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太監[傑梅茵·格里爾創作社會學著作]

女太監[傑梅茵·格里爾創作社會學著作]
女太監[傑梅茵·格里爾創作社會學著作]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女太監》是澳大利亞作家傑梅茵·格里爾在1970年著作的社會學著作,是作者本人的博士論文。 該論文指出,女性從小便按照男權社會的意願而被培養著,逐漸喪失了原有的活力,成為一個“無權、孤獨、性慾萎縮、缺少快樂”的人,也就是一個“被閹割的人”,即“女太監”,以便獲得女性氣質,而強大的獨立的女性氣質才是全人類的革命性的未來。 該論文被澳大利亞知識女性奉為“人生指南”。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作者分別以肉體、靈魂、愛情、憎恨和革命為切入點,以犀利的筆鋒揭露了女性是如何被時刻囚禁於傳統思想的“牢籠”之中,被按照固定的模式培養,並在消費市場和浪漫愛情的雙重推力之下成為一名“被閹割的人”。深入探討了愛情和家庭的本質,對傳統社會為女性設定的“刻板印象”進行了有力的批判,為女性了解自身和社會現實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並為其擺脫成為“女太監”的命運,提供了具有實踐性的行動指南,為女性長期被壓抑的情感提供了出口。

該書從多角度多層次地剖析了女性——主要以西方女性為代表——在以男權為代表的社會中所遭受的壓迫、凌辱和摧殘,進而呼喚建立完整健康的女性人格。同時,作者對男權社會中的男性心理和生理也做了精彩解構。作者始終致力於女性的獨立,她要重建女性的自我意識和嶄新的價值觀,它們雖然擺脫不了對於男性王國的參照,但其基礎卻是女性人格的獨立。

作品目錄

譯序8.精力20.浪漫
二十一周年版前言9.嬰兒21.男性幻想之對象
題獻10.少女22.中產階級的愛情與婚姻之神話
綜述11.青春期23.家庭
第一章 女性的肉體12.心理欺騙24.安全感
1.性13.原材料第四章 女性的憎恨
2.骨骼14.婦女力量25.憎惡和厭嫌
3.曲線15.工作26.辱罵
4.毛髮第三章 女性的愛情27.苦難
5.性慾16.理想28.憤懣
6.子宮17.利他主義29.反抗
第二章 女性的靈魂18.利己主義第五章 女性的革命
7.滯定型19.迷戀30.革命

創作背景

女權主義理論與女權運動,就伴隨著君權和神權土崩瓦解後的工業革命時期開始萌芽,此時大量的女性走出家庭(私領域)開始進入公領域,為之後的女權主義的第一次浪潮做好了物質和文化鋪墊。20世紀60年代末,世界處於動盪、分化、改組之中,發展到國家關係的破裂,導致了整個社會主義陣營的瓦解。西方聯盟內部也有了離心傾向,意識形態一致的結構開始鬆動,在劇烈的文化撞擊下,女權主義的第一次浪潮終於在西方開始席捲而來。

1939年1月29日,格里爾出生於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從小在女權主義第一次浪潮氣氛成長下的她,開始大量考究並著手研究婦女問題。1968年,憑藉劍橋大學的文學博士頭銜,格里爾很快在英國華威大學英語系謀得一份教職。在第二次女權主義運動期間,她開始關注女性生存環境和社會地位,1970年完成生平第一部博士論文《女太監》。

作品思想

全書分別以肉體、靈魂、愛情、僧恨和革命為切入點,以犀利的筆鋒揭露了女性是如何被時刻囚禁於傳統思想的“牢籠”中,按照男權社會的意願被培養著,並在消費市場和浪漫愛情的雙重推力下成為一名“被閹割”的人,逐漸喪失了原有的活力。

時髦滯定型

格里爾把這種女人稱為“時髦滯定型”。“時髦滯定型是永恆女性,她是所有男人,以及所有女人追求的性對象。她不屬於任何一性,因為她自己無性可言。她的價值只能從一點上得到證明,那就是看她能否激起他人的需要……”她是消費社會的主體,多數戀物癖男人都能從她那找到市場:愛大腿的男人可以追隨她的超短裙,愛乳房的男人可以看她穿著透肉並有低低領口的罩衫。“她舒展身姿,藍色牛仔褲和可口可樂走到哪,她就舒展到哪,你在哪看見她的蕙丹、唇膏、奶罩和高跟鞋,這個女太監就在哪安營紮寨……”

格里爾一針見血地指出:“所謂蜂腰的主要價值在於它是女性形體中的一個脆弱之點,可以滿足性虐待狂者的幻想。”還有戀臀癖、戀乳癖,過度化妝或裝飾等等,其實都是對生機勃勃、富有個性的肉體的歪曲,而“幸福的家庭主婦”實際是家中的奴僕。

“女人必須停止向男人討好賣乖的行為。女人以自己的裝束和癖性醜化了自己的形象,招惹是非,讓人給自己起一些愚蠢的名字並以蓄意的輕浮舉動對待自己。誇大自己的優柔寡斷和無可奈何,虛偽地玩弄各種各樣的噱頭,總有一天,她們會拋棄這一切的。”“女人必須拒絕順從和狡詐,因為真理不可能靠掩飾獲得。凡是以為靠著女性的魅力和軟磨硬纏就能操縱世界的女人都是傻瓜。”

女性的反抗

格里爾主張的,是女性肉體與靈魂的自由,是男女在政治、經濟和思想意識上的真正平等。“自由女性的第一件工作就是發明她自己的反抗形式。”“婦女不應進入為社會所認可的關係之中,如婚姻,但若已進入而且不幸,她們應義無反顧地棄之如敝履。”“如果婚姻和家庭必須取決於婦女的被閹割,那就讓婚姻和家庭改變或消失吧。”對於愛情,她的觀點更加另類,她說愛情是一種病,它的基本特質是不可救藥。她甚至引用另一位女權主義者的話,說“愛情是受害者對強姦犯的回答”,人們“在對器官做愛,而不是對人。”

雖然格里爾的言辭過於激烈,然而她依據大量生理學、心理學、社會學、文學資料立論的方法,有理有據,讓女性換一個角度了解了自身和社會。格里爾還在書中充滿激情地描述自己心目中的被解放女性:“她應該是這樣一種女人,其存在不是為了體現男性的性幻想,也不靠男性賜予她身份和社會地位,她不必美麗,她可以很聰明,她的權威隨著年齡而增強。”

作品影響

在女性主義思想史中,被列為女性主義奠基作品的共有七部,《女太監》名列其一。

在西方女性主義文學評論中,《女太監》與《女性的奧秘》、《第二性》、《性政治》並列為“女權運動四大聖經”。

《女太監》一經出版,在澳大利亞中年女知識分子群體獲得大部分回響,此書曾被奉為她們“青年時期的人生指南”,深刻地影響甚至改變了她們的命運。

1970年,《女太監》在倫敦出版,迅速成為全球暢銷書。從1970年到1989年再版18次,並被譯成11種文字,發行量達數百萬冊,深深地影響了西方知識女性的思想和生活。

20世紀70年代,談論、閱讀、收藏《女太監》,成為當時澳大利亞中產階級婦女間流行的風尚。而男性則對之無比厭惡,許多丈夫發現妻子在讀這本書時會勃然大怒,有位婦女擔心丈夫發現自己讀這本書,於是,把書塞在鞋子裡,還包上一個褐色的封皮加以掩蓋。

2015年2月,《女太監》被英國的《每日電訊報》評為“50本最佳邪典書”之一。

2015年11月,《女太監》被英國“學術圖書周”評為“最具影響力的20本學術書”之一。

2017年6月,《女太監》被英國《衛報》評為“五十部最佳非虛構作品書單”之一。

2018年1月,《女太監》被英國《觀察家報》評為“對英美世界影響最大的100部非虛構作品”之一。

作者簡介

傑梅茵·格里爾 傑梅茵·格里爾

傑梅茵·格里爾(Germaine Greer) ,西方女性主義作家、思想家,近代女性主義先驅。1939年生於澳大利亞墨爾本,分別在墨爾本大學和悉尼大學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1964年,她獲大英國協獎學金,並赴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畢業後長期生活於英國,現為瓦維克大學英文和比較文學研究教授。她和美國的貝蒂·弗里丹是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方女性主義運動的兩面旗幟,其代表作《女太監》名列西方七大女性主義著作之一,深深地影響了西方知識女性的思想和生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