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梅[主持人]

孫曉梅[主持人]

孫曉梅,中央電視台節目主持人,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在電視主持人這個行當中,有勇氣在一個“看膩了”的欄目一乾就是10年的主持人為數不多,能被廣大觀眾至今還津津樂道的更是鳳毛麟角,況且還是主持一個“微不足道”的小欄目呢!從10分鐘的《下周螢幕》改版為眼下30分鐘的《電視你我他》,10年的流金歲月,這個欄目才“長”了20分鐘,可見,孫小梅是個“堅韌不拔”的人。更讓她的同行大跌眼鏡的是,1999年,公派留美進修的孫小梅的一篇作業,竟拿下了當年的National Videographer Award(全美紀錄片獎),而且她是第一個拿這個獎的中國電視人。是中央電視台最優秀的節目主持人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孫小梅

孫曉梅孫曉梅
生日:10月29日
民族:漢族
出生地:上海
座右銘:誠實
家庭成員:父母、兄長、姐姐
身高:165cm
體重:54kg
星座:天蠍
血型:B型
最喜歡的顏色:紅色
最喜歡的食品:豆腐
最喜歡的服飾:休閒裝
最喜歡看的書:散文
最難忘的一件事:太多了

學歷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大眾傳播

職業生涯

孫曉梅孫曉梅

1988年 獲“北京青年藝術節器樂比賽”小提琴第二名
1989年 進入中央電視台主持《下周螢幕》、《電視你我他》至今。期間,客串主持
 《天地之間》、《鏇轉舞台》、《動畫城》等欄目,以及台內外重大活動
1991年 獲“全國青少年最喜愛的十大主持人”稱號
1992年 參加“五洲杯”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通俗組比賽,獲“優秀歌手獎”
1993年 作為CCTV第一位赴台灣採訪拍攝的電視節目主持人,轟動寶島
1993年 隨CCTV銀河少年藝術團新加坡訪問演出
1994年 出版第一張個人演唱專輯《輕輕地問,輕輕地唱》;隨中國廣播藝術團赴新加坡演出
1995年 隨CCTV梅地亞少年代表團赴澳大利亞訪問演出
1999年 在美拍攝紀錄片《Tobasco》獲全美紀錄片大獎
1999年 主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50周年《天安門焰火晚會》
2000年 當選全國青聯委員

1998年,孫小梅進入美國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學的大眾傳播專業進修。

人生經歷

孫曉梅孫曉梅
孫小梅能摘得這個象徵美國紀錄片最高榮譽的大獎,絕對是“無心插柳”。“當時連想都沒敢想,一篇作業會獲獎。在美國學習期間,我所有的目標就是在學業中不斷地拿A。得獎的事,是從在美國的朋友發來的電子郵件中得知的。後來,我的導師在電話里激動地告訴我,這是我們州立大學第一次獲得全美國紀錄片大獎。”儘管孫小梅的敘述很平靜,但我看到她的眼裡閃著淚光。你想,一篇作業能從全美國48個州以及3個國家和地區選送的2333部作品中脫穎而出,誰能不喜出望外呀,即使淚流滿面都不為過。

進修紀錄片這門課時,只有孫小梅屬於“外國人”,她們這小組的5個人中有白人、黑人,還有她這個黃種人,被稱之為“國際組”。“國際組”結業時選擇了出品著名辣椒醬品牌Tabasob的麥肯尼家族作為拍攝對象,是個僅有15分鐘的紀錄短片。

平常在學校里,學生之間忙得幾乎沒有任何交流,大家都是下了這門課,連忙背起書包再奔另一個教室。即使是“國際組”成立之初,相互之間也是各乾各的,報選題,寫計畫,都是分頭行動,然後再匯總、討論、查閱資料。只有到了拍攝外景那天吃午飯時,大家才開始有工夫聊天。“國際組”的同學了解孫小梅是從燈光開始的。“他們做得太業餘了,每個人都顯得手忙腳亂的。”孫小梅笑著對我說,“採訪人物時,他們打的燈光很硬,還有影子。”孫小梅實在憋不住了,拿兩張柔光紙,貼在燈光上面。在央視工作時,孫小梅對燈光的要求就特別高,所以,此時的她對燈光太敏感了。可組裡的人竟連柔光紙為何物都不知道,就更別提到哪兒去找了。孫小梅說:“燈箱裡肯定有。”果然,他們從燈箱里找出了柔光紙,但又擔心柔光紙被燈光烤糊了。惹得孫小梅在心裡直笑他們“土老冒”。

當柔光紙貼在燈光上,被採訪者的形象立刻顯得“光彩照人”起來。於是幾雙藍眼睛一眨不眨地望著孫小梅,“簡直神了,你是怎么知道的?”孫小梅笑而不答,但她終於受不了他們“崇拜”的目光,只好如實招來。孫小梅鄭重其事地說:“我是中國中央電視台的節目主持人,而且已經有10年‘播齡’了。”聞聽此言,“藍眼睛”們更是驚得直吐舌頭。

從此,“國際組”在拍攝片子的過程中,無論大事小事都向孫小梅討教一番,她也就只好在這幾個毛頭小伙子面前以“大姐”自居了。從打燈光、別話筒到採訪日程的安排,可謂事無巨細,都得操心。

有了這種愉快、融洽的合作,整個片子拍攝起來異常地順利。“當時我就覺得我們的團隊精神非常的好,肯定能拿A,果不其然被我言中了。但我壓根就沒想到獲什麼獎,這是我始料不及的。”孫小梅說著開心地笑了,淺淺的酒渦里溢滿了幸福。

藝多不壓身

孫曉梅孫曉梅
孫小梅出生在上海,兩周歲的時候,便隨父母遷居到福建。父親曾是上海音樂學院的指揮,母親是一名舞蹈演員。3個孩子中,孫小梅排老么。誰要是問孫小梅是哪兒的人,她都會自豪地回答:“福建人。”

“我5歲開始學小提琴,這條賊船一上就是12年。那時候,全家人只要聚在一起,就是唱歌、跳舞、拉琴,熱鬧極了。鄰居們特羨慕我家‘歌舞昇平’的氣氛。”聊到童年,孫小梅似乎一肚子的話要說。

有一天,孫小梅的哥哥在門前拉舒伯特的《小夜曲》,小小的孫小梅一人坐在自家的木樓梯上,聽著聽著淚水竟情不自禁地流了出來,還一臉難過的表情。哥哥驚呆了,一把摟過孫小梅:“哎呀,不得了啊,我小妹能聽懂音樂了。”害羞的孫小梅特不好意思地說:“哥,你可不可以教我拉小提琴。”孫小梅的父母為此高興得不得了,忙托人從上海捎來一把最小號的小提琴

一年後,孫小梅有了第一次登台表演的機會。一臉稚氣的她穿著小白裙,蹬著小黑皮鞋大大方方地向台上走去,可怎么也找不到舞台地上寫的那個“中”字,把孫小梅差點兒急哭了,惹得台下的大人們一片鬨笑。好在她的小提琴獨奏為她挽回了面子。

晚上,興奮勁兒還沒過去的孫小梅湊近母親的耳邊央求:“今晚我可以不洗臉嗎?我想明早再在鏡子裡看看自己。”幾次努力失敗後,孫小梅才不情願地在鏡子前看了最後一眼“盛妝”的自己。

打小就這么“臭美”,難怪,如今的孫小梅衣著那么有品味。 高中畢業那年,孫小梅手裡攥著兩張錄取通知書:一份來自福建師範學院音樂系,另一份則是北廣的。 孫小梅不想拉小提琴,當初考音樂系是怕高考遇到“萬一”。“我對自己向來比較挑剔,做什麼都要做得最好。而我的小提琴水平不可能達到我的要求。因為當時我經常看到媒體上報導同我年齡差不多大的孩子在國際比賽中獲獎。他們共同的成長道路是一念書就進音樂附小、附中,從小乾的就是專業。我潛意識裡告訴自己,小提琴不是你一生的依靠。”

孫曉梅孫曉梅
其實,考北廣也不是孫小梅的初衷,僅僅是在父親的開導下才去湊熱鬧的。 起初,父親讓孫小梅去試試,可她卻不屑地說:“我才不去當廣播員呢。”父親勸她,“我知道你未必能考上,可任何機會錯過就沒有下次了。鍛鍊一下自己,就當見見世面也是好的呀,起碼是一種人生體驗嘛。”孫小梅想,這話還挺有道理的。於是就去試了。於是,這世上少了一個小提琴“匠人”,多了一個藝多不壓身的電視節目主持人。

1989年,孫小梅從北廣播音系畢業後直接進入中央電視台主持起了《下周螢幕》。當時,觀眾就對這個眉清目秀的女孩頗有好感,但如果沒有1990年《綜藝大觀》的那台特別節目,孫小梅肯定不會那么順利地成為“腕兒”級主持人。這些年來,在觀眾眼裡,以流星般的速度划過夜空的主持人還少嗎?

那天,孫小梅深情演唱的那首《情義無價》,相信至今還印在許多觀眾的腦海時。“這不是那個播節目預告的女孩嘛,還真有兩下子。”如果我沒記錯的話,當年我身邊就有人這樣說。

不久,“有兩下子”的孫小梅又使出看家本領,一曲如泣如訴的小提琴獨奏,通過央視這一全國最為強勢的媒體,走進了廣大觀眾的心裡。

接下來,孫小梅代表廣播電視系統參加了央視舉辦的“五洲杯”歌手大賽,一舉殺入了決賽。次年,還出版了個人演唱專輯《輕輕地問,輕輕地唱》,結果又是一通熱銷。

“節目的紅火與我拉小提琴和登台演唱是互動的,如果僅憑每周10分鐘的《下周螢幕》,我想我是不會有今天的,所以,我覺得主持人多才多藝是有助於事業的發展的。我要感謝我的家人,是他們給了我那么多的藝術細胞。”孫小梅這話可真說到點兒上了。

事業追求

將“電視你我他”進行到底

我一直搞不懂,在美國拿了紀錄片大獎的孫小梅回國後為什麼還要“委身”於《電視你我他》中不能自拔。 “一個欄目被觀眾認可和接受需要漫長的時間。現在觀眾提起《電視你我他》就會想到孫小梅,同樣,只要聊起孫小梅就不能不提到《電視你我他》。就像一個服裝的品牌,已經樹立起自己的形象了,有它的風格了,那么,要有所改變,就要特別的小心謹慎,決不能腦子一熱,一衝動,就與曾經的自己‘背道而馳’。再說,我對這個欄目有著深切的感情,不是說割捨就能割捨的。最重要的一點是,我認為這個節目目前還不能算是做得最好,節目本身還有很大的潛力等待挖掘,還能做得更出彩。”孫小梅幾乎是一口氣講了這么多話。

孫曉梅孫曉梅
1993年以前的《下周螢幕》只是介紹下一個星期的節目預告,說白了就是節目的廣告。後來,孫小梅向台領導提出要把自己主持的《下周螢幕》和《電視你我他》合二為一,組成一個15分鐘的《電視你我他》。2000年年初,《電視你我他》經改版擴到30分鐘,並設有4個版塊,分別是《下周螢幕》、《你說我說》(請台里的熱點人物或欄目談幕後故事)、《電視情緣》(講停觀眾與電視之間結緣的動情故事)和《動態》(關於正在拍攝的電視劇、節目信息)。

“當然,如果有一天我真的覺得《電視你我他》做到頭了,我會自動離開的。”

“會選擇去做紀錄片嗎?”
“也許會,也許不會,我拿不準。因為我現在還沒考慮過這個問題。”
“我看見過你主持的《音畫時尚》和一些陽春白雪味道的節目,也挺不錯的。”
“那只是客串,我的正業還是《電視你我他》。”

走在採訪歸來的途中,我還是覺得孫小梅的理由有些“牽強”。但既然允許徐靜蕾、李亞鵬們將“愛情”進行到底,為什麼就不能讓孫小梅將“電視你我他”進行到底呢?這么想想,我就釋然了。

孫小梅在螢屏上已經有十幾個年頭了,觀眾們詫異於她的永遠年輕和魅力。孫小梅對此做了巧妙的回答:第一,女同志的年齡最好不要去猜;第二,我的心理永遠年輕;第三,我的確年輕。有一位很富有詩情畫意的觀眾這樣形容孫小梅:她是天上的一顆星,不是最亮的那一顆,但卻是照耀得最長久的那一顆。她的可愛,不在於閃爍的迷人光彩,而在於安詳、寧靜和溫馨。的確,作為中央電視台著名主持人,孫小梅以她清新自然、親切脫俗、靈活大方的主持風格征服了廣大觀眾,而且多年來一直有非常好的觀眾緣。

事業的責任心

迷信機遇的人也許都認為孫小梅是命運的寵兒。從孫小梅的履歷表上看,她無疑是幸運的,16歲上大學,然後順利進入中央電視台,成為著名節目主持人,仿佛幸運女神偏心於她。同樣相信幸運和機遇的孫小梅獲取成功的經驗卻是百倍的付出和努力。“凡事我要么不做,我做了就一定要做好的”是孫小梅的人生信條,這樣的人生信條也促使了她的成功。

孫小梅做的節目並不大,好像一直蟄伏在角落裡,拳腳不得施展。《節目預告》、《下周螢幕》、《電視你我他》等時間短、結構簡單、程式化較強的節目曾經嚇跑了很多主持人。但是,每天在固定的時間,以固定的開場白和“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見上一小面的孫小梅卻在努力展現自己獨特的風格,讓原本枯燥無味的節目預告真正做出花樣、做出風格、做出收視率來。事實證明她做到了。

天道酬勤,十幾年來,孫小梅憑藉始終如一的真誠贏得了廣大電視觀眾的喜愛。她推崇敬業精神:“做工作就好比喝咖啡,好喝我就喝,不好喝就把它丟在一邊。那是不行的。如果你眼前只有一個選擇的話,那你一定要想辦法把這件工作做到閃光。”她的敬業和認真,她的執著和探求在大學期間就淋漓地顯露出來,不是隨隨便便的機遇和幸運所能夠概括的。

孫曉梅孫曉梅
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躋身主持人這個行業的她,當初報廣院只不過是湊熱鬧罷了,誰曾想“這個熱鬧就跟我有了解不開的緣份”。從小就在“這孩子非常聰明”的讚揚聲中長大的孫小梅也一直認為自己很聰明,進入大學之後才發現其實聰明的人很多。而這對於爭強好勝的她來說更是一個前進的動力。她當時給自己訂立了一個目標:我要汲眾家之所長,轉化為自己的東西。

就這樣,一年四季,歲月悠悠。有夏日的苦長,便有冬日的苦短;有春日的滿地泥濘,就有秋日的一覽高天。她這大學四年的努力沒有白費,10年工作中觀眾的肯定就是明證。曾給她上過課的著名主持人敬一丹也誇獎說孫小梅“有靈氣”,並坦言“給孫小梅他們上課,我感到一種壓力。”

求學之路

美國求學 收穫驚喜

儘管做出了很大成績,但始終對自己要求嚴格的孫小梅越來越感到知識的不足,她覺得要想在節目裡有所新的進步和突破,就必須繼續充電。她說,自從做節目主持人以來,我很少靜下心來學一點東西,這種只出不進的局面如果繼續下去,總有一天會入不敷出的。為此,1998年孫小梅去了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學習大眾傳播學

離開大學10年後又重新回到校園,孫小梅的第二次大學生活既熟悉又陌生。一直自信的她在剛開始寫論文的時候,心裡卻一點兒底都沒有。還沒有完全融入美國大學的教學環境,寫文章時還要考慮有沒有語法錯誤,她的忐忑不無道理。知恥近乎勇,當她徜徉在曲徑通幽的校園里默默思索時,當她和同學交流不再有障礙時,當她的執著和認真得到老師的讚許時,她的自信心也在逐漸培養。孫小梅也許永遠忘不了自己的第一篇作業。絞盡腦汁、千辛萬苦完成之後,她還有一點點的擔心:希望取得好成績卻害怕能力不足。老師把這篇作業評為了A,給了“excellent”的批語。她長出一口氣,高興得一晚上沒有睡覺,這種興奮的感覺是她從來沒有過的。

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她對美國的教學也有了更加理性的理解。她非常佩服美國學校對學生的實際參與能力的培養。在選修電視製作課過程中,她和幾個同學做了一部介紹美國愛莫利島美麗風光和出品辣椒醬品牌Tabascor的麥肯尼家族的歷史的紀錄片。在該片的拍攝過程中,孫小梅從搬運設備、鏡頭運用剪接、聯繫場地,以及買飯、掃地等等,幾乎什麼都乾過,這是她在國內從來沒有過的體驗。同甘苦共命運的工作使大家緊緊地擰在一起,合作非常愉快,片子拆除得相當成功。這部片子獲得美國最佳紀錄片大獎,該獎項也是首次被大學生奪得。對於孫小梅來說,也是獲此項獎的第一位中國人。

孫曉梅孫曉梅
留學期間,孫小梅發現美國記者在採訪時一定要和採訪對象簽契約,這是毫不含糊的。有一次他們去一個離學校非常遠的地方拍鏡頭,開車需要兩個多小時。當他們到達目的地時,突然想起來契約沒有帶,於是急忙又返回去取。這種事情在國內近乎很少發生。

難以割捨的音樂情結

作為主持人,孫小梅無疑是成功的,然而這並不是她的全部。她同時也是一個唱歌的好手,甜美的歌喉,婉轉的嗓音總被人懷疑她是不是一個地道的專業歌星

1994年孫小梅推出了個人演唱專輯《輕輕地問,輕輕地唱》,由她作詞的主打歌曲《輕輕地問,輕輕地唱》一度打入歌曲排行榜。凡事認真的孫小梅對於唱歌也是滿懷痴情。她說,我絕對不會把唱歌當作一種業餘愛好,而是把它當作一種事業。她與音樂的確緣份不淺。從小就喜歡唱歌的孫小梅受過幾年專業訓練,學過十幾年的西洋音樂,還會拉小提琴。她說:“在樂感的把握上、在對藝術的感知上我不比其他音樂人差,只是機遇造就了我今天的選擇,使我背離了自己作為一個音樂人的道路。”

《輕輕地問,輕輕地唱》使孫小梅的歌唱有了一個不錯的開端,但繁忙的主持工作和留學生活使她不得不遺憾地暫時把歌唱事業放在一邊。她說:我肯定還會出自己的第二張專輯,但是我不會為了出唱片而去湊一些歌。等到以後時機成熟的時候再去做。

友情天地

真正的朋友裝在心裡

生活中的孫小梅一如她主持的節目,寡淡、自然,豐厚但不複雜,熱情但不做作,朋友們都信任她。而談起朋友之間的事情孫小梅也顯得出奇的興奮,仿佛迫不及待地等著與你分享她的快樂。畢業10周年紀念日,同學們從四面八方回到了母校。談起這些孫小梅失去了往日沉穩的氣度,眉飛色舞,滔滔不絕:“那天晚上我在台里錄節目

孫曉梅孫曉梅
一直到晚上11:00,所以遲到了很長時間。當時的氣氛出乎我的意料,因為我想在這10年中,即使留在北京的同學聯繫也非常少,這種聚會到底有多少人呢?肯定會稀稀拉拉的。但是,90%的外地同學都回來了,大家都非常開心。10年的滄桑使人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大家的心態還是跟十幾年前一樣,還是一種根深蒂固的大學情結。”

“當時我們住在一家賓館里,完全按照原來的宿舍排列,很晚了,大家仍聚在一個房間裡講故事、說段子,‘哈哈哈’開心地笑。這是畢業以後從來沒有過的。第二天我們回廣院看望老師。在學校里,我們細細地走遍了校園裡的每一個角落,仿佛每個角落裡都盛滿了沉甸甸的往日的故事。中午臨近吃飯時,安排的午餐給了我們又一個驚喜。我們午餐全部回到了學生食堂里,排隊買份飯。然後老師跟我們一起吃,當時還互相占位子,跟大學期間一樣。”

“那次活動以後,我體會到,大學四年結成的情誼是無法用某種具體的東西可以代替的。我在美國留學的時候,只要一做夢,就是在廣院的宿舍里,和我的同學在一起。我覺得很奇怪,我從來沒有夢見過我美國的同學。可能真是大學四年給我的印象太深了。離開學校之前,我們全體同學還在主樓前齊聲清唱校園裡有一排年輕的白楊……我曾經參加過《朋友》的節目錄製,那個節目裡有一句話:可能天天在你眼前的人不一定是你的朋友,但是,只有心裡有,他無論在哪裡,都是你的朋友。”

現在的孫小梅一如既往地繼續著自己的節目主持事業,雖然駕輕就熟,但卻屢屢創新。從美國留學回來後感覺做節目更加有底氣了。儘管如此她始終把自己放在一個普通人的位置上:“只是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希望今後的努力能夠得到觀眾的更多認可。”這種再平常不過的想法似乎正應了兩句詩:淡極方知始為艷;於無聲處聽驚雷。

同名人物

孫曉梅:蘇南抗日女英雄

孫曉梅孫曉梅
孫曉梅,1914年生,浙江富陽人。七七事變後,在浙江海寧仲路國小教書的孫曉梅聯絡愛國教師和進步青年,積極參加抗日活動1938年10月,她帶領進步青年步行到皖南新四軍軍部,參加了新四軍,進入教導總隊第八隊(女生隊)學習。1939年初,孫曉梅被分配到新四軍政治部所屬由薛暮橋任組長的農村經濟調查研究組工作。

1940年夏,孫曉梅奉命隨工作隊奔赴蘇南敵後抗日根據地,開展民運工作。同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先後擔任中共武進縣委婦女部長、中共鎮丹中心縣委民運工作隊長。1941年10月,孫曉梅奉調到中共長江工委,負責長江工委與路北特委間的政治交通工作。遇有重大任務,或者在鬥爭緊要關頭,孫曉梅總是挺身而出,勇挑重擔。她和戰友們經常扮作農村婦女、販貨商人等,穿越封鎖線,出入敵占區,傳送檔案,收集敵情,護送幹部,懲罰敵偽,購買藥品和軍用物資等,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1943年3月,日偽軍開始大規模“清鄉”。4月27日,孫曉梅護送一批黨的幹部渡江北上後返回根據地途中,不幸被日軍憲兵抓住。日軍憲兵對孫曉梅軟硬兼施,先是軟化誘降,接著是慘無人道的酷刑和死亡威脅,妄圖從她口中獲得蘇南新四軍活動情況。面對兇殘的日本侵略者,孫曉梅寧死不屈,大義凜然。
日軍憲兵惱羞成怒,用極其殘忍的手段殺害了她。孫曉梅壯烈殉國,年僅29歲。

1. http://www.dj520.cn/gs/Article/2007/2007-04-27/7226.html

2. http://www.tjaqpj.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37436

3. http://www.cctv.com/anchor/compere/0175/profile.s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