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砂灰陶斝

夾砂灰陶斝是由河南省濟源市原城遺址出土的一個陶斝,用於燒水之用。

名稱

中文名稱: 夾砂灰陶斝
英文名稱: Grey pottery jia mixed with sand

介紹

鬲的近親此斝河南濟源原城遺址出土,形似圜底深腹盆下接三袋足,口唇斜折沿,沿面與腹壁飾有凹弦紋數周。袋足頎長瘦削,足尖長而尖銳,足面遍飾縱向繩紋。三足間形成的襠部分離較大,底部殘存有煙炱痕跡。腹腔內有一層附著於器壁的白色垢跡,應系長期燒水而形成的。
曾被忽視的炊具在古代的字書及其他文獻中,均將稱為酒器而無視其作為炊具的存在,原因在於秦漢及其以後的研究者所見到的斝都是商代的遺物,卻無緣得見史前陶斝之故。而商代的斝確實是盛酒、溫酒之器,且均實足而無空足。當時曾作為祭祀時盛酒灌地降神的禮器。現代考古學的產生及其成果,使我們有幸接觸商之前的斝,從而拓展了對斝的用途及其演變的認識。因此,我們今天可以說,斝最早產生於龍山文化早期而非自殷商始。原城遺址出土的這件龍山文化晚期的陶斝底面的煙炱和腹內殘存的水垢,足證新石器時代的斝是煮水煮粥的炊具而不是專用的酒器。但進入夏代以後,斝漸以盛酒、溫酒為主,商代流行青銅斝,已無炊具功能。商代以後,斝由盛轉衰以至絕跡。

相關條目

規格: 口徑25厘米 通高20.5厘米
出處: 走進珍寶世界:中國古代飲食具
年代: 新石器時代
類型
質地類型: 陶器
功用類型: 飲食具
欄目關鍵字: 炊食具 茹毛飲血與原始熟食的結束—新石器時代 飲食具
收藏地: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主題詞或關鍵字: 斝 龍山文化
輔助分類項: 飲食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