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職業技術學院

孝感職業技術學院孝感職業技術學院

孝感職業技術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興建的一所全日制高等學校。學院位於有著美麗傳說的董永故里,環境優雅的澴水之濱,風景秀麗的文昌閣下。距武漢45公里,距武漢天河國際機場36公里,京廣鐵路、107國道、316國道、京珠高速公路在此交匯,交通十分便利。經過50多年的發展,學院現設有人文藝術系、財經系、醫學一系護理系醫學二系機電工程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政法系、網路學院、醫學分院、套用技術分院、附屬高中等,共開設30多個專業,在校生一萬多人。

學校概況

學院現有占地面積860畝,校舍面積26萬平米,建有1000M校園網,教學儀器設備價值4600多萬元,有現代化教學樓、實驗實訓大樓科技大樓圖書館、標準化食堂學生公寓。建有教育技術中心、特色實訓中心、醫學實驗中心和30多個專業實驗室,圖書館藏書52萬餘冊,中外文期刊2000多種,擁有各專業文獻電子資料庫,設有聯通國際網際網路的多功能電子閱覽室,實現了與國內多家大學圖書館的信息聯網和文獻服務。學院的附屬醫院、亞光醫用電子技術研究所、藝術設計研究所、會計事務所、審計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既面向社會服務,又是師生實踐的"舞台"。

師資力量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有一支既有較高學科理論水平,又掌握現代技術(技能)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工966人,內有專業教師542人,其中正副教授156人,有多名教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聘請了國內外知名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叔子教授等客座教授30多人,從大型企事業單位聘請高級技術人員、專家200餘人任兼職教師。近年來,教師出版專著30多種,在全國各類刊物發表論文1800多篇,有3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3項科研成果申請了國家專利,20餘項科研成果獲省級以上獎勵。

競爭機制

學院引入民營競爭機制,推行競爭上崗,實行"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末位淘汰"的激勵競爭機制,深化人事分配製度改革,調動了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院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學院貫徹嚴教嚴管方針,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培養"合格+特長"複合型人才,畢業生深受社會歡迎。同時,學院拓寬辦學渠道,立足全國,放眼世界,與法國布里松學院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國內外十幾所大學聯合辦學,架構"專升本"高等教育立交橋。

教學理念

學院堅持"靠質量立院、靠管理增效益、靠人才發展、靠專業顯特色"的"四靠"治校方略和"以德為魂、以能為本、以勤為徑、以創為先"的"四為"育人方針,經過近五年的努力,已建成園林式學校。2000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單位"榮譽稱號,2002年10月10日至12日,湖北省人民政府、省教育廳在我院召開了全省高等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總結推廣了我院的辦學經驗,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2002年10月19日,教育部專家評估組對學院高級護理專業教學改革試點情況進行了評估驗收,並被推薦為教育部高職高專教育改革試點專業。目前,學院正在走產教結合之路,運用大手筆,譜寫高等職業教育的燦爛篇章。

改革發展

孝感職業技術學院坐落在以“孝”著稱的董永故里湖北省孝感市,使人吃驚的是,在這個只有30多萬人口的城市,該校的大中專在校生竟浩浩蕩蕩地達到1.3萬餘人,但當記者來到這所學校,呼吸著那撲面而來的清新氣息,疑問隨之而釋,是不斷的深化改革和勇於進取為其贏來了良好的社會信譽。

人才培養

孝感職業技術學院是1998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綜合性普通高校,由原孝感教育學院、市財貿學校、衛生學校和機電工程學校四所院校合併而成。合併之初,面對千頭萬緒,該校黨委書記李友清,這位具有高度責任感和獨特見解的硬漢,立即掛帥出征,在不辭辛苦考察了省內外十餘所高校,請教了百餘名專家、走訪了上千名教職員工後,幾經醞釀,很快便拿出了一整套具有孝感職院特色的改革發展方案。即“學院以教學為中心,教學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和“高質、強能、實用”、“學校—企業—社會”的整體人才培養模式。並遵循紮根孝感區域經濟、著眼全省支柱產業、放眼全國骨幹產業,瞄準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的原則,淘汰沒有市場前景的專業,開設新專業。
最該說一說的,是他們的“雙師”。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高職院校的學生要想“適銷對路”,就必須是技藝型、複合型人才,因而教師便是關鍵,名師出高徒嘛。學校要求,教師必須要逐步向教師——工程師、設計師、會計師等複合方向發展。即,你是教法律的你就必須同時是律師,並去參與打官司,你是教設計的,就必須是設計師,並有成果拿出來,等等,再想一本教材混不靈了。為確保讓優秀人才執教,學校所有崗位全部實行競聘上崗,後列者黃牌警告,末位者待崗自費學習。而教授的最高檔收入和職員的最低檔收入相差8倍。
新機制激勵出了終身學習與敬業精神,不少中青年教師都在積極參加教師系列職稱之外的工、農、醫、財、法等技術職稱考試,每年取得證書20人次以上,全院586名專任教師中,已有1/3具有了雙職稱。“雙師”的名師效應,為孝感職院的人才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複合型人才

在孝感職院,傳統的“教參—教材—學生”模式和先理論後實踐的程式被突破,教材被精心分解,教育安排別具匠心,主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學院每個系的每個專業在校外對應的工廠、商城、銀行等建有掛牌的實訓基地。在校內,為切實把理論和實踐課的1:1落到實處,學院還專門劃出一個分校區,投巨資建設了一個在全省都頗具影響的特色實訓基地。學生進校首先便下工廠、到現場,讓他們在乾中學、學中乾,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通過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不少學生的動手和創造能力達到了一定水準,如機電工程系的同學到066廠實訓期間,所操作加工的高級無縫鋼管、價格昂貴的軸承未出現一件次品。實用藝術系的30名大一學生在參加歷時15天的西南寫生之後,發出了“半月勝讀一年書”的感慨。孝感職院的學生,必須同時擁有畢業證和一定數量的技能證,即“雙證”方讓畢業。武漢理工大學教授陳汗青在參觀該校建築裝飾專業學生設計作品展後,深有感觸地說:這所學校的學生動手能力和創造水平並不亞於武工大的學生。
駐足該校陳列室的“立體辦學模型”前,觀眾往往會被其暢通的“立體交通”所吸引,這裡的教育資源得到了合理重組和有效共享,立體辦學的“生態環境”已然形成。這座橋的主體是高等職教,有4個“入口”:普高、職高、中專、社會(青年)。橋的基礎部分是中等職教和附屬中學,中等職教的生源主要來自國中畢業生,中職生可直升高職,繼而可升讀本科。橋的輔助部分是成人教育和短期培訓。橋的上端是該校與國內外高校合辦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注重能力的培養和獨具特色的辦學方式,高素質的畢業生,必然會受到社會的普遍青睞。展看一些畢業生給母校的來信,發現他們已有不少都成了各企事業單位的技術骨幹或進入了管理層。近期,又有部分省市的14個企事業單位先後來校提前預約畢業生。

相關詞條

湖北孝感技術教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