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黃山鼠尾草

ia 能育雄蕊2,著生在花冠筒的喉部,稍外伸,分離,花絲長約1毫米,無毛,藥隔長約2.5毫米,上臂長約2毫米,下臂長約0.5毫米,藥室不育,分離。 這一變種與原變種不同在於莖、葉片及葉柄均無毛,花冠長約1.3厘米,下唇中裂片長圓形,冠筒內具斜毛環。

物種信息

種中文名:婺源黃山鼠尾草
種拉丁名:Salvia chienii Stib. var. wuyuania Sun
科中文名:唇形科
科拉丁名:Labiatae
屬中文名:鼠尾草屬
屬拉丁名:Salvia
國內分布:產安徽;生於路旁或山坡。模式標本采自安徽黃山。
海 拔:700
中國植物志:66:177
英文植物志:17:217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莖匍匐,其上密生多纖維狀的鬚根。莖直立,高20-45厘米,單生,具分枝,鈍四稜形,具槽,密被下向的短疏柔毛。葉有單葉及複葉,複葉根出和莖生,具柄,柄長1.5-6厘米,下部的較長,腹平背凸,密被向下的短疏柔毛,小葉3枚,頂生小葉較大,卵圓形至卵圓狀披針形,長4-14厘米,寬1.2-4厘米,先端急尖至漸尖,邊緣具圓齒或鈍鋸齒,有時具重圓齒,上面綠色,被粗糙的小疏柔毛,下面淡綠或紫色,沿脈被小疏柔毛,餘部被稀疏的小腺點,側生小葉比頂生小葉小,長1-4厘米,寬0.8-2.5厘米,其餘與頂生小葉相同,小葉柄長1-3毫米;單葉葉片卵圓狀披針形,莖生,長1.5-5.5厘米,寬0.5-2.5厘米,其餘小葉相同,幾無柄。輪傘花序3-7花,疏離,組成頂生或腋生偏向一側的總狀花序或總狀圓錐花序;苞片披針形,長約5毫米,先端漸尖,基部近圓形,全緣,兩面無毛,邊緣具緣毛。花萼筒形,長約6毫米,紫紅色,外疏被具腺小疏柔毛,內面在上半部被微硬伏毛,萼筒長4.5毫米,內面上半部紫紅色,萼檐二唇形,上唇寬三角形,全緣,具3脈,側脈外邊有狹翅,下唇半裂成2齒,齒三角形,先端銳尖。花冠長1厘米,紫色,外面被短柔毛,內面基部在子房上方有明顯或不明顯的斜向毛環,喉部內面前方被髯毛,冠筒長管狀,長約9毫米,向外直伸,基部寬2毫米,向上漸寬,至喉部寬3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長圓形,直伸,長約2.5毫米,寬2毫米,先端微缺,下唇比上唇伸長,長3毫米,寬4毫米,3裂,中裂片較大,半圓形至長圓形,先端微缺,全緣,側裂片長圓形。能育雄蕊2,著生在花冠筒的喉部,稍外伸,分離,花絲長約1毫米,無毛,藥隔長約2.5毫米,上臂長約2毫米,下臂長約0.5毫米,藥室不育,分離。花柱與花冠等長,先端近相等2淺裂,前裂片稍長。小堅果黃褐色,長約2毫米,寬1毫米,光滑。花期7月。
這一變種與原變種不同在於莖、葉片及葉柄均無毛,花冠長約1.3厘米,下唇中裂片長圓形,冠筒內具斜毛環。

產地生境

產江西東北部;生於路旁或溪旁,海拔約750米。模式標本采自江西婺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