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探月

嫦娥探月

嫦娥探月,是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

嫦娥探月的意義

1.能源夢想:月球可以提供許多能量“接力”的物質,這樣就可足以使“嫦娥”在月球上生活。比如太陽能(因為月球本身的空氣十分稀薄,因此太陽能可以直接利用),比如氦3這種可長期使用的、清潔而安全的可控核聚變燃料(氦3在月球上的儲量在100萬噸到500萬噸之間,而幾十噸氦3即可維持地球一年的能量需求)。這種豐富的能源,對於能源逐漸枯竭的地球,當然十分重要。
2.中國科技實力的證明:“嫦娥一號”的升空對國家安全來說具有更顯著的意義,如果探月成功,甚至把太空作為一個研究太空的基地,那么也就等於搶占了制高點。另外,現在的太空還是一個無主地,原來只有美國俄羅斯等國家在太空研究上占主要地位,如果中國在月球上站穩腳跟,具備了一定的研究能力和自己的空間站,一旦將來在太空領域產生安全方面的隱患,就可能提前被發現

探月計畫 醞釀10年

“探月計畫算到今天,整整醞釀了10年。”歐陽自遠院士介紹說,我國真正意義上的探月構想是在1994年提出的,此後的10年間主要是在進行論證過程,而且是“那種反反覆覆的論證”。
“首先一步,我們要論證開展探月有沒有必要?是否可行?第二步,上月球乾什麼?做哪幾件事情?於是我們制定了探月20年大規劃,也就是現在國家航天局局長欒恩傑總結的‘繞、落、回’三個階段。而科學目標是否符合國際發展潮流,是否緊密結合我國的實際?這都需要進行科學且複雜的論證過程。”歐陽自遠說。
談論到這10年的醞釀,中國探月辦公室劉建忠研究員告訴記者,包括歐陽自遠院士在內的很多專家,除了搞研究,10年中做的最多的工作是四處遊說和呼籲。
“這項工作很費心,只要逮住機會,他們就會向決策者、科技界和公眾闡述月球探測的重要性,灌輸中國開展探月的必要性。”劉直言不諱地說,“畢竟10多億元的科研投資不是個小數目,大家都很謹慎。不過如果沒有熱心科學家的這些外圍努力和攻關,中國啟動探月計畫可能還會要推遲。”
就在爭論中,科學界的一些行動已在悄然地推動著中國探月計畫的前進。上世紀90年代初,航天領域首席科學家閔桂榮院士提出了中國也要搞月球衛星的建議。1997年4月7日至10日,中國科學院的楊嘉墀、王大珩、陳芳允三位院士以“863”計畫的名義發表了《我國月球探測技術發展的建議》。1998年,總裝863航天領域辦公室組織了楊嘉墀等航天專家對清華大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2所、國防科大、中國科技大學的“月球車”項目申請報告進行評審,通過了由清華大學牽頭的“月球探測機器人總體方案設計及關鍵技術分解”的立項研究,揭開了我國月球車研究的序幕。2000年5月,清華大學組織了“月球探測技術研討會”,反響強烈。
2000年10月5日在京召開的首屆“世界空間周”慶祝大會上,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國家航天局局長欒恩傑作了題為《面向21世紀的中國航天》專題發言,“我國將在無人實驗飛船成功飛行的基礎上,實現載人航天飛行。在空間探測方面,將實現月球探測,並積極參與國際火星探測活動,使我國的空間探測技術上升到一個更高的水平。”這是中國高層首次公開表明探月決心。
2000年11月22日,我國政府首次公布航天白皮書—《中國的航天》,明確了近期發展目標中包括“開展以月球探測為主的深空探測的預先研究”。
7年的遊說和呼籲終於有了結果。2001年,由歐陽自遠院士牽頭制定的‘發射繞月衛星’第一期科學目標和有效載荷配置終於通過了國家評審。2001-2002年間,孫家棟院士組織全國各方面力量,對首期目標又進行了為期一年的綜合論證,最後得出結論:科學目標明確、先進,技術能夠實現,沒有顛覆性的技術問題。2003年9月,中央最終同意並批准了這個計畫。 中國探月計畫科學探測設備進入最後聯試。

中日探月工程對比

日本的“月亮女神”計畫始於1999年,而我國的“嫦娥工程”卻啟動於2004年,啟動時間比日本晚了5年。就好像1萬米長跑比賽,對手已經提前跑出去5000米,我們才出發,而仍然能與對手並駕齊驅,我們的研究進度遠遠超過了日本。
嫦娥一號探月衛星,選用的科學探測儀器有6套24件,包括CCD立體相機、雷射高度計、成像光譜儀、伽馬/X射線譜儀、微波探測儀、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和低能離子探測器等,這些設備在中國都屬首次使用,有的是世界首創。
月亮女神探測衛星搭載了14種高精度探測儀器:螢光X射線分光計、伽馬射線分光計、多頻帶成像儀、光譜剖面儀等,其中還包括兩顆子衛星:中繼衛星和甚長基線干涉測量無線電衛星。
“一箭三星”是日本探月工程的一大亮點,除此之外中日兩國衛星所搭載的裝備均各有優勢和特點。
中國的探月工程更像是拉開了人類尋求月球資源的序幕,為以後開採月球上的高效清潔能源打下基礎;日本“月亮女神”似乎更關注於對月球起源以及太陽系如何形成的研究,具有更高的科學探索意義。同時,雙方又都將致力於繪製高精度月球三維圖象以及月球環境的探索,為以後建立月球基地做準備。
從規劃的時間來看,日本將提前中國4年左右實現將太空人送上月球的目標,同時仰仗其世界領先的智慧型機器人技術,更早實現月球基地建設。

嫦娥奔月的故事

嫦娥奔月很久以前,大羿到山中狩獵的時候,在一棵月桂樹下遇到嫦娥,二人便以月桂樹為媒,結為夫妻。 到了帝堯的時代,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燒焦了莊稼,烤死了草木,人民沒有了食物。同時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豖希、修蛇等妖魔鬼怪也開始危害百姓。於是帝堯命令大羿將鑿齒處死在疇華之野,將九嬰誅殺於凶水之上,將大風戰敗於青邱之澤,射掉天上多餘的太陽,殺死猰貐,將修蛇斬於洞庭,在桑林逮住封豖希。萬民歡喜,擁戴堯為天子。 後來,大羿從西王母那裡得到了不死藥,交給嫦娥保管。逢蒙聽說後前去偷竊,偷竊不成就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藥飛到了天上。由於不忍心離開大羿,嫦娥滯留在月亮廣寒宮。廣寒宮裡寂寥難耐,於是就催促吳剛砍伐桂樹,讓玉兔搗藥,想配成飛升之藥,好早日回到人間與大羿團聚。 后羿(大羿)聽說娥奔月之後,痛不欲生。月母為二人的真誠所感動,於是允許嫦娥每年在月圓之日下界與大羿在月桂樹下相會。據說民間有好多人都曾經聽到大羿與嫦娥在月桂樹下竊竊私語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