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宮祛糜方

安宮祛糜方

竹林寺女科安宮祛糜方,精選上藥,方中黃柏、龍膽、豬膽粉功在清利下焦濕熱,珍珠、煅龍骨、雄黃可解毒祛腐生肌,兼以冰片清熱止癢止痛,地榆、石榴皮收斂止血,多藥協同作用,針對宮頸糜爛之白帶增多濃稠,或血性白帶,外陰瘙癢等症狀皆有顯著療效,從而徹底治癒宮頸糜爛。

產品詳情

安宮祛糜方
安宮祛糜方

【方名】安宮祛糜方 

【成分】黃柏、龍膽、石榴皮、珍珠、煅龍骨、雄黃、冰片、豬膽粉、地榆、乳香、沒藥、青黛、兒茶等。 

【主治】宮頸糜爛 
【用法】本方為中藥外用散劑。使用時,先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對陰道進行灌洗,然後將帶線棉球放入1:5000高錳酸鉀溶液內浸濕,並醮上藥粉,再擴開陰道,將藥棉送入。使藥棉緊緊貼敷於子宮頸上,次日取出即可。本方於睡前使用,隔天起床時取出,每日用藥一次,使用五瓶為一療程。 
【附註】1、需將帶線棉球上的線留出陰道口,方便次日取出藥棉;2、在月經乾淨後使用本方;3、用藥期間避免性生活。

產品背景

宋,寶慶二年,竹林寺僧醫曉庵雲遊行醫。時值隆冬,曉庵旅至隆興府(江西南昌),夜宿張宅。張公有好善樂施之美名,妻林氏素體虛弱,臥病在床。張公知悉,其乃竹林寺曉庵高僧,急求之。曉庵至,但見林氏面色萎黃,體虛氣弱,聞其自述:夫前年傷娠,帶下量多夾血,小腹時感墜脹。伴食慾減退,夜不能寐。又見:舌淡紅,苔黃膩,脈弦細。曉庵斷之乃腎虛濕熱之帶下,遂研磨著筆,曰:“此為婦人帶下病,易治,只一味鮮石榴皮恐難求。”是時隆冬臘月,何處得之?恰聞同城孫家顯奇相,冬結石榴果,豈不正是張公苦尋之物!張公即前往求之,藥方始成。林氏遵囑用藥,半月而愈。張公感激涕零,次年,攜家眷特赴蕭山拜謝。自此,治糜良方安宮祛糜方經世流傳。

成分解析

 竹林寺女科素有“精於醫理,名馳吳越,素有丸錠秘方,師采上藥虞修,其飲片法制祥審,服者無不神效”的美譽。竹林寺僧醫所創之安宮祛糜方由黃柏、龍膽、珍珠、石榴皮、煅龍骨、雄黃、冰片、豬膽粉、地榆、乳香、沒藥、青黛、兒茶等多味天然道地藥材組成,有效清熱燥濕,祛腐生肌之功效,用於治療宮頸糜爛,療效極佳,屢收奇效。
黃柏、龍膽——清利下焦濕熱之要藥
黃柏、龍膽皆為苦寒清泄之品,黃柏功能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龍膽善清熱燥濕,瀉肝膽火。二者協同作用,清泄下焦濕熱力增,為治下焦濕熱諸症如帶下、熱淋、陰腫陰癢等所常用。
珍珠、煅龍骨——解毒生肌潤膚之聖品
珍珠、煅龍骨均為生肌斂瘡之要藥。珍珠味甘鹹寒,功能安神定驚,明目退翳,解毒生肌,潤膚祛斑;煅龍骨味甘澀平,功善鎮驚安神、斂汗固澀、生肌斂瘡。二者聯用,共收吸濕斂瘡生肌之功效。
雄黃、冰片——止痛解毒祛腐之要藥
雄黃辛溫,功善解毒殺蟲,燥濕祛痰,截瘧;冰片辛苦微寒,能夠開竅醒神,清熱止痛。二者合用,既能以毒攻毒而有解毒燥濕之效,又具清熱消腫、防腐生肌之功,藥力頗強,外用治瘡癰腫痛,潰後不斂等症。
豬膽粉、地榆——清熱止血斂瘡之靈藥
豬膽粉、地榆皆為清熱聖品,兩藥協同套用,增強清熱解毒之功效。且豬膽粉兼能消腫止痛,常用治瘡癰腫痛;地榆善清涼血收斂止血,作用偏於下焦,為治崩漏要藥。
竹林寺古方安宮祛糜方,精選上藥,方中黃柏、龍膽、豬膽粉功在清利下焦濕熱,珍珠、煅龍骨、雄黃可解毒祛腐生肌,兼以冰片清熱止癢止痛,地榆、石榴皮收斂止血,多藥協同作用,針對宮頸糜爛之白帶增多濃稠,或血性白帶,外陰瘙癢等症狀皆有顯著療效,從而徹底治癒宮頸糜爛。

治療優勢

 優勢一:精妙配伍——千年古方療效奇
竹林寺女科始創於晉,距今已有千年歷史,在中醫女科歷史上享譽盛名,南宋時曾得理宗皇帝御賜“十世醫王”稱號。安宮祛糜方之藥方,源自竹林寺女科千年古方,其具用藥獨到、配伍精當的特色。安宮祛糜方自問世以來,為眾多宮頸糜爛患者解除了難言病痛,深受廣大患者的好評。
優勢二:優選上藥——藥性溫和藥效強
竹林寺女科安宮祛糜方,由數味名貴道地藥材經獨特配伍而成。全方匯聚中醫本草之精華,針對受損子宮頸,能清熱燥濕,祛腐生肌,且藥效強勁,藥性溫和不刺激,無副作用,治療宮頸糜爛有安全高效之優勢。
優勢三:治法巧妙——雙重用藥療效佳
竹林寺僧醫遍搜眾法,別具巧施,針對宮頸糜爛病程特點,雙重給藥,先以安宮祛糜方(一)清解糜爛毒素,祛除宮頸糜爛面;繼以安宮祛糜方(二)鞏固療效,促進宮糜局部上皮再生,修復宮頸從而達到完全治癒宮頸糜爛的效果。
優勢四:標本兼治——徹底根治不復發
竹林寺古方安宮祛糜方對症下藥,散劑外敷,精準的局部用藥,靶向消除糜爛毒素,促進新陳代謝,止帶清宮,使宮頸健康光滑。本方更能調和脾腎陰陽,恢復機體臟腑正常功能,徹底治癒宮頸糜爛不復發。
優勢五:安全可靠——不礙生育不傷宮
安宮祛糜方為竹林寺女科治糜名方,採用中醫傳統療法,中藥散劑外敷,無須開刀,不損傷子宮正常組織。用藥後宮頸光滑健康如初,可快速恢復子宮正常功能,不妨礙生育功能,尤適合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中醫解析治療宮頸糜爛

 宮頸糜爛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其是慢性宮頸炎的一種表現形式。名為糜爛,實際上,它並非糜爛,而是宮頸外口表皮脫落後被另外一種上皮組織代替的現象。由於覆蓋面的新生上皮非常薄,甚至可以看到下方的血管和紅色的組織,看上去就像真正的糜爛,故稱之為宮頸糜爛。臨床根據糜爛面的面積大小將宮頸糜爛分為輕、中、重三度。
宮頸糜爛屬中醫“帶下病”範疇。竹林寺僧醫將宮頸糜爛的發病機理歸結為以下三型:
一、脾虛濕熱:因飲食不節,勞倦過度,脾氣受損,運化失職,水濕下注,傷及任脈而為帶下;也有因脾虛濕盛,反侮肝木,肝鬱發熱,濕熱下注而致者。
二、腎虛濕熱:或因素體腎氣不足,下元虧損,或因房勞過度,傷及腎元,使帶脈失約,任脈不固,遂致帶下。
三、濕熱濕毒:經行產後,胞脈空虛,或因手術創傷,濕毒之邪乘虛而入,損傷任帶二脈而為帶下。
千年女科,古老驗方——
安宮祛糜方:清熱、潤燥、生肌,切除宮頸糜爛之病根!
竹林寺僧醫根據宮頸糜爛與濕熱之邪密切相關的致病特點,辨證施治,採用清利濕熱的治法,精選多味純正道地藥材,精細配伍,始成安宮祛糜方。其功效重在清利下焦濕熱,祛腐生肌,兼以扶助脾腎正氣,以御濕邪。機體正氣已復,邪不殘留,疾病自愈,從而標本兼治宮頸糜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