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中醫院

亳州市中醫院是一所“二級甲等”綜合性中醫醫院,又是安徽省示範中醫院,是安徽省人民政府確定的“北華佗、南新安”中醫發展戰略目標的代表,是全市中醫藥事業的龍頭單位。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安徽亳州中醫院安徽亳州中醫院

安徽亳州自古就有“藥都”之稱,是中醫藥文化的搖籃,盛產中藥材。自東漢末年神醫華佗開闢第一塊“藥圃”之始,亳州人依華佗之靈氣,靠土地之肥沃,借交通之便利,種植、經營中藥材之風日益繁盛,經久不衰,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
中藥材的發展也促進了中醫的發展。亳州市華佗中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育、科研、防保等為一體的綜合性中醫醫院。建院50餘年來,在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下,醫院已逐步建成為環境舒適優雅、科室設定齊全、醫療設備先進、中醫特色濃厚、診療水平不斷提高的現代化中醫醫院,是國家“二級甲等中醫醫院”、“全省示範中醫院”、國家執業醫師資格(中醫類別)實踐技能考試基地。
近幾年來,亳州市華佗中醫院開展了誠信醫院的建設,堅持“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管理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2002年、2004年被中共亳州市委、亳州市人民政府授予亳州市第一屆和第二屆“文明單位”、2003年被安徽省人事廳、省衛生廳授予“全省衛生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醫院特色

安徽亳州中醫院安徽亳州中醫院

堅持傳統醫藥特色
醫院始終突出中醫辦院方向,突出中醫中藥的醫療特色,充分發揮中醫人員多、技術硬的優勢,不斷提高中醫診治水平和治癒率,在業務工作中認真抓好中醫內科為主的同時,注重扶植中醫小兒科,專科建設揚長避短,充分發揮中醫治療肝病、骨傷、痔瘺等專科專病優勢,吸引了眾多患者前來就診。目前住院部分為13個病區,開放床位400餘張,設有急診科、感染科、精神科、微創外科、泌尿外科、內科、眼科、口腔科、康復科、針灸科、骨傷科、普外科、燒傷科、腦外科、婦產科、小兒科、耳鼻喉科及現代化手術室等,其中“肝病” 、“頸肩腰腿痛”為全省重點專科專病,眼科為市級重點專科。
堅持加強醫院管理
為樹立視窗單位的優良形象,努力創建文明單位,近年來,中醫院在主管單位的關心和全院幹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不斷加大醫院管理力度,加強職工的職業道德教育和行風建設,全院職工的自覺性進一步提高,醫院面貌明顯改觀,“以病人為中心,說文明話,辦文明事,文明執業,優質服務”已成為每個職工的行為準則,講文明、樹新風,良好的文明氛圍,贏得了廣大人民民眾的稱讚和社會的認可,醫院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也不斷提高。為了加大醫院的管理力度,醫院印發了《醫德規範制度及獎懲條例》,人手一冊;全院還開展了職業道德教育,每星期的三個半天進行醫療衛生法律法規的學習,努力提高全院職工的法律意識,不斷提高職業道德水準,做到自覺遵法守法。多年來,醫院無計畫外生育、無重大案件、無重大責任事故以及聚眾賭博和封建迷信等現象。結合中醫院實際,醫院黨支部及院部研究決定在醫院開展了“兩優一創”活動,即優質服務,優良形象,創示範科室活動,各科室將文明用語張貼上牆,同時在全院範圍內開展“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職業道德教育,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都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附設機構

中醫的最高境界就是致中和。《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說的是中和是世界萬物存在的理想狀態。通過各種方法達到這一理想狀態就是致中和。
“國醫堂”是華佗中醫院為弘揚和發展中醫藥事業而設立的。亳州是華佗的故鄉,中醫藥源遠流長,但由於歷史原因,近期亳州中醫人才短缺,甚至有中醫人才斷層斷代的危險,如果不採取“急救”措施,中醫在亳州的生存就難以保障,出於這種考慮,華佗中醫院領導層制定了許多發展中醫的方案,其中“國醫堂”的建立就是一個很好例證。國醫堂內不僅有亳州地區的名老中醫長期坐診,同時還聘請國內知名中醫界人士輪流坐診,這不僅為患者營造一個很好的就診中醫的環境,而且也打造了一個培養中醫人才的搖籃。由醫院選派出中醫本科畢業生跟師學藝,利用國醫堂的平台,專家定期舉行學術講座,並通過名醫名家的傳、幫、帶,使得近期內培養出了一批熱愛中醫並有中醫學靈性的中醫學子,接受這些名老中醫和知名專家的傳承,扎跟於華佗中醫院,學中醫,用中醫,使華佗中醫院真正樹立起“中醫院”的標牌,這對於突出中醫特色和優勢,形成“北華佗、南新安”的安徽省中醫發展戰略格局,有著深遠的意義和影響。國醫堂內還陳列了亳州歷代名老中醫的歷史資料和圖片,以及一些悠久而珍貴的醫藥器械等,通過這些資料和圖片的展示,更能彰顯出醫院中醫藥文化的底蘊和風采。
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沉澱、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科學準確的發展坐標,這些都時刻激勵著醫院要進一步完善自己,把“誠信為本,服務譙城”作為自己的工作思路,抓內涵建設,強化職工整體素質,提高服務質量,改善醫院硬體設施,最佳化和美化就醫環境。亳州市華佗中醫院全體職工將以滿腔的工作熱情,高超的醫療技術,高度的醫療責任心,細心、熱心地服務譙城人民,為創建和諧社會、和諧亳州而不懈努力!

醫院貢獻

亳州市中醫院不僅在提高醫療技術和服務質量方面成績斐然,而且也形成了濃郁的學術氛圍,近年來共在國家、省級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並先後成功舉辦了兩屆全國性和一屆國際性華佗學術研討會,對推動亳州市中醫藥學術理論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

隨著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亳州市華佗中醫院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均有了進一步提高,目前華佗中醫院已發展成為在全市乃至周邊地區頗具影響,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保健為一體的綜合性中醫院。

分為南、北兩區,共有各級各類技術人員470餘人,其中高、中級技術人員占30%以上;住院部分為16個病區,開放床位500張。在南、北兩區均設有急診科, 南區主要設有感染科、精神科、微創外科、泌尿外科、內科、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及現代化手術室等,其中“肝病”為全省重點專科專病,眼科為市級重點專科。北區主要設有內科、康復科、針灸科、骨傷科、普外科、燒傷科、腦外科、婦產科、小兒科等,其中“頸肩腰腿痛”為全省重點專病專科。

發展現狀

安徽亳州中醫院安徽亳州中醫院

通古今 內外兼修求發展
近年來,華佗中醫院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省衛生廳、市區衛生局、藥監局等各級各部門領導的關心與支持下,快速發展,中醫特色日益突出,醫療質量有了進一步提高,服務功能逐漸擴大,已發展成為在全市乃至周邊地區影響較大的綜合性中醫院,在海內外享有盛名。
加強技術隊伍培訓
抓好人才培養是解決後繼乏人的正確途徑,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醫療條件的要求也相應地提高了,這對中醫院的技術力量、服務態度,就提出了新的要求,醫院採取“引進來送出去”的方式不斷提高業務人員的專業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上世紀90年代初期,由於醫院多數醫務人員不是專業院校畢業生,存在著基礎理論差的問題,後來雖然分配了一批院校畢業生,他們有一定理論知識,卻又存在著臨床經驗不足的問題,醫院採用普遍提高和重點培訓相結合的方法,有計畫地送出去進修學習,培養出一批具有中醫專科特色的業務技術骨幹。目前,中醫院共有各級各類技術人員470餘人,其中高、中級技術人員占30%以上。
醫院還加強護理隊伍建設,護士總體素質有明顯提高。幾年來新聘了許多素質高、業務精的人員充實到護理工作第一線,為醫院護理工作注入了新的血液,隨著新的病曆書寫規範實施,很大程度上鍛鍊了護士的病歷書寫能力。臨床資料採集和巡視病房的實施避免許多醫療差錯的發生。把時間交給護士,把護士還給病人的新的護理理念逐步形成,從“管理服務”到“服務管理”,從“制度管理”到“人性化管理”的意識在逐步加強。為了提高護士的“三基”水平,護理部加強了理論輔導和實際操作學習,並定期舉行理論考試和操作考核,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醫院護士的綜合素質。通過定期相關指標檢測和定時更換消毒液,不定期抽查護理病曆書寫和對一次性醫療用品的規範化處置,有效地杜絕了院內感染,使護理質量得到了提高,為確保醫療安全做出了貢獻。

另外,為了提高全體員工的法制水平和法律意識,要求各職能部門分類學習了《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執業醫師法》、《執業護士法》、《藥品管理法》、《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醫院醫療器械管理條例》、《會計法》、《獻血法》、《傳染病防治法》、《醫療事故處罰條例》等法律、法規。通過學習和考核,豐富了職工的法律知識,提高了依法執業水平,不僅保護了自我,而且保證了醫療安全 。

文化傳承

華佗是亳州的歷史文化名人。 《後漢書·華佗傳》說他“兼通數經,曉養性之術”,尤其“精於方藥”。人們稱他為“神醫”。他曾把自己豐富的醫療經驗整理成一部醫學著作,名曰《青囊經》 ,可惜沒能流傳下來。但不能說,他的醫學經驗因此就完全湮沒了。因為他許多有作為的學生,如以針灸出名的樊阿,著有《吳普本草》的吳普,著有《本草經》的李當之,把他的經驗部分地繼承了下來。
1956年,華佗中醫院建院初期,只有中醫內科、外科、眼科、針灸和西醫內科、婦科等,到1962年,為了突出神醫華佗故鄉的中醫特色,經省衛生廳批准,改為亳縣華佗中醫院,1976年,隨著新病房的使用及門診樓投入使用,全院科室增加到30多個;1986年改亳縣為亳州市,醫院正式更名為亳州市華佗中醫院;1998年8月,醫院新建的門診大樓正式投入使用,醫療用房面積達到8900平方米,開放151張病床;2000年經省中醫管理局驗收,被批准為“二級甲等中醫醫院”和全省示範中醫院;至2008年初,經合理重組醫療衛生資源,醫院已發展為南北兩個院區,開放床位達到500張,醫療用房面積已超過16000平方米,目前已被安徽省中醫學院批准為教學醫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