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博物館

宦官博物館

宦官博物館,位於石景山的全國唯一宦官博物館於2009年6月底完成升級改造,重新向市民開放。宦官博物館是在全國規制最高的宦官墓園田義墓建立起來,重新開放的博物館充實了大量珍貴文物,展覽面積擴大了四倍,而專家推斷的明末大太監王承恩墓室也有望向社會開放。

基本信息

介紹

宦官博物館宦官博物館

宦官博物館,北京城西三十餘里的京西古道上有一古鎮模石口村,在村西有一座幽靜怡人的去處-------明代司禮監掌印太監田義的墓園,墓園背依蟠龍山,山勢嵯峨屏峙,盤紆起伏,如龍脊狀,故呼為蟠龍山。田義墓建成於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距今巳有近400年,是目前保存最定整,規制最高,石刻最為精美的宦官墓園,也是我的對外開放的首座宦官文化為內容的專題性博物館。

田義墓是以石刻,石雕為主的墓園,全部建築都以仿木古建形式建成,在石雕技藝上,表現出明代中晚期的特點,技法嫻熟,手法多樣,內容即有佛教,也有道教,還參雜進來自西方的藝術風格。內容豐富多彩,圖案精美絕侖,歷經400年的風雨淪桑,仍保存相當完好。

布局

宦官博物館宦官博物館

走進田公神道首先是一座石門樓,門樓上書刻“司禮監掌印太監田公神道”。走進門樓中軸線神道兩側立有一對華表和翁仲。翁仲東為文官西為武官,均為一品官員的裝束。

田義官至正四品,按明《會典》規定:正四品官員墓前應配享石望柱、石馬、石羊各一對,現在我們著到的田義墓的規制顯然是越制了,只有一、二品官才配享有石人。

第二道是欞星門,原來是並排的三個門樓現只存了兩柱一間的門樓,兩柱上有蹲獅對望,柱身兩側分別有四幅浮雕,前西側一幅雕的是一大一小的雙獅,背景是山石、花草、松竹梅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梅花上競然還雕出了細小的密蜂,東側一幅雕的昱雄獅圖,周圍是松、竹、梅歲寒三友山石間盛並著象徵百事合意的百合、象徵吉祥長生不老的靈芝,還有車前子並以各種手法雕出了盛開的牽牛花不同形態,洞石上雕有蟈。背後二幅為雙鹿圖,象徵著福、祿、壽這兩幅浮雕不僅包含著許多吉祥的寓意,也體現出大自然美好和諧。浮雕上面牆頂為青石仿木硬山式屋頂,雕出了筒瓦,勾滴、梁枋等。

欞星門往裡是並列三座碑亭,皆為磚石砌就,中碑外形為圓形重檐疊澀攢尖頂、四面各開有石券門。東西兩亭是重檐廡殿頂式,四方形磚牆,南北開有券門,東西兩面雕仿木券式石窗,三座碑亭形制象徵著古人認為天圓地方的宇宙觀。中碑亭內立,萬曆十一年(1583年)三月十二日皇帝敕渝田義為南京付守備的聖旨,《皇帝敕渝南京司禮監太監田義碑》碑陰為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戊寅荷月筆花居士澄心墨書的“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全文。

西亭中立有《敕內官監太監田義碑》的聖旨。東亭內立有田義生平碑,《皇明司禮監掌印太監渭川田公墓碑銘》。

碑亭之北是享殿,面闊三間仿,據說毀於民國時期,從現在的基石可以看出當年的氣勢。現殿中存有石碑五通,中為清時“皇恩淮給”碑,記載了康熙十一年(1672年)御馬監太監慈有方為護持田義墓園,捐產為庵經萬歲恩淮之事。另外四通碑萬曆年間太監所立。田義墓第三道門為“壽域門”石額上刻“古華陰渭川田公壽域”門前為六級青石踏跺,兩側有石牆護圍,過壽域門,面前為近30米的神道,兩側埋磚為界,神道盡頭一字排開的供器、墓碑、寶頂林立。從田義墓園中地面建築形制著園中葬有田義在內共十位太監的墓冢,現存寶頂五座,墓碑四通,石供器六套,其餘四墓從遺留空間和散落各處的供器看規模應是較小的,已不知原葬何處。

墓園中央是田義墓,墓前有大香爐、供桌、墓碑和寶頂。田義墓地宮墓室面積約20平方米,距地面約4米,地宮石門有數噸重,然開關自如,墓室中央為棺床,前置墓誌一盒,相傳此墓民國年間被盜今地宮內僅存二塊楠木板。

重建修繕

宦官博物館宦官博物館

全國唯一一個太監博物館將進行全面升級,計畫2008年7月重新向公眾開放。

代石刻風化嚴重
慈祥庵計畫於明年上半年修繕完工,博物館在進行擴充後也將重新開放。 龐獻輝介紹說,田義墓最負盛名的是其精細、寫實風格的明代石刻,然而目前這些極為珍貴的文物狀況不容樂觀。
墓園內的工作人員講,大量數百年歷史的石刻正遭受嚴重風化侵蝕。“最嚴重的是靈星門兩側的浮雕,看著實在令人痛心。”體態優美的梅花鹿已經斑駁不堪,花紋正在大塊脫落,天空飛翔的小蝙蝠越來越模糊。“兩年以前上面鳴蟬的薄翼還清晰可見,但現在已經快要脫落了。”對風化問題,目前專家們也還沒有更好的辦法,管理處準備明年對靈星門兩側的浮雕搭建一層圍擋,以防止遊客用手去觸摸,降低對它的損壞。

人物典故

宦官博物館宦官博物館

田義,《明史》中無傳,僅在《明實錄》《明通鑑》中有零星記載,在《明史.列傳》中有田義白的記載有褒有貶。田義別號涓川,陝西華陰人,生於嘉靖甲午十三年(1534年)疾卒於萬曆乙已(1605年)秋八癸亥,享年72歲。田義9歲淨身入宮,初入內書堂讀書,隆慶中調至六科似廊掌習官,萬曆時深得皇帝寵信,累遷內官監太監,賜蟒衣玉帶,萬曆十一年任南京付守備,以司禮監太監掌內官監印,萬曆十四年轉正守備,歲加祿米,萬曆十七年後歷任總理中外文書提督教習兼督禮儀房,欽賜坐蟒,許禁地乘馬。萬曆十九年掌司苑局,萬曆二十一年欽賜內府坐杌凳萬曆二十四年掌習禮印兼掌酒醋面局印,總提督禮儀房團營大閱,田義在宮中歷事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從碑文記述有:“獨公始終寵遇不衰,祿米歲增,至六百餘石”。從史材料中看當時田義的權勢頗大,他在處理一些事務中,尚能堅持正義。田義雖官僅正四品然俸祿600餘石,相當於從二品,可見皇帝對他的寵幸,從田義墓的規格看,田義不僅生前得到皇帝寵信,死後也享受到特殊的侍遇。

文物保護

田義墓歷經400年的滄桑,能夠完好地保存到今天,很大一部分因素依賴於慈有方對田義墓的圍護,慈有方字宜齋,順天府大興縣人,生於明萬曆乙酉年(萬曆十三年、1585年)卒於清康熙甲寅年,享年89歲他明時入宮為清初留用的前明太監,在康熙時任乾清宮御司房忠勇營中軍總護官御馬監太監。清初慈有方在田義墓邊修慈祥庵護持田義墓園,康熙十一年(1672年)慈有方因身老體衰便將此庵並山場一併交給徐純修等眾僧俳,作為祭祀(太監)亡靈及守護墓園之用。現此庵僅存一、二進院。

田義墓隨經歷了四百餘年滄桑,但原貌並未損壞,他是目前保護最完整,規格最高,石刻最精美的宦官墓地田義,明陝西華陰人,宦官,歷事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官至四品,司禮監掌印太監,司禮監為中央24個衙門之首,掌管皇城內禮儀刑名,鈐束長隨、當差掌理內外奏章及御前勘合;酒醋面局印,管著皇城大內的糧食、副食和酒;曾被任命南京正守備,相當於現在的南京軍區司令。 “周慎簡重,練達老成”,甚得萬曆信任,田義死,親作訃辭,下旨厚葬。是國內面積最大、規格最高、石刻最為精美的宦官墓園。

歷史評價

宦官階層伴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始終,在王朝更替間常閃現這些人的身影。對於這樣一個影響深遠的群體,卻鮮有專門研究的機構。博物館副館長劉躍平有個願望,期望這個唯一的宦官博物館能逐漸發展成涵蓋學術研究的機構。他說,很長時間以來,由於很多的偏見我們忽視了宦官本身的歷史研究價值。在宦官博物館的大門即將重新開啟的時候,我們將會看到一段更加真實的歷史,更深刻地體味過去兩千年的封建皇權文化全國唯一一個太監博物館將進行全面升級,計畫今年7月重新向公眾開放。昨天,石景山田義墓管理處負責人龐獻輝講,全國建制最高、保存最好的宦官墓園正在進行多項修繕工作,未來還將公開展示北京地區首次發現的神秘乾屍

國內唯一

田義是明萬曆年間司禮監的掌印太監,其陵墓是全國唯一修建神道並放置華表、石人等大型石刻且保存完好的太監墓。目前,田義墓正在進行慈祥庵的修繕工作,這座作為田義墓陽宅的明代古建築還將加裝恆溫恆濕系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