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文化

太監文化

太監文化是指太監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唯一任務就是一切為主子服務。

(圖)太監文化太監文化

太監是中國歷史上特有的,由於生存的年代久遠,沿習相傳他們有了一套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因此形成了一種可以稱作太監文化的文化思維。太監文化的唯一任務就是一切為主子服務,即使主子吐出幾句自己都不明白的胡話,他們也能馬上博引旁證,利用邏輯和各種事例,完美無缺的證明主子所說是絕對真理,而且無懈可擊。這種以主子為中心的太監文化,把人類的一切知識變成了證明主子英明的工具。

釋義

什麼是“太監文化”——應該說,有歷史的東西都有文化元素。中國的歷史悠久,連飲食、廁所都上了“文化”這個大雅之堂,更何況“太監”這個在人性世界中是一件很特殊的東西。“文化”里有珍珠也有糟粕,而“太監文化”,恐怕是純糟粕而不會有什麼珍珠之類的了,因為,它的人性曲線圖是不一樣的,在這種”文化“中,人性被扭曲並向惡方向發展。太監們最懂得觀察和利用他的主子的弱點,並千方百計地有意擴大這種弱點,治事治國無方,阿諛逢迎有術;舉賢薦能無策,獻讒害人有道;安良哺善無謀,撥弄是非有計;榮辱與共無心,結黨營私有膽。

太監文化的傑出人物當數秦朝的趙高,東漢的侯覽、唐朝的仇士良高力士、明朝的汪直魏忠賢、清朝的安德海李蓮英。奉迎是”太監文化“中的招牌菜,因為太監們深知人雖有兩隻耳朵,但基本上功能--愛聽好話。

歷史由來

(圖)太監文化中國歷史上的太監

太監也稱宦官,中國古代被閹割後失去性能力而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又稱寺人、閹(奄)人、閹官、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內監等。唐高宗時,改殿中省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監,少監。後宦官亦通稱為太監。

《詩經、小雅》中有一篇叫《巷伯》的詩,漢代經學家鄭康成解釋:“巷伯,閹官內小臣也”,內小臣就是太監。如此看來遠在周代的時候就有太監了,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太監是中國歷史上特有的,那是封建統治者為了保證皇家血統的純正而弄出來的玩意兒。由於兩千多年積澱,沿習相傳,太監也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有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觀念,有他們的群體文化。當然也有了一些特殊的技藝,大內之中太監有太監的秘術,譬如“玉根重生”。

由於太監的遭遇是非人的,閹割是極其不人道的,因此太監的心理是極度陰暗的,也是變態的,一但他們主事,由於他們看待問題的方法和觀念與常人不同,也就扭曲了朝政的實施。太監是皇帝的家奴,他們對皇家是有奴性的,因己及人,太監一但得勢就視滿朝臣工為其奴才,要是那個官員不遞門生帖子(拜乾爹),他就視為異己一定要清除。

“太監文化”的發楊光大是在最腐敗的清朝,“奴才該死”這句話常見於明朝的後宮,那是太監做錯了事面對主子的口頭禪。可是到了清朝在太和殿、乾清宮中也常常能聽到這句話了,也就是說太和殿上的大小臣工也與太監無異是皇帝的家奴了。其實為禍更大的是太監文化已經深入到整個清朝的官場,於是乎“門生帖子”、“主子”、“奴才”滿天飛。

形成原因

(圖)太監文化明朝太監魏忠賢

太監文化的唯一任務就是一切為主子服務,精神太監們用他們精明發亮的眼睛,緊緊盯住主人那張乾癟的小嘴,即使主子吐出幾句自己都不明白的胡話,他們也能馬上博引旁證,利用邏輯和各種事例,完美無缺的證明主子所說是絕對真理,而且無懈可擊。這種以主子為中心的太監文化,把人類的一切知識變成了證明主子英明的工具。

因此在太監文化統治的中國,一切知識:古代的、現代的、哲學的、科學的都統統變成任意篡改、隨意欺騙的工作。在這個文化氣氛中,沒有規則,沒有責任,沒有真相。無論什麼知識,即使最客觀的科學,來到這個太監文化環境中,就會變得面目全非。主子就是一切,就是真理,甚至主子的一句閒話,也是真理,甚至可以用來證明物理學最高原理,並且能夠成為權威理論。

生物學的意義上講,他們已經不是一個完整的生物。他們喪失了正常生物的基本機能 他們沒有正常人的穩定生存目的和正常的心態,因此太監在很多問題上,態度消極,生活隨和,甚至會主動地放棄努力。然而太監一旦掌握了權力,或者有了錢財,那么陰暗的心理會隨之一變,變得貪婪、兇狠和殘暴。

衍生含義

與生理閹割相比,精神和文化的閹割則更加陰暗邪惡,為了得到太監而進行的閹割畢竟是少數人,而精神閹割卻使整個民族喪失了獨立精神、思想創造性和增長能力,並且製造了無數的精神太監,本來是社會精英的文人,變成了喪失了人格尊嚴的“精神太監”。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精英們的爭寵是可以理解的:做一隻受到恩寵的狗,要比做一隻流浪的喪家犬舒服的多。在他們主創的太監文化和他們的行為把中國人形象搞壞的時候,他們又像一群無賴的瘋狗,把所有的責任推到民眾和祖先的頭上,於是炮製出民眾愚蠢,無知,劣根性等理論。同時指責祖先的愚昧,欺騙、誤導。老百姓和孔子等祖先,成了他們錯誤的替罪羊。

現狀

太監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糟粕,藏污納垢,誤國害民,早就應該掃地出門。然而,就在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帝制近百年之後,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仍然不時可以看到“太監文化”的身影,太監人格和太監角色似乎仍然存在,甚至盤根錯節、大行其道。

近年來,“新式太監”的出現正是這種太監文化的死灰復燃。“新式太監”主要侍奉大小領導,不需要閹割,除了工作上謹奉“聽話、迎合、奉承、緊跟”八字方針外,在“八小時以外”也要侍奉到位。“新式太監”的處世哲學就是“撈實惠”,不講人格,不談自尊,不惜用舌頭給領導擦屁股。

“新式太監”並非空穴來風,在各個部門,各個單位,都有一批這樣的人。往往這樣的人“飛黃騰達”,而老老實實幹活的人卻懷才不遇。

官場太監文化

廣西欽州市原市委書記褚之田,每次私下見到成克傑,都要行跪拜大禮,外加送錢。河南省盧氏縣原縣委書記杜保乾的繼父去世,該縣出動小車120多輛,數百名幹部赴杜的老家鄢陵縣奔喪,三個鄉書記自備孝衣,親自哭靈等等,類似情況並不少見。

官員人格太監化,奴顏婢膝,趨炎附勢,是滋生腐敗的黑色土壤,害莫大焉。加強幹部隊伍思想作風建設,扶正祛邪,揚榮去恥,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氛圍,人們應警惕“太監文化”污染官風,謹防官員人格太監化。

企業太監文化

(圖)太監文化清朝太監李蓮英

每個企業都會有一種文化特質潛在其中,企業越大,文化因素的影響力也越大。民營企業是一個極容易產生“太監文化”的地方,尤其是那些家族企業。太監文化產生之因,蓋源於權力集中於一人身上之故。在民營企業中,資本決定一切,資本決定了民營企業領導人的地位和作用,誰資本大誰就是牛魔王。況且,目前這個階段的大多數新生的中國“資本家”,從真正意義上來說,還沒有經過現代資本主義的洗禮,很容易與幾千年來的封建主義結合在一起,企業就是小小王國,老闆就是君臨天下的帝王。企業領導人如果不明智又缺乏素養,“太監文化”的滋生甚至盛行都是不可避免的。

太監文化並非民營企業獨有,國有企業也難以避免這種文化的侵襲,尤其是那些監管機制不到位的企業更甚,這些國有企業,其“太監文化”的色彩並不比民營企業淡薄,一旦企業領導人擁有“絕對權力”可以獨斷專橫,完全或者基本上失去制約,其太監文化甚至將表現得比民營企業更為“色彩斑斕”。從資本的本質角度看,民營企業起碼產權歸屬明確,假設太監文化不可避免,其老闆再不”明智“,總有一天也會清醒的,因為他要對自己的”江山“負責。而國有企業,產權基本是泛化的,大江山有共產黨扛著,小江山毀了又能怎么樣,不過是冰山一角。儘管有許多制度,但是,這種建立在領導人的覺悟基礎上的經營體制,一旦企業領導人的覺悟出了問題,如果再有那些太監們興風作浪,那就危險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