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麗特

《奧麗特》也譯作《山神》,為一首詩,是20世紀美國的女意象派詩人希爾達·杜利特爾(Hilda Doolittle)(1886-1961)所作。

簡述

出處

《山神》(一譯《奧麗特》)為一首詩,作者希爾達·杜利特爾(Hilda Doolittle)(1886-1961),是20世紀美國最偉大的女詩人之一.她的詩一舉獲得了“一個創造出微形寶玉的完美意象派。”的稱號。

作者簡介

希爾達·杜立特爾(1886—1961)筆名H.D.,被公認為最忠於意象派原 則並取得相當成就的詩人。她的詩作主要有《海花園》(1961)、《赫利奧多拉和其他詩篇》(1924),長詩三部曲《不會倒塌的牆》(1944)、《給安琪爾的敬意》(1945)和《枝條上的花朵》(1946)等。她的詩通過主客 觀的充分融合,造就了生動可感的意象。然而她後期的作品和她大多數重要的作品卻不能歸於意象派之類。但是她的創造性和偉大之處都表現在後期的詩和散文中。

詩文鑑賞

詩文

翻騰吧,大海——
翻騰起你那尖尖的松針,
把你巨大的松針
傾瀉在我們的岩石上,
把你的綠色扔在我們身上,
用你池水似的杉覆蓋我們。

鑑賞

詩歌採用了意象的重疊交融技巧。所謂意象的重疊交融,就是在一個意象之上投映著另一個意象,兩個意象彼此滲透,構成一個新的意象。詩人把山比喻成海,把松林比喻成海浪。在描寫中(或者說在聯想中),松林成了海浪,可以打在岩石上,用綠來衝擊著人;海浪也是松林,所以大海翻騰起的是高高的松樹,而且“覆蓋”了人。由於意象之間彼此重疊交融,風卷松林,松濤滾滾的畫面便被突現了出來,給人極深的印象。後來的許多現代派詩人(克萊思)都以這首詩的技巧上得到啟發,自覺地以意象的重疊交融來增大詩的強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