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願法師[廣東佛教協會會長]

大願法師[廣東佛教協會會長]

現任廣東四會六祖寺等多家寺院方丈、武漢靈泉寺、浙江麗水崇仁寺等多家寺院住持,兼任中國民基會天柱文化慈善基金執行主任、越南佛教大學榮譽博士、暨南大學中印比較研究所顧問和兼職研究員、廣東省社會科學院佛學研究中心顧問、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所客座研究員、湖北省佛教協會副秘書長、廣東省佛教協會常務理事、廣東省文化協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浙江省麗水市佛教協會會長、廣東省茂名市佛教協會會長、政協委員、廣東省肇慶市人大代表、湖南懷化市佛教協會會長,榮獲廣東四會市榮譽市民稱號。

基本信息

1. 廣東六祖寺大願法師

大願法師:
大願法師為我國年輕一代佛教界高僧,原籍湖南,1971年出生。1988年就讀於湖南財經學院,其間接觸到佛學文化,並對佛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次去麓山寺禮佛,在禮拜千手觀音時有一種不可言說的感應,自感機緣成熟,於1990年8月依湖南岐山仁瑞寺天柱老和尚座下剃度出家,於南台寺寶曇大和尚得戒,於香港寶林寺聖一大和尚得法;1991年進入福建佛學院學習,期間親近當代高僧清定上師。畢業後諸方參學講法。曾任南華寺佛學院教務長(1992-1994年)。清定上師推薦他到色拉寺跟從堅贊釋迦活佛學法(堅贊釋迦上師是色拉寺法台,西藏各宗派的上師、活佛很多都在堅贊釋迦上師這裡求過法),後隨貝諾法王學法,同時參學各宗各派的上師,如向寧瑪派的上師龍多活佛學習無上大圓滿法、金剛薩垛法等。大願法師法緣弘深,又遇南韓禪宗大德崇山長老,並得其極力讚嘆,並授予禪宗法卷。幾年間,大願法師得到眾多位上師、活佛殊勝灌頂和傳承,圓融顯密、禪密,並閉關修行,獲不思議境界。大願法師被西藏諸多活佛認定為大成就者轉世,乘願而來,廣濟眾生。2005年獲唐密52代傳人吳信如阿闍黎授予唐密法卷。
1995年應各界人士懇請和眾位德高望重之高僧的一致推舉,大願法師升座榮任岐山仁瑞寺方丈,振興仁瑞道場。位於衡南縣岐山的仁瑞寺初建於隋唐,為晚清高僧寄禪和尚(人稱八指頭陀、中國佛協第一任會長、亦為太虛大師之師)出家修行之地;1997年又應衡陽市佛教界之請重建香林庵並任衡陽市佛協副會長;1998年大願法師又不辭辛苦恢復重建南嶽五大古剎之一方廣寺,將該座南嶽最幽靜的古寺建成供四眾弟子靜修和閉關的殊勝道場。同年,當選為衡陽市政協委員,並重建了衡陽奇峰寺、常寧湘山寺;1999年應湖南懷化佛教界之請住持大興禪寺,並任懷化佛教協會會長,至力振興湘西佛教,大興禪寺位於洪江市,始建於北宋元佑年,現為湖南省重點寺院;同年年底,在廣東佛教界強烈要求下,於百忙中法駕粵地,得當地佛教界及政界人士支持,駐錫重建廣東四會六祖禪寺,並任廣東佛協理事。2004年農曆四月二十五日,大願大和尚升座榮任四會六祖寺復建後首任方丈。來自海內外的諸山長老、檀越大德、四眾弟子以及政府官員、嘉賓3萬餘人參加了慶典。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法師贈送了書法、賀詞,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明生法師、廣東佛教協會會長新成法師親臨法駕為大願法師送座。全國二十多個省市和港、澳、台地區及印度等地十方善眾歡聚在六祖禪寺。十多年來,大願法師主持興建的寺院、講堂、精舍、居士林有二十多座,遍及湖南、湖北、廣東、浙江、安徽、香港等地。
大願法師發宏大誓願,紹隆祖師法脈,續佛真實慧命,提倡八宗共弘,圓融大小乘,圓融顯密宗。十多年來,他廣設方便,開展佛教教育工作利益眾生,常年不懈地帶領四眾弟子學法、修法、傳法。大願法師秉承以信仰為根本,淨化人的心靈;以解脫為目的,完善修學體系;以教育為中心,推動三大教育,即開展僧伽教育、信眾檀講師教育和社會心靈成長教育;以文化為紐帶構建互助平台;以慈善為實踐,救助弱勢群體;以服務為方便,發展佛教事業;以寺院為依託,建設八會三團;以愛國為根本,共建和諧社會的弘法宗旨,透徹剖陳佛法要義,開示有緣眾生,學修並重,在生活中實踐佛法,實現身體健康無病苦,心靈健康無煩惱,靈性健康出輪迴的佛化人生。
2005年12月,大願法師率領六祖寺百人朝聖團,朝拜了釋迦牟尼佛出生、生活、弘法的聖地印度、尼泊爾和斯里蘭卡,並在佛陀的聖跡進行了共修法會。此次近代國內較大的佛教朝聖活動充滿法喜,殊勝圓滿。
大願法師現任職務:全球華人聯合會佛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暨南大學中印文化研究所顧問與兼職研究員、廣東省禪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廣東省佛教協會常務理事、廣東省文化協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廣東茂名市佛教協會會長、廣東肇慶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廣東茂名市政協委員、廣東四會市榮譽市民、香港仁華寺佛學會慈善基金有限公司創會主席、香港小靈山靈顯法院佛學會慈善基金有限公司創會主席、湖南懷化市佛教協會會長、湖南懷化佛教普濟會會長、浙江縉雲佛協名譽會長、湖南衡陽市第八屆政協委員、廣東四會六祖禪寺首任方丈、廣東江門茶庵古寺住持、廣東茂名靈惠寺住持、廣東高州觀山寺住持、香港仁華寺住持、湖南岐山萬壽仁瑞寺方丈、湖南懷化大興禪寺住持、湖南懷化菩提寺住持、湖南常寧湘山寺住持、湖南祁陽甘泉寺住持、湖南南嶽方廣寺住持、湖南永洲文昌閣寺住持、湖南衡陽奇峰寺住持、湖南飛山寺住持、湖南靖洲觀音寺住持、湖南五峰寺住持、湖北武漢靈泉寺住持、湖北仙桃甘露寺住持、《佛在人間》雜誌創辦人等。
大願法師講解的經論已編輯付印的有:《地藏菩薩本願經學記》《隨念三寶經講記》《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學記》《華嚴經淨行品學記》《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學記》《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學記》《八識規矩頌學記》《大乘經莊嚴論講記》《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學記》《觀無量壽經學記》《金剛經學記》、《阿彌陀經學記》《淨業三福學記》《大佛頂首楞嚴經學記》《菩提道次第略論》《如何做一個快樂的修行人》《禪與企業管理》《禪與經營之道》《佛陀的故鄉》《內觀禪修法開示》等。之後還會繼續講解《入中論》等經論。大願法師講法深入淺出,凡有聞者,莫不嘆為希有難得。
大願法師恆順眾生,為了儘量滿足各地四眾學法的需要,創辦了《懷化佛教》雜誌社,印經中心、視聽中心,並多次赴湖南、湖北、廣東、香港等地宏法講學,使佛法甘露法雨普降世間,人天歡喜。大願法師悲心廣大,嚴於律己,以出世的精神辦入世的事業,深發菩提心,為振災、扶貧、助學、助殘不遺餘力,先後捐建了十多所希望國小,資助了數萬名貧困兒童讀書。並於2005年底正式註冊成立了“懷化佛教普濟會”,可以更廣泛地普濟貧困,救助弱勢群體。
善知識十大特點:具足戒、定、慧、德性圓滿、精進、通達真實、說法善巧、具足悲憫、教富饒、不知疲厭。大願法師就是這樣的大善知識。
大願法師建寺安僧,講經說法,解行並重,慈悲濟世,於佛法有很深的造詣,並嚴持淨戒,感得海內外弟子數十萬數數皈依,得到教內外無數學士的尊重和讚嘆,參詣請法者不絕,見聞受益者不計其數。
大願法師每天都很忙,如慈父般接引有緣眾生,以醫藥醫治眾生的色身之苦,用佛法智慧醫治眾生的心之苦,帶領大家走在解脫之路。

2. 台灣大願法師

大願法師,高雄縣人,一九五四年生。一九八○年依止 上 聖 下 開老和尚剃度出家,次年於台北臨濟寺受三壇大戒。歷任僧團知客法師,現任人乘寺住持、地藏院院長、財團法人慈光山佛教基金會、人乘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人乘佛刊雜誌社發行人等職。
法師為人淳良,性格敦厚,勵志續承老和尚弘揚人乘佛教之大願,常以師志為己志,以師心為己心。法師一肩挑起對僧團傳承、續佛慧命的使命,讓慈光山僧團於師父上人圓寂後之十年來,仍得以在平穩發展中,帶領四眾弟子繼續推行淨化人心之工作。 此一廣大發心,實為難能難得!
法師經年為法務繁忙,不遺餘力,除在僧團各地分支道場講經說法外,歷任地藏院院長以來,所度冥陽兩界眾生無數,法師因之將現實世界幽冥眾生的真實因緣故事,寫成《並非說夢》一書,以期能啟發世人,相信因果業報輪迴的真理,進而把握人身學佛修行。
近年來法師專研禪宗,深究禪宗諸祖史傳及中國禪法,並自一九九五年起至中國參訪名山,收集各祖庭現況資料,深入大陸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安徽、福建等省及偏遠山區參訪,且撰述成書---《禪門宗風》,書中內容將禪法的傳承更詳實而有序地以文字記錄下來。法師更立下弘願,期能紹承禪法,弘揚宗風。
十多年來,大願法師主持興建的寺院、講堂、精舍、居士林有二十多座,遍及湖南、湖北、廣東、浙江、安徽、香港等地。
大願法師發宏大誓願,紹隆祖師法脈,續佛真實慧命,提倡八宗共弘,圓融大小乘,圓融顯密宗。十多年來,他廣設方便,開展佛教教育工作利益眾生,常年不懈地帶領四眾弟子學法、修法、傳法。

工作經歷

1995年應各界人士懇請和眾位德高望重之高僧的一致推舉,大願法師升座榮任岐山仁瑞寺方丈,振興仁瑞道場。位於衡南縣岐山的仁瑞寺初建於隋唐,為晚清高僧寄禪和尚(人稱八指頭陀、中國佛協第一任會長、亦為太虛大師之師)出家修行之地;1997年又應衡陽市佛教界之請重建香林庵並任衡陽市佛協副會長;1998年大願法師又不辭辛苦恢復重建南嶽五大古剎之一方廣寺,將該座南嶽最幽靜的古寺建成供四眾弟子靜修和閉關的殊勝道場。同年,當選為衡陽市政協委員,並重建了衡陽奇峰寺、常寧湘山寺;1999年應湖南懷化佛教界之請住持大興禪寺,並任懷化佛教協會會長,至力振興湘西佛教,大興禪寺位於洪江市,始建於北宋元佑年,現為湖南省重點寺院;同年年底,在廣東佛教界強烈要求下,於百忙中法駕粵地,得當地佛教界及政界人士支持,駐錫重建廣東四會六祖禪寺,並任廣東佛協理事。2004年農曆四月二十五日,大願大和尚升座榮任四會六祖寺復建後首任方丈。來自海內外的諸山長老、檀越大德、四眾弟子以及政府官員、嘉賓3萬餘人參加了慶典。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法師贈送了書法、賀詞,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明生法師、廣東佛教協會會長新成法師親臨法駕為大願法師送座。全國二十多個省市和港、澳、台地區及印度等地十方善眾歡聚在六祖禪寺。十多年來,大願法師主持興建的寺院、講堂、精舍、居士林有二十多座,遍及湖南、湖北、廣東、浙江、安徽、香港等地。

居士穿袈裟事件

2015年5月18日下午在六祖寺的一場法會,六祖寺的方丈大願法師將禪宗法卷授予了十二位法師和一位居士。在殿堂里,大願法師不僅為曾偉居士開示法要,付法偈一則曰:“無盡光明無盡意,本來面目本來心。道同靈光常獨耀,弘管理禪法法真”,並當下解開身穿的祖衣為曾偉居士披上,在佛教圈引起軒然大波 。
大願法師為曾偉教授親自穿上“祖衣”這件事情太不同尋常 。“祖衣”就是我們常說的“袈裟”。按照佛教的制度,袈裟只能是受比丘戒的出家人才有資格穿。在家人不能穿袈裟,這是佛教的制度 。佛教有二眾:出家眾和在家眾。出家的是僧人,在家的是居士。出家眾的衣服,在家眾是絕對不能穿的。即便是出家眾,沙彌也是不能穿比丘的衣服的。明代高僧蓮池大師所著的《沙彌律儀要略》一書中說:沙彌不得披五條衣。沙彌都不能披五條衣,在家人就更不能披了 。
這件事情會引來佛教界的軒然大波,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禪宗託付法卷和祖衣,就等於是傳衣缽了 。付法傳衣在佛教中具有古老而深遠的意義。阿育王時代的南北佛教都有五師相承的“付法”制度;五師以後部派分化,代表全佛教統一性的付法雖不復存在,而以佛法正統自居的各部派各有付囑相承。一代一人的付法,據《付法藏因緣傳》,是將入滅而付與後人。所付囑的是“正法”、“法藏”、“勝眼”、“法眼”(禪宗歸納為“正法眼藏”)。古代真正的“付囑正法”,其意義是“護持”,即維護佛法的純正,使佛法久住而不變質衰落。即在佛教發展中形成佛法領導中心,表征佛法的統一和純正 。
付法傳衣,意味著接法者已經開悟,可以擔當起傳承法脈,演教弘法的重任。這是佛門裡的大事,非同小可。付法傳衣,歷史上最著名的故事就是六祖慧能大師從五祖弘忍大師處接法了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