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傳染性鼻炎

家兔傳染性鼻炎是影響養兔業的重要疾病之一。從氣候炎熱的廣東、廣西到寒冷的新疆、內蒙古自治區,從濕潤的沿海到乾燥的內陸地區,規模較大的兔場傳染性鼻炎發病率較高,嚴重地影響了兔場的正常生產和經濟效益的取得。

流行特點

家兔傳染性鼻炎呈地方性流行。多數兔場均有高低不等的發病率。中國各地均有發生。不分品種、各種年齡的兔均可發病。冬春寒冷季節為發病高峰,夏秋季節發病有所下降。群體大、密度大、兔舍密閉、空氣流通差、衛生條件差的兔場發病率高,反之則發病低或不發病。在同一兔舍里,通風好的地方發病少,通風差的地方發病多。

病因

家兔傳染性鼻炎家兔傳染性鼻炎

該病是由多種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主要有:多殺性巴氏桿菌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鼠傷寒沙門氏桿菌等。一般以前二種病原菌為主,在有鼠傷寒沙門氏桿菌病的兔場,則以鼠傷寒沙門氏桿菌為主。除鼠傷寒沙門氏桿菌外,其它病原菌多為兔的常在菌,在表面上健康兔的上呼吸道也很常見。惡劣的外界環境或其它應激因素是鼻炎發生的誘因。

兔生活的空間新鮮空氣不足,空氣中含有過多的氨氣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以及塵埃等,引起兔上呼吸道抵抗力下降,破壞了正常菌群的平衡,兔上呼吸道黏膜上皮的保護作用被削弱,病原菌得以過量繁殖,從而引起鼻炎的發生。

症狀

患兔鼻端周圍被毛潮濕、從鼻腔流出分泌物,初期分泌物為漿液性的,較稀薄,隨著病情的發展,漸變為漿液粘液性或粘液膿性,較濃稠。由於患兔鼻腔發炎常打噴嚏,在病兔舍中靜聽,常可聽到來自不同方向的噴嚏聲,有的病兔會連續打幾次。炎症及其分泌物刺激鼻黏膜,引起搔癢,病兔常用兩前爪抓撓鼻端,粘稠的分泌物粘結兔毛使之成團,這在毛兔特別明顯。部分兔呼吸受到影響,呼吸加快,呼吸音變粗。病兔生長速度、產毛量下降。仔兔成活率低,生長慢。病情嚴重的鼻炎兔可轉為肺炎、膿胸等,表現為呼吸困難、黏膜發紺、少食或不食、逐漸消瘦死亡,或突然死亡。部分鼻炎患兔可能轉為急性敗血症死亡。臨床上常可見一些病情較輕的鼻炎兔,在環境條件改善後可不治自愈,或稍加治療即可轉為正常。但也發現,環境條件得不到改善,治癒的兔還會再次發生鼻炎。而有粘液膿性分泌物的病兔很少見到自愈,且不易治療。

綜合防治

改善環境條件

兔養殖籠舍兔養殖籠舍

兔場應選在通風良好、乾燥的地方建造。南方以建開放式兔舍為主,舍間距離應放寬,以4-6米以上為宜。舍內兔籠以單列式或雙列式為好,不宜超過四層,最好三層。兔場四周不應建造封閉圍牆,應建通風良好的網欄。兔籠也應採用通風良好的材料製作,特別是兔籠的前、後片。在北方,冬季嚴寒,一般多採用密閉兔舍,更應考慮設定通風換氣的設施。 嚴寒季節應定時進行機械強制通風。可利用屋頂與天花板之間的空間作為緩衝,外界氣流先進入緩衝再進入兔舍,可避免兔舍內劇烈降溫。並應及時清除糞尿,減少有害氣體的產生。經常用消毒液在兔舍內進行噴霧,以降低空氣中病原菌的密度和塵埃的數量。除嚴寒季節外,其它季節應通風,只要舍內氣溫在零度以上,就應開門窗通風換氣,保持舍內空氣新鮮,降低有害氣體的濃度、病原菌的密度,減少發病。中部地區,嚴寒季節較短,可採用南方開放式兔舍,冬季加蓋塑膠薄膜等防寒,適時通風換氣。

嚴格控制病情

首先把好引種關。引種時應認真考察種兔場,不要在明顯有鼻炎的兔場引種,可避免將來的麻煩。引來的新種兔應隔離檢疫一個月,合格的作為種兔併入大群,不合格的堅決淘汰。已發病兔場,在改善環境條件的情況下,少數病兔發現後應及時隔離治療或淘汰,以免擴大傳播。鼻炎較嚴重的或久治不愈的應堅決淘汰。

藥物治療

對於發病較多且又不可能全部淘汰的病兔,應給予適當的治療。 對病情較輕的兔應集中起來,隔離於一處,可用抗菌藥物加入飲水或飼料中,任其自由飲用、採食,結合消毒,改善環境條件,一般一周左右病情有所減輕或症狀消失。對個別病兔可選用恩諾沙星氨苄青黴素慶大黴素等藥物注射治療。每隻兔肌肉注射0.5-1.0mL/次,每天1-2次,連用5-7天。

免疫注射

傳染性鼻炎的病原菌多能引起家兔的肺炎,導致死亡。因而為了降低死亡率,應注射有關疫苗。主要預防巴氏桿菌、波氏桿菌、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肺炎。在有沙門氏桿菌病的兔場還須預防沙門氏桿菌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