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息化療

對於手術後復發、轉移或就診時不能切除的腫瘤病人,化療多是為了使腫瘤縮小、穩定,以爭取長期維持。這時的化療稱作“姑息化療”。

簡介

對於手術後復發、轉移或就診時不能切除的腫瘤病人,化療多是為了使腫瘤縮小、穩定,以爭取長期維持。這時的化療稱作“姑息化療”。事實上,很難統一規定“姑息化療”的時間,因為這種化療會在“人瘤共存”中進行。現代治療也發展為以化療壓制腫瘤快速生長、用新藥維持長期穩定的模式,以便“快藥快用、慢藥慢用”、優勢互補、相得益彰,以獲得最大的抗瘤效果、最小的毒副作用和最好的生活質量。姑息化療所要達到的目的並不是徹底地消滅腫瘤,而在於能夠平穩地控制腫瘤的進展,緩解患者的痛苦,延長其生命。

臨床套用 

1.全身化療(Systemicchemotherapy):採用靜脈注射、肌注或口服途徑給藥,藥物分布於全身多種器官組織。

2.局部化療(LocalChemotherapy),包括特殊途徑化療:
(1)腔內化療:包括胸腔內化療,心包腔內化療及腹腔內化療,可治療癌性漿膜炎和漿膜腔積液。
(2)鞘內化療:通過腰椎穿刺鞘內給藥,可使抗癌藥進入腦脊液,常用於治療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或淋巴瘤、、中樞神經系統原發性腫瘤及其它惡性腫瘤的中樞神經轉移。
(3)介入化療:通過高選或超選動脈或靜脈插管與置管或穿刺,灌注大劑量抗癌藥物以提高局部血藥濃度,增強化療效果。如肝動脈插管介入化療(常與栓塞合用),或門靜脈穿刺介入化療治療原發性或轉移性肝癌。
(4)瘤體內注射藥物,即直接將抗癌藥注入瘤體局部,如直接對小肝癌癌灶內注射無水酒精或絲裂黴素等,常在B超或CT引導下進行。
(5)膀胱灌注化療:主要用於治療膀胱腫瘤,通過導尿管給藥,常用藥物有絲裂黴素吡喃阿黴素及卡介苗等。

臨床意義

目前臨床上對腫瘤的治療提倡姑息性治療貫穿整個腫瘤的治療過程當中,腫瘤姑息性治療的目的是是腫瘤患者獲得最好的生活質量,是一種人性化的治療理念。是對患者的心理、社會、精神問題和疼痛治療的一種貫穿始終的治療方式。

必須肯定的是:姑息性治療對晚期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和延長患者的生存期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姑息性化療又在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晚期結直腸癌的姑息化療 結直腸癌研究合作組 (Colorectal Cancer Collaborative Group) 對個體病例數據及已發表的臨床試驗所歸納的統計資料進行了匯總分析, 以判定對晚期局灶或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進行姑息化療的利弊, 並對年輕與老年患者的結果進行比較。經計算機與手工進行文獻及參考文獻瀏覽或直接與研究者聯繫後, 確認關於比較晚期結直腸癌患者姑息化療與支持治療的隨機對照試驗。 主要比較生存情況、疾病進展、生活質量及毒性分析等項目。13 項隨機對照試驗共有1365 位患者符合入選標準。對其中7 項提供個體病例數據的試驗(包括866 位患者) 進行匯總分析。結果表明,姑息化療可以降低35 %的死亡危險性(95 % 可信區間為24 %~44 %) 。這意味著6 個月及12 個月生存期的比例均提高了16 % ,中位生存期317 個月。化療效果沒有表現出與年齡相關的差異。在所有資料中, 與治療毒副作用、症狀控制和生活質量相關的數據質量太差, 以致無法進行相關分析。化療對於晚期結直腸癌患者延緩疾病進程及延長生存期是有效的。由於有部分對照組的患者也接受過化療,因而,在這項分析中化療對於生存期延長的作用可能被低估。 

爭論焦點

對於晚期腫瘤患者化療的問題,曾有過一些爭論,質疑化療能否帶來好處。但近10多年來世界各國絕大多數的中心的隨機對照研究已證明:化療與最佳支持治療相比,前者近期有效率、中位生存期及生活質量等方面均優於後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