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探月工程

嫦娥探月工程

據中國月球探測計畫的有關負責人披露,未來幾年如果順利實現把太空人送入太空的目標,中國可望在2010年以前完成首次月球探測。

登月計畫

6

據最新出版的《瞭望》周刊報導,中國的登月計畫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發射太空實驗室和尋找貴重元素的月球軌道飛行器

第二步,實現太空機器人登月;

第三步,載人登月。雖然具體的登月時間現在尚不能完全確定,但航天科學家肯定中國實現人類登月所需的時間將比美國短。

第一期繞月工程

將在2006年發射探月衛星“嫦娥一號”,對月球表面環境、地貌、地形、地質構造與物理場進行探測。(最新訊息稱,“嫦娥一號”將於2007年4月發射)

第二期工程

時間定為2007年至2010年,目標是研製和發射太空飛行器,以軟著陸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進行探測。具體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視車、自動機器人探測著陸區岩石與礦物成分,測定著陸點的熱流和周圍環境,進行高解析度攝影和月岩的現場探測或採樣分析,為以後建立月球基地的選址提供月面的化學與物理參數。

第三期工程

6

時間定在2011至2020年,目標是月面巡視勘察與採樣返回。其中前期主要是研製和發射新型軟著陸月球巡視車,對著陸區進行巡視勘察。後期即2015年以後,研製和發射小型採樣返回艙、月表鑽岩機、月表採樣器、機器人操作臂等,採集關鍵性樣品返回地球,對著陸區進行考察,為下一步載人登月探測、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選址提供數據資料。此段工程的結束將使我國航天技術邁上一個新的台階。
第一步為月球畫像
繞月探測工程是我國月球探測的第一期工程,即研製和發射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該星將環繞月球運行,並將獲得的探測數據資料傳回地面。該工程由探月衛星、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和地面套用五大系統組成。現已確定探月衛星主要利用“東方紅三號”衛星平台,運載火箭採用“長征三號甲”火箭,發射場選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探測系統利用現有航天測控網,地面套用系統由中國科學院負責開發。

具體計畫

“長征三號甲”火箭從西昌發射中心起飛,將“嫦娥一號”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後實現星箭分離,衛星最後進入環繞月球南、北極的圓形軌道運行,並對月球進行探測,軌道距離月面的高度為200公里。

衛星

設計壽命為1年的“嫦娥一號”衛星,將攜帶立體相機、成像光譜儀、雷射高度計、微波輻射計、太陽宇宙射線檢測器和低能離子探測器等多種科學儀器,對月球進行探測。它在環月飛行執行任務期間,主要獲取月面的三維影像,分析月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探測月球土壤厚度,檢測地月空間環境。其中前3項是國外沒有進行過的項目,第4項是我國首次獲取8萬公里以外的空間環境參數。此外,美國曾對月球上的5種資源進行探測,我國將探測14種,其中重要的目標是月球上的氦—3資源。氦—3是一種安全高效而又清潔無污染的重要燃料,據統計,月球上的氦—3可以滿足人類1萬年以上的供電需求。月球土壤中的氦—3含量可達500萬噸。

6

"嫦娥一號"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承擔研製,主要用於獲取月球表面三維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關物質元素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探測地月空間環境等。目前這顆衛星已經進入初樣研製階段。在該階段,將有電性星和結構星這兩顆初樣衛星來承擔衛星測試工作。
預計衛星總重2350千克,本體尺寸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採用三軸穩定姿態控制,對月定向工作。衛星在軌運行壽命大於1年。嫦娥1號選用的有效載荷有6套24件,包括CCD立體相機、雷射高度計、成像光譜儀、伽馬/X射線譜儀、微波探測儀和太陽風粒子探測器等。其中CCD立體相機是拍攝全月面三維影像的專用相機,在中國屬首次使用;成像光譜儀用於獲取月面光波圖譜;伽馬/X射線譜儀用於探測月球表面元素;微波探測儀除用於獲取月壤厚度信息外,還能給出月球背面的亮度溫度圖和月球兩極地面的信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