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周姓

周姓是一個歷史悠久、姓源複雜的姓氏。根據有關譜籍記載,周姓大致有十個來源:①出自黃帝時將領周昌之後。②出自商代太史周任之後。③出自周朝王室之後。如《元和姓纂》載:“周,帝嚳生后稷,至太王邑於周,文王以國為氏。”④出自周平王子烈。平王東遷後,烈別封於汝州(今河南臨汝),人稱“周家”,因以為氏。⑤周赧王的後代。《姓苑》載,赧王作為周朝最後一位國君,於東周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被秦國滅掉,赧王子孫淪為平民,人稱“周家”,於是也以周為姓。⑥由姬姓改姓而來。上述三支,本為姬姓,其後才改姓周。

源流

一、溯源
另據《姓氏考略》載,唐玄宗時,有姬姓的人因姓氏與玄宗李隆基名字中的“基”字同音,避諱改姓周。⑦由蘇姓改姓而來。譜載,明洪武年間,有位名為蘇卓周的人改姓周,以“武功”為郡望,人稱“武功周”。⑧出自鮮卑拓跋部。《魏書·官氏志》載,北魏獻帝次兄普,在孝文帝時改姓周。⑨出自普屯氏。《周書》載,北周人周瑤,初姓普屯,後改姓周。⑩賜姓。據《五代史》載,唐末有成汭,山東青州人,昭宗時為荊南留史,後梁時賜姓周氏。 
由於源流眾多,周姓也有許多郡望,著名者有汝南、廬江、尋陽、臨川、陳留、沛國、泰山、河南、武功等,堂號有篤祐、愛蓮等。如今,周姓在按人口多少排序的中華姓氏中居第9位,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2.21%,是全國百家大姓之一。
二、入閩
唐總章二年(669年),河南固始人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隨行人員中有中原校尉周廣德。唐光啟元年(885年),河南周氏族人又有隨光州固始東鄉人王潮、王審知兄弟入閩者。 
據汝南《周氏族譜》載:宋代,汝南周氏有一支直接遷往福建寧化石壁鄉,還有一支徙居永定。元初,周日昌自南京鳳陽府太和縣遷居福建泉州。明代以後,周姓入閩也時見於族譜。
三、肇安
宋嘉祐五年(1060年),蘇結,字實甫,挈妻帶子自同安葫蘆山遷居安溪衡陽。至宋元豐八年 
(1085年),諸子分居,長子九郎(二世)分居東陽。傳至可安(七世)隨父移居漳平卓安。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可安後裔卓周重回安溪縣新康里卓源鄉(今虎邱鎮竹園村),搭寮養鴨為生。後於寮址破土建宅時,似有人喊:“卓周、卓周,此地非你所有,如欲得地,必須姓周。”卓周遂改姓蘇為姓周。其郡望為武陵,堂號為武功。 
元至大四年(1311年),周日昌自泉州遷居安溪縣城下西街。其三子周可白,號西隅,於至正十四年(1354年)遷居安溪官橋山珍。至正十六年(1356年)周桂卿自官橋山珍遷居依仁里田頭(今龍門鎮寮山村田頭自然村)。 
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周日昌的四世孫周天寶自安溪縣城下西街遷入龍興里科名(今尚卿鄉科名)。約於清順治二年(1645年),周天寶之七世孫周爾恬自科名遷居白瀨鄉下鎮村。 
明宣德年間(1426~1435年),周惟新自同安縣銀同溪邊遷居安溪縣長泰里延壽鄉壩邊墩(今城廂鎮墩坂村坂頂角落)。 
四、繁衍及外遷
周氏自宋代起先後入安肇基,經過長期的繁衍生息,人口不斷增加,支派分析,分居各地。目前定居安溪的主要族系有: 
1、虎邱竹園周氏 
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蘇結七世孫蘇卓周在虎邱鎮竹園村開基,至今已繁衍二十二世,分布於竹園村(卓源)、湖丘村(碣仔下)、雙都村(溪洋)和羅岩村(羅岩)等。蘇卓周為虎邱竹園周氏一世祖。 
此外,虎邱鎮竹園村周氏自明末起就陸續有人遷往南安、泉州、同安、三明、福清廈門、建 
寧、興化,浙江省台州、台灣省和東南亞等地,如今已繁衍數萬人,僅台灣省台北市就達幾萬人。 
2、龍門寮山田頭周氏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周可白的後裔周桂卿在龍門鎮寮山村田頭開基後,至今已傳二十一世,分布於寮山村(田頭)、山頭村(梘坑)、觀山村(溪州美)、和平村(石牌)、美頂村(石竹、大奢)、光孝村(鼎寮)及官橋鎮吾宗村(周厝)等。周桂卿為龍門寮山田頭周氏一世祖。 
龍門鎮田頭村周氏有部分族人遷至南安詩山、同安碗窯等,還有部分族人移居香港、台灣等地以及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 
3、城廂墩坂周氏 
明宣德年間(1426~1435年),周惟新在城廂鎮墩坂村坂頂開基後,至今已傳十九世,分為三支派系,分布於墩坂村(坂頂)、玉田村(壠頭)等。周惟新為城廂墩坂周氏一世祖。 
城廂鎮墩坂村周氏有部分族人在解放前後移居廈門,現已達43戶,338人;有部分族人自四世起移居南安東田美山、浙江溫州比港馬山貢頂、江西鉛山縣十四都等地;還有部分族人移居金門、台灣等地。 
4、白瀨下鎮周氏 
約於清順治二年(1645年),周日昌十一世孫周爾恬在白瀨鄉下鎮村開基,已傳十三世,分為四支派系,分布於下鎮村(洋中、待御潭)、劍斗鎮由義村、感德鎮槐植村、湖頭鎮竹山村等。周爾恬為白瀨下鎮周氏一世祖。 
白瀨鄉下鎮村周氏在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有族人移居崇安縣、台灣;1950年後有族人移居永安縣西洋等地。 
5、鳳城周氏 
鳳城周氏除下西、南街周氏世居外,余者大都是新中國成立後,由於工作、經商、謀生等原因先後遷入定居於鳳明、朝陽、上西、東嶽等10個居委會。

分布

據2004年12月安溪縣人口資料統計,安溪周姓共10635人,在當今按人口多少排序的全縣姓氏中居第21位,分布於全縣11個鄉鎮。
鳳城鎮:692人。鳳明居73人,上西居49人,朝陽居56人,北石居39人,祥都居4人,東嶽居45人,南街居101人,下西居230人,祥雲居29人,東北居22人,小東居28人,龍湖居16人。
虎邱鎮:6443人。竹園村卓源6304人,湖丘村碣仔下15人,雙都村溪洋124人。
龍門鎮:2065人。寮山村田頭150人,山頭村梘坑530人,觀山村溪州美600人,和平村石牌92人,美頂村石竹、大奢680人,光孝村鼎寮13人。
城廂鎮:484人。墩坂村坂頂456人,玉田村壠頭28人。
白瀨鄉:197人。下鎮村洋中、待御潭108人,寨坂村寨兜89人。
湖頭鎮:2人。湖四村2人。
金谷鎮:89人。湯內村中窟89人。
官橋鎮:258人。吾宗村周厝255人,官橋居3人。
劍斗鎮:19人。尚山坑場19人。
感德鎮:41人。 槐植村41人。
尚卿鄉:98人。科名村庵邊、大坂後98人。
西坪鎮:35人。西原村30人,湖嶺村5人。
蘆田鎮:10人。招坑村10人。
湖上鄉:2人。湖上村2人。

譜牒 昭穆

安溪周氏各支系都有修纂族譜,蘊藏著十分豐富的家族史料,由於種種原因部分族譜已失散,現存的多為明清以後的族譜以及當代續修的族譜。 
1. 《卓源武功周氏大宗譜》 
虎邱竹園周氏族譜。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由周贊敬主持修纂。宣統二年(1910年)由周炳修主持續修。1998年由周碧梧主持再次續修,採用現代印刷技術排版印刷,共一卷。主要內容有序言、人物誌、世系圖、後記等。自十一世起昭穆: 
諱行:朝廷必嘉士,宗祖宜賢孫,萬派綿瓜瓞,奕葉振元勛。 
字行:世濟標烈塏,鍾源植墩坦,錫溫桓燕墀,鑒清棱景增。 
2. 《清溪周氏族譜》 
龍門《清溪周氏族譜》於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首修。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四次續修。現存手抄本三冊。自六世起,西隅派系昭穆: 
字行:闕光長大,仁受孕炳,允乃培錫,汝梓炫墩釗; 
漳杼灼育,銳添楫煒,環銘崇鞏,洛純德茂功。 
諱行:文章華國,詩禮傳家,朝廷班爵,公侯伯子,誠正格致,序進大同。 
3. 《墩坂周氏族譜》 
清乾二十九年(1764年)由周廷麟、周奕聰主持首修。後由周雨溪主持續修。現存手抄本一冊。其昭穆字行: 
惟喬肇淵竹,耀啟承廷奕,世錫清懋煥,垂鍾洪植炳。 
4. 《下鎮周氏族譜》 
民國2年(1913年)由周開臣等主持首修。1999年冬由周桂升、周伊尹主持續修。現存手抄本二冊。記載周日昌遷入安溪後世系圖及周爾恬開基下鎮後分支衍派的實況等。其昭穆: 
字行:元侯世伯,孝子懋建,貽立克永,允乃丕基,文章華國。 
諱行:宗顯朝廷,邦家開際,日錫兆光,植道自得,居安資深

宗祠

1、卓源周氏祖祠 
位於虎邱鎮竹園村湖石角落,明永樂元年(1403年)始建。清代數次修葺。民國25年(1936年)由周培英主持重建。祠坐西向東,大厝式建築,石木結構,二進布局,面闊五間,占地面積5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平方米。大門對聯為:“柏府流芳輝俎豆;竹園啟派衍宗支。”大廳楹聯為:“衡陽衍宗支,誕承武功世德;西樓昭禋祀,丕紹御史家聲”、“自清溪而轉徙漳平已歷數百年,久聞仁讓克己禰其孫賢子孝;由卓安而開基卓源又閱十餘世,鹹守詩書遺訓圖報祖德宗功”。 
2、田頭周氏祖祠 
位於龍門鎮寮山村田頭角落,約於明永樂八年(1410年)始建,後經幾次修葺。2002年重建。祠坐巽向乾,大厝式建築,土木結構,二進布局,面闊三間,占地面積219.83平方米,建築面積190.63平方米。大門對聯為:“汝南衍派源流遠;清浦分支世澤長。”大廳楹聯為:“文章華國詩禮傳家,朝廷班爵公侯伯子”;“汝南受姓輝煌發展,固始移閩昌盛繁榮”。 
3、錦卿周氏祖祠 
位於龍門鎮山頭村梘坑角落。始建無考。2001年11月重建。祠坐北向南,大厝式建築,土木結構,占地面積230平方米,建築面積176平方米。大門對聯為:“濂水興支承祖德;岐山衍派慶宗功。”大廳楹聯為:“筍江分支,由晉江而入清溪;金陵衍派,自田頭移居錦卿”、“田頭接岐山源流綿遠;錦卿衍筍江宗澤系長”。 
4、墩坂周氏祖祠 
位於城廂鎮墩坂村坂頂角落,約於明正統十年(1445年)始建。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被洪水沖毀;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重建;1958年被拆除。1999年,由周晉德主持,集資20多萬元進行重建。祠坐北向南,大厝式建築,石木結構,二進布局,面闊三間,占地面積3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0平方米。大門對聯為:“湖水流前長世澤;岐山延壽振家聲。” 
5、下鎮周氏祖宇 
位於白瀨鄉下鎮村洋中角落,名曰“洛陽堂”,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始建。約於乾隆五年 
(1740年)由周國曜等主持重新修葺。宇坐巽向乾,大厝式建築,三進布局,兩邊護厝,土木結構,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建築面積700平方米。大門對聯為:“洛水流長千年秀;陽山源遠萬世青。”大廳楹聯為:“洛水青龍顯宗祖;陽山丹鳳耀子孫”、“日昌自南京入閩,奕葉衍派啟爾子孫肇基下鎮;爾恬從科名分支,繼往開來奠我祖宇拓建洛陽”。

人物

一、人物傳
周石卿(1918-1993年),安溪縣虎邱鎮竹園村人。出生於中醫世家,16歲起在其父開辦的“瑞生堂”當學徒,白日工作,夜間苦讀,涉及經史和岐黃之道,21歲繼承父業,正式掛牌行醫。1957年入福建省中醫進修學校進修,翌年回安溪縣寶山醫院任負責人。1958年入福建中醫學院師資班深造。1960年2月入成都中醫學院傷寒師資班進修。同年9月以後在福建中醫學院傷寒教研室執教。1978年升副教授,並任教研室主任,1987年晉升教授。先後擔任中華中醫學會福建省分會理事、全國仲景學說研究會顧問、河南張仲景國醫大學名譽教授等職務。他從醫60餘載,醫術精湛,著述頗豐,出版《傷寒論》、《熱病學》、《南方醫話》、《八閩醫話》等100多萬字。事跡被載入《當代名老中醫》、《中國醫學家薈萃》。 
二、歷代科舉及第名錄
清舉人 
周德堂 長泰里人,嘉慶十八年(1813年)考中。 
周從龍 新康里人,同治十二年(1873年)考中。
三、非科第出身仕外職官(七品以上)名錄
周觀祖,長泰里人,明永樂間任戶部員外郎。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已知職務職稱名錄
1. 曾任副縣(處)級以上職務名表
姓名 生年 原籍
周植振 1922 虎邱竹園
周秉鈇 1924 虎邱竹園
周 虎 1924 龍門寮山
周賢文 1925 虎邱竹園
周少超 1925 虎邱竹園
周碧梧 1930 虎邱竹園
周和平 1931 龍門美頂
周勇勝 1933 虎邱竹園
周維權 1938 龍門湖山
周晉輝 1939 城廂墩坂
周火順 1951 虎邱竹園
周崑山 1953 虎邱竹園
周煥基 1959 城廂墩坂
周生髮 1961 虎邱竹園
2. 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名錄 
周南京 周瓊鑒 周植志 周洋溢 周慶健 周秀琴(女) 周育聰 周紫荊 周錦良 
周天地 周志強 周清經 周良玉 周志清 周昆河 周世熊 周淡水 周璃森 周植香 
周安輝 周陽鵬 周齊心 周石卿
3. 博士名錄 
周賢良 虎邱竹園人,留美海洋博士,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周思大 虎邱竹園人,留美電子工程博士。 
周穎剛 虎邱竹園人,留美國際金融博士。 
周亞良 虎邱竹園人,留美博士。 
周永堅 虎邱竹園人,留馬來西亞博士。
五、已知在港澳台及海外安溪籍名人錄
周百鍊(台灣) 周錦玲(台灣) 周森泉(馬來西亞) 周玉明(馬來西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