嫘

《史記》載:“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神話傳說中把她說成養蠶治絲方法的創造者。嫘祖故里,較為著名的有三說:山西夏縣;綿陽鹽亭和湖北宜昌。《隋書.禮義志》在商代的甲骨文中,不僅有“桑”、“蠶”、“絲”、“帛”等字,而且從桑、從蠶、從絲的字多達105個,這充分說明在商代以前,已經有絲製品,自然有由綢帛製成的衣服。

基本信息

漢字簡介


Léi ㄌㄟˊ
基本信息
部首:女 部外筆畫:11 總筆畫:14
五筆86&98:VLXI 倉頡:VWVF 鄭碼:ZMKZ
四角號碼:46493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5AD8
基本字義
1. 〔~祖〕傳說是中國黃帝的妃,發明養蠶,南朝宋以後被作為蠶神奉祀。亦作“累祖”。
詳細字義
<>
1. 姓
嫘,也。黃帝娶於西陵氏之女,是為嫘祖嫘祖好遠遊,死於道,後人祀以為行神。——《集韻》

典故

嫘祖
Léizǔ
[Lei Zu] 一作累祖,據傳為西陵氏之女,黃帝之妻。神話傳說她是養蠶制絲方法之創造者,自北周以後,祖祀為蠶神。是傳說中的北方部落首領黃帝軒轅氏的元妃。她生了玄囂昌意二子。玄囂之子蟜極,之孫為五帝之一的帝嚳昌意蜀山氏女為妻,生高陽,繼承天下,這就五帝之一的“顓頊帝”。 《史記》提到黃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為妻,她發明了養蠶,為“嫘祖始”。
史記》載:“黃帝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黃帝正妃。”神話傳說中把她說成養蠶治絲方法的創造者。北周以後被祀為“先蠶”(蠶神)。唐代著名韜略家、《長短經》作者、大詩人李白的老師趙蕤所題唐《嫘祖聖地》碑文稱:“嫘祖首創種桑養蠶之法,抽絲編絹之術,諫諍黃帝,旨定農桑,法製衣裳,興嫁娶,尚禮儀,架宮室,奠國基,統一中原,弼政之功,歿世不忘。是以尊為先蠶。”

嫘祖三說

山西夏縣

嫘祖生於農曆三月六日,成年後嫁給軒轅。有一天,她去樹林中撿拾柴草,被一張大蜘蛛網蒙住臉。她不知何物,跑到水邊一照,像蒙了一層紗,覺得很好看。她想,如果把紗厚制一些罩在身上,比穿戴樹皮樹葉不是又輕鬆方便嗎?於是,她便開始研究蜘蛛網,後來她又發現了山上的蠶會吐絲,比蜘蛛的絲結實,便把野蠶家養,養了蠶結出繭子又抽不出絲來,出現了重重困難。有一次,嫘祖煮水燒飯時,無意之中有幾顆繭子掉進了沸湯里,她慌忙撈出,繭子扯起了絲線。嫘祖得到了啟發,從而發明了繅絲。
黃帝獎賞了嫘祖,賜給桑林,讓她教人們養蠶抽絲,織布做衣讓人穿,從此翻開了中華民族文明的新史頁。

鹽亭嫘祖

鹽亭嫘祖陵
黃帝的元妃嫘祖,是有史籍記載的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史記》載:“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從史記記載,民間傳說等方面來看,嫘祖的誕生地方即今四川省鹽亭縣。
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主編的《炎黃匯典》叢書中的《民間傳說卷》,也特別選入了一部分生動多彩的關於嫘祖的傳說,例如“第一件絲衣問世”流傳於四川省鹽亭縣、西充縣等地。

宜昌嫘祖

船出西陵峽,遙望西陵山,在望娘坡前綠樹叢中,有一座紀念中華民族之母的嫘祖紀念館。
宜昌嫘祖廟
蠶絲在西陵。西陵地域遼闊,在黃帝時代西陵即諸史籍,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遠古西陵,即今以宜昌為中心含川東、鄂西、襄北、荊湘部分區域。西陵峽因西陵山而得名,西陵山地處長江中上游的結合部,是峽州(今宜昌)千古名山,在宋代王存所著《元豐九域志》中,西陵山被列為峽州六處古蹟之首。
宜昌地屬遠古西陵國疆土,是西陵部落分布的中心區域,也自然是“西陵之女”嫘祖的故鄉。在今日宜昌西陵峽口風景區的西陵山上、在先人溪畔的嫘祖洞裡、在黃牛岩上的軒轅洞和玄囂洞中,處處留有嫘祖聖跡。嫘祖教民蠶繅絲,建立了光照千秋的功業。西陵人民世代相傳尊稱嫘祖為蠶母娘娘,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嫘祖生辰,舉行廟會祭祀。

拼音是lei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