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圩鄉

太和圩鄉

太和圩鄉隸屬於湖南省耒陽市,在增城縣西南20公里,南香山東麓。鄉域面積11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5萬畝,轄25個行政村,187個村民組,35000口人。

基本信息

基礎建設

太和圩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民眾生產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提高。2007年累計投資620.2萬元,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工程12個,投資103萬元,完成3個村共8.55公里村村通工程;投資45萬元,完成岳社村5.1公里組戶通工程;投資30萬元修建岳社、龐溝二座公路橋;投資26萬元解決了留召和元村的安全飲水問題;投資240萬元,對留召、下村、蘇羊、平南、平北、元過6個村進行農業綜合開發;投資116.2萬元,改造了上龍、下龍國小,建成七峪國小教學樓、鄉一中教學樓;投資30萬元修復大渠大、小閘門81個,橋1座,爭取以工代賑資金20萬元,硬化永豐大渠留段500米,同時11月份組織大型機械對永豐大渠徹底進行清淤,共完成清淤道15公里,同時投資近30萬元改造了機關大門、伙房、硬化了門外廣場,改變了機關面貌。

鄉鎮建設

太和圩鄉太和圩鄉新貌
1984年以來,鄉人民政府先後投資,架通了太和圩集鎮管道引水,解決了1400多人的飲水問題,並先後投資架通了天星村管網、牛欄管網、太和圩村良子管網、太和圩村水俺凼管網和太和圩村思茅坪管網,修建白果地窖50個、建泉眼水池8個,解決了人民的吃水問題和農田灌溉問題,農業水利化程度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1998年,鄉人民政府成功舉辦了太和圩鄉首屆苗族花山節,使太和圩村松林少年文藝隊得以壯大,白果村山核桃林文藝隊得以進一步的發展,為發展民間文化和民間藝術創造了優越的環境。2003年,鄉中心學校舉太和圩鄉教職工之力,舉辦了太和圩鄉教職工運動會,為太和圩鄉發展體育事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促進了太和圩鄉精神文明建設的健康發展。2000年,村級體制改革順利完成,依法選舉產生了8個村民委員會和村黨支部。2004年,在鄉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太和圩鄉8個村的換屆工作圓滿完成,共選舉產生了43名村委會和村黨支部成員,為鞏固和發展基層組織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使行政執法責任制和村務公開等基層制度得到了有效的推行。在實施“文明細胞”工程中,積極開展講文明、樹新風、創建文明單位、文明村社和十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湧現出了一個個文明單位。在8個村開展的“爭先創優”活動和實施“雲嶺先鋒”工程、“結對”扶貧工程,為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和農村物質文明建設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經濟發展

太和圩鄉太和圩鄉農作物
2006年,太和圩鄉國內生產總值2962.06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完成2823.00萬元,第二、三產業完成138.46萬元。太和圩鄉累計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96萬元。太和圩人民始終堅持穩糧、調結構的經濟發展思路,以豐富的資源為依託,以市場為導向,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初步形成了以糧食花椒蠟蟲核桃蠶桑魔芋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新格局。糧食作物主要有玉米、洋芋、稻穀黃豆。鄉黨委、政府堅持走科教與經濟發展緊密結合的道路,加大農業產業調整力度,大力推廣兩雜良種和科技措施,每年在白果、紙廠和太和圩村搞鄉村科技樣板基地,推廣優良玉米品種、脫毒洋芋和地膜覆蓋為主的農業科技。2004年主要農作物先進適用技術覆蓋率達65%,農作物優良品種覆蓋率達85%,畜牧良種覆蓋率達35%,2004年完成糧食產量5105.5噸,產量比上年增長1.3%,收入比上年增加58.9萬元。

花椒產業是太和圩鄉的主導產業,太和圩鄉至2004年共發展花椒9480畝,其中建立書記、鄉長樣板花椒林600多畝,年產量140萬公斤;蠟蟲主要分布在太和圩村、天星村和白果村,現已發展到3200畝,2004年產量達3.45萬公斤。太和圩鄉發展核桃1190畝,其中2002年在太和圩村種植優良嫁接核桃350畝,年產量27萬公斤。2001年,鄉黨委、政府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在金沙江和牛欄江沿岸的牛欄村黑鐵村、保坪村和安邦村發展蠶桑產業,共1500畝。2003年牛欄村被列為縣蠶桑基地村,種植蠶桑1500畝,促進了太和圩蠶桑產業的規模化發展;2004年,鄉黨委、政府新規劃2000畝好田好地種植蠶桑。至此,太和圩鄉種桑面積已達4000畝。2004年,太和圩鄉產鮮繭10噸,收入達10.7餘萬元。鄉人民政府因地制宜在天星、太和圩和保坪三個村指導農民大力發展魔芋產業,現已初具規模,年產量達130萬公斤。

產業結構

太和圩鄉太和圩鄉農貌
1、農業:太和圩鄉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優質小麥菸葉中藥材香花辣椒西瓜等作物的規模種植,已成為太和圩鄉農業特色產業和新的經濟成長點。08年太和圩鄉農作物播種面積8655公頃,經濟作物面積2015公頃,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24%。川區以發展優質小麥為主,同時擴大棉花、西瓜等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山區以大力發展菸葉生產為主,堅持擴大優質菸葉種植面積,落實好各級政府對菸農的。優惠政策,降低菸農植煙風險,不斷提高菸葉生產水平。2008年完成植煙面積3671畝,預計收購烤菸110萬斤,實現菸葉特產稅85萬元以上。2008年太和圩鄉夏糧總產量12944噸,創歷史新高。

2、招商引資:太和圩鄉先後投資130萬元建成平北廢木加工廠,投資300萬元建成向陽礦產品加工廠,投資1800萬元建成宏遠礦業有限公司,投資2800萬元的飛達礦業有限公司。其中投資1000萬元的洛陽大農正源農產品有限公司為2008年的“書記工程”,9月份竣工投產;投資1000萬元的煙花爆竹項目已審批立項。太和圩鄉已初步形成了礦產品加工、環保材料、木材加工、煙花爆竹等行業。

3、畜牧養殖:太和圩鄉依託平北、凹里、岳社三個養殖專業村,輻射帶動周邊村養殖業的迅猛發展。太和圩鄉擁有50頭以上養豬專業戶13家,100頭以上養豬專業戶8家;1000隻以上養雞專業戶6家,規模養殖戶數達380戶,全年存欄肉8200頭,肉豬21058頭,22.5萬隻,養殖業的蓬勃發展,使畜牧業增加值占第一產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25%,農民收入不斷增加。

特色農業

太和圩鄉太和圩鄉領導會議
太和圩鄉結合本地優勢,全力打造“菸葉生產鄉”。2007年,鄉里繼續加大投入,認真落實惠農政策,採取有效措施,使菸葉生產邁上了一個新台階。在菸葉生產過程中,太和圩鄉注重對菸農的技術培訓,選拔了13名懂技術、有經驗的機關幹部深入村、戶進行指導,並建立完善科普網路,實現鄉村互動,提高菸葉生產整體水平;全面推廣冬季起壟、地膜覆蓋、大田管理等新技術,大力推廣中煙100、中煙89等優良品種;推廣建設氣流下降式炕房270個、密集式炕房580個,降低了烘烤難度,提高了烘烤質量。

為使太和圩鄉菸葉種植面積穩定在5000畝,鄉黨委、鄉政府出台了《煙田保護區制度》,確定了太和圩鄉的基本煙田保護區。同時規定種煙村、種煙戶可享受3項優惠政策,即享受菸草部門的8項承諾和4大扶持政策、縣鄉各項物資扶持和技術培訓、水利設施和道路建設項目的優先申報和實施。鄉里採取以獎代補的辦法對種煙村、種煙戶進行獎勵;爭取資金400餘萬元,修建太和圩、關莊兩個大水塘,蓄水2200立方米,可灌溉煙田2200畝;修建煙區沙石生產路8條14公里,極大地改善了生產運輸條件;完成煙站庫房擴建800平方米,建成2400平方米標準化煙站一個,從根本上解決了民眾賣煙難問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