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亭鎮[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

官亭鎮[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

官亭鎮是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的鄉鎮,位於江淮分水嶺腹部,312國道合肥至六安中段,東距合肥22公里,西距六安30公里,北距合肥新橋國際機場25公里,南距紫蓬山風景區15公里。官亭鎮清代建鎮,1949年屬官亭區,1992年撤區並鄉與焦婆鄉合併,2005年官亭、江夏店、金橋一鎮兩鄉合併為現在的官亭鎮。官亭鎮境內的合武、寧西鐵路、合六高速、312國道穿境而過,淠史杭總乾渠、潛南乾渠流經鎮域,構成了交錯便捷的水陸交通體系。官亭鎮下轄32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面積23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1萬人。素有“省會後花園、合肥西大門”之稱。官亭鎮本著農業強鎮,工業立鎮、商業興鎮、開放富鎮的發展理念,使民營企業異軍突起,三產行業蓬勃發展,形成了以化工、膠塑、五金、建材、糧油加工等優勢行業為主的工業體系,並在此基礎上,打造了200公頃的工業聚集區。

基本信息

簡介

官亭鎮官亭鎮民眾表演
官亭鎮位於肥西縣西北部,是肥西縣較大鄉鎮之一,是省城合肥通往大別山腹地的主要通道,因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完好的生態環境,素有“省會西大門、合肥後花園”之稱。

2007年官亭鎮黨委、政府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嚴格執行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按照“優農業、強工業、靚城鎮、迎接輻射、融入發展”的理念,大力實施優農富鎮、工業強鎮、三產興鎮、開放活鎮、基礎先行等戰略,堅持加快發展與深化改革相結合,堅持重點突破與整體推進相結合,堅持發揮內力與藉助外力相結合,使各項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官亭鎮便捷的水陸交通,獨特的地理環境,為農業結構調整創造了便利的條件,已建成了優質糧油、畜禽水產、蔬菜經果、栽桑養蠶,由此是甜油桃等無公害農業生產基地,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產業化群體。2007年工農業總產值突破了5億元,先後被評為省江淮分水嶺地區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市綜合改革試點鎮等。官亭鎮傾力打造省會西大門合肥後花園。

經濟概況

官亭鎮官亭鎮國小獎勵學生
官亭鎮正向農業強鎮、工業立鎮、商業興鎮、開放富鎮健步邁進。經濟運行質量和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先後被列為:合肥市村鎮建設先進城鎮、合肥市農田基本建設先進鄉鎮、合肥市綜合改革試點鎮等。

官亭鎮在鎮域經濟中鄉鎮企業和民營企業是支撐點、增長點,已形成以農機、化工、膠塑、五金、糧油加工、空調閥門配件、電動腳踏車、中石化加油等優勢行業為文體的工業體系。官亭鎮以鄉村華聯超市、聯都超市、國泰醫藥等為龍頭的集鎮商業體系基本形成。

官亭鎮工業集中區正在興建。新農村建設全面啟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依託自身資源,因地制宜,大力調整農業布局,實行城效型與外向型、城市型並進,示範基地與龍頭企業相結合的農業綜合開發戰略,已建成優質糧油、畜禽(土雞、麻鴨)、水產(龍蝦)、經是林(常棗、甜油桃)、大棚蔬菜等農業無公害生產基地,並在其基礎上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農業產業化群體。

基本建設

官亭鎮官亭誠信建材城
在交通方面,官亭鎮著力打造農村道路新形象。2007年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53公里,新修村級砂石路17.5公里,快捷暢通的市、縣、鎮、村交通網路基本形成,徹底改變了晴通雨阻、受制於天的交通狀況,極大方便了民眾的生產生活,也為推動官亭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公共設施日臻完善。供電、供水、通訊有線電視、公共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供電率100%,電話普及率95%,有線電視用戶1800戶,網際網路用戶達600戶。2007年,共投入7萬元改造集鎮供水管網,確保了居民飲用水的安全;投入40萬元實施道路美化亮化工程,共鋪設線路1.2萬米,架設線路6000米,安裝路燈117盞,既美化了城鎮,又方便了生活。

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全面增強。2007年共新挖20畝大塘2口,10畝以上中塘4口,新建小Ⅱ型水庫1座,完成渠道清淤10公里,涵閘配套70處,新修生產便橋2座,投資30萬元完成了金橋西站技改工程。全鎮旱澇保收面積增加到3.5畝。

土地整理復懇開發工作成效顯著。去年,共實施市級項目3個,張祠宅基地整理與新農村建設二期工程全面動工;樓郢、郭橋項目已基本完工;21個縣級項目通過驗收,大大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

新農村建設

官亭鎮官亭國家級生豬養殖基地
官亭鎮引導農民向小城鎮規範有序流動。去年共融資投入了近1億元,盤活了官亭、金橋、江夏、王集等集鎮閒置土地資金,小集鎮改造全面啟動,一批批具有現代化氣息的商住樓、綜合樓、農民(居民)住宅小區如雨後春筍,官亭供銷商貿步行街、江夏老街商貿城、老廟新商貿街已順利竣工;官亭誠信建材商貿城、官亭供銷商貿步行街二期工程、江夏西苑小區、同樂花園等集鎮居民小區工程即將竣工;百籮田商貿城、書苑雅居商住樓全面動工;《官亭鎮2007—2020年城鎮發展規劃》順利通過了市專家評審論證。

官亭鎮抓好馬河灣、豐祥土地及村莊整理與新農村建設項目。該項目是合肥市4個土地整理與新農村建設整村推進試驗區之一,項目總投資預計1.6億元,項目區面積18514.3畝,項目實施涉及2個村46個組88個自然郢,需搬遷1256戶。根據民眾意願並結合當地實際,項目建設堅持“宜居、宜農、宜游、怡人”的工作思路,建設新村居,培育新農民,樹立新風尚,建立新機制。

官亭鎮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抓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業園區建設、招商引資籌,不斷壯大鎮域經濟總量。繼續推進和發展效益農業、特色農業、設施農業;繼續鞏固和發展糧油、瓜果蔬菜、蠶桑、油桃四大基地建設。官亭鎮在張祠新發展油桃500畝;繼續發揮好華傑畜禽養殖公司、江夏禽業合作社、富源養豬協會、瓜果蔬菜協會、油桃協會等作用,強化規模農業,打造品牌農業,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產業化群體。

社會事業

官亭鎮官亭鎮青年業餘歌唱比賽
官亭鎮隨著省會經濟圈的發展和合肥市“141”發展戰略的全力推進,官亭的區位優勢將更加明顯,鎮黨委、政府高度具備了“規劃領先、建設爭先、品位超先”的超前意識和決策意識,今年將重點抓好官山路、六合路人行道改造,鋪設人行道板,增加綠化設施,完善給、排水管道建設。官亭鎮在淠河主幹潛南乾渠入口處新建日產5000噸自來水廠1座,徹底解決集鎮發展和居民用水問題。繼續抓好農村道路建設。

官亭鎮進一步完善“村村通”,堅持“鎮獎補、村配套、民眾籌資”相結合,勾通金華與郭橋、大莊與黃店循環路工程;爭取今年年底全面完成“村村通”工程三年的總建設任務;認真探索經營城鎮的理念,通過招商引資、調動民資、積極融資等途徑,以“圍繞中心、打造集鎮貿易圈”為目標,重點抓好江夏社區金橋社區焦婆社區馬店社區建設,使官亭成為區域性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名鎮。

官亭鎮完善張祠新村和該村的老村莊改造工程。努力實現“重點突破、整體推進、健康發展、全省領先”的良好態勢,努力打造馬河灣、豐祥整村推進項目,力爭“全市第一、全省一流、全國知名”。

旅遊開發

官亭鎮官亭鎮
官亭鎮以宜居為目標,完善功能、強化基礎設施配套,農莊內將新建學校、衛生站、文化廣場等公共設施;以宜游、怡人為目標,按旅遊景點的標準建設新農莊,使建築與地形、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融,結合張祠油桃節,逐步帶動新農村參觀旅遊業發展。

官亭鎮採取“三結合、五統一”方式,即統建與自建相結合,多層與平房相結合,漢、回兩民族雜居與聚居相結合,統一規劃設計、統一基礎設施配套、統一外觀、統一模式、統一驗收。“豐祥農莊”作為主安置點,建設規模564畝,安置1000戶3560人,建設模式以多層樓房為主,戶型設計面積90—120平方米不等,並建設回民聚居點1個,安置100戶350人。

工業建設

官亭鎮官亭鎮
官亭鎮以工業園區建設為抓手,不斷擴大工業經濟。圍繞全縣“129”工業平台,按照“最佳化資源,相對集中,完善配套”的方針,完善一期工程,啟動二期工程,溝通工業聚集區循環路網,形成一縱一橫道路主骨架。

官亭鎮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壯大民營經濟。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力度,力爭完成今年招商引資任務2億元;加大勞務輸出力度,不斷壯大勞務經濟,實現勞務經濟總量3.5億元。面對新形勢,發展才是硬道理,全鎮上下將高度發揚“團隊精神”,凝心聚力、開拓創新,緊緊依靠全鎮人民,用勤勞的雙手,力爭完成“爭創一流文化強鎮、積聚彩色商貿名鎮、構建省會觀光西門、打造和諧嶄新官亭”的創爭目標。

目標

2008年,官亭經濟發展的主要指標是:國內生產總值6億元,增長15%;個私民營經濟營業性收入7億元,增長15%;財政收入3000萬元,增長15%;招商引資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5175元,增長15%;市場日交易額增長20%;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內;城鎮化水平達4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