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東嶺

孟東嶺

孟東嶺,祖籍河北省肅寧縣。現為石家莊市委黨校處長兼學報美術編輯,中國國畫家協會會員,中國名家書畫院名譽院長,河北山水畫研究會會員,河北美術協家會會員,石家莊市政協第九、十屆政協委員。

基本信息

藝術簡介

孟東嶺,號慕石翁、筆名甘河,50年代生於河北肅寧,現居石家莊、海南。

孟東嶺孟東嶺

河北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石家莊市政協第九、

十屆委員。先後受教於著名畫家李琦、鍾涵、劉勃舒、白雲鄉先生。70年參軍,從事基層美術工作,

有大量作品參展並在報刊發表。轉業後曾畫電影招貼畫,做新聞、文史資料、美術編輯、黨政工作。

在廣東肇慶舉辦個展、在石家莊舉辦聯展、在韓國參加交流展,近年來很多國內報刊專題介紹,發表美術作品300餘件、文學作品50多萬字。

心藏太行山 筆墨見真情

劉金星
文字始於用而終成體,繪畫大行於世,始於美終於意韻。也就是說畫首先具備形體之美,猶如文字的形體,有其體態、體香;有其風韻、風騷。孟東嶺首先注意並追求了山水畫的形體美。由此凸顯其畫面語言特色。
孟東嶺習畫至今凡四十年間孜孜以求,紮根傳統,刻苦臨摹古人作品並潛心研摹當代繪畫大師的畫作。多年研習水墨人物畫、電影招貼畫、版畫,後專攻山水畫,又經李琦、鍾涵、劉勃舒、賈又福、白雲鄉等多名高師指點,融會百家,汲取養分,多次在國內各報刊發表作品和舉辦展覽,已引起業內人士廣泛關注,部分作品被國內外藏家收藏。不僅有著沉潛紮實的習畫基本功,而且,文學功底和藝術學養深厚,有近50萬字文字見諸於省內外報刊。
孟東嶺之所以能在眾聲喧譁、世事蒼茫中,只要有一絲光就能看見暗藏在這個世界的各種圖案,能夠發現色彩——美,或者怪異、有趣、幽默的意味。除了畫家始終保持一雙單純的新鮮感的眼睛和一份爛漫的心性、努力純正和純潔畫風之外,還因為他對生活的摯愛,對生命的尊重,對藝術的真誠。孟東嶺當兵時多年居住在太行深處,經常與山民一同勞動,親身感悟到山民的淳樸和太行山的蒼茫厚重,轉業後他仍然對太行山情有獨鍾,多次到太行山寫生,在大自然中去捕捉靈感,置身太行,既用筆記其形,更用心畫其神,目觀心記,身游而神遊,身入而神入。並引太行之氣,汲太行之精血,將太行的魂魄融入畫家的經脈。至此,畫家任憑情感汪洋恣肆,對自然山水或刪改,或擴充,或壓縮,並將造物之精英,上蒼之尤物幻化成適合於畫家心性的泥土,重塑大自然的品性。於是,筆底之山不再是自然山,水不再是自然水,孤峰已成群峰,藝術便在這種轉換中完成了人文關懷。
孟東嶺的山水作品多以太行山野之趣為最,往往點景不多,或鳥、或船、或房舍寥寥數筆,恰倒好處:坡石水口間花木點綴,舟楫往復中山環水繞,牛羊飲澗,農舍散置,溪泉斜掛,雜樹交柯,細節生動傳神,仿佛春天新鮮的斑斕的色彩奔涌而來:山在動,水在流,草在生長,枝幹在發芽,候鳥在眾聲啾啾,舟楫在輕輕波動水聲。他傳達給我們繪畫語言,猶如繁華落盡的枝幹和複雜過後的單純:既乾淨疏朗有質感,又縝密繁富有氣韻;既有巨觀的潑墨寫意,又有微觀的細節寫真;既有詩性詩意的敘述,又滲透著厚重深遠的文化信息。而且自始至終注意到氣的貫通但氣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氣清濁有體,氣大小有別,氣因人而異,氣巧拙有分,運筆有快慢,用墨有輕重,全靠一“氣”呵成,不可遺傳。孟東嶺可以說做到了胸有千壑、從容貫通。畫面氣韻生動,具有似靜還動的恍隱、轉瞬即逝的變化、模糊不清的幽暗、亦真亦幻的氣度。而且,對形的掌握嚴謹有序,對色的要求淡雅有度。每幅畫均欲予讀者豐富之宴,每一筆均欲向讀者陳述神遊神入的風景,最大限度滿足了人們品畫、讀畫的審美欲求和愉悅心理。相信東嶺,會一路走下去,始終保持一雙單純的新鮮感的眼睛和一份爛漫的心性,奉獻生活更多的美。
(此文刊於河北《共產黨員》、《大眾閱讀報》等報刊,作者劉金星現供職於河北作家協會)

山水畫推介

李維世

近年來,孟東嶺以紮實的筆墨功底、豐富的生活基礎、炙熱的藝術情感和厚重的文化底蘊,創作出很多蒼涼、厚重、博大以太行山為創作題材畫作,受到社會和業內人士的關注。他曾在部隊從事美術創作,畫過人物畫、電影招貼畫,刻過木刻,90年代後受白雲鄉影響專攻山水畫。70年代從師於著名畫家李琦、鍾涵、劉勃舒等先生,曾得到賈又福先生的指導。作品多次參加各種畫展,並散見於國內外各報刊,被國內外收藏家收藏。現為石家莊市委黨校學報美術編輯、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河北分會會員、石家莊市第九、十政協委員。
美是藝術的核心,是藝術家終生為之奮鬥的目標。作為山水畫家,就應表現山川之美,為山水傳神寫照,以啟迪人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川之情。他不但善於表現“山川之骨”,還能表現“山川之氣”。他筆下的山川,或雄偉高大,望而感嘆;或渾厚剛勁,氣勢磅礴;或蒼涼悲愴,使人震撼;或雲氣氤氳,陰柔飄渺;山腰雲氣繚繞,山腳溪水淙淙,山頂亭台芳舍,山谷鳥兒飛翔;煙雨空濛,草木豐茂,山巒起伏,江河縈迴,可思可游,令人神往;或雄美,或壯美,或蒼美,或柔美......皴、擦、點、染、勾、勒、潑、灑,無論表現形式如何,他始終抓住了“美”這個真諦,這是十分可貴的。人類越文明越進步,越需要美,越會欣賞美。美是發展的,真正的美永遠不會過時。作為藝術家不能趕時髦,不能為了暫時的“新”,而丟掉美。孟東嶺為祖國山水傳神寫照,表現山水之美,藝術的大方向是完全正確的,是可贊可賀的。
生活是藝術取之不竭的源泉,大自然是山水畫家最好的老師,這個真理永遠不會過時。脫離生活,脫離對象,藝術就會貧乏單調,陳舊萎縮。反之,脫離大家認可的傳統,藝術就會無章可循,無法可依。觀孟東嶺的山水畫,無論經營位置,用筆用墨,隨類賦彩,都不是胡亂“創新”,而是既尊重客觀對象,合情合理,又保持了中國山水禹的傳統,講究筆情墨趣,乾濕濃淡遵。從孟東嶺的山水畫中可以看出,他既繼承了中國山水畫的優秀傳統,又汲取了真山真水的豐富和變化。既可以看出畫家的傳統功底,也可以領略到畫家的生活底蘊。
中國人物畫的最高境界是神態;中國山水畫的最高境界是意境。中國山水畫家就應該竭盡全力,發揮豐富的想像能力“搜進奇峰打草稿”,畫出山水畫的意境,畫出詩情畫意。早在南北朝時期,著名山水畫家和理論家宗炳(375—443年)就提出了山水畫“應會感神,神超理得”的主張,他非常形象和生動地指出“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淨而如妝;冬山慘澹而如睡”。孟東嶺的山水畫,充分注意到了季節與地域的變化和特點;《靜觀風雲變幻》雲氣朦朦,霧靄氤氳,博大深遠;《但看雲捲雲舒》筆墨姿縱,色彩明快,富有詩意;《靜謐無聲》既有“北宗”山水的寫真寫實,又有南國山水的清潤蒼茫。“山如山,氣如氣,形如形”,具有“真山水”之川谷,之雲氣,之煙嵐,之風雨,之陰睛,看此畫令人生此意,起此心,如真在此山中。《晚秋煙嵐》則奇峰險嶺,氣勢雄偉......從孟東嶺的優秀作品中,不難看出,他不僅注意意境、神態、情感的表達,還十分注重“真山水”的刻畫,盡力去追求景景交融、寓情於景、形神兼備,這是孟東嶺山水畫的又一亮點。
孟東嶺畢業於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國畫專業,並攻讀過河北大學新聞專業,中央黨校函授經濟管理專業,歷任縣廣播電視局局長、鄉長、行政處長、財務處長,兼職工會副主席,行政工作繁忙,但他卻能把行政工作和繪畫藝術的矛盾巧妙的處理。他做行政工作主要是邏輯思維,做事有板有眼,嚴肅認真,仗義執言,秉公辦事。作畫則運用形象思維,有豐富的想像力,善於取捨,敢於誇張,既有傳統之法,每落一筆,都有邏輯依據,決不胡塗亂抹;又無定法,怎么美就怎么畫。在平淡無奇的對象中發現美和表現美。他深刻理解繪畫要有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統一。他覺得深刻的作品不是單單有技巧就可以創作出來的,更主要是要有對事物的深刻理解和深厚的生活基礎。在工作之餘,他無比熱愛他從事的藝術,每年的寒、暑假,星期日都是他拚命畫畫的好時機。泰山、華山、恆山、天山等祖國的名山大川都曾去寫生過。他在部隊時曾經多次駐訓在太行山里,也曾經自費到太行山去親身感受大山的情懷,他喜歡山里人的淳樸,喜歡大山的寧靜,他感到太行山不僅雄偉高大,氣勢非凡,在蒼涼之中可見其精神。太行山孕育了新中國的誕生,太行是繪畫取之不盡描繪不完的豐富寶藏。他決心為太行山八傳神寫照,他要用畫筆作太行山的歌手和詩人。這是一個很好的事業,我衷心祝願他在這條藝術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績。
(作者為河北師大美術系教授,河北美術理論研究會會長,河北省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