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太極圖旅遊景區

天然太極圖旅遊景區

天然太極圖旅遊區坐落在鶴壁市淇濱區上峪鄉境內淇河南山段,沿快速通道、西南線、鹿上線都可到達,交通十分便利。景區規劃面積218.85公頃,是因秀麗的淇河水在這裡由東向西形成鮮明的反“S”形流向,兩岸青山自然在這裡形成了兩條鮮活明亮的陰魚陽魚,成就了一幅神奇的陰陽太極圖。殷商時期,周文王被羈押於此,野觀天象,日研神圖。文王拘而演周易,從而奠定了影響世界的玄學文化基礎。遠遠望去,淇水優柔似情,懷抱陰府,背負陽宮,太極縱橫坎離,定位乾坤,渾然天成。它是天人合一的神來之筆,是旋轉不停的智慧之源。整個景區神意縱橫,靈氣瀰漫。

基本信息

簡介

天然太極圖旅遊景區天然太極圖旅遊景區
天然太極圖景區內,既有千年古剎青岩寺,又有遊客休閒的娛樂場所,太極圖西側青岩絕壁之中有北魏時期的千佛洞。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南天門、北天門,更是讓遊客驚險有餘,嘆為觀止。青岩絕之上,既有上古時期的白描線雕圖,又有供人遠眺近望的觀圖台。長達3000米的環山步道、1500米的觀景長廊,足以讓遊客流連忘返,一飽眼福。

主要景點

1、白蛇洞:

天然太極圖旅遊景區天然太極圖旅遊景區
白蛇洞位該洞也稱“白衣娘娘洞”,洞口位於青岩絕峭壁上,洞深百餘米,洞底可與淇河相通,洞內幽曲奇險,鍾乳眾多,奇異景觀隨處可見。
2、青岩絕:
青岩絕。懸崖峭壁拔地而起,如鬼斧神工,似刀削一般,絕盤上入青天,下插淇水,羊腸小道蜿蜒於峭壁之間,南天門與北天門相距約500米,這裡集驚、奇、險、特於一身,旅遊開發價值很大。
3、青岩寺:
青岩寺位於天然太極圖風景區內,坐立於淇河北岸,坐北朝南的一座四合院,元末明初修建的佛教修行活動場所,歷史悠久。主殿是供奉釋迦摩尼,十八羅漢,配殿供奉財神關公,寺門哼哈二將。院內外參天柏樹,枝繁葉茂,寺院四面是蒼翠欲滴的群峰環抱,逶迤清澈的淇河穿古韻寺院門前而過,令遊客駐足陶醉於畫卷之中。
4、天然太極圖:
淇河天然太極圖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天然太極圖形。天然太極圖縱橫坎離,自然天成,蕩蕩淇水呈反S型環繞陰陽二魚,陰魚昂首向西,甩尾東北,陽魚仰面向東,擺尾西南,陰魚青岩裸露,捧擁圓地,陽魚沃土成田,稼禾蔥鬱。天然太極圖背依西北群山,放眼東南平原,依山順勢,朝陽避風,夏可消署,冬可避寒,風景秀麗,氣候宜人,貴在萬石一土,河水倒流,民間相傳佳話:“倒流水,斷頭山,不藏貴人藏金磚”。二零零八年,天然太極圖旅遊區被評定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是人們養身健體,陶冶情操,休閒旅遊的絕佳勝地。
5、觀圖台:
觀圖台占地面積30多平方米,與天然太極圖一河相望,是天然觀太極圖的最佳點,也是登山遙望風景的最佳之地。俯瞰天然太極圖風景區全景,秀美的淇水,柔情依依、婉轉縈迴靜靜的流淌,青山重巒疊嶂。遙望遠處,白雲繚繞,群鳥飛翔。遠離塵世喧囂,置身於大自然的懷抱。
6、青岩絕石窟:
青岩絕石窟(千佛洞)位於天然太極圖景區內青岩絕石壁處,這裡懸崖千仞,深不可測,上插青天,下入淇河,景色奇特。青岩絕石窟內有大小石佛雕像一千多尊,其造型各異,形態栩栩如生,神態生動,據文物專家考證為北魏後期作品。為河南省唯一北魏彩繪浮雕石像,但由於歷史原因,雕像多有毀壞。石窟是一種佛教形式,提倡隱修,因此僧侶們選擇崇山峻岭幽僻之地開鑿石窟,以便修行,石窟多在北方黃河流域。1986年12月列入河南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千佛洞石窟給天然太極圖風景區增添了一筆厚重的文化底蘊。
7、文王靜思圖:
文王靜思圖位於青岩絕峭壁上部位置,雕於懸崖峭壁較大一塊石頭上。文王靜思浮雕圖,寬約1.4米,高約2米。該人物雕像長袍寬頻,支腮側臥。浮雕頭像慈眉善目,栩栩如生,頭部綰有兩個尖髮髻,頭髮根根清晰;臉部富態,大鼻大耳,上唇處髭鬚橫生,達至兩腮。該人物雕像一手托腮,一手支下頜(下唇鬍子被遮掩),似在靜思,又似在靜觀蒼生,更像推算琢磨什麼。浮雕像刀功老成,線條古樸,遒勁有力,簡易明了,如頭部線條較繁較細,頭部下較簡較粗,然而透視力極強,寥寥數筆便能表現出人物的神韻,通過外在的袍帶、袍袖、袍擺,能使人一眼看出其人物的肩、背、胳膊、腕、手、指及身子。據專家考證,這位身著長袍的古代賢人先哲,就是臥觀太極圖周易的周文王浮雕像。雕琢年代雖不詳,但從浮雕風格,人物服飾樣式,與相鄰的摩崖石刻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功德施工》碑參照印證分析,可初步認為,“側臥圖”創作年代至少當明嘉靖年間或之前,甚至更早。這無疑將為周文王感悟天然太極圖演繹八卦推周易提供了極其重要的實物依據。
8、周文王石棺:
關於石棺有個悽美動人的故事。相傳殷商時期周文王是個愛護百姓、體察民間疾苦的好君王,很受百姓愛戴,積善行仁,因奸佞之臣向紂王進讒言把周文王羈押在殷紂王的後花園,也就是現在的青岩絕壁上面一個羊圈裡反思悔過,這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南天門和北天門各守幾兵,便可守敵。看守士兵對文王十分虐待,常常吃一些殘羹變霉剩飯,受盡了苦難和折磨,經常餓著肚子,因此採摘一些果草充飢度日。
附近有個村莊南山村,有一個牧羊女經常在山上放羊,看到文王情景後非常同情,於是常偷偷從家裡帶一些乾糧送給文王,牧羊女當知道文王的身世後,更加崇拜,文王對牧羊女的善良和智慧也很感動。幾年過去後,文王在太極圖上夜觀天象、日研神圖,創造了驚世之作“周易八卦”。而牧羊女已經出落成一個亭亭玉立的美麗姑娘,她欽佩文王的才華橫溢、堅韌不拔、文王也喜歡牧羊女的美麗、賢惠與善良,兩人日久生情、相互愛慕。此事傳到殷紂王那裡,殷紂王惱羞盛怒,就將周文王押往羑里城羈押,又驚嘆牧羊女的美貌,要強納其為妾,牧羊女誓死不從,日夜思念自己的文王,整日以淚洗面,因此染下重疾,抑鬱而終。後武王伐紂來到這裡,了解到父皇苦難時,牧羊女對周文王的深情厚誼,曠世情緣後,就將周文王與牧羊女合葬於青岩寺山的西北角,方向對著南山村,以示對牧羊女的紀念。經過數千年的演化,如今已變成了今天的兩口石棺。人們所傳說的“天子七十二疑冢”的說法,就是從這裡演繹而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