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天門市]

天門[天門市]

天門市地處鄂中腹地江漢平原,地理位置優越,上通荊沙,下接武漢,南瀕江漢黃金水道,北枕三峽過境鐵路,緊銜107,318國道和宜黃高速公路。

簡介

所屬:角宿
天門:天門二星在角南、平北。天門二星,在左角南,主天門侍宴應對之所。

區位簡介

湖北天門市地處中腹地江漢平原,地理位置優越,上通荊沙,下接武漢,南瀕江漢黃金水道,北枕三峽過境鐵路,緊銜107,318國道和宜黃高速公路。 市內有縱橫交錯的高等級公路,5000噸級優良港口,8萬門程控電話,電力供應充足,第三產業發達;全市國土面積2622平方公里,人口161.92萬;在長江,漢水經濟開發帶中,具有強大的接納和輻射能力。

行政區劃

天門市現轄竟陵楊林2個辦事處;岳口多寶拖市張港蔣場汪場漁薪黃潭橫林彭市麻洋多祥乾驛馬灣盧市小板九真皂市胡市石河佛子山21個鎮;淨潭1個鄉;天門經濟開發區國營蔣湖農場仙北工業園區沉湖生態林業科技示範區白茅湖棉花原種場。全市共有787個村民委員會,4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6982個村民小組。

歷史概況

天門,古稱竟陵,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更名天門。從秦置竟陵縣算起,天門已有2000多年縣制歷史。1987年8月撤縣建市,素有“三鄉寶地”的美譽,是聞名全國的內地僑鄉、文化之鄉和棉花之鄉。還是茶聖故里、狀元之鄉、竟陵派文學發源地,連續多年進入全國中小城市投資潛力五十強之列。天門市位於湖北江漢平原。
天門,因境內西北有天門山而得名。早在原始社會晚期,這塊土地上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在著名的石家河新石器時代部落遺址中,出土了大量七、八千年以前的石(玉)器、陶器、骨器、蚌器、粳稻和青銅器等文物,還發現了陶祖這一原始社會父系氏族時期的重要標誌性文物。石家河文化被寫入“九五”高等教育重點教材《中國古代史》。

天門東漢古墓出土
天門,古為雲夢澤風國地,春秋為鄖國地,戰國時期為楚竟陵邑,因大洪山余脈在此終止,即“陵之竟也”而得名。秦統一中國後,設竟陵縣,隸屬南郡。五代後晉天福元年(公元936年),為避晉高祖石敬瑭名諱(敬、竟同音),改竟陵縣為景陵縣,屬直隸防禦州,州治設此。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為避康熙墓名(景陵)諱,改為天門縣,隸屬湖北安陸府,此為第一次定名天門,沿用至今。

1932至1945年,中國共產黨領導天門人民進行了土地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先後在本縣東、西、南、北部與鄰縣邊境地區結合部,建立了天潛、天漢、天京潛、天潛沔、縣南、天北等縣。1949年5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後恢復天門縣建制,撤銷天漢、天京潛縣,劃屬湖北省荊州專區;同年7月,建立天門縣人民民主政府,8月,改為天門縣人民政府。1987年8月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天門縣,設立天門市(縣級)。1994年10月,國務院批准天門市為湖北省直管市。2002年,湖北省將天門市納入武漢城市圈。自南齊建元元年(公元479年)始,歷隋、唐、五代、北宋、南宋,至民國25年(公元1936年),天門先後7次為郡(州、專署)治所,計500餘年。古竟陵區域廣闊,包括荊州長江以北、石城以東、江夏以西的全部地域。從漢、晉、南北朝至北宋乾德三年以來1100多年間,竟陵縣境先後劃出置雲杜、霄(亦作宵)城、長壽、角陵等縣,北宋以後縣境無大變化。1950年6月,天門縣漢江以南的毛咀區劃入沔陽縣。同時,沔陽縣漢江以北的仙北等地劃入天門縣。1955年7月,潛江縣漢江以北的張港,京山縣的多寶、拖市劃入天門縣,1996年11月蔣湖農場回歸天門,2001年8月總後沉湖基地(天門部分)移交天門,形成現境。

資源概況

天門資源豐富,石油儲量占江漢油田總儲量的三分之一,岩鹽儲量184億噸,大量的無水芒硝天燃氣等礦藏極富開採價值。

文化簡介

天門天門市第一人民醫
天門是全國內地最大的僑鄉,28萬天門兒女旅居在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百餘 名實業巨子,僑界領袖,軍政要員,文化名流,科技專家在旅居國乃至世界政治, 經濟舞台上大展才華。

天門是全國久負盛名的文化之鄉,如國令尹子文,世界文化名人“茶聖”陸羽明代陵派文學創始人鍾惺譚元春朝狀元蔣立鏞等燦若群星的人物,均出處天門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天門每年10000多名學子跨入高院校,人民日報專文稱頌“江漢才子出天門”。

經濟概況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天門經濟發展經歷了逐步復甦、全面發展、快速發展、穩步發展四個階段。1978年底,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只有3.9億元,到“六五”時期,天門經濟步入復甦階段,期末,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2億元,年均遞增17.4%;“七五”時期天門市經濟步入全面發展階段,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8.5億元,年均遞增6.8%;“八五”時期天門市經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全市地區生產總值36.8億元,年均遞增14.3%;“九五”時

天門天門田間
期是天門經濟穩步發展的時期,200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65.56億元,比1995年增長78.2%,年均遞增12.2%;“十五”時期,是天門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時期。2006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22.3億元,比上年增長12%。天門經濟和社會事業呈較快發展態勢,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十五”時期,產業結構調整迅速,二、三產業增長速度逐年提升。2006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2.3億元,比上年增長12%(可比價格),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9.52億元,增長1.5%,第二產業增加值45.2億元,增長17.9%,第三產業增加值47.58億元,增長13.9%,三次產業結構為24.1:37.0:38.9。

基礎設施

公路狀況

天門市境內公路縱橫,漢(口)宜(昌)公路、荷(包湖)沙(洋)公路貫穿東西,李(場)毛(咀)公路溝通南北。岳口漢江公路大橋於1996年6月18日通車,長荊鐵路於2002年10月18日通車、2003年6月20日正式投入營運,天(門)仙(桃)一級公路於2005年建成通車,隨(州)岳(陽)高速公路和武(漢)荊(門)高速公路於2005年相繼開工,即將動工的漢宜高速鐵路將過境天門市並在仙北設站,全部項目建成後,將使天門併入全國高速公路網,大大縮短與全國各大中城市的距離,天門的區位條件和投資環境將得到根本改善。從中心城區竟陵經漢川至武漢120公里,經毛嘴宜黃高速公路至武漢165公里,經天仙一級公路至武漢125公里;經毛嘴上宜黃高速公路至荊州120公里,至宜昌215公里;經沙洋至荊門110公里。

天門天門

鐵路基本情況

長荊鐵路東起應城市長江埠,西止荊門市,全長176公里,連通京廣漢丹焦柳鐵路,途經天門市、京山市鍾祥市,總投資18.5億元,屬地方合資鐵路。設計為單線,國鐵Ⅱ級,近期運量為旅客列車3對,貨運能力450萬噸;遠期運量為旅客列車6對,貨運能力900萬噸。鐵路過境天門長10.49公里,途經天門市皂市鎮9個村,在皂市鎮西設天門站,其中貨站倉儲量為30萬噸,客站建築面積達1400平方米,可容納400人次。該項目98年底動工建設,2002年10竣工通車。車站距漢宜公路僅1.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長荊線已開通武漢至宜昌的城際列車為2對,但沒有停靠天門站,貨車每年在天門站的裝卸量近6萬噸,受配套公路建設的影響,與沿線其它站有一定差距,但發展趨勢較好,裝卸量逐年在增強。

水路航運狀況

1、航道情況

天門天門
全市通航里程總計339.4公里。其中漢江通航里程142.2公里,等級4級;漢北河楊峰嚴家三灣,通航里程90.6公里,等級6級;皂市河鄧李至水陸里,通航里程22公里,等級6級。北支河呂巷至萬台通航里程50.6公里,等級7級;南支河程井口至淨潭通航里程9公里,等級7級;沉湖及其他乾渠23公里,等級7級。內河230公里航道的水源主 要來源於天然降雨,流域面積為8855平方公里,年降雨量1135毫米,目前漢北河水流量年平均為23立方米/秒。年平均水位24米,航道年平均水深1.6米,最大航道水深1.9米。年通航時間8個月(4-12月)。

2、漢江航道養護

天門管理段面為80公里,上游澤口至下游歐家灣。管理水域共設岸水標142座,其中岸標42座,水標100座。正常漢江水流量為450-500立方米/秒,4級航道500T級標準通航。

3、港口、碼頭

全市現有11個港口,港口岸線長43500米,年吞吐量50萬噸以上港口1個,20-50萬噸港口2個,10-20萬噸港口6個,10萬噸以下港口2個。內河片現有港口5個(皂市港竟陵港盧市港拖市港漁薪港),泊位37個,其中300T級以上泊位4個,200-300T級10個,100-200T級24個。碼頭岸線總長15500米,直立岸壁式碼頭11座,自然坡式碼頭26個,裝卸機械共61台套,庫場面積共57836平方米。較大的港口是竟陵港和皂市港。漢江現有港口6個(多寶港張港港岳口港彭市港麻洋港多祥港),生產性碼頭39座,泊位49個,其中500T級以上泊位29個,300-500T級10個,300T級10個。碼頭岸線總長28000米,直立岸壁式碼頭14座,自然坡式碼頭25個,裝卸機械共51台套,庫場面積共85641平方米,較大的港口是岳口港,年吞吐量為12萬噸。全市水上年進出口貨運量約50萬噸,進出口貨物主要物種是糧食、木材、農副產品、建築材料、礦產和農資。

天門天門

4、運力狀況

全市現有各類運輸船舶99艘,2.35萬總噸,1.1萬千瓦,4.37萬載貨噸;全市共實有鄉鎮渡口92處,渡船154艘,3027客位,分布在23鄉鎮。

通訊現狀

2006年全年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495.25萬元,新增固定電話交換機容量10656門,固定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到203204門;新增銅纜主幹9500線對,銅纜主幹容量達到217680線對;新增光纜1930芯公里,其中新增接入網光纜1827芯公里,新增中繼光纜103芯公里,光纜總長度達到9682芯公里;新增ADSL設備連線埠6016個,ADSL連線埠容量達到19016個;新增LAN連線埠1200個,LAN連線埠容量達到4500個;寬頻接入能力覆蓋到鄉鎮以下所有集鎮和大部分村組;完成固網智慧型化改造,提供了固網彩鈴等新業務;完成接入點下沉規劃編制工作並啟動部分接入點建設,網路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完善傳輸環網建設,網路安全性顯著提高。與此同時,還完成10000號、114號碼百事通等平台建設。

天門市水利概況

天門天門一隅

全市分為四大水系,即天門河~漢北河水系、天門河~汈汊湖水系、沉湖水系和直排入漢江的小水系。天門河~漢北河流域面積8619Km2,河長239.5Km2。天門河自西北而入,折向東縱貫全境,在萬家台北轉流入人工開挖的漢北河,形成天門~漢北河水系,是排澇的骨幹河道。天門河~汈汊湖水系的天門河自天門防洪閘開始,向東橫貫濱湖片,在淨潭分成南支、中支注入汈汊湖。天門河在市境內河長35Km,流域面積716Km2南支河在市境內河長9Km,流域面積519Km2,中支河在市境內河長9.5Km,流域面積398Km2。沉湖水系是獨立的人工排水體系,總集水面積420Km2,其中市境內有321Km2,完全依靠沉湖“五七”泵站等沿漢江的泵站將雨澇漬水提排出漢江。直排入漢江水系面積較小,約96。7,主要在漢江乾堤沿堤一帶,可經彭市閘、麻洋閘、劉家河閘搶排出漢江。

電力簡介

天門市供電公司成立於1976年6月,由原天門縣電力局、天門市供電局演變而成,是天門電網規劃、建設、運行、維護管理的供電企業。為適應電力體制改革的需要,2003年10月企業實行公司化運作後更名為天門市供電公司,公司機關位於竟陵城區鍾惺大道。公司供區範圍內現有28個鄉鎮辦場、供區面積2622平方公里、供區人口162萬、客戶總戶數357272戶。供區上年全社會供電量為45856.19萬千瓦時,售電量為41854.2萬千瓦時,線損率8.73%,均價497.7元/千千瓦時,歷史最高負荷為12.7萬千瓦。經過30年的建設發展,目前公司供區內有35KV變電站14座,變壓器30台,總容量9.79萬KVA;110KV變電站4座,變壓器6台,總容量17.6萬KVA;110千伏輸電線路5條,長125.37千米,35千伏輸電線路19條,長253.85千米;10千伏配變2413台,總容量206415KVA,線路總條數113條, 總長度3114.08千米。2006年,投資5200萬元的城網改造工程全部竣工並通過驗收,投資2715萬元的城南110KV變電站開工建設。全年共改造城區10KV線路17.3km,投資540萬元改造110KV竟陵至岳口送電線路工程15.77km,新架設10KV線路13.9km,改造城區配變12台,容量2680KVA,新增城區配變38台,容量7560KVA;改造低壓線路14.51km,新增低壓線路25.5km,安裝電壓監測裝置23套,改造高壓互感器48支,新建光纖95km;投入5250萬元興建了從興隆到竟陵的220KV興竟線,解決了天門電網電源單一的問題。投入2540萬元為天門220KV竟陵變電站新增了一台12萬千伏安變壓器,突破了制約地方經濟發展的供電瓶頸,這兩項工程的完工,使天門電網形成了“雙線雙變”的格局,解決了供電卡口問題。

民族宗教

天門湖北省天門市旅遊景點 -白龍寺
天門市有少數民族20個,人口5200人,主要分布在岳口、彭市、漁薪、蔣湖等地,其中,回族壯族土家族人口較多,是少數民族散居地區。我們緊緊圍繞“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這一主題,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城市民族工作條例》、湖北省《散居少數民族工作條例》精神,促進了各族人民和睦共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
天門市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教俱全,各種大小寺廟84處,有信眾3萬多人。我們認真貫徹國家《宗教事務條例》、湖北省《宗教事務管理暫行規定》,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全力維護社會穩定,推動宗教為天門的改革、發展、穩定作貢獻。

天門教育

全市現有中國小校264所,其中高中11所(含職業中學2所)、國中48所(含民辦學校7所)、國小204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全市中國小在校學生203906人,其中國小生81349人,國中生81232人,高中生41325人;全市現有教職工11157人,其中國家教師8794人,代課教師2363人。
恢復聯考制度以來,天門共為國家輸送大學生近10萬人,其中清華、北大194人,著名作家秦牧曾在《文匯報》上撰文稱“天門上了狀元榜”,《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杜若原著文稱頌“江漢才子出天門”,天門因此被譽為“狀元之鄉”

天門天門中學
天門教育經過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的恢復、調整、改革和發展,已基本形成功能齊全、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大教育格局,正在積極構建普教、成教、職教相互聯通的人才培養“立交橋”。

學前教育:城鎮基本普及三年教育,農村基本普及一年教育,全市適齡兒童入園入班率,城鎮為100%,農村為95%。2000年,被原國家教委授予“全國幼兒教育先進市”的稱號。天門市幼稚園於2005年6月被省教育廳命名為“湖北省級示範幼稚園”。

義務教育:國小、國中入學率分別為100%、99.25%,鞏固率分別為100%和98.64%。1997年通過省政府“普九”驗收,成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市;2005年11月,通過了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普九”複查驗收,被授予“普九”複查綠色合格證。

高中教育:普通高中入學率達到69.7%。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投入近2億元的新天門中學建成並實現整體搬遷,極大地改善了我市示範高中的教學條件。全市現有市級示範高中8所,天門中學、市實驗高中正在創建省級示範學校。2006年,全市參考人數15134人,其中文理重點本科上線人數1444人,高出全省重點本科上線率0.7個百分點;上省級14048人,上線率高出全省平均比例13個百分點;上清華北大4人。

特殊教育:以市特殊教育學校為載體,採取聾啞盲兒童集中學習、弱智兒童隨班就讀的辦法,使全市殘病兒童少年的入學率達到了98%。2005年被評為“全國特殊教育先進市”。

天門天門火炬手
職業教育:全市職業教育在辦學體制、辦學條件、辦學規模、師資力量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2006年,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率先引進資金3000萬元實行股份制改造,各類硬體設施得到完善,正在申辦全省10所示範職業學校和全國1000所重點職業學校。市經委幹校天門衛校李場職中聯合辦學、校企合作辦學的改革步伐加快。全市職校招生5055人。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我們正在積極創建天門市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成人教育:全市45周歲以下人口中的非文盲率為99.8%,掃盲教育經省政府驗收合格,成為基本掃除文盲市。全市新增勞動力接受職業技術教育面達到了80%,每年創直接經濟效益4000多萬元。

民辦教育:全市現有獨立辦學資格的民辦學校31所,共有在校生近20000人。天門杭州華泰中學江漢中學、市復讀中心、成龍搏擊學校硬體設施逐步最佳化,生源不斷增加,辦學實力和辦學品位不斷提升,成為我市民辦教育的品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