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琦琳

1981年,孫琦琳病逝,終年54歲。從國小習刻苦,成績優秀,經常閱讀進步書刊,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樹立革命思想。1947年畢業於長春醫學院。1949年,他擔任莊河中學教師,併兼任學校團支部書記。在動員學生參加抗美援朝、“三反”、“五反”等政治活動中,表現積極,多次受到上級表揚。

基本信息

工作經歷

工作初期

1952年,孫琦琳在莊河第二中學任教導主任和校長。期間,他經常深入教學第一線,及時發現和總結經驗教訓,認真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8年,孫琦琳任莊河高中校長。期間,他經常同教師一起備課,研究教學方法,給教師講示範課。

1960年教學改革工作中,他組織教師學習黑山國小教改經驗,聯繫本校實際,親自總結出“抓住本質,精講多練”的經驗,推廣全校。

1959年和1961年,他當選為縣政府第一屆和第二屆委員會委員。

“文化大革命”期間

“文化大革命”期間,孫琦琳受到迫害,仍堅信黨的領導,忘我為黨工作。他身體患病,僅住院半年,就要求出院工作。1977年,莊河縣委給他平反,恢復他的黨籍,他高興地流出熱淚。他不顧自己患有肝硬化重病,更加忘我工作。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他積極投入撥亂反正,集中全力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引導教師端正辦學思想。他要求學校要做到“三個堅持”:堅持“德、智、體一起抓”,保證學生全面發展;堅持“上、中、下一起抓”,爭取教學大面積豐收;堅持知識與能力一起抓,處理好二者辯證統一關係,交給學生更多的學習自主權。他主張以課堂教學為主,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並將這一主張寫成論文,在1978年《遼寧教育》上發表。

教育觀點與貢獻

80年代初,孫琦琳針對高考中的問題,對本校高考複習提出改革,要求高考複習做到“不脫離課本,不突擊備考,不準提前結束課程,不準自習時間講大課”,並採取“諸葛亮會”方法,集中智慧,群策群力,鞏固學生學習效果。改革後,莊河高中學生高考連續幾年在大連地區居於上游。他因教學改革成果突出,先後被評為大連市勞動模範和模範共產黨員。1981年10月3日,《遼寧日報》以《莊河高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面向大多數,對每一個學生負責到底》為題,介紹了莊河高中的教學改革經驗。

孫琦琳抓教學工作,堅持三點:

一是加強教育理論學習,組織教師學習《教育學》、《心理學》,並親自講課;

二是加強備課,堅持領導檢查教案制度;

三是加強工作計畫與總結,年、期、月、周教學工作都按計畫運作。他要求教師每學期寫出一份教學經驗,先在教研組交流,推選典型,後在全校經驗交流會上介紹。許多教師按照他的這個要求,在教學研究上脫穎而出。

孫琦琳病危期間仍念念不忘學校教學改革。臨終前,他在病床上堅持工作,寫了《不要找錯根源》、《改革高考辦法是當務之急》、《責任制在學校》等文章,將畢生精力獻給了教育事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