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潘德II輪式裝甲車

奧地利潘德II輪式裝甲車

地處歐洲的奧地利雖國小人少,軍備規模不大,但其軍事工業卻頗具規模,構成了一個門類較全、配套較完整的軍工體系。奧地利研製生產的武器裝備除一部分裝備本國軍隊外,絕大部分用於出口(約占軍工生產總值的90%左右)。在奧地利眾多的軍工企業中,斯泰爾·戴姆勒一普赫公司(2003年11月,該公司被美國通用動力公司收購,成為通用動力歐洲地面作戰系統分部下屬的一個子公司)名氣最響、技術實力最強。它除了研製和生產出聞名遐邇的AUG自動步槍、SSG系列狙擊步槍外,更以研製生產各種性能優異的軍用車輛享譽世界。因此該公司陸續推出了多種輪式裝甲車輛,“潘德II”系列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生產背景

奧地利潘德II輪式裝甲車奧地利潘德II輪式裝甲車戰車車隊
“潘德”(Pandur,也稱“遊騎兵”)裝甲車最早是斯泰爾·戴姆勒-普赫公司於20世紀70年代末根據奧地利陸軍對裝甲偵察車的需求研製的,1984年生產出第一輛基型6 X 6裝甲車樣車,至1986年共生產出6輛樣車。與當時世界上大多數輪式裝甲車輛相比,“潘德”的一大特點是在滿足軍用要求的同時,廣泛採用了民用汽車部件,使得整車成本得以降低。

由於當時奧地利陸軍經費緊張,已經到定型階段的“潘德”最終未獲得軍方的訂購契約。失望之餘,斯泰爾一戴姆勒一普赫公司開始與英國皇家軍械公司進行接觸,探尋讓後者特許生產這種車輛的可能性。英國皇家軍械公司對“潘德”很感興趣,並在1986年把1輛樣車提供給英國陸軍進行試驗,但不知什麼原因,英國陸軍沒有訂購“潘德”。1987年,斯泰爾-戴姆勒一普赫公司將1輛“潘德”樣車運到瑞典進行嚴寒條件下的試驗。儘管試驗性能不錯,但與英國陸軍一樣,瑞典陸軍也沒有採購意向。1988年和1989年,仍不言棄的斯泰爾。戴姆勒.普赫公司又將“潘德”樣車運往科威特進行沙漠試驗,以期獲得科威特陸軍的青睞。倒霉的是,“潘德”裝甲車雖然以其良好的技術性能打動了科威特軍方,即將獲得訂單之際,卻正好趕上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結果沒有運回國的幾輛“潘德”樣車都成了伊拉克軍隊的戰利品。直到1994年,奧地利陸軍考慮有必要為其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的陸軍部隊專門配備裝甲車時,才從斯泰爾-戴姆勒一普赫公司採購了68輛“潘德”輪式裝甲車。同年,斯泰爾-戴姆勒一普赫公司在科威特又進行了“潘德”與其他輪式裝甲車的競標試驗並最終獲勝。1996年,科威特訂購了70輛“潘德”裝甲車裝備其國民衛隊。

此後,斯泰爾.戴姆勒一普赫公司與美國AV技術公司(通用動力公司地面系統分部的子公司)達成一項合作生產協定,由AV技術公司在1997~1999年間在美國為科威特軍隊生產這批車輛。另外,比利時陸軍也在1996年訂購了54輛“潘德”裝甲車,由斯泰爾.戴姆勒一普赫公司與比利時埃斯佩斯國際汽車公司合作生產。1998年,斯洛維尼亞陸軍也購買了60輛(2003年5月又追加了36輛),由該國Sistemska Tehnika公司特許生產。1 999年,美國陸軍坦克機動車和武器司令部也訂購了50輛“潘德”輪式裝甲車(價值5100萬美元),由AV技術公司生產。在美陸軍中,這些車輛將被稱作“裝甲地面機動系統”(AGMS)。

奧地利潘德II輪式裝甲車奧地利潘德II輪式裝甲車近照

斯泰爾.戴姆勒-普赫公司以瑞士莫瓦格公司(現在也是通用動力歐洲地面作戰系統分部下屬的一個子公司)的“皮蘭哈III”和芬蘭帕特里亞公司AMV輪式裝甲車為代表的、技術更先進的輪式裝甲車卻對其造成了新的強大競爭力。為了爭奪更多的市場份額,斯泰爾一戴姆勒-普赫公司以競標波蘭陸軍新型裝甲車採購項目為契機(在波蘭陸軍制定的2001~2006年現代化計畫中,擬用一種新型裝甲車族來替換其原有的BMP-1、BRM-1、OT-64 SKOT等步兵戰車和裝甲輸送車),推出了經過重大技術改進的“潘德II”系列裝甲車,而原來的“潘德”也就隨之改稱為“潘德I”。

應該說,有了前面“潘德I”的研製經驗,“潘德II”的發展速度還是比較快的:90年代末開始研製;2001年9月,“潘德II”開始進行性能測試;2003年,奧地利陸軍正式採購129輛6×6車型以裝備2個裝甲步兵營;2005年開始生產。斯泰爾·戴姆勒·普赫公司發展“潘德II”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出口,所以該車在設計時特別注意國際市場輪式裝甲車輛的發展潮流以及新技術的套用。為此,“潘德II”不但改進了輪系和車體,而且還發展了新的8×8車型。

結構布局

奧地利潘德II輪式裝甲車奧地利潘德II輪式裝甲車作戰能力
“潘德II”與“潘德I”一樣,採用了傳統的輪式裝甲車布局,即前部為動力艙,中部為戰鬥艙,後部為載員/載物艙;而且車體也仍採用焊接裝甲鋼結構。但“潘德II”的車體外形與“潘德I”有較大區別,如車體有所加長、軸距加大(不僅是8×8車型,6×6車型也是如此);高度稍有降低;車首上裝甲傾角減小;車體外附屬物明顯減少,顯得更為乾淨簡潔,相應提高了隱身能力;取消了原來“潘德I”車體兩側的觀察潛望鏡和球形射擊孔;減少或取消了車體後部載員艙上方的艙蓋等。

“潘德Il”裝甲車的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左側,有1個向左開啟的艙蓋。在艙蓋前面有3具大視場潛望鏡,中間1具可換成被動夜視裝置。車長位於駕駛員後方,有類似的艙蓋和同樣數目的潛望鏡。車後部的載員艙容積為10米。(6×6車型)或13米。(8×8車型),正常情況下可分別搭載10名或12名全副武裝的步兵,最多可分別搭載12名或14名。裁員艙上方的艙蓋由“潘德I”的4個減少為2個(裝甲輸送車型)或1個(6×6偵察為可摺疊的懸吊式座椅,既提高了乘坐舒適性,同時還能防止地雷爆炸時;中擊波對載員的傷害。車後有兩扇分別向左右開啟的大門供步兵上下車(為斯洛維尼亞研製的車型改為一扇液壓控制、向下開啟的跳板式後門)。“潘德II”中部戰鬥室根據不同需要可安裝多種武器系統。

“潘德II”的動力艙位於駕駛員右側,動力艙與駕駛員之間通過裝甲板隔開。發動機的進、出氣百葉窗位於前部車頂,排氣管在車體右側。為了方便野戰條件下的維修,包括發動機、傳動、冷卻和通風系統的整個動力裝置可在30分鐘內進行拆卸和更換。

除陸地型“潘德II”裝甲車外,斯泰爾一戴姆勒-普赫公司還專門發展了兩棲車型。其車體後部兩側各裝一部直徑0.43米的噴水推進器,車首裝有一塊防浪板以及控制浮渡航向的液壓舵面。為提高水上速度,兩棲型“潘德ll”還採用了平滑車底以減少水中阻力。“潘德II”的車長和車重雖然比“潘德I”增加了不少,但仍能用C一130“大力士”運輸機進行空運。此外,為了降低總壽命成本,“潘德II”的6 X 6和8 X 8兩種車型之間有90%的零部件可以通用。

動力裝置

奧地利潘德II輪式裝甲車奧地利潘德II輪式裝甲車動力裝置特點
“潘德ll”的動力裝置功率比“潘德l”有較大提高。其6 X 6和8 X 8車型均採用了康明斯lSLe HPCR系列6缸直列渦輪增壓中冷柴油機,最大功率分別為298千瓦和335千瓦。傳動裝置採用的是帶液力變矩器和液力減速器的ZF 6HP 602C全自動變速箱,共有6個前進檔和6個倒檔。

“潘德II”裝甲車的6 X 6和8 X 8車型均採用了米其林365/80 R20XZL輪胎,並且安裝有中央輪胎充氣系統(CTIS)。這樣不僅使駕駛員能根據地形的變化來調節車輛在行進間的輪胎壓力;而且在輪胎壓力使用不當時,能防止輪胎受到損壞。為了防止因輪胎扎破而影響車輛行駛,“潘德II”還在輪胎上裝有哈欽森公司的實心橡膠泄氣保用內胎。一般在公路行駛時採用6 X 4或8 X 4驅動型式,在越野行駛時為提高牽引力更換為6 X 6或8 X 8驅動型式。各驅動橋差速器和中央差速器均能閉鎖,第一和第二車橋有轉向助力裝置。全輪驅動的實現和差速器的閉鎖,都是由斯泰爾一戴姆勒一普赫公司的計算機化自動傳動管理系統(ADM)來控制的。該系統採用ABS型感測器來監測輪胎滑動量,採用其他的感測器來測量轉向角與油門和制動器踏板的位置,以便自動觸動適當的控制裝置。ADM系統通過隨時選定最佳的驅動狀態來提高車輛的機動性,通過消除纏繞扭矩來減小傳動系統的應力,使得駕駛員可集中精力駕駛,並降低油耗。

“潘德II”的各軸間距離相等,因而負荷分配均勻。各個車橋均裝有獨立懸掛系統,其中6×6車型第一、二對車輪位置安裝螺鏇彈簧,第三對車輪位置安裝扭桿;8 X 8車型第一、二對車輪位置安裝螺鏇彈簧,第三、四對車輪位置安裝扭桿。所有的車輪上都裝有筒式減振器。由於前四個車輪的轉向拉桿設定在車體內,所以不易損壞;而且在任何一個前輪損壞日寸,車輛仍能轉向。

藉助於性能優異的動力傳動裝置和行動裝置,“潘德II”的機動性非常出色。其6×6或8×8車型的最大公路速度均可達到105千米/小時,轉彎半徑分別是9米和10米。 

防護能力:潘德II在設計上利用多種手段來提高自身防護能力。在外形上,車首採用了抗彈性能良好的大傾角楔形結構,車體表面噴有防紅外塗料,同時對發動機及其排氣管等都進行了降噪和防紅外設計。而在最主要的裝甲防護上,“潘德II”更是下了很大功夫,如車體採用了高硬度鋼裝甲,四周能防7.62毫米穿甲彈,正面30。區域內能防12.7毫米穿甲彈及炮彈破片。在加裝附加裝甲後,車體正面可防護100米外射來的14.5毫米穿甲彈。車體內安裝有防破片內襯,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乘裁員的生存能力。車底採用間隔裝甲結構,可有效防禦地雷打擊。車上的傳動、轉向機構均收容於車底裝甲內,受到良好保護。此外,“潘德II”車內還配有美制M一25A1個人式三防系統(新鮮空氣由濾毒通風機經管道送至乘員的面罩)以及自動滅火抑爆系統。

武器系統

“潘德II”是一種性能優異的作戰平台,而且變型能力強,可根據需要加裝不同的武器系統以形成多種用途的裝甲車輛。特別是其中的8 X 8車型由於空間和載重能力更大,所以可加裝的武器系統能力也更強。“潘德ll”的主要車型包括裝甲人員輸送車和裝甲偵察車,另外還有一種重要車型是偵察及火力支援車。首先來看一下裝甲人員輸送車的武器配置,該型車在戰鬥艙上方裝有1個帶裝甲護板的轉動武器架,根據不同客戶需要,其上可安裝7.62或12.7毫米機槍,也可安裝40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

裝甲偵察型的武器配備與許多國家的步兵戰車相似,即在戰鬥艙裝有一座裝備d\O徑機關炮的炮塔。在“潘德II”的6×6和8×8兩種車型中,前者選裝的是美國德爾科公司的電動雙人炮塔或CONSTRUKTA防禦公司的KD—V30低信號特徵遙控炮塔。其中德爾科公司的雙人炮塔是西方國家套用較廣的雙人炮塔,其上裝有1門M242“大毒蛇”25毫米機關炮和1挺M240型7.62毫米並列機槍;炮塔頂部車長艙口和炮長艙口前均安裝有雙通道觀瞄儀;炮塔兩側各有1組M257型76毫米煙幕彈,榴彈發射器,每組4具;M242主炮採用雙向穩定,便於越野時行進間射擊;為防止車輛越野日寸炮塔轉動傷害車長和炮長,還專門增加了炮塔閉鎖裝置。M242炮長2.743米,炮管長2.032米,炮重110千克,採用雙向彈鏈供彈,可發射M791曳光脫殼穿甲彈、M792曳光燃燒榴彈和M919曳光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初速分別為1345米,秒、1100米/秒、1385米/秒,有效射程分別為2000米、2000米和2500米。從性能上看,M242是相當不錯的,可有效對付現代戰場上的大多數輕型裝甲目標及有防護的有生力量。

KD-V30遙控炮塔的最大特點是外形緊湊、體積小,有極其良好的隱身能力。炮塔裝有1門由車長遙控射擊的30毫米機關炮,其左側裝有一挺可單獨俯仰的7.62毫米機槍,右側裝有1組4具76毫米煙幕彈榴彈發射器。由於炮塔無人化,所以車長周視觀瞄儀布置在車長座艙右側的車體上。

“潘德II”的8 X 8偵察車型採用的是由斯泰爾-戴姆勒-普赫公司研製的SP30電動,機械控制雙人炮塔,上面裝有1門德國奧伯恩道夫-毛瑟有限公司(隸屬於萊茵金屬公司)發展的導氣式毛瑟MK 30—2型30毫米機關炮和1挺比利時FN公司研製的MAG58 Coax型7.62毫米機槍,炮塔兩側各裝有1組6具76毫米榴彈,煙幕彈發射器。主炮和並列機槍採用由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加斯托尼亞的柯蒂斯·賴特控制公司提供的雙向穩定系統,具備對靜止和運動目標射擊能力。

毛瑟MK30-2型30毫米機關炮重173千克,炮管長3.307米,射擊俯仰角為4.-50度~一10度,最大俯仰速率0.7弧度/秒,最大射速高達700發/分,戰鬥射速為200發/分,射程可達3千米。火炮採用剛性閉鎖、雙向彈鏈供彈,可根據不同目標迅速更換彈種。

MK30-2機關炮配用的彈種包括PMC287次口徑曳光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PMC283次口徑曳光可碎裂彈芯脫殼穿甲彈和PMC308新型空爆彈。其中PMC287彈重725克,初速為1405米/秒,在2000米距離上可穿透63毫米均質鋼裝甲。MAG58 Coax型7.62毫米機槍發射7.62毫米溫徹斯特彈,初速853毫米/秒,有效射程660米,射速650~1100米/秒。在SP30炮塔頂部炮長艙口前裝有雙通道觀瞄鏡系統(DNRS),其中白光觀瞄通道放大倍率為8 X;熱像儀通道則有2.8 X和8.4 X兩种放大倍率。DNRS系統與火力控制臺、炮長多功能顯示設備、數字彈道計算機和雷射測距機等結合後,具備自動跟蹤功能,使主炮可在行進間射擊。

在車長艙口前裝有一具白光周視觀瞄具,放大倍率為8 X。“潘德II”偵察及火力支援車有兩類口徑火炮可選。其中6 X 6車型可安裝90毫米高膛壓火炮,而更大、更重的8 X 8車型則可安裝威力強大的105毫米火炮。“潘德II”型6 X 6偵察及火力支援車選擇的90毫米炮有美國梅卡公司的科納戈(KENERGA)90毫米46倍口徑高膛壓火炮(安裝於梅卡雙人炮塔)或柯克里爾公司的MK8型90毫米48倍口徑火炮(安裝於CMILCTS雙人炮塔)。這兩型90毫米火炮均可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多用途榴彈、破甲彈、碎甲彈等,可有效對付戰場上的多種裝甲目標(包括部分第三代主戰坦克)、防禦工事和有生力量。

而擬議中的“潘德II”型8×8偵察及火力支援車則計畫安裝美國通用動力地面系統公司的1 05毫米低輪廓炮塔系統(LPTS);如果需要,也可安裝其他類型的105毫米炮,如通用動力地面系統公司的105毫米LIW炮塔或義大利奧托·梅萊拉公司的1 05毫米低後坐力炮塔。

除上述可加裝的武器外,“潘德II”還可加裝反坦克飛彈發射裝置(如裝有4枚“霍特”反坦克飛彈的歐洲飛彈公司UTM800型發射裝置和裝有2具“陶”式反坦克飛彈的Kvaern-er—Eureka發射裝置)、81或120毫米迫擊炮(8 X 8車型)等。“潘德II”裝甲車的環境適應能力很強,可在攝氏零下35度到攝氏零上50度的環境溫度下正常操作和使用。 

銷售前景

“潘德II”裝甲車推出後,很快以其優異的技術性能和靈活的銷售策略贏得了許多國家的青睞。繼老東家奧地利採購199輛6 X 6車型後,葡萄牙政府在2005年2月與通用動力歐洲地面作戰系統分部簽訂了一項購買260輛“潘德II”型8 X8裝甲車(包括變型車)的契約(其中240輛裝備葡陸軍,其餘20輛裝備給葡海軍陸戰隊)。除1 5輛變型車由通用動力公司生產外,,其餘245輛全部在葡萄牙生產,而奧地利斯泰爾-戴姆勒-普赫公司將擔當項目經理和系統集成商的角色。按照計畫,這些車輛將從今年9月起開始交付,至2009年12月全部交付完畢。

2006年1月16日,“潘德II”又在捷克軍方採購新型裝甲輸送車所舉行的招標中戰勝了競爭對手——芬蘭帕特里亞公司,一舉贏得總價值為230億克朗(約10億美元)的契約。這批車輛的總數為199輛,另外捷克還保有增購35輛的選擇權。根據契約規定,所有車輛將於今年下半年至2012年交付完畢。除上述已確定的契約外,斯洛維尼亞、波蘭、克羅埃西亞、科威特等國也對“潘德II”裝甲車進行仔細評估,並有很大的可能在未來進行採購。由此看來,“潘德II”已成為世界輪式裝甲車的佼佼者,銷售前景一片燦爛。

盤點世界輪式裝甲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