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旅遊

婺源旅遊

熹園位於中國最美鄉村——婺源,是一個以朱子文化、徽文化、歙硯文化為載體而打造的一個綜合性園林。位處婺源縣城,交通便利。而且它還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基地 篁嶺坐落在一代偉人(江澤民)故里江灣鎮東部石耳山中。篁嶺村落群山環抱,房屋鱗次櫛比,梯田層層疊疊,環繞山間,景色十分壯觀。 每到春季,梯田裡近千畝油菜花集中開放,與桃花、梨花交相輝映,美不勝收,是繼江嶺之後的又一個油菜花海。 篁嶺的秋季,火紅的辣椒、金黃的稻穀出現在每家每戶的屋頂木架上,形成婺源獨有的篁嶺“曬秋”農俗景觀,篁嶺“曬秋”的攝影作品,曾在全國獲得十多次大獎。

基本信息

簡介

這裡民風純樸,文風鼎盛,名勝古蹟遍布全縣。有保持完美的明清古建築,有田園牧歌式的氛圍和景色,就像就是一幅未乾的水粉畫,又像是莫奈的印象派,處處都散落著美。

婺源美景如畫婺源美景如畫

婺源山明水秀,松竹連綿 ,飛檐翹角的古民居蜿蜒於青山綠水,或依山,隱現於古樹青林之間;或傍水,倒映於溪池清泉之上;與層層梯田、繚繞雲霧相映成趣,如詩如畫。四季景色各呈千秋,尤其是春秋兩季,漫山遍野的映山紅和滿山的紅楓葉猶如一簇簇火苗爭奇鬥豔。置身於這樣的景色之中,讓你感覺到心曠神怡和留連忘返。

婺源花海梯田婺源花海梯田

縣境內縱橫密布、碧而清澈的河溪山澗與怪石奇峰、古樹茶亭、廊橋驛道相得益彰,融雄偉豁達與纖巧秀美於一體。著名景點有西北部的大鄣山與靈岩洞群,東北部的浙嶺與石耳山,中部的福山和西部的大游山,唐宋以來就 是遊覽勝地。蘇東坡、黃庭堅、宗澤、岳飛、朱熹等在此留下了不少讚美的詩文。婺源不僅景色優美,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歷來享有書鄉之譽。這裡人傑地靈,名人輩出,“一門九進士,六部四尚書”,足見其文風鼎盛。

婺源攝影天堂婺源攝影天堂

“窗銜篁嶺千葉匾,門聚幽篁萬畝田 ”,有著500年歷史的篁嶺村,一直是藏在婺源縣海拔1260米的石耳中一個偏僻而幽靜的山村,“地無三尺平”是篁嶺最突出的特色。村落群山環抱,房屋鱗次櫛比,位於村口的水口林古木參天,綠樹成蔭,僅紅豆杉就有80多株。村中由於空地稀少,村民們自古就有在自家屋頂曬辣椒等農作物的傳統,形成全國聞名的“曬秋” 農俗特色景觀,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的畫家和攝影家前來創作。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讚美家鄉婺源的詩句。“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因襲唐詩而得名的宋代古橋彩虹橋,是婺源廊橋的代表作。這裡四周青山如黛,橋下綠水長流,橋的兩旁有廊亭,廊亭的兩旁有石桌石凳,在這裡或品茶弈棋,或瀏覽風光,讓你感受到世外的悠閒和寧靜。

江西省婺源縣江灣景區日前被國家旅遊局正式授予“國家5A級旅遊景區”稱號,江灣景區因此成為江西省第5個5A景區。

風景風景

旅遊攻略

最佳旅遊時間

婺源極佳旅遊時間是每年的3-4月,此時正是油菜花開的季節,漫山遍野金黃色的油菜花開滿人間,處處洋溢著青春的夢想和朝氣在太陽的照射下更是流光溢彩,美不勝收。此時也是整個婺源最熱鬧的季節,壯觀的油菜花谷地吸引著無數的攝影師和愛花人。在此時游婺源,不僅有壯觀的自然美景、更有難得一見的人文景觀,攝影師那認真的態度和精湛的攝影技巧讓人嘆為觀止。

婺源四季皆好旅遊,春觀花海、夏戲碧水、秋賞紅葉、冬品民俗,。婺源賞花季節是每年的3-4月,賞秋最好的季節是11月至11月底。

四季推薦:

婺源的旅遊不僅僅是油菜花與楓葉,這裡也有徽州文化、朱子文化、歙硯文化等更多深入了解婺源的地方。

推薦景點:熹園

春季推薦:

初春的婺源是彩色的世界,青山綠水,春暖花開。處處鶯鶯燕燕。紅黃綠、黑白青、綜褐加土灰在藍天白雲下,組成了幅幅如畫似的田園風光。

婺源花海梯田婺源花海梯田

看點:梯田花海、古樹老宅;推薦景點:曉起、江嶺、慶源 、篁嶺

秋季推薦:

秋天的婺源,顏色不同於春天,這時它多了一份成熟與壯觀,溫暖和平和。白牆黑瓦的房子頂上曬起火紅的辣椒;高大的紅楓下是金黃的柴垛;大山的碧綠深潭裡漂著零星的紅黃葉片。隨便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去看一眼這秋意盎然的鄉村美景,體會一下心醉神迷的誘人感覺。

推薦景點:石城、篁嶺、長溪

美食

婺源飲食承襲了徽菜的傳統,以婺源本土菜系粉蒸、清蒸和糊菜為專長, 主要名菜有:粉蒸肉、糊豆腐、清蒸荷包紅魚、糖醋鵝頸!此外婺源民間小吃還有清明果、氣糕、糯米子糕等特色,縣城內以紫陽鎮政府大門旁的小店“紫陽小吃”中的本土小吃最具傳統風味,其糯米子糕更是“婺源第一”

住宿

婺源篁嶺精品度假酒店婺源篁嶺精品度假酒店

婺源的住宿分為兩類,一是在婺源縣城住宿,有不少星級賓館,條件好一些,價格在100到500元之間,旺季可能上漲幅度超100%。二是在村里留宿,村裡的住宿又分兩種情況,一是專門 經營食宿的賓館客棧,條件跟縣城差不多,價格在80—200元之間;另外一種是純農家住宿,有的農家可能就一兩個床位,洗澡間、電視等是公用的,價格一般在30元到80元一人。篁嶺民俗景區奉行養生加度假經營模式,古村內將原有民居修葺,打造成獨具特色的超星級精品度假酒店,遊客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通過網路提前預定各式客房。因為婺源的景點多而分散,所以一般會選擇在村裡的客棧或農家留宿,同時也享受一下農家的純樸、自然、生態、鄉土氣息,這也便於更好地品味婺源的魅力。

★友情提示

熹園賓舍熹園賓舍

春季婺源賞花遊人眾多,造成一房難求房價虛高。每年的3月到4月,油菜花開的季節,尤其是清明節假期是婺源的旅遊高峰,另外,11月到12月是觀賞婺源紅葉的最佳時間,大批的攝影愛好者會在此時湧向婺源,這兩個時間段,住宿非常緊張,建議出行之前預定好房間,鄉游網上可預定農家樂和村裡的客棧。

旅遊購物

婺源物產豐富,有聞名中外的茶葉“婺綠”,可謂中國綠茶中之上品;味道鮮美的荷包紅魚,被譽為“人間天物”;石冠群山的“龍尾硯”(歙硯)為中國四大名硯之一。

四特產之紅—荷包鯉魚

婺源荷包紅鯉魚,頭小尾短,背高腹圓,全身色澤橙紅鮮艷,形似荷包,故稱荷包紅鯉魚。形狀十分可愛,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被譽為“人間天物”。在婺源的各個餐館都可以品嘗得到。

龍尾硯,因產於婺源縣溪頭鄉龍尾山而得名。婺源古隸安徽歙州,當時產品習慣以州名物,故古時稱“歙硯”。是我國四大傳統名硯之一。

婺源江灣是江總書記的祖居地,江灣雪梨因盛產於這一帶而得名。據記載,明代婺源人從歙縣丁字橋引進梨苗,與當地野生棠梨嫁接,得優良梨種。此種雪梨體大肉厚,皮薄核小,汁純味美,鬆脆香甜。江灣雪梨品種有“六月雪”、“西降塢”、“白梨” 、“蘇梨”、“馬鈴梨” 等,龍以“西降塢”梨為上品。

婺源盛產綠茶,唐朝陸羽所著 《茶經》 , 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記載。《宋史·食貨》載:婺源之謝源茶為全國六大絕品之一。1935年紐約出版的威廉·烏克斯所著《茶葉全書》稱:“婺源茶不獨為路莊茶之上品,且為中國綠茶品質之最優者。”民國年間,婺源鄭鑒源在滬經營茶葉,被稱為 “茶葉大王”。1915年,婺綠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

景點分布

婺源旅遊地圖婺源旅遊地圖

婺源是我國古建築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之一,獨具徽派風格的古建築遍布鄉野,青林古木之間處處掩映著飛檐翹角的民居,其中汪口俞氏宗祠氣勢雄偉、工藝精巧,被專家譽為“藝術寶庫”;婺源古風依然,有“古建築博物館”之稱,木雕、石雕、磚雕藝術令人嘆為觀止。婺源,這個有著“中國最美鄉村”之稱的小城,以其梯田式的油菜花、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宅、白牆黑瓦的徽派建築,以及有小橋流水、曬秋人家的安逸,吸引著無數人的嚮往。

婺源旅遊線路:

縣城:朱子文化園----熹園

東線:以民居古建、花海田園、民風民俗為主,主要景點有:月亮灣、李坑、汪口、江灣、篁嶺、曉起、江嶺、慶源;

西線:景點較少單一,主要景點有:文公山、鴛鴦湖;

北線:以生態自然景點為主,主要景點有:思溪延村、彩虹橋、大鄣山臥龍谷、靈岩洞、石城;

景點介紹

婺源景點眾多,文化底蘊深厚,行程前可先了解婺源

朱子文化園---熹園

江西熹園坐落於婺源縣紫陽鎮湯村街邊,此地原名“朱家莊”是朱熹二世祖、三世祖居住的地方,隸屬於江西省婺源縣朱子實業有限公司旗下。有“美麗婺源,聖境熹園”的美稱。

天上人間---江 嶺

田園風光江嶺這是婺源田園風光的代表。從江嶺開始,公路始終在山間盤鏇,從江嶺向下看,只見層層梯田,曲折的線條,山谷盆地中的小河,河邊聚集的三、四個村莊,四周圍繞著青山,構成了一副極美的婺源農村風光畫卷。

曬秋人家----篁 嶺

篁嶺曬秋篁嶺曬秋

篁嶺景區,地處江南山區,因村中“地無三尺平”,村落依山而建,萬畝梯田簇擁,村民房屋呈階梯狀U型分布。由於受地形限制,山中村民沒有空地晾曬農作物,只能使用竹曬匾晾曬在自家眺窗前木架上,既不占地方,又便於收藏。每年收穫季節,房前屋後成了竹曬匾的世界,長長木架托起圓圓的曬匾,春曬茶葉、蕨菜、水筍;夏曬茄子、南瓜、豆角;秋曬黃豆、稻穀、辣椒……,形成了一幅幅五色斑斕的調色板,山居人家,對曬秋有著深厚的情感,篁嶺曬秋已形成一種民俗文化現象,一個文化符號,代表了一種社會生活方式,因此,婺源篁嶺也被外界稱為“曬秋人家”,這裡一年四季都是畫家和攝影家的創作樂園。

李坑是一個以李姓聚居為主的古村落,距婺源縣城12公里。李坑自古文風鼎盛、人才輩出。自宋至清,仕官富賈達百人,村裡的文人留下傳世著作達29部,南宋年間出了一位武狀元,名叫李知誠。村落群山環抱,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牆黛瓦、參差錯落;村內街巷溪水貫通、九曲十彎;青石板道縱橫交錯,石、木、磚各種溪橋數十座溝通兩岸,更有兩澗清流、柳碣飛瓊、雙橋疊鎖、焦泉浸月、道院鐘鳴、仙橋毓秀等景點在其中,構築了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美麗畫卷,是婺源精品線上的一顆燦爛的明珠。

激情漂流---五龍源

五龍源峽谷漂流,水質清澈,清爽宜人.全程盡享碧綠清澈的天然山溪水,絕對的生態峽谷漂流。汪溪這段溪流落差大,水流急,不少石上湍水飛流直下,落入水潭。急流與水潭相綴,互為映照,互為依接。陡的地方逼仄,緩的地方從容,急緩有致,起落有度。水從裡邊山背流出來,從這些大大小小的石塊縫罅中穿過。溪的落差大,流水嘩嘩,有不少小瀑衝下,濺起的水珠的陽光下發出顫動的亮光。漂流河道全程8.6公里,首尾總落差298米。擁有S型迴旋彎道,分上、中、下三段,其中中段水道長,相對平緩;上、下兩段水道急迫,落差相對集中,急轉曲折,起伏跌盪……。

長 溪

長溪村,是婺源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原生態古村,由於地處極其僻遠的山村,這是旅遊團隊不會到的地方,就是到了婺源,在當地人也難問到這個村莊的位置。村里民居大部分為晚清建築,高大的馬頭牆,在青山藍天、青磚黛瓦映照之下、構成一幅幅恬靜自如、天人合一的畫卷,由於交通不便,這裡的徽派建築還保存得較完好,村莊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築特色。每到深秋,村莊前後有二百多株連片生長几百年的香楓樹就會一片火紅,高大的紅楓與白牆黑瓦馬頭牆掩映為一體,形成別具特色的紅楓林景觀。

縣級第一館----博物館

婺源博物館婺源博物館

2007年11月29日上午,有"中國縣級第一館"之稱的江西婺源博物館新館開館。新館投資3980萬元,主體為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現代徽派建築,館區面積5萬餘平方米,建築面積1萬餘平方米,展廳面積6000餘平方米。館藏文物甚豐,有青銅器、陶瓷器、硯台、書畫、工藝品等各類文物達萬餘件,其中等級文物千餘件。

婺源博物館坐落於婺源縣紫陽鎮文公北路,屬國家重點博物館、江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據介紹,婺源博物館籌建於1953年。當時的縣委書記洪海濤離任時親手將土改收繳的十件文物移交縣文教科,這是婺源博物館起步的家底,標誌著婺源文物工作的啟動。1955年春節,在縣文化館舉辦文物展覽,遂正式有了文物陳列室。1968年因"文革"撤併,工作人員下放農村。1972年成立文物陳列館。1978年成立縣博物館。1984年在儒學山路的博物館落成。1986年9月開館,時值全國文物鑑定委員會"文物定級標準評審會"在婺源召開,豐富的館藏引起與會領導、專家極大的興趣。2005年,為適應婺源發展和文物博物館事業發展需要,在中央、地方各級領導的關懷下,8月啟動了博物館新館的建設和整體搬遷工作。

深山桃源----慶源

慶源又名小桃源,簡稱小源,位於婺源縣東北部的段莘鄉,建村於唐開元年間。這裡峽谷深幽,寬如太行之盤谷,美如武陵之桃源。地處萬山之巔,阻外而溢中,是始祖幾經選擇的避亂勝地。慶源村口“別有天”古亭內現仍留有古人絕句“空山隱臥好煙霞,水不通舟陸不車,一任中原戎馬亂,桃源深處是吾家”。原亭大門口兩側有聯為“車馬絕喧闐憶前人三徑怡情托跡不殊陶靖節、雞犬聲相聞惟此地四民安堵落花猶似武陵源”。橫聯為“桃源深處”。

石 城

婺源縣西北大鄣山鄉石城村村頭有石壁岩如古城,危聳的城“牆”內外古木薈萃,奇樹成群。其主要樹種為楓樹,有百餘棵,樹高均在35米以上,楓樹林中還有山櫻花、楠木、紅豆杉、三尖杉、杭州榆、糙葉樹、青栲、槐樹等混雜其間。尤以十七棵玉蘭樹最為醒目,其中最大的胸徑1.5米,高15米以上,樹冠半徑10米左右。每當花季,玉蘭樹先花後葉,花白如玉,甚是美麗。

偉人故里---江 灣

龍脈——婺源,猶如水中靜女。其文化性格緣自“徽州,民間屬號“龍”江灣,國家AAAA級旅遊區,為中國最美鄉村——婺源的一顆璀璨明珠。千年古鎮江灣,鍾靈毓秀,文風熾盛。自宋至清,這裡養育了狀元、進士與仕宦38人;走出明代抗倭名將江一麟、宮廷太醫江一道、清代樸學大師江永、民國教育家江謙等賢仕和一代偉人江澤民。又有文人學士19人,傳世著作92部,其中15部161卷選入《四庫全書》。

千年古鎮江灣,嵌於錦峰繡嶺、清溪碧河之中。聚落北部後龍山逶迤東去,山上林木蔥鬱,其“仙人橋”是古人實踐風水理論的傑出典範;南側梨園河呈太極圖“S”形,由東而西蜿蜒流過。這裡既有保存尚好的御史府、中憲第等明清官邸,又有滕家老屋、培心堂等徽派商宅,還有江永講學的受經堂,東和、南關、西安、北鑰四座古門亭,岳武穆構築的岳飛橋,明代劍泉井等。

第一洞天——靈岩洞

江西省婺源縣靈岩洞森林公園是1993年經原國家林業部批准的“國家森林公園”,又是1995年經省政府批建的“省級風景名勝區”,面積約30平方公里,是一個集自然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風景名勝區,內分“靈岩洞群”、“石城古樹群”、“石林奇觀”三個景區。靈岩洞群由卿雲、蓮華、涵虛、凌虛、瓊芝、萃靈等36個溶洞組成。《方輿勝覽》有記。洞體大者雄渾奇偉,小者玲瓏秀麗。洞內泉流澄清皎潔,水石相映成趣,石筍、石花、石柱、石幔琳琅滿目,千姿百態。有蓬來仙閣、金闕瑤池、雲谷游龍、天池荷香、龍門瀉玉等景觀數百處。更為稱絕的是洞群間保留有“岳飛游此”、“吳徽朱熹”、唐代大中十一年兼御史中丞盧潘和明代戴銑的摩崖石刻等唐代以來的遊人題墨2000多處。

石林奇景蔚為壯觀。千畝石林從小盆地中拔地而起,有的偉岸獨立、有的相抱偎倚、有的堆疊成群……。南宋紹興元年,岳飛領兵征討李成經此過浮梁時,曾立於山嶺上俯眺晨霧中的石林,觀後連聲叫絕,並生情用長矛在高壁刻下,“觀止“二個大字。靈岩洞森林公園距景德鎮60公里,距黃山125公里,距廬山196公里,距三清山90公里,交通較為便利。

大鄣山臥龍谷

大鄣山,亦稱“三天子鄣”,地處皖贛邊界,婺源的北部屏障,屬黃山餘脈。清代詩人汪循《登大鄣山》詩云:“清風嶺上豁雙眸,擂鼓峰前數九州,蟠踞徽饒三百里,平分吳楚兩源頭。”這裡也是“吳楚分源”的屋脊,是鄱陽湖水系樂安江與錢塘江水系新安江的分水嶺。這裡群山環抱,山峰林立,森林復蓋率高達90.7%,山峰標高800—1600米,主峰擂鼓尖海拔1629.8米,巍峨雄偉,俯瞰平川,是縣內最高的山峰。現已開放的鄣山大峽谷——臥龍谷,是一處景觀價值獨特,完全原始風貌的高山峽谷景區,是一處金庸筆下的人間美景世外桃源......臥龍谷里春季山花爛漫,夏季鬱鬱蔥蔥,秋季紅楓盡染,冬季冰雕玉砌,景區四季變換不同的色彩,而高山峽谷里更是瀑布成群,飛龍吐玉;彩池連環、相映交輝,整個景區類似九寨溝海子的彩池何止成千上萬,就這樣,紫色的山、綠色的樹、白色的瀑布、彩色的深潭。

生態奇觀---鴛鴦湖

亞洲最大的野生鴛鴦棲息地--鴛鴦湖,面積2300畝,蓄水1348萬立方米。湖區環境幽雅甘美,山林青翠欲滴,湖水澄碧如玉,是一個“靜謐的綠色世界”、一塊“超塵淨地”、是亞洲最大的野生鴛鴦越冬棲息地,被海內外媒體譽為“生態奇觀”。“一泓天池水,層巒疊嶂峰。蒼穹雲裊娜,飛來萬道虹。”每年秋末冬初,2000多對鴛鴦。“攜兒帶女”,從遙遠的北國翩然飛來,它們的歡聲笑語,給大自然增添了無限的詩情畫意。它們時而水面嬉戲、時而竊竊私語、紅嘴翠羽如鮮花般盛開於碧波之上,卿卿我我、悠悠樂樂。

宋代廊橋---彩虹橋

彩虹橋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廊橋,建於南宋(1137年)規模最大——全長一百四十米,保存最完整,設計最科學的一座廊橋,被眾多媒體譽為中國最美的廊橋。彩虹橋是中國最美鄉村——婺源的標誌性建築

婺源上千年隸屬古徽州,她的文化、建築、民俗、菜系等都屬徽州範疇。從古村落看,西遞、宏村已成為世界級文化遺產,成為皖南古村落的代表。婺源的任何村落,山水、田園難以代表自己的特點,而彩虹橋在整個徽州,乃至中國僅此一橋,她是徽州文化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成為婺源的象徵,是婺源標誌性的建築。木質部分設計體現哲理思想——越簡單實用,越容易傳承延續。

徽商故里---思溪延村

延村現有100餘戶,600餘人,現有名居103幢,其中清代建築56幢,重點保護建築18幢。2003年7月,延村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命名為“歷史文化名村”。延村的古民居大多粉牆黛瓦。整體色彩效果是黑白相間,給人樸素淡雅的美感。從遠處看這些古民居,在外觀上是大面積空白的一片粉牆,粉牆上嵌有幾個高低有序的小小洞窗,形成整體與局部、面與點的對比效果,體現“道法自然”的意蘊,里外牆著重採用了馬頭牆、山牆的建築造型,尤其是馬頭牆屋檐角飛翹。延村位於思口鎮內,與思溪村臨近,距縣城19公里。處於山水懷抱之間,背倚“火把山”,思溪河流經村前,整個延村猶如一竹排依偎在思溪河畔。延村是江西省古建築的重點保護村。延村既有楓樹、楠木、槐樹、竹林等古老名貴植物種類,又有杉木、馬尾松和硬闊葉樹為主的用才林,山體植被復蓋率達90﹪以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