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徐師曾《文體明辨》:“誄者,累也,累列其德行而稱之也。 《周禮》太祝作六辭,其六曰誄,即此文也。 ”清王兆芳《文體通釋》:“誄者,謚也,累也。

基本信息

出處

累列死者生平的文辭。也稱“誄辭”、“誄文”。吳訥《文章辨體》:“《周禮》:‘太祝作六辭,以通上下親疏遠近,六曰誄’。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孔子卒,公誄之曰、‘昊天不弔,不來犬心遺一老,俾屏予一人以在位,煢煢予在疚!嗚呼,哀哉,尼父!’此即所謂誄辭也。鄭氏注云:‘誄者,累也,累列生時行跡,讀之以作謚。此唯有辭而無謚,蓋唯累其美行示己傷悼之情爾。’是則後世有誄辭而無謚者,蓋本於此。《文章緣起》載漢武帝《公孫弘誄》,然無其辭。唯《文選》錄曹子建之誄王仲宣,藩安仁之誄楊仲武,蓋皆述其世系行業而寓哀傷之意。厥後韓退之之於歐陽詹,柳子厚之於呂溫,則或曰誄辭,或曰哀辭,而名不同。迨宋南豐、東坡諸老所作,則總謂之哀辭焉。大抵誄則多敘世業,故今率仿選魏晉,以四言為句;哀辭則寓傷悼之情,而有長短句及楚體不同。”明徐師曾《文體明辨》:“誄者,累也,累列其德行而稱之也。《周禮》太祝作六辭,其六曰誄,即此文也。今考其時,賤不誄貴,幼不誄長,故天子崩則稱天以誄之,卿大夫卒則君誄之。……劉勰云:‘柳妻誄惠子,辭哀而韻長’,則今私誄之所由起也。蓋古之誄本為定謚,而今之誄惟以寓哀,則不必問其謚之有無,而皆可為之。至於貴賤長幼之節,亦不復論矣。其體先述世系行業,而末寓哀傷之意,所謂‘傳體而頌文,榮始而哀終’者也。”清王兆芳《文體通釋》:“誄者,謚也,累也。累列
行事,以為謚也。毛詩傳曰,喪紀能誄。禮曾子問曰,賤不誄貴,幼不誄長。又曰,諸侯相誄非禮也。”

詳細註解

lěi
[動]
(形聲。從言,耒聲。本義:敘述死者生前事跡,表示哀悼,亦即為諡法所本。僅用於上對下)同本義,即今之致悼辭 【pray for the dead】

實例

從言,耒聲。累列生時行跡,讀之以作謚者。——《說文
六曰誄。——《周禮·大祝》
幼不誄長。——《禮記·曾子問》
誄者,道死人之志也。——《墨子·魯問》
孔丘卒,公誄之。——《左傳》
魯君的嬖人死,魯君為之誄。——《墨子》

拼音是lei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