下一步情節想得精精確確,可是寫起來好像沒有那么順利。這個作品也許永遠沒法完成,最後不是走進紙簍,就是丟進火爐里。想起來好可怕,不過,我對自己說:“你才十四歲,閱歷體驗又這么少,對哲學能寫出什麼來。”
因此,重振精神,往前走,向上看吧。會有結果的,因為我下定了決心要寫下去!

1944年5月3日 星期三(從不絕望)

你一定可以想像,我們經常滿懷絕望地問:“戰爭有什麼意義?人為什麼不能和平相處?這一切破壞,到底是為了什麼?”
會問這問題,是可以理解的,但目前為止沒有人拿得出完滿的答案。為什麼英國人的飛機越造越大,越造越精,同時又一直弄出一大堆要重建的新房子?為什麼每天花幾百萬打仗,卻拿不出一分錢給醫學研究、藝術家或窮人?為什麼有些人挨餓,世界其他地方卻有堆積如山的食物在腐爛?喔,人為什麼這么瘋?
我不相信戰爭只是政客和資本家搞出來的。芸芸眾生的罪過和他們一樣大;不然,許多人民和民族早就起來反叛了!人心裡有一股毀滅的衝動,發怒、殺人的衝動。除非所有人類沒有例外都經過一場蛻變,否則還是會有戰爭,苦心建設、培養和種植起來的一切都會被砍倒、摧毀,然後又從頭來過!
我經常心情沮喪,可是從來不絕望。我將我們躲藏在這裡的生活看成一場有趣的探險,充滿危險和浪漫情事,並且將每段艱辛匱乏的事情當成使我日記更豐富的材料。我已下定決心要過和其他女孩子不一樣的人生,不想以後變成一個平凡的家庭主婦。我在這裡的經驗,是一個有趣人生的好開頭。碰到最危險的時刻,我都必須往它們幽默的一面看,並且笑一笑,理由——惟一的理由——就在這裡。
我年輕,有許多尚未發現的特質;我年輕又堅強,正生活在一場大探險里;我正在這探險過程之中,不能因為沒有什麼好玩的事而只顧整天唉聲嘆氣!我有很多福分:幸福、愉快的性情,以及力量。每天我都感覺到自己在成熟,我感覺到解放正在接近,我感覺到大自然的美和周遭人的善良。每天我都想,這是一場多么迷人有趣的探險!有此種種,我為什麼要絕望?

評析

安妮的快樂源自於精神上的追求。試用期和樂觀讓她對逆境不屈不撓
安妮弗蘭克用日記體的形式記錄了德國納粹黨對猶太民族進行迫害的真實故事。
《安妮日記》取材於二戰時的真實事件。她的家庭原居的國法蘭克福市.納粹興起後,開始對猶太民族進行迫害,安妮全家遷至荷蘭阿姆斯特丹避難.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的13歲生日,她收到的生日禮物中有一本日記本,於是開始寫日記.二十多天以後的7月6日,由於風聲緊急,他們一家躲到她父親公司的實驗室.實驗室因長期不用,被人淡忘,安妮的父親將實驗室的入口用一書櫃擋住,裡面遂成"密室".後有住進凡&丹先生一家和杜瑟爾先生.密室生活持續了兩年.1944年8月4日,因遭人舉保,密室成員全部被逮捕,投入集中營.除安妮的父親得免大劫,其餘均遭不幸.戰後父親將安妮的日記於1947年整理出版.安妮的日記,傳達了生活在絕境中的一群人的生活狀態,展現了一個成長中的少女雖在絕境也不放棄的樂觀,以及在艱苦的環境也阻擋不住的情感的萌發。
在《安妮日記》里生活的人,他們沒有自由,生命隨時都會因為一次偶然的暴露而喪失;他們沒有起碼的生活保障,連飽暖都成為奢求……
一個十三歲的少女,最大的願望是做一名記者和作家,卻因為希特勒發動的一場邪惡的戰爭,於花季之齡死於納粹集中營。
日記是安妮遇難前兩年藏身密室時的生活和情感的記載。作為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她在日記中吐露了與母親不斷發生衝突的困惑以及對性的好奇。在種族歧視和戰爭迫害的社會大環境中,藏匿且充滿恐怖的密室生活,在她樸實流暢的筆下,深深地揪動著每一位讀者的心。因此,《安妮日記》不僅僅是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心靈世界的獨白,更是德軍占領下的人民苦難生活的目擊報導。
你大概也有記日記的習慣。少女的日記、本該是紀念日常的奇想、情竇初開的悸動。平凡而快樂的“流水帳”常是這年紀的文筆產品。但你見過這樣的時刻處在死亡的威脅下的‘密室’里的少女的日記嗎?《安妮日記》就是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記述二戰期間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實錄。《安妮日記》告訴我們的,就是一個成長期的少女如何面對戰爭、種族迫害、自我成長與定位,以及男女角色等問題。《安妮日記》的內容是:恐懼、不安、奴役與饑寒交迫。一個十六歲的少女,最大的願望是做有一名記者和作家,卻因為希特勒發動的一場邪惡的戰爭,於花季之齡死與納粹集中營,陰冷、黑暗的集中營成為她生命的終點,真摯的情感與卑微的希望,貫通整本日記。寫作時的孤獨與秘密的保存,卻轉為世人的廣大迴響。善良、正直畢竟才是普世價值。《安妮日記》不僅僅是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心靈世界的獨白,更是德軍占領下的任命苦難生活的目擊報導。
戰爭的殘酷遠非我等未曾經歷的日能想像。包括我在內,我們曾有一陣子期盼戰爭,以為那可以是我們現在的“痛苦”的結束。但事實上,如果真的爆發戰爭,那將是更痛苦的深淵。悲劇是把生命中有價值的東西撕碎給人看,戰爭就是一種悲劇,它會摧毀我們在生活中早已熟悉和習以為常的美好的東西。或許,在戰爭開始的時候,會是激動人心的,但興奮過後,將是對和平的漫長而痛苦的等待。有人做過統計,自從人類社會有歷史記載以來,絕對的和平時期只有不到200年。人類為了征服與反對征服而進行戰爭的時候,卻往往忽略了人類生存的本義。
猶太民族的歷史注定是悲劇。2000年的顛沛流離,他們被驅逐、被迫害、受盡屈辱、歷盡磨難。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恐怖的厄運再次降臨到這個民族的頭上,他們不分男女老少,統統像羔羊一樣被塞進奧斯威辛集中營,看著營中那堆積如山的各色毛髮,聽著倖存者用顫抖地聲音控訴令人髮指的罪行,所有良心未泯的心靈都在震顫。納粹,人性的赤裸裸顯現,感覺和動物無異。到處充滿死亡的氣息,到處是驚恐無助的眼神,到處是絕望的哭喊。為什麼連生存也不允許呢?誰規定了在那個時期猶太人就是老鼠,納粹就是貓呢?
戰爭永遠是一個黑色的主題,二戰無疑是其中沉重的一筆,數以千計的猶太人被成批的殺害,唯一的理由就是“他們是猶太人”!這中間,許多還是孩子,安妮.弗蘭克就是其中一脈細微而柔韌的聲音。正如歐思斯特·斯赫納倍爾所說:“幾百萬人的聲音被壓制下去,這個低低的聲音只不過是一個小孩子的悄悄話……它比殺人者的嚎叫更持久,比時代的一切聲音更響亮。”
安妮·弗蘭克(AnneFrank),一個猶太少女,1929年6月12日生於德國法蘭克福一猶太富裕家庭,其父為一公司總經理,母親也是富家閨秀。安妮自幼備受父母的溺愛,上學後又得寵於老師,真可謂養尊處優。納粹興起後隨家人避難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1942年6月12日,她收到一個日記本作為生日禮物,從此開始寫日記。在這一天中,她寫道:“我對誰都不曾做到推心置腹,無所不言,但我希望在這裡能對你如此,我也希望你能夠成為我獲得慰藉與支持的一個泉源。”迫於日益殘酷的排猶浪潮,她的一家和另外四名猶太人共八人躲進她父親公司的密室,八個人藏身閣樓密室25個月。白天他們不能說話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動靜包括嚴禁上廁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們只能依靠父親公司的同仁幫助供給食品生活用品,和獲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長的25個月內,唯有這位13歲猶太少女安妮用她的筆,用她要做個作家的夢想,支撐她記錄下頂樓內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因為突然處於狹小的空間,突然面對每天被發現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八個個性不一的人,對於繼續生存的希望都有形形色色的表現,人在最困境下的真實的表現——這種真實本身所傳達出的信息與意義就能讓所有人感受到一種使人窒息的深刻。很少能見到陽光呢,因為陽光和實現並存。躲在秘密的閣樓里,就是為了讓自己蒸發,起碼在那些陌生人眼裡。在密室度過了兩三年的艱苦生活,她終於在16歲那年離開了,因為,蓋世太保終於叩開了密室的門。1944年8月他們因被檢舉而遭到逮捕。安妮和其他七個人被送進集中營,經歷不斷惡化的苦難:艱苦的工作、嚴寒、飢餓、疾病以及隨時面臨的被送進焚屍爐的威脅!巨大的焚屍爐的煙囪總冒著濃濃的黑煙,安妮們不但要小心自己不被送進去,還要時刻關注著那裡面是否會飄出自己摯愛的人的灰燼。八人中除她父親外均遭不幸,安妮和姐姐瑪各最終被轉移到伯根-伯森集中營,在1945年3月初(被解放的幾周前)因傷寒而死。安妮年僅16歲,屍骨難覓。據統計,超過一百萬的十六歲以下的孩子死於大屠殺,安妮弗蘭克是其中之一。
對十三歲的安妮來講,這日記本就像打開一扇門,它通向成長,通向無限的希望。安妮說過“沒有日記,也就無我。”然而,安妮不再有機會回味這一切了,因為同時拉開的,是戰爭的序幕,隨著警報的拉響,惡夢就開始了。而她面對死亡的陰影,她的心靈一直是和平與真摯的。安妮說:“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抬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夠實現所有的夢想:我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記者並最終成為享譽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所以,在閱讀《安妮日記》時,大的戰爭背景下,我們將得到更多的是一種溫暖人心的東西貫徹始終。有一種種歡快溫暖的種子縈繞在每一個角落,細節隨處可見,是安妮帶給周圍的每一個人。她可以說:“我必須承認,坐在天窗下面,感覺到陽光照在你的面頰上,擁抱著一個可愛的男孩,有什麼比這更愉快嗎?”
安妮經歷了快樂,期望,隱匿,抑鬱,意欲,悲憤,掙扎,死亡的人生歷程。安妮在日記中如實記錄了兩年間隱秘、艱苦的生活狀況,自己的寂寞、苦悶,對現實的恐懼、憎惡,對生的追求和期盼,對未來的嚮往和祝願,對戰爭、人性的深入思考。她渴望用年輕的激情、勇氣和天性的善良擁抱自然,擁抱世界,但是戰爭回報給她的卻是苦難和死亡。安妮在寫日記的兩年多里,生活困窘,她多次寫到阿姆斯特丹的被轟炸所造成的恐懼,也不斷譴責種族歧視,而藏匿又充滿了恐怖的日常生活,在平凡中深深地打動著人心。她在見證著戰爭與迫害。1947年,倖免遇難的安妮的父親,將安妮的日記整理後出版。迄今為止,日記已被譯成55種文字在全球發行三千萬冊,成為一筆人類共同的精神遺產。安妮真正地實現了自己的願望:“我希望在我死後,仍能繼續活著。” “走入世界,為人類盡一份力量。”
我想一定會有許多孩子像安妮一樣,在法西斯瘋狂怒吼中,微笑著說,“我相信善良。”永遠無法忘記安妮赤裸身體被削髮的空洞眼神,永遠……
希望類似的悲劇再也不要發生了。祈求和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