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禮

孟祥禮

孟祥禮,河南省曲劇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1981年畢業於河南省戲曲學校,曾在全國戲歌大賽中獲金獎,在河南省第三屆戲劇大賽中主演《黑娃還妻》獲表演一等獎。河南省第八屆戲劇大賽中獲表演一等獎。在2000年第六屆中國藝術節參演《香魂女》,獲藝術節大獎。河南省政府通報嘉獎,並記功一次。

基本信息

簡介

孟祥禮孟祥禮
孟祥禮,男,一級演員、表演藝術家,河南睢縣人,1960年出生於河南寧陵縣,1971年考入寧陵縣文工團工作,學習戲曲表演,擔任演員。1978年考入河南省藝術學校,1981年畢業後分配到河南省豫劇一團工作,1998年調入河南省豫劇三團工作,2005年調到河南省豫劇二團工作、後又調回豫劇三團任領導。現任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戲曲表演學會理事、國家一級演員、河南省第九屆、十屆政協常委。河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
從藝三十多年來,先後在《三哭殿》中飾演唐王、《穆桂英下山》飾演楊延景,《朝陽溝》中飾演拴保、《紅燈記》中飾演李玉和、《黑娃還妻》中飾演黑娃等劇,受到了廣大觀眾的普遍好評。1990年參加省第三屆戲劇大賽,在《黑娃還妻》飾演黑娃,一舉成名,奪得表演一等獎,引起專家的重視和觀眾的好評,成為我省優秀青年演員的尖子人才。2000年,參加中國第六屆藝術節,在《香魂女》中飾演任實忠,該劇獲藝術節大獎,受到省委、省政府通報嘉獎,並記大功一次。此外,還曾經獲得全國豫劇演唱會大賽金獎、全國戲歌大賽銀獎。2003年元月成功舉辦了《豫劇驕子》演唱會。並多次為中央及省領導作精彩演出,受到中央及省領導的好評。2005年榮獲河南省文化廳“文化先鋒”稱號。同年又被省委宣傳部評為省宣傳文化系統首批“四個一批”人才獎。

藝術情緣

孟祥禮孟祥禮

做戲曲演員是兒時夢想

就像許多出名的藝術家成名的規律是和藝術行業有著很深的緣分一樣,孟祥禮兒時就與戲曲有著很深的情緣,儘管其祖上世代與戲曲無緣。孟祥禮出身於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國家幹部,但兒童時代卻承下放的父母在豫東農村度過。

孟祥禮說他也許天生就該當個唱戲的演員。他小時候對戲曲非常喜歡,幾乎達到了痴迷的程度。這不僅是他生活的那個年代,走街串巷的電影放映隊和戲曲劇團的下鄉演出,就是當時農民業餘娛樂、觀看演藝的最主要而普遍的方式。孟祥禮就是通過這種方式開始了與戲曲的接觸。在農村有句老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所以,和中國絕大多數農村娃一樣,剛有點勞動能力的孟祥禮在七八歲時每天放學後就開始了諸如割草、拾糞、幫成人種田等一些簡單的勞動,來幫助家裡儘可能的多換取點工分。勞動之餘,他最盼望的就是村里能來戲曲團唱戲。舞台上演員們華麗的戲裝、優美的唱腔、瀟灑的舞台動作,舉止言談、一招一式無不令他心醉神往。

孟祥禮孟祥禮

“我那時心中的理想就是長大後能當一名戲曲演員。”想起孩提時的一些事時,孟祥禮的眼神里多了幾許天真。每當村里來了戲劇團或電影隊放戲曲片時,天不黑他就早早來到村頭的打麥場,占據一個最好位置等著電影或戲劇上演。特別是在演出時,由於看演出的人多,為了避免擠進擠出時錯過了好的唱腔和動作,整場演出他都不願挪動一下,甚至出現尿急等特殊情況時就在腳下挖個坑就地解決。有時碰到幾個村同時演的情形,他一天到晚能連跑幾個村子去看戲。他看戲時非常認真和用心,每次都把看到的戲詞和動作牢記在心,等戲劇團一走,他就開始組織村裡的同齡小夥伴模仿舞台上的演員演戲,而且每次都演到夜時很晚才依依不捨地散去。

這些經常性的模仿演出鍛鍊,不僅進一步加深了孟祥禮對戲曲的迷戀程度,而且還讓正處在懵懵中的他積累了一些戲曲演出的基本常識和功底,更使他後來不費吹灰之力,順利考入縣戲劇團之舉顯得順理成章。

“其實我能考入縣戲劇團純屬偶然。”孟祥禮想起當初進縣劇團的情形,儘管事隔三十多年,他仍然感到有點驚奇。雖然在童年時期的孟祥禮心中一直有著長大當戲劇演員的夢想,但當年他陪一個同學去縣裡考戲劇團時,心裡還未產生要考劇團的念頭。“群英(孟祥禮的小名)你戲唱得很好,為何不試試呢?”在同學參加完考試後,在考試現場,村里一個親戚隨口說了這樣一句話。

孟祥禮孟祥禮

初生牛犢不怕虎!親戚順口一言,孟祥禮就毫無怯意、並未十分當真的走上了由幾名考官與眾多觀眾包圍的戲台。依照平時自己模仿專業演員們演出的步調開始了考試,沒想到他上台一答腔,考官們就頻頻頷首,觀眾也是叫好連連。更讓考官驚奇和興奮的是,當他演唱自己

選的一首革命歌曲,唱到最後幾句語調比較高昂的詞時,伴奏的板胡因為發出的音比較低,竟跟不上他洪亮的聲音,樂隊的人趕緊換了一個新的高音板胡重新來拉,才使得音律與他的嗓音相合。

儘管考試很出彩,能否考上劇團,孟祥禮並沒在意。可是考完回到家沒幾天,去參加劇團招考的同學沒考上,倒是縣劇團的領導在鄉革委會主任的陪同下,拿著錄取通知書和招工表找到了孟祥禮的家,告訴孟祥禮的父母說孟祥禮已經通過考試,被縣劇團錄取了。但這一訊息並未讓孟祥禮吃驚的父母感到高興,反而有點生氣。一是孟祥禮的父母並不知道兒子參加了劇團的招生考試;二是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孟祥禮父母一直認為唱戲當“戲子”是一種社會地位非常卑賤的“下九流”行業。一心想讓兒子在學校好好學習將來能出人頭地,所以就極力反對孟祥禮去學戲。儘管孟祥禮對自己無心插柳而撿來的好事同樣出乎意料,但驚奇很快被激動和欣喜所代替,畢竟自己十分喜歡唱戲,當戲劇演員又是自己的夢想。面對父母、親朋的重重阻力,聰明的孟祥禮則選擇了絕食、淚流滿面和“不讓學戲,就不去上學”的策略來力保自己的考試成果。也許是父母看到拗不過倔強的兒子,而且兒子身上也的確有唱戲的特有天賦,只好無奈地同意他去劇團唱戲。“你可別後悔!”最後父母在妥協時留給他這樣的警告。孟祥禮終於邁出了實現童年夢想的第一步,進入寧陵縣戲劇團,開始了專業的學戲唱戲演藝生涯。那一年孟祥禮還不滿11歲。

藝術準則

孟祥禮孟祥禮

把每一部戲都唱成精品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是在戲曲界流傳了很久、頻率出現很高的經典語言。稍微懂點戲劇常識的人都會明白其中的含義。那就是唱戲需要練習基本功,而這些基本功卻非常難練,非一時半會兒所能練成的,是需要付出時間和汗水的。在戲曲界摸打滾爬了三十多年的孟祥禮更是深有體會。

1971年孟祥禮考入寧陵縣豫劇團後,就一別往日自己和村里小夥伴的模仿表演,開始了比較系統專業的學習訓練。首先就是從練基本功開始。拿頂、搬腿、勒腰……每一個動作每天都要重複幾百次,甚至上千次。拿頂一練就是兩三個小時,每次下來腿腳都是腫的。一系列高難度、高強度甚至有點殘酷的訓練讓年紀尚小的孟祥禮始料不及。特別是在練跑虎跳和小翻兩個動作時的情景至今讓孟祥禮記憶猶新。跑虎跳和小翻不但要求是在一條直線上翻,還講究翻的速度。

當年劇團老師了為逼孟祥禮和幾名新學員練出真工夫,採用了非常嚴格而狠心的手段,用玻璃碴扎出一尺多寬的路線,並在上方吊了鏇轉的刀具扎著碰著。剛進劇團的幾個月里,孟祥禮和一幫新演員除了吃飯睡覺天天都不停地練功。幾個月下來,殘酷的訓練和辛苦與進劇團前模仿演員演戲的快樂的反差,竟讓孟祥禮產生了不想乾的念頭。

“別灰心,你很有天賦,是個學戲的好苗子。”“我到劇團後肯定能學好,將來一定能出人頭地”。洞悉孟祥禮思想變化的啟蒙老師的及時鼓勵和進入劇團時向父母的保證,讓倔強、執著、不肯服輸的孟祥禮最終堅持了下來,而且一練就是7年,直到1978年他考入河南省戲曲學校繼續深造。

進入省戲曲學校進行更高層次的深造,無論對他的業務技能還是藝術思想,都是孟祥禮戲劇生涯中最重要的轉折點。儘管有著7年基層劇團學戲、唱戲的經歷,練就了紮實的戲曲基本功和表演技能,但孟祥禮到省城戲曲學校後,面對的仍然是一個個全新的課題。以前在縣劇團期間,受時局影響,和全國所有劇團一樣,孟祥禮所在的劇團也一直都是演現代戲和一些上級指派的樣板戲。進入省戲曲學校後,剛好趕上開始恢復傳統戲,而這些傳統戲孟祥禮以前很少接觸實踐過。

一切還要從頭開始!進入戲校時孟祥禮首先學習的是傳統戲中的“老生”、“鬍子生”的表演。以前練的基本功在這些傳統戲中大都用不上了,還要重新開始練新的動作。為儘快進入角色,孟祥禮天天穿著寬大的蟒袍練習,4寸高的厚底靴能一連幾天不下腳。每天早晨4點就起來到練功室搶地方練功。

孟祥禮非常虛心而又勤奮好學,業務上碰到不懂、不明白的地方他就不厭其煩地向老師和同學請教。為了學習,每到星期天,別的同學或逛街或休息,孟祥禮卻來到老師的家,幫老師幹些搬煤球、掃地等家務活,在博得老師歡心的同時向老師學習表演藝術。“我那時是儘可能的利用一切時間來練功學戲。”孟祥禮說,他當時很要強,心裡就一個念頭,那就是不管多苦多累,自己一定要乾出個名堂來。為了鑽研業務,孟祥禮省吃儉用,從每月20多元的工資中省錢買了一部20多元的收音機,利用聽收音機中的戲曲節目來學習別人的唱法。為了能學到名家的唱法,他經常寫信或打電話甚至親自跑到廣播電台點名家的戲來聽。後來他又買來錄音機,把名家的唱法錄下來後,自己跟著慢慢練習。剛開始他練的是真嗓子、大嗓子,後來學唐派唱法的《三哭殿》時,是用小嗓子,兩者需要結合。為了讓兩種嗓音能融合到一起不脫節,他就把每一句台詞拆成一個字一個字的來練,每個字的發音他經常反覆練上千遍,直到準確無誤才肯罷休。孟祥禮的刻苦勤奮沒有白費,幾年下來,不管是再難的動作,再複雜的唱腔他都能做得非常完美到位。

“就是為了讓每一齣戲都唱成精品,把每一個角色都塑造成鮮活的藝術形象,讓每一個觀眾都喜歡。”對自己的拚命努力,孟祥禮如此詮釋。

“但唱戲這種表演藝術光有基本功還不行,一個優秀的戲劇演員必須同時具備形象、聲音和紮實的基本功三個方面。而能同時具備這三方面的演員卻很難尋覓,特別是男演員更難。而我從個人形象、聲音和基本功剛好都具備。”對自己的優勢,孟祥禮非常自信。因為男性有個變聲期,當聲音改變以後,可能就變不回來了,幾千人中也就能出那么一兩個優秀男生,而孟祥禮和他的大師兄、河南戲曲界久負盛名的豫劇大師劉忠河正是在幾千人中脫穎而出的。

藝術追求

戲比天大戲是生命
1981年孟祥禮畢業後,由於成績突出被分配到河南省豫劇一團工作,由以前的邊學邊唱轉為專職唱戲。天生的一副好嗓音與後天的努力注定了孟祥禮就該是一個成功的戲曲演員。年紀輕輕他就成了戲曲界的佼佼者。1985年參加第一屆香港戲異展覽會,當時他在《殺宮》、《抬花轎》等劇中許多高難度的藝術表演,在香港引起了轟動。1988年,他榮獲“全國首屆中青年豫劇演員電視大選賽”螢屏獎,1990年參加省第三屆戲劇大賽,在《黑娃還妻》中飾演黑娃,以精湛嫻熟的表演最終奪得了個人專業表演一等獎,引起專家重視和觀眾好評,成為河南省優秀青年演員。
“他上台剛一打腔,就贏就雷鳴般的掌聲,結束時觀眾不讓他下台,非再饒唱兩段後才肯罷休。整場演出下來,掌聲達70多次。”孟祥禮的一位同事在他演《黑娃還妻》時非常留心,專門進行了統計。
唱戲唱得出色的孟祥禮,那時參加比賽經常獲獎,多次為中央及省領導做精彩演出,受到江澤民、李鵬等中央領導的好評並接見。
孟祥禮出名後,唱戲之餘,又演了多部歷史劇,向多元化發展。他策劃、主演拍攝了電視劇《市井人生》,隨後他被調入河南省豫劇三團。2000年,參加中國第六屆藝術節,主演《香魂女》,他飾演主角任忠實,使該劇獲得藝術節大獎,填補了河南省在戲曲藝術行業的一大空白,受到了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通報嘉獎,並給記大功一次。
2003年對孟祥禮來說無疑是最高興的一年。新年伊始,他就成功地舉辦了“豫劇驕子”個人專場演唱會,實現了他多年的心愿。“能把我多年學來的才藝奉獻給廣大觀眾,當然是我最快樂的事情。”提起當年自己的個人演唱會,孟祥禮依然興奮。
2005年,在河南省有關部門推出“名人治團”戰略背景下,被專家和民眾譽為“豫劇驕子”的孟祥禮作為河南戲曲界的名人,被調整到河南省豫劇二團任業務團長,同年榮獲河南省文化廳“文化先鋒”稱號,又被省委宣傳部評測省宣傳文化系統首批“四個一批”人才獎。他還被選為河南省第九屆政協常委。
一系列的獎盃和榮譽並沒有令孟祥禮沾沾自喜而滿足止步,他仍在不懈地努力著,執著地追求著。

藝術感言

“榮譽只是證明我的藝術實力和有關部門對我的肯定,但我心中真正的追求是把豫劇這一祖國瑰寶發揚光大,能給更多的觀眾帶來快樂。戲比天大,唱戲就是我的生命的全部,只要觀眾願意看,我就繼續認認真真地演下去……”孟祥禮認真地告訴記者

中國築路機械專家會員名單

築養路機械專家委員會為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築路機械分會的下設機構,工程技術人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專家委員會成員統稱專家會員。專家委員會的宗旨是:貫徹執行國家相關的技術政策,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發揮技術專長,促進我國築養路機械行業的技術進步和建康發展。
周煒[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
譚柱英
陳亁
劉亞軍[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
賴仲平
王大虹
李朝林
樊改成
楊修志
張業餘
陳銘宋
錢竹雲
隋昕明
聶濤
高家富
何挺繼
王耿
孫希剛
章玉全
王旭朗
賀傑
王子鵬
王應科
賈建中
烏明科
李廣朋
王定喜
李延新
嚴淡人
桑雨
游小平
趙萬鵬
金年喜
趙仙梅
任成堯
劉力斌
郝志付
張根聚
許長虹
塗啟明
陳雪飛
蔣彬
倪少虎
王柏剛
張強[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
楊玉剛
王學寧
冷長青
金明新
黃文建
陳鴻鳴
劉中文
陳新軒
劉進祥
陳光和
介玉芳
彭長順
林秋
吳紀坤
常世琨
辛元源
武新全
司小柱
楊俊嶺
賴文輝
張偉棟
吳共坤
趙福仁
徐長年
薛自力
董大為
盛春亮
姬光才
黃華清
劉廷國
任洪程
胡兆德
魯信強
楊祖威
程恩福
沈殿明
沈殿偉
陳衛權
顏永祥
韓笑儒
張竹平
沈松雲
顏厥車
徐有發
張玉林[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
肖翀宇
聶福全
李自光
顏榮慶
徐自成
閆佐廷
李錫明
許子清
鄭晏寧
王國林[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
胡世峰
胡達平
陳文[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
王建平[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
盧和銘
白智超
許炳照
占元龍
閻維佳
陳建三
馬仕國
崔士偉
邢昌友
王文禮
楊尚田
左文軍
曲俊榮
朱文天
楊寶林
蔡智敏
關岐生
初長祥
楊永生
王秀武
張超群
王成林
陳世宜
劉延超
吳家明
李小萍
李俊林
楊雷
鍾江
楊士敏
盧建華
徐燮華
王德華
黃祖模
吳建強
陳放
張志傑
董昱
李文一
王維國
張東升
韓建軍
劉士傑
徐志
王銀安
黃強
李農
李馳
周俊
孟祥禮
李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