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葉婆羅門參

蒜葉婆羅門參

蒜葉婆羅門參 salsify ,亦稱牡蠣草(oysterplant)或蔬菜牡蠣(vegetable oyster),菊科(Asteraceae)二年生草本植物,學名為Tragopogon porrifolius,原產地中海地區。直根粗壯,白色,可作菜餚,味如牡蠣。花紫色;葉窄,葉片基部通常抱莖。草地婆羅門參(T. pratensis)為歐洲雜草,在北美歸化;其黃色花冠大;偶爾作為觀賞植物栽培,其花、根、葉有時被做成沙拉食用。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蒜葉婆羅門參 salsify 亦稱牡蠣草(oyster plant)或蔬菜牡蠣(vegetable oyster) 菊科(Asteraceae)二年生草本植物,學名為Tragopogon porrifolius,原產地中海地區。直根粗壯,白色,可作菜餚,味如牡蠣。花紫色;葉窄,葉片基部通常抱莖。草地婆羅門參(T. pratensis)為歐洲雜草,在北美歸化;其黃色花冠大;偶爾作為觀賞植物栽培,其花、根、葉有時被做成沙拉食用。

種中文名:蒜葉婆羅門參

種拉丁名:Tragopogon porrifolius Linn.

種別名 :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屬中文名:婆羅門參屬

屬拉丁名:Tragopogon

國內分布:分布陝西(太白山)、新疆(烏魯木齊、阿勒泰、昭蘇)及雲南。生於荒地、田野、荒漠及半荒漠地帶,海拔730—1900米。

國外分布:歐洲及俄羅斯歐洲部分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歐洲。

海 拔:730-1900

命名來源:[Sp.P1. : 789. 1753]

中國植物志:80(1):044

亞族中文名:鴉蔥亞族

亞族拉丁名:SCORZONERINAE Dum.

族中文名:菊苣族

族拉丁名:LACTUCEAE Cass.

亞科中文名:舌狀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CICHORIOIDEAE Kitam.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根垂直直伸。莖直立,自基部分枝或不分枝,高25—125厘米,無毛或稍被蛛絲狀毛。葉線狀披針形,長6一18厘米,寬3—6毫米,先端漸尖,基部寬,半抱莖,上部莖生葉漸小。頭狀花序單生莖頂或枝端。花序梗果期膨大。總苞圓柱狀鐘形,長4—8厘米,總苞片8枚,極少5枚,披針形,長3.5—5厘米,寬4—6毫米,先端漸尖,外面略帶蛛絲狀柔毛。舌狀小花紅色或紫紅色。瘦果黃褐色或淡黃色,長o.8—1厘米,邊緣瘦果有鱗片狀疣形突起,上部漸狹成細喙,喙長o.8—1厘米,喙頂不增粗,與冠毛連線處有蛛絲狀毛環。冠毛污黃色,長2.1—2.6厘米。花果期5—8月。

產地分布:分布陝西(太白山)、新疆(烏魯木齊、阿勒泰、昭蘇)及雲南。生於荒地、田野、荒漠及半荒漠地帶,海拔730—1900米。歐洲及俄羅斯歐洲部分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歐洲。

婆羅門參屬植物

婆羅門參屬(Tragopogon L.),菊科、舌狀花亞科、菊苣族、鴉蔥亞族植物,約50種,分布於東半球溫帶與熱帶地區,我國有婆羅門參T.orientalis L. 和草地婆羅門參T.pratensis L. 等10種,產東北、華北、西藏和新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