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世躍

宋世躍, 雲和縣人大代表,霧溪鄉礱頭村的黨支部書記;也是雲和縣城一家經營正宗羊肉館-霧溪綠色羊肉館的老闆。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說起宋世躍的養羊經歷和羊肉店,在雲和來說也是小有名氣,不但引來了《麗水新聞》的記者的專訪,更獲得了省里專家的一致認定。每談及此,宋世躍總是笑著說:“這一切,都得益於山區養羊項目的實施,得益於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啊!”,那么,在眾多的養羊戶中,他為何能夠取得如此明顯的成效呢?

很多年前,因一次意外,宋世躍的左手被鋦子給弄傷了,使他的左手不能正常使用,一下子失去了“正常”勞動的能力,他的生活更顯得捉襟見肘。每每此時,他總是站在大山深處,一遍一遍地問自己,今後的路在哪裡?如何才能使家人和村民擺脫貧困,發家致富?

就在這時,省扶持貧困山區發展草食動物-山羊養殖項目在我縣霧溪鄉實施,面對機遇和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藍天、白雲、草地、山水,他的眼前豁然開朗,確定了養殖山羊的信心。

目標確定後,他著手開始準備工作:沒有資金,向銀行貸款,搭建了羊欄;因為是新養戶,對這方面的技術一無所知,他就找相關部門的專家諮詢,並買了專業的書籍學習,平時還經常到老養戶那裡取經、學習;而且,只要是哪裡有舉辦該類的養殖培訓班,他就往哪去,麗水,縉雲,景寧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他對山羊養殖有了全新的認識;接下來,他馬不停蹄地與鄉政府和農業部門取得了聯繫,要求被列為該鄉的養羊科技示範戶,他的舉動得到了縣、鄉領導的肯定和支持,將他列為該鄉的養羊科技示範戶,並於2002年由縣畜牧局為他引進了40多頭種羊,開始了他的養羊之路。

初次養羊的他,對他的羊是非常的“寶貝”,經過他的精心呵護和縣、鄉領導的幫助,他養殖的山羊越養越壯,越養越多,近幾年,年出欄山羊都在100頭以上,年末存欄母羊達40多頭,年經濟效益達 14000多元。

做為一名縣人大代表,他認為在自己取得了成功後,應同時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這才是一名合格的的人大代表。他積極鼓勵村民和他一起去養殖山羊,在他的帶動下,該村已有5戶村民先後開始養殖山羊。該村的山羊也由起初的幾隻發展到現在的上百隻,養戶的收入也由原來的幾百元到現在的幾千元、上萬元。

一次偶然的機會,朋友請他去一家“羊雜店”吃羊肉,就餐後朋友感慨地說:“現在吃羊肉的人是來越來越多了,價格又好,他們賺死了,只是羊肉的味道沒有本地的好吃,什麼時候一定要到你家去吃正宗的羊肉。”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看到自己賣一隻羊才賺幾元錢,而經酒店加工後就可賺幾十元、上百元,為什麼自己不自產自銷呢?而且自己養殖的山羊吃的是無污染的山草,喝的是山野礦泉水,絕對是“純天然、無公害”的綠色食品,肯定受消費者歡迎,有了這念頭,他下定決心要開一家羊肉店。

又一個目標的確定,又一次忙碌的身影:籌資金、學經驗、找店面、雇員工,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他的羊肉店-霧溪綠色羊肉館於2002年年底在環城路開業了,初次開店的他本著“以誠為主、合法經營、薄利多銷”的經營理念,倍受消費者特別是外地客商的青睞,往往是賓朋滿座,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要殺幾頭羊。逢年過節,他養的山羊更是供不應求,許多客戶都是慕名而來,預訂電話也是應接不暇,由於銷量日益增大,全縣其他養羊戶養殖的山羊也成了他的“定點”戶,一舉打破了過去養羊戶“羊賣不出去”的局面,從而大大推進了全縣山羊業的長足發展。

“我是一個山區的農民,祖輩都生活在山裡,要說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像我一樣的村民,都能發家致富,都能在城裡買幢房子,做一個真正的城裡人!”這是新聞記者採訪他時,他發自內心的感慨,也正是我們實施“貧困山區發展草食動物項目”的最大心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