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川石刻安腎丸

西川石刻安腎丸

西川石刻安腎丸,主治真氣虛憊,腳膝弱緩,夜夢遺精,小便滑數而清。

基本信息

藥理介紹

主治:真氣虛憊,腳膝弱緩,夜夢遺精小便滑數而清。
成方:青鹽4兩,鹿茸(炙)1兩,柏子仁(淨)1兩,石斛1兩,附子1兩,川烏(炮)1兩,巴戟(去心)1兩,肉桂1兩,菟絲子1兩,蓯蓉1兩,韭子1兩,葫蘆巴杜仲1兩,破故紙(炒)1兩,石棗1兩,遠志1兩,赤石脂1兩,茯苓1兩,茯神1兩,茴香(炒)1兩,蒼朮4兩,川楝子4兩,川椒4兩,山藥4兩。
製作:上為末,山藥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出處:《玉機微義》卷十九引《局方》。
用藥方法:每服70-80丸,空心鹽湯送下。

成分說明

柏子仁柏子仁
柏子仁
性味: 甘;性平
主治: 驚悸怔忡;失眠健忘;盜汗;腸燥便秘
功能: 養心安神;養心安神;斂汗;潤腸通便
用藥方法: 內服:煎湯,10-15g;便溏者制霜用;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鮮品搗敷。
用藥禁忌: 便溏及痰多者忌服。
1.《本草經集注》:牡蠣、桂、瓜子為使。惡菊花、羊蹄、諸石及面。
2.《本草經疏》:柏子仁體性多油,腸滑作瀉者勿服,膈間多痰者勿服,陽道數舉、腎家有熱、暑濕作瀉,法鹹忌之。
3.《得配本草》:痰多,肺氣上浮,大便滑泄,胃虛欲吐,四者禁用。
不良反應:
蒼朮
性味: 味辛;苦;性溫
主治: 濕困脾胃;倦怠嗜臥;胞痞腹脹;食欲不振;哎吐泄瀉;痰飲;濕腫;表證夾濕;頭身重痛;痹證溫性;肢節酸痛重著;痿襞;夜盲
功能: 燥濕健脾;祛風濕;明目
用藥方法: 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
用藥禁忌: 1.陰虛內熱,氣虛多汗者忌服。
2.《本草經集注》:防風、地榆為之使。
3.《藥性論》:忌桃、李、雀肉、菘菜、青魚。
4.《醫學入門》:血虛怯弱及七情氣悶者慎用。誤服耗氣血,燥津液,虛火動而痞悶愈甚。
5.《本草經疏》:凡病屬陰虛血少、精不足,內熱骨蒸,口乾唇燥,咳嗽吐痰、吐血,鼻衄,咽塞,便秘滯下者,法鹹忌之。肝腎有動氣者勿服。
6.《本草正》:內熱陰虛,表疏汗出者忌服。
不良反應:
赤石脂
性味: 甘;澀;酸;溫;無毒
主治: 久瀉;久痢;便血;脫肛;遺精;崩漏;帶下;潰瘍不斂;濕疹;外傷出血
功能: 收斂;澀腸;收斂止血;收濕斂瘡;生肌
用藥方法: 內服:煎湯,3-4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用藥禁忌: 有濕熱積滯者忌服。孕婦慎服。《本草經集注》:惡大黃,畏芫花。《藥性論》:惡松脂。《日華子本草》:畏黃芩、大黃、官桂。《本草經疏》:火熱暴注者不宜用。滯下全是濕熱,於法當忌,自非的受寒邪,下痢白積者不宜用。崩中法當補陰清熱,不可全仗收澀;滯下本屬濕熱積滯,法當祛暑除積,止澀之藥,定非所宜,慎之慎之。
不良反應:
川楝子
性味: 苦、寒;有小毒
主治: 脘腹脅肋疼痛;疝氣疼痛;蟲積腹痛;頭癬
功能: 理氣;疏肝泄熱;行氣止痛;殺蟲
用藥方法: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塗。行氣止痛炒用,殺蟲生用。
用藥禁忌: 脾胃虛寒者忌服。《綱目》:茴香為之使。
不良反應: 毒性苦楝子的毒性甚於根皮。因誤食苦楝子果肉中毒的病例,文獻中曾有報導。誤食10-70粒不等,中毒症狀可在食後4-8小時出現;急性中毒性肝炎,呼吸困難,四肢麻木,陣發性抽搐,血壓升高等;症情嚴重者可致死亡。
杜仲
性味: 甘;微辛;性溫
主治: 腰脊酸疼;陽痿;尿頻;小便餘瀝;風濕痹痛;胎動不安;習慣性流產。
功能: 補虛;助陽;補肝腎;強筋骨;安胎
用藥方法: 內服:煎湯,6-15g;或浸酒;或入丸、散。
用藥禁忌: 1.陰虛火旺者慎服。
2.《本草經集注》:惡蛇皮、元參。
3.《本草經疏》:腎虛火熾者不宜用。即用當與黃柏、知母同入。
4.《得配本草》:內熱、精血燥二者禁用。
不良反應:
茯神
性味: 甘;淡;性平
主治: 驚悸;健忘;健忘失眠;驚癇;小便不利
功能: 寧心;安神;利水
用藥方法: 內服:煎湯,9-15g;或入丸、散。
用藥禁忌: 腎虛小便不利或不禁、虛寒滑精者慎。
不良反應:
茯苓
性味: 甘;淡;平
主治: 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遺精白濁
功能: 利水滲濕;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
用藥方法: 內服:煎湯,10-15g;或入丸散。寧心安神用硃砂拌。
用藥禁忌: 陰虛而無濕熱、虛寒滑精、氣虛下陷者慎服。
不良反應:
附子
性味: 辛;甘;性熱;有毒
主治: 亡陽欲脫;肢冷脈微;陽痿宮冷;心腹冷痛;虛寒吐瀉久痢;陰寒水腫;陽虛外感;風寒濕痹;陰疽瘡瘍
功能: 祛寒;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除濕
用藥方法: 內服:煎湯,3-9g(炮製品),回陽救逆可用18-3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切成薄片蓋在患處或穴位上,用艾炷炙之。內服宜制用,宜久煎;外用多用生品。
用藥禁忌: 陰虛陽盛,真熱假寒及孕婦均禁服。
不良反應: 附子中含烏頭,雖其含量較烏頭為低,但因服用不當而引起中毒;除服用量過大或煎煮時間過短外,與機體敏感性有關。《本草匯言》:若病陰虛內熱或陽極似陰之證,誤用之,禍不鏇踵。附子中亦含烏頭鹼,雖其含量較烏頭為低,但因服用不當而引起中毒者卻屢見不鮮。其原因除與劑量過大、煎煮時間過短,及機體對藥物的敏感性等有關外,與藥物品種及服法等也有密切關係;曾有1例用雲南騰衝所產附子3錢煎後連渣服下,即引起嚴重中毒。中毒表現與烏頭基本相同,如口唇、肢體發麻,噁心,嘔吐,心慌,氣促,煩躁不安,甚至昏迷,間或抽搐,嚴重者心跳、呼吸暫停,心電圖顯示室性過早搏動,而呈阿-斯二氏綜合徵象。中毒者如能及時搶救,一般均可恢復。此外,曾報導1例用附子外敷臍部引起接觸性皮炎,可能系過敏所致。
韭子
性味: 味辛;甘;性溫
主治: 腎虛陽痿;腰膝酸軟;遺精;尿頻;尿濁;帶下清稀
功能: 補虛;助陽;補益肝腎;壯陽固精
用藥方法: 內服:煎湯,6-12g;或入丸、散。
用藥禁忌: 陰虛火旺者忌用。
不良反應:
鹿茸
性味: 味甘;鹹;性溫
主治: 腎陽虛衰;陽痿滑精;宮冷不孕;虛勞贏瘦;神疲畏寒;眩暈;耳鳴耳聾;腰背酸痛;筋骨痿軟;小兒五遲;女子崩漏帶下;陰疽
功能: 補虛;助陽;壯腎陽;益精血;強筋骨;托瘡毒
用藥方法: 內服:研粉沖服,1-3g;或入丸劑,亦可浸酒服。
用藥禁忌: 凡陰虛陽亢者,血分有熱,胃火盛或肺有痰熱以及外感熱病者均禁服。
不良反應:
肉桂
性味: 辛;甘;熱
主治: 腎陽不足;命門火畏寒肢冷;腰膝酸軟;陽痿遺精;小便不利或頻數;短氣喘促;浮腫尿少諸證;命門火衰;火不歸源;戴陽;格陽;及上熱下寒;面赤足冷;頭暈耳鳴;口舌糜破;脾腎虛寒;脘腹冷痛;食減便溏;腎虛腰痛;寒濕痹痛;寒疝疼痛;宮冷不孕;痛經經閉;產後瘀滯腹痛;陰疽流注;或虛寒癰瘍膿成不潰;或潰後不斂
功能: 祛寒;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溫經通脈
用藥方法: 內服:煎湯,2-5g,不宜久煎;研末,0.5-1.5g;或入丸劑。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浸酒,塗擦。
用藥禁忌: 陰虛火旺,里有實熱,血熱妄行出血及孕婦均禁服。畏赤石脂。
不良反應:
山藥
性味: 甘;平
主治: 脾虛泄瀉;食少浮腫;肺虛咳喘;消渴;遺精;帶下;腎虛尿頻;外用治癰腫;瘰癧
功能: 補虛;補氣;補脾;養肺;固腎;益精
用藥方法: 內服:煎湯,15-30g,大劑量60-25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補陰,宜生用;健脾止瀉,宜炒黃用。
用藥禁忌: 濕盛中滿或有實邪、積滯者禁服。
不良反應:
石斛石斛
石斛
性味: 甘;微寒
主治: 熱病傷津;口乾煩渴;胃陰不足;胃痛乾嘔;肺燥乾咳;虛熱不退;陰傷目暗;腰膝軟弱
功能: 補虛;滋陰;生津益胃;滋陰清熱;潤肺益腎;明目強腰
用藥方法: 內服:煎湯6-15g,鮮品加倍;或入丸、散;或熬膏。鮮石斛清熱生津力強,熱津傷者宜之;乾石斛用於胃虛夾熱傷陰者為宜。
用藥禁忌: 溫熱病早期陰未傷者、濕溫病未化燥者、脾胃虛寒者均禁服。
不良反應:
菟絲子
性味: 辛甘;平
主治: 腰膝酸痛;遺精;陽痿;早泄;不育;消渴;淋濁;遺尿;目昏耳鳴;胎動不安;流產;泄瀉
功能: 補虛;助陽;補腎益精;養肝明目;固胎止泄
用藥方法: 內服:煎湯,6-1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炒研調敷。
用藥禁忌: 1.《本草經疏》:腎家鄉火,強陽不痿者忌之,大便燥結者亦忌之。
2.《得配本草》:孕婦、血崩、陽強、便結、腎臟有火、陰虛火動,六者禁用。
不良反應:
遠志
性味: 辛;苦;性微溫
主治: 心神不安;驚悸失眠;健忘;驚癇;咳嗽痰多;癰疽發背;乳房腫痛
功能: 養心安神;寧心安神;祛痰開竅;解毒消腫
用藥方法: 內服:煎湯,30-10g;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酒調敷。
用藥禁忌: 1.心腎有火,陰虛陽亢者忌服。
2.《本草經集注》:得茯苓、冬葵子、龍骨良。畏真珠、藜蘆、蜚蠊、齊蛤。
3.《藥性論》:畏蠐螬。
不良反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