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羅門參

婆羅門參

婆羅門參(拉丁學名:Tragopogon pratensis L.),別名西洋牛蒡。為菊科婆羅門參屬,能形成肥大肉質根的二年生草本植物。根系發達,肉質根為長圓椎形,表皮黃白色,光滑,根毛較多。葉狹長叢生,又被稱為“山羊須”,暗綠色。頭狀花序,果實為瘦果,種子細長,兩端尖,種皮粗糙,黃褐色。生於山坡草地及林間草地,海拔1200~4500米。分布於新疆地區。婆羅門參又稱西洋牛剪,肉質可蒸煮、炸或作湯,有一種牡礪鮮味,被稱為“蔬菜牡蝠”,嫩莖葉也可生食。原產於歐洲南部的希臘、義大利等地,有200多年的栽培歷史,病蟲害較少。歐美國家栽培較多,中國只有零星種植。 婆羅門參肉質根有蔬菜牡蠣之稱,營養豐富,每100克食用部分含蛋白質3.3克、脂肪0.2克、糖類5.2克、維生素B10.08克、維生素B20.22毫克、維生素C8毫克、鈣60毫克、磷75毫克、鐵0.7毫克。婆羅門參的嫩葉可生吃、作色拉,也可炒食、作湯。肉質根烤、煮、油炸、作湯均可。婆羅門參還具有治療黃疸病、提神、利尿的功效,還可用作室觀賞植物。

基本信息

簡介

屬中文名:婆羅門參屬

婆羅門參婆羅門參

屬拼音名:poluomencanshu

屬拉丁名:Tragopogon

中國植物志:80(1):39

描述:TragopogonL.婆羅門參屬,菊科,約50種,分布於東半球溫帶與熱帶地區,中國有婆羅門參T.orientalisL.和草地婆羅門參T.pratensisL.等10種,產東北、華北、西藏和新疆。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有直根;葉狹,禾草狀;頭狀花序大,有長梗,單生於莖頂或枝端,全為兩性舌狀花,黃色;舌片頂部5齒裂;總苞圓柱形,有近等長的總苞片1列;果有長喙,喙端冠毛為稠密羽狀毛,側毛特密,1列。婆羅門參又叫西洋牛蒡,是菊科婆羅門參屬2年生草本植物。其肉質根和嫩莖葉均可食用,還具有治療黃膽病、提神與利尿的功效。

種類

北疆婆羅門參,長莖婆羅門參,高山婆羅門參,紅花婆羅門參,黃花婆羅門參,膜緣婆羅門參,婆羅門參,婆羅門參屬,沙婆羅門參,蒜葉婆羅門參,頭狀婆羅門參,西伯利亞婆羅門參,纖細婆羅門參,中亞婆羅門參,準噶爾婆羅門參。

形態特徵

菊科(compositae)婆羅門參屬中能形成肥大肉質根的二年生草本植物。學名TragopogonporrifoliusL.,別名西洋牛

婆羅門參婆羅門參

蒡。染色體數2n=2x=12。肉質根可煮食或節成小片裹面煎食,嫩葉也可生食。原產歐洲南部的希臘、義大利等地,有200多年栽培歷史,歐、美洲的國家栽培較多,中國很少種植。

肉質根長圓錐形,長約33cm,直徑3.5cm左右,皮黃白色,平滑。葉細長、暗綠色,切傷後流出白色汁液,有似牡蠣的氣味。翌春抽生花莖,先端叢生紫花。種子細長,兩端尖,種皮粗糙,黃褐色。株高20-40厘米,葉細長蛇曲,先端漸尖。莖和葉基披白色細毛。花序梗極為膨大,花淺紫紅色,花期5月上旬至中旬。全疆有分布.生長於草地田埂渠旁.

婆羅門參適應性強,耐寒,喜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一般於春季播種,平畦或栽培,播種後稍加鎮壓,並澆水,然後復蓋稻草等保墒。出苗揭去蓋草,間苗2次,並按25cm左右的株距定苗。生長期應及時中耕、除草、追肥、澆水。8月份可開始採收,但產量較低;一般於11月上旬葉枯後收穫。根部耐寒性強,冬前不收穫者,可培土保護安全越冬。於冬前收穫時選根形整齊的植株作種株,並按行距80cm,株距33cm隨即定植於採種田,培土保護。翌春除去蓋土,進行中耕、追肥、澆水等管理。種株抽薹後須支架防倒伏,除去下部弱枝,留上部花枝開花、結子。種子成熟後,搓去種子上的冠毛,清選後貯存。

婆羅門參婆羅門參

菊科,鴉蔥屬,多年生草本,高10-20cm,植株無毛。根粗,直立,根頸處常分枝形成地下直立或斜上升的根狀莖,分枝或不分枝,外被深褐色的殘存葉柄所成粗纖維。莖單生或數個叢生,直立或外傾。基生葉多數,橢圓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5-12cm,寬2-8mm,頂端漸尖,有的外彎,全緣,平或略皺曲,基部漸窄成不明顯的柄,葉柄基部漸寬成鞘狀,白色,抱莖,莖生葉苞片狀,1-3枚,卵狀三角形或披針形,長1cm,或更小。頭狀花序單生於莖頂,總苞鍾狀柱形,長15-18mm,總苞片4-5層,外層小,三角狀卵形,長約5mm,內層條狀披針形,頂端漸尖,膜質邊緣較寬,無毛,舌狀花黃色,乾時淡紫紅色,長約16mm,舌片長約8mm,深色脈紋清楚,前斷齒裂。瘦果(未熟)無毛,或於上端冠毛之下有一圈毛,平坦或有小疣;冠毛淡黃褐色,長約8mm,羽毛狀,上部1/3粗糙。花期6-7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草地及林間草地,海拔1200~4500米。

溫度

婆羅門參適宜溫度範圍較廣耐寒;又耐熱。種子發芽的適宜溫度為23℃左右,30℃以上或l5℃以下發芽都不良。幼苗期的溫度以25℃左右為最佳,肉質根形成期以28℃左右為宜。在整個生長過程中氣溫由低到高,又到低的條件心愛,較易獲得高產。生長前期溫度高,出苗快,有形成較繁茂的葉叢。為肉質根的生長建立基礎。

土壤及養分

婆羅門參為主根深的植物,適於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壤土和砂壤土中栽培。土層瘠薄粘重或多磚石瓦礫,根系和肉質根生長不良,品質粗劣,產量低,且易發生畸形肉質根。

水分

適於肉質根生長的土壤有效水含量56%-80%,空氣濕度80%-90%。空氣濕度大可提高品質,但是土壤水分也不能過多,否則土中空氣缺乏,不利於根的生長與吸收。

光照

婆羅門參種子生長需要充足的日照,日照充足,植株健壯,光合作用強,物質積累多,肉質根膨大快,產量高。

地理分布

分布新疆(和布克賽爾、塔城、吉木薩爾、伊吾、哈密、塔什庫爾乾)。歐洲、哈薩克斯坦、俄羅斯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西歐。

栽培技術

季節

一般採用春播秋收北方地區5~6月播種,10月下旬收穫,收穫後進行窖藏。南方地區6月份播種,10月下旬成熟,植株可在露地過冬,隨時食用隨時挖收。為了延長供應期,也可採取春種夏收的栽培方式。

施肥

.最好在播種前一年深耕,使土地充分晾曬,耕作層要在50cm上下。播種前施入基肥,每畝用腐熟的牛馬糞或其它廄肥2500kg,深施40~50cm。

播種

婆羅門參一般蠶蛹種子繁殖,每年播種均應使用新種子。土壤施肥後,開溝直播,播種前一天澆足底水,水滲後開溝或穴。開溝播種時行距35cm,種子播於溝內,深2.5cm,播種不易過密。

管理

婆羅門參婆羅門參

播種後要注意保持土壤濕潤,復蓋稻草等保墒防乾,勤澆水。播後大約10~12天出苗,揭去復蓋物。待幼苗長成後間苗,2~3次間苗後,最後定苗時株距也分別為35×25cm,間苗時要注意區別幼苗和雜草。生長期間應及時中耕,拔除雜草,一般在封壟前中耕2~3次。在肉質根增長前期進行2~3次追肥。在肉質根增長中期每畝可追施硫酸銨5kg。夏季生長中要注意排除田間積水,施肥要避免濃度過大,並要離根部稍遠一些,以免燒根。

採收

婆羅門參的根部極耐寒,只要在冬天不十分寒冷的地區,可以露地過冬或去除葉片梢部,鋪上一層復蓋物過冬。在冬天寒冷的地區,可將根部挖出,貯藏於冷窖中,下墊濕沙子,留幾寸葉片,可長期貯存。但貯藏時間如果過長,其牡蠣鮮味將顯著減少。

採種

採種用種株可在冬季收穫時選留根形整齊、無傷病、反應該品種特性的種根。按行距80cm,株距30~35cm定植於採種田,並培土保護。翌年春發芽後除去蓋土,進行中耕、施肥、澆水。種株應及時搭架支撐,避免倒伏。種子成熟後搓去冠毛,風選後貯藏。

貯藏

婆羅門參婆羅門參

婆羅門參耐寒並耐貯運。肉質根在低溫貯藏時可產生極佳的牡蠣樣味道。適宜在冷庫或冷窖中低溫貯藏。貯藏條件:溫度,0℃;相對濕度,95%~98%;氣體成分:氧,3%;二氧化碳,3%。運輸時可用箱、筐、袋裝。

肉質根色正、整齊,無機械傷、無病蟲害;筐、箱、袋裝。婆羅門參也是一種易於迅速變色的菜食,因此在做熟後如不立即食用,就將去皮的肉質根放在碗裡並加入適量的食醋或檸檬酸,以防止肉質根變成黃褐色。

病蟲防治

葉斑病

病害診斷:只為害葉片,葉片發病以下部老葉發病為多。在葉片上產生長圓形、長條形病斑。病斑邊緣不整齊,黑褐色,邊緣色深,中央色淡。病斑外圍常褪綠,枯黃。重病時病葉提早枯死。

致病菌為一種鏈格孢菌。病菌分生孢子梗叢生,常1~3根一叢,淡青褐色,直或彎曲,有1~3個隔膜,頂端著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棍棒狀,淡褐色,有3~7個橫隔膜,1~3個縱隔膜,頂端胞細長,無色。

發病規律:病菌以菌絲體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翌年起越冬菌產生分生孢子侵染,引起田間發病。發病後病部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灌溉水傳播。分生孢子萌發產生芽管,由傷口侵入,也可穿透表皮直接侵入。病勢在田間發展較慢,但在溫濕度條件適宜時病害也會迅速發展。

病菌要求高溫、高濕條件。病菌在10~32℃範圍內均能生長,最適溫度24~26℃。要求90%以上相對濕度,有水滴存在時才有利於分生孢子的萌發。

防治措施:

⑴精細整地,適時播種或定植。密度不宜過大。

⑵施足糞肥,適當控制氮肥,增施磷、鉀肥,尤其是鉀肥。合理灌水,保持土壤濕潤但不過濕,注意雨後及時排除田間積水。

⑶適時培土,疏掉下部老葉、黃葉。發現病葉及時摘除深埋。

⑷發病初期及時噴布藥劑防治,藥劑可選用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利得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40%大富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80%大生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

主要價值

藥用

婆羅門參婆羅門參

別名:土泡參、綠芨

來源:為菊科植物蒜葉婆羅門參的葉和根。

採收和儲藏:春、夏季采葉,秋季采根,鮮用或曬乾。

性味:味甘;淡;性平

功能主治:健脾益氣。主病後體虛;小兒疳積;頭癬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葉3~12g;根15~30g。外用:適量,搗汁搽。

食用

鴉蔥雞絲拉皮鴉蔥雞絲拉皮

婆羅門參的肉質根以鮮食為佳,風味由於牛蒡,有濃郁的牡蠣香味,可以烤、燉、炸或作湯等。其中以切薄片掛蛋糊油炸味道鮮美,似鮮炸牡蠣。其根皮有切口時會溢出白色汁液,易迅速變褐,故需即切即做。除鮮食外,還可以儲藏與加工。其嫩葉可做沙拉或炒食。

營養成分

(每100克中含)

成分名稱

含量

成分名稱

含量

成分名稱

含量

可食部

0

水分(克)

76.8

能量(千卡)

0

能量(千焦)

0

蛋白質(克)

0

脂肪(克)

0

碳水化合物(克)

0.3

膳食纖維(克)

0.3

膽固醇(毫克)

0

灰份(克)

0

維生素A(毫克)

0

胡蘿蔔素(毫克)

0

視黃醇(毫克)

0

硫胺素(微克)

0

核黃素(毫克)

0

尼克酸(毫克)

0

維生素C(毫克)

2

維生素E(T)(毫克)

1.16

a-E

0

(β-γ)-E

0

δ-E

0

鈣(毫克)

61

磷(毫克)

72

鉀(毫克)

443

鈉(毫克)

7.5

鎂(毫克)

37

鐵(毫克)

5.1

鋅(毫克)

0.48

硒(微克)

0

銅(毫克)

0.37

錳(毫克)

0.54

碘(毫克)

0

(每100克中含)

熱量(千卡)

0

硫胺素(毫克)

0

鈣(毫克)

50

蛋白質(克)

0

核黃素(毫克)

0

鎂(毫克)

51

脂肪(克)

0

煙酸(毫克)

0

鐵(毫克)

2.3

碳水化合物(克)

0

維生素C(毫克)

2

錳(毫克)

0.4

膳食纖維(克)

0.3

維生素E(毫克)

0.03

鋅(毫克)

0.47

維生素A(微克)

0

膽固醇(毫克)

0

銅(毫克)

0.24

胡羅卜素(微克)

0

鉀(毫克)

67

磷(毫克)

83

視黃醇當量(微克)

84.6

鈉(毫克)

73.1

硒(微克)

0

波羅門參,又名西洋牛蒡、西洋白牛蒡,原產於南歐地中海沿岸,屬菊科婆羅門參屬二年生草本植物,呈圓錐

婆羅門參婆羅門參

形,皮黃白色,肉質肥大,在根菜類中,婆羅門參可算是一種含鈣、鉀、磷、鐵等礦質元素較高又極耐寒、耐貯藏的根菜。其肉質脆嫩,並具有牡蠣特有的香氣,能為冬春市場增添新品種,特別是在中國北方冬季較嚴寒的地區更是一個值得發展的根菜。可煮熟後沾奶油食之,或擂碎成糊狀,加入小麥粉,用油炸食之。

肉質根有蔬菜牡蠣之稱,營養豐富,每100克食用部分含蛋白質3.3克、脂肪0.2克、糖類5.2克、維生素B10.08克、維生素B20.22毫克、維生素C8毫克、鈣60毫克、磷75毫克、鐵0.7毫克。婆羅門參的嫩葉可生吃、作色拉,也可炒食、作湯。肉質根烤、煮、油炸、作湯均可。在烹調婆羅門參肉質根時,應在煮或蒸熟後再去皮,去皮後即放於有醋或檸檬汁的水中浸,以防止肉質根變黃褐色。蒸熟後去皮避免乳白色汁液的流失,才能保留婆羅門參特有的牡蠣風味。

婆羅門參除供食用外,還具有治療黃疸病、提神、利尿的功效,同時,還可用作室內花卉裝飾。

美味菜餚

婆羅門參婆羅門參

原料:2隻清水生龍蝦尾縱向切開,4隻清水生龍蝦鉗和關節肉,4片鮮婆羅門參,1包120g包裝:芥麥麵條,250毫升:鮮奶油或者優酪乳油,4大湯匙蘋果沙司或蘋果泥,2大湯匙大蔥.切碎,1茶匙鮮薑末,100毫升特級初榨橄欖油,50毫升龍蒿醋,1茶匙糖,1小束芝麻葉(嫩的最好),2大湯匙鮮龍高葉,1個橘子的皮,2大湯匙:甜黃油。

龍蝦做法:將2大湯匙黃油放入一個小不粘鍋,中低火加熱,待黃油融化之後加入姜蔥煸至變軟,將龍蝦放入姜、蔥混合物,持續加熱,直到龍蝦蜷縮,加入橘子皮,關火、加蓋置於一邊。

婆羅門參的作法;將婆羅門參洗淨、削皮、迅速浸入冷水。用蔬菜削皮器,將其削成長條後放入水中,迅速沸煮30秒,離水並放涼,放入碟中,用鹽、胡椒和少許檸檬調味,室溫保存。

婆羅門參婆羅門參

芥麥面的做法:將一鍋鹽水煮沸,放入麵條,煮至變軟,冷水沖涼,瀝乾水分。放入盤中加少許橄欖油。

蘋果奶油的做法:將鮮奶油和蘋果沙司、龍嵩葉和檸檬汁放在一起,攪拌用鹽調味。

裝盤:將橄欖油、龍嵩醋、糖和剩餘的龍蒿葉攪在一起。用鹽和胡椒調味,用龍嵩調味汁裝飾婆羅門參和蕎麥麵,放入洗淨的芝麻菜,將龍蝦微煮.拿一個大盤,在盤底抹上蘋果醬,把龍蝦尾彎曲,放在醬的頂部,用叉子將麵條和婆羅門參沙拉捲起,放在龍蝦旁邊,蝦鉗放在麵條沙拉頂端,在盤邊和沙拉頂部灑上剩下的龍蝦和黃油。

材料:鴉蔥(黑婆羅門參)1000克,乾紅辣椒50克,蔥段25克,薑片、精鹽、味素、糖、南酒、醋、花椒油各適量。

做法:將鴉蔥洗淨,切成6厘米長的段,入開水中燙後,放入涼開水盆內浸泡2小時。將水、乾紅辣椒、蔥段、薑片、鹽、味素、糖、南酒、醋同放鍋中,上火燒開,晾涼。將鴉蔥放入上述汁液內醃24小時,撈出後淋花椒油即可。食用質地脆嫩,入口鹹鮮酸辣,微有甜味。具有清熱解毒,消腫痛等功效。

婆羅門參婆羅門參

材料:鴉蔥(黑婆羅門參)200克,拉皮150克,雞脯肉50克,雞蛋清半個,蒜末25克,甜麵醬25克,南酒10克,醋15克、味素、清湯、濕澱粉、花生油、香油各適量。

做法:

1.將鴉蔥洗淨,切成細絲,入開水鍋中燙熟,用清水漂透,放入盤中。拉皮洗淨切絲,入開水鍋中燙透,清水漂晾,放在鴉蔥上。

2.將雞脯肉切成細絲,加蛋清,濕澱粉抓勻。

3.油15克,放蒜末10克煸出香味,加甜麵醬炒至發粘,加入南酒、清湯炒散,放雞絲、味素炒勻,澆於鴉蔥、拉皮之上,待冷卻後,再加醋、香油、蒜末拌勻即可。食用質細嫩,入口鹹鮮酸辣,醬香濃郁,佐酒下飯均可。

婆羅門參婆羅門參

將嫩葉及花序柄洗淨,晾至半乾,加鹽搓揉,入壇,加入佐料,拌勻,封存。涼拌、做湯均可。

鴉蔥根部可入藥。中醫學認為性寒味微苦澀,有消腫解毒的功效,可治五癆七傷、疔瘡痛腫等病症。治療疔瘡痛腫和婦女乳房腫脹,用根(乾品)15克煎水內服或鮮根搗爛外敖;或將根研成粉末,調敷患處。

相關詞條

蚝味蔬菜 牡蠣菜 山羊須 西洋牛蒡二年生草本植物

婆羅門參屬植物

婆羅門參屬(Tragopogon L.),菊科、舌狀花亞科、菊苣族、鴉蔥亞族植物,約50種,分布於東半球溫帶與熱帶地區,我國有婆羅門參T.orientalis L. 和草地婆羅門參T.pratensis L. 等10種,產東北、華北、西藏和新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