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華山醫院

上海華山醫院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是衛生部直屬復旦大學(原上海醫科大學)附屬的一所綜合性教學醫院。建院於1907年,前身是中國紅十字會總院,是上海地區中國人最早創辦的醫院,1991年重新恢復為中國紅十字會直屬醫院。1992年首批通過國家三級甲等醫院評審,目前已成為一所國家高層次的醫療機構,並為全國醫療、預防、教學、科研相結合的技術中心,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

基本信息

上海華山醫院皮膚科

上海華山皮膚科醫院專家 自1984年底起,歷任皮膚科主任為康克非、王俠生、方麗華、李鋒、杜榮昌、黃桂琴、孫翔。現任科主任為鄭志忠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會委員、上海市皮膚性病學會主任委員,傅雯雯教授、徐金華、項蕾紅副教授。皮膚科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和較大的影響,門診就診人數逐年上升,2003全年達62.7萬人次,單科年門診量世界第一。其中約60%來自外省市,港、澳、台地區及其他國家來診者亦與日俱增。病例數之多、病種之廣在國內是首屈一指,在國際上亦屬罕見。現有病床33張,收治各種疑難雜症和危重病人.並設急診24小時值班制,皮膚科向社會承諾全年無休,自年初一至年三十,每天都有門診。為提高醫療質量,配合各研究室、組的科研上作,現開設十多種專病門診,包括結締組織病、皮膚淋巴瘤、皮膚澱粉樣變、皮膚血管炎、遺傳性皮膚病、手部皮膚病、化妝品皮炎、職業性皮膚病、銀屑病、白癜風、光感性皮膚病、異位性皮炎、大皰性皮膚病、真菌病、脫髮等。1990年起,開設了性傳播疾病專病門診,同時建立了性病實驗室。副教授以上醫師每周開2-3次專家門診,平均每個半天均有9位同時出診,既提高了醫療質量,又滿足了本市和全國各地就診病員的要求。每隔周進行一次疑難病例討論會,每周進行一次臨床病理組會診活動,以及時解決門診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上海華山醫院皮膚科醫院現狀除擔任繁重的臨床醫療任務外,還負責復旦大學醫學系、預防醫學系、護理系及附設護校的所有在校學生的皮膚病學教學,包括課堂上課、示教及臨床學習。我科為首批碩士和博士點,自1978年以來,已培養碩士研究生100餘名,博士生30餘名,現有博士後2名,碩士和博士生20餘名。先後出國進修或攻讀學位者15名(指3個月以上),已學成回國8名。為全國兄弟院校、省市縣各級醫療單位培養皮膚科專業人員是本科重要任務之一。自1952年起,每年接受20-40名來自全國各地的皮膚科醫師及技師進修。據不完全統計,至目前為止,進修者己在1500名以上,其中很多人目前已成為兄弟院校、省市醫療單位皮膚科的骨幹力量。部分進修學生還有來自澳門、台灣和印度等國家和地區。近十年來,先後有100餘人次出席各種國際學術會議,包括世界皮膚病學術會議、亞太地區皮膚科年會、美、英、日皮膚科年會、加拿大皮膚病學術會、中日中韓皮膚科學術會等。同時,亦有十餘位美、日、德、加、丹麥、義大利的皮膚病學專家相繼來訪,進行學術交流。

醫療隊伍

上海華山醫院上海華山醫院

上海華山醫院醫療技術力量雄厚,全院近18000名職工之中,醫療專業技術人員占80%,其中副高職以上專家教授290人,博士點10個,博士生導師39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各1名,開通博士後流動站2個;碩士點19個,碩士生導師79名。還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體制和管理人才。許多專家教授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知名度。

醫療設備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不僅擁有一大批專家教授,且醫療設備先進。為提高臨床診治水平,醫院除注意購置一般的診療設備外,PET等一大批高精尖儀器,使華山醫院醫療設備達國內領先,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為醫教研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小規模

全院有33個臨床醫技科室,尤以神經外科、神經內科、皮膚科、手外科、中西醫結合、傳染病科、醫學影像為特長,神經外科、傳染病科、心血管科為國家重點學科;臨床神經醫學、手外科為上海市領先學科,藥理實驗室及手功能重建實驗室為衛生部重點實驗室。上海市手外科研究所、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神經病學研究所、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皮膚病學研究所、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抗生素研究所、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華山神經外科(集團)醫院”、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泌尿外科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1]研究所及世界衛生組織(WHO)神經科學研究與培訓中心均設在該院。

此外,國家抗感染藥物臨床試驗研究中心、衛生部危重病醫學培訓中心、國家心腦血管新藥臨床實驗研究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中心,上海市心腦血管病防治辦公室及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醫學影像研究中心、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糖尿病研究防治中心、性與性病防治研究中心、冠心病早防早治中心、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臨床藥理研究中心也在我院。

科室

醫院還有8個研究室,即: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核醫學研究室、糖尿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病研究室、運動醫學研究室、華山醫院腎病研究室、熱帶病研究室、臨床藥理研究室、血液病研究室、髒象研究室。雄厚的臨床、科研實力,為醫學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華山醫院核定床位800張,因有較高的醫療質量和良好的服務而深受病人歡迎,同時也因有較好的醫療特色吸引了全國各地的病人,全院每年門急診就診病人多90萬人次,住院病人1.2萬人次,其中有30-40%是由全國各地轉來的各種疑難雜症,尤其是神經內外科、手外科及皮膚科,比例則更高。重危病人搶救成功率90%以上。腎透析中心、重症監護中心(ICU)都具有相當規模和水平,為醫院強項之一。目前還建立了“上海衛星遠程會診中心”,可為全國各地病人通過衛星進行遠程會診,並即將與澳門及澳洲聯網開通國際間遠程衛星會診及教學。

醫院特色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為滿足不同層次的醫療需求,醫院近幾年來逐步開展了分層次醫療服務,在保證基本醫療的前提下,門診設有普通門診、專家門診、疑難雜症診療中心,為方便廣大病員,不僅雙休日門診照常,且每周日上午開設專家義務諮詢,深受病員歡迎。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1989年在滬首先開設了中外合作的外賓病房,收治來自世界60多個國家的數千名病人,以精湛的醫術,優良的服務,贏得了海外病員的信任,受到國際友人的讚譽,1994年,獲駐滬八個領事館贈送的信得過醫院榮譽金牌。我院的中美合作眼科診所、伽瑪刀醫院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受到中外病員歡迎。多年來,華山醫院非常重視狠抓醫療質量,嚴格管理,成立了“醫療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病案管理委員會”、“藥事管理委員會”及“控制院內感染委員會”,定期分析研究存在的問題,制定管理措施及經常性的檢查督促,以確保醫療質量的進一步提高。確實做到“讓病人放心,使病人滿意”。

科研成果

上海華山醫院不僅完成了大量的醫療任務,還承擔了繁重的科研教學工作,並獲得較多的科研成果。近五年來(93~97年)承擔科研課題213項,其中國家九五攻關課提1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5項,國家教委課題22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51項,上海市課題84項,並獲得國家發明獎1項,國家級科技進步獎3項,衛生部科技進步獎14項,上海市科技進步獎15項,局級科技進步獎2項。在獲獎專家中,中青年科研人員參與設計者占40%。5年中發表論文2508篇,其中在國際學術刊物上論文75篇、全國性學術刊物上論文2088篇,出版專著44部。華山醫院作為復旦大學醫學院附屬的教學醫院,具有完備的大學本科生的配套教學與實習,目前已成立復旦大學臨床醫學院。教學手段較為先進,建立了電化教學計算機網路。還可進行遠程衛星可視教學。同時每年承擔國家教委承認的培養碩士生40餘名,博士生20餘名和博士後流動教學任務。並每年接受全國各地主治醫師以上的進修人員180-200名。與此同時還承擔衛生部委託指定的重點專業高水平進修項目,舉辦高級醫師進修班,如神經內外科、手外科、骨科、內科及傳染科等。

所獲的榮譽

華山醫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和上海市衛生改革試點單位。自84年以來,始終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兩個文明一齊抓,創出了一條“自我發展、自我制約”的華山之路,自1984年以來,年年被評為上海市衛生局文明醫院,並連續7次保持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的文明單位,1991年被評為“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1992年又被評為中國紅十字總會先進集體。又因為醫院注重抓凝聚力工程,1993年獲得全國總工會“模範職工之家”光榮稱號。隨著我國對外政策的開放,國際醫學界學術交流日益發展,華山醫院與國外醫學界有廣泛的聯繫和深厚的友誼,有許多國外同行包括著名學者專家來院參觀,進行學術交流,醫院每年向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德國、瑞典等國派遣多名進修生的訪問學者,並與美、日、法、澳門醫院建立長期友好關係,醫院國際知名度不斷提高。該院在《2007全國醫院排名》中綜合排名名列第三,神經外科排名名列第二。

上海華山醫院皮膚科醫院教研

目前,該科在全國性及市級學術團體中任職有:中華醫學會皮膚科學會委員副主任1人、委員1人、風濕病學會委員1人、上海市皮膚科學會主任委員1人及委員2人、上海市免疫學會理事1人、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科專業會委員2人、上海市麻風防治協會理事2人等。有9人分別擔任15種學術專業刊物編委,包括中華皮膚科雜誌副主編、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編委及臨床醫學美容學雜誌副主編等。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創業,該科在國內外學界已享有較高的聲譽。目前,該科已確定將光線性皮膚病的臨床、病因、防治及皮膚光生物學研究,色素性皮膚病的基礎和臨床研究作為主攻方向。同時在免疫性大皰性皮膚病、紅斑狼瘡、銀屑病、皮膚惡性淋巴瘤及遺傳性皮膚病等課題上亦投入一定的力量,以期該科在發展我國的皮膚病學事業中,為廣大的病員服務中能不斷有所作為,不斷作出新貢獻。現有正高職稱工作人員8名、副高職稱15名,還有一大批主治醫生和住院醫生。建科以來,主編和參加編寫的高等醫學院校教材參考書《皮膚病學》等二十餘本,專業書籍《藥物反應》、《皮膚病理生理學》、《免疫皮膚病學》等十餘本,其中1996年版《現代皮膚病學》是目前國內同類書中最為豐富的一部。至1996年底,先後發表論文1000餘篇,其中以英、俄、日、德文發表的90篇,60篇發表在國外刊物上、1978年建所以來發表的論文占700餘篇,國外刊物上47篇。1987年起,獲自然科學基金7項,國家教委基金5項,衛生部課題基金7項,上海市科委重點基金2項,上海市經委重點基金1項,科研基金100餘萬元。1977年以來獲市以上科技成果17項,上海市優秀髮明一等獎及上海市科技進步獎等多項成果。

醫師介紹

李長恆醫生簡介

李長恆,男,福建福清人。1957年畢業於上海醫科大學醫療系。現任上海惠慈中西醫結合醫院院長、主任醫師、教授。曾歷任上海華山醫院皮膚科主任,華山醫院門診部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化妝品人體安全檢測協作組成員,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性病防治中心所長,上海醫科大學圖書館副館長,上海鐵道醫學院皮膚病性病教研室教授,上海市醫學美學美容學會委員、皮膚病學副組長,上海市衛生系統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成員,《皮膚病與性病雜誌》編委,《上海預防醫學雜誌》編委等職。

★擅長領域:擅長治療各類皮膚病疑難雜症。在對扁平苔蘚、重痤瘡、青春痘、牛皮癬、白癜風、濕疣、皰疹、脫髮、多發性脂囊瘤、皮膚淋巴瘤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詣。近年來,李長恆教授致力於醫學美容研究,是國內著名的皮膚病學和美容學專家。
★學術成果:從事皮膚病學醫療,教學,科研和預防工作48年,先後其在國內外相關學術文刊上發表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論文百餘篇,參與國家醫學重點科研項目20多項,多次赴美進行學術交流,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和高超的醫療技術,已成為國內外著名的皮膚病學專家。在多年的皮膚病理研究過程中,他曾主持開設了十多期皮膚組織病理進修班,並率領上海華山醫院專家、研究生建立了華山醫院首個免疫室和變態反應門診,為國家皮膚病研究工作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榮譽獎項:李長恆教授多年來憑藉著在皮膚科醫療領域的成就,深受廣大患者的信賴和愛戴,贏得業界多位權威專家的好評,屢創佳績,屢獲殊榮:1992年李長恆教授獲得了國務院特殊津貼,而後又獲“皮膚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中國皮膚病傑出貢獻獎”、“上海皮膚科診療界的泰斗”等稱號。

從醫宣言:勤求古訓不拘於古;洋為中用中西相融!

張搞夢醫生簡介
張搞夢,男,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1944年出生,1966年畢業於大連醫學院醫療系。1981年畢業於上海醫科大學,獲顯微外科碩士學位。1992-1994年赴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克拉納特手外科、顯微外科研究所進修,1995年1月回國,1996年1月被批准為博士生導師。1997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主要從事周圍神經損傷與再生,以及游離組織移植與功能重建的臨床與研究。先後在國內外發表論文80餘篇。參與編寫“GROWINGHAND”等手外科學專著10餘部。先後承擔衛生部、教育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上海市科委等科研項目多項。1991年以來獲國家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衛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曾任中華醫學會上海市醫學科研管理學會副主任委員、上海醫科大學科研處處長、復旦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副院長、華山醫院手外科副主任、衛生部手功能重建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上海市手外科研究所副所長、中華醫學會上海市手外科學會委員、中華醫學會上海市顯微外科學會委員、中華手外科雜誌常委編委、中國上肢外科雜誌副總編、中華實用醫學雜誌編委。
顧玉東醫生簡介
顧玉東,男,滿族,1937年10月出生於山東章邱。1961年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醫療系。現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衛生部手功能重建重點實驗室主任,上海市手外科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華山醫院手外科主任,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顯微外科學會常務委員,《中華手外科雜誌》總編輯,《中華創傷外科雜誌》(英文版)副總編輯,《中華外科雜誌》,《中華骨科雜誌》,《中華顯微外科雜誌》編委。研究方向:(1)肢體創傷的組織(皮膚,肌肉,骨關節)修復及拇、手指再造領域裡設計新方法;(2)臂叢神經損傷的診治。自1978年起,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200餘篇,1985年起已獲國家級獎6項,部市級獎14項。
王好醫生簡介

王好,男,1962年王好2月出生,湖南邵陽人,博士,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手外科主任醫生,碩士生導師,《中華手外科雜誌》編委。1984年畢業於湖南醫學院醫療系,1988年以來師從著名的手外科專家顧玉東院士,主要從事周圍神經損傷與組織移植和先天性畸形的診治的臨床與基礎研究。以第一作者在國家級雜誌上發表論文15篇,參編手外科、顯微外科及骨科專著5本;已培養碩士研究生2名。
陳靈醫生簡介
陳靈,女,1970年出生。1993年畢業於上海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6年制)。畢業後在華山醫院手外科歷任住院醫生、主治醫生及副主任醫生。並於2000年獲得外科學博士學位。2002年完成在基礎醫學的博士後經歷。長期以來,從事手外科、顯微外科的臨床工作為主。對臂叢神經損傷以及損傷後功能重建,手外傷後顯微外科修復與重建以及周圍神經卡壓性疾病的診治較有特色。
胡韶楠醫生簡介
胡韶楠,男,1967年9月出生,1991年畢業於上海醫科大學醫學系。畢業後就職於上海華山醫院手外科。1996年起在職攻讀研究生,1996年獲碩士學位,1999年獲博士學位,2002年工派赴德國漢諾瓦醫學院從事組織工程的博士後研究。現任上海華山醫院手外科副主任醫生,碩士生導師,參加“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衛生部,上海市科委及復旦Med-X和青年基金等多項科研工作,近年來以第一作者發表10多篇論文。主要研究方向為周圍神經和肌萎防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