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邊緣構造與地球動力學

2.3大陸張裂的力學模型 2.3.1ven 2.4.1火山型被動大陸邊緣

書名:大陸邊緣構造與地球動力學
作者: 周祖翼 李春峰
叢書名: 科學版研究生教學叢書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ISBN:9787030212184
出版日期:2008 年5月
開本:16開
頁碼:314
版次:1-1
所屬分類: 自然科學 > 地球科學 > 地球物理學
編輯推薦
大陸邊緣構造與地球動力學
立足最新的科研成果,注重對新穎和前瞻性科學問題的展望
注重地質過程的動態與定量分析,突出大陸邊緣的構造與地球物理過程
注重理論性、科學性和套用性的結合
強調對科學事實的理解與對邏輯思維的培養
圖文並茂,介紹了我國重要邊緣海(南海、東海等)的構造地質
內容簡介
本書以目前國際上最新的科研成果為基礎,同時結合作者多年來在這一領域的科研積累,系統介紹了大陸邊緣構造研究的地質與地球物理方法,闡述了大陸邊緣從張裂到俯衝匯聚的構造與地球動力學過程,並且以實例介紹了我國重要邊緣海的構造與演化。另外,本書還介紹了當前國際上相關的重大科學計畫,以便讀者把握這一學科的國際前沿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本書可供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海洋地質、構造地質、地球物理、石油地質以及古環境等專業的研究生作為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也可供從事相關專業教學和研究的人員參考。
目錄
圖版
前言
第1章 大陸邊緣構造研究概述
1.1 主要大陸邊緣研究計畫簡介
1.1.1 國際大陸邊緣研究計畫
1.1.2 美國的margins計畫
1.1.3 euromargins計畫
1.2 大洋鑽探與大陸邊緣研究
1.3 海底觀測系統
1.4 大陸邊緣構造研究的地球物理方法
1.4.1 反射地震學
1.4.2 海底地震儀(obs)與波速度反演
1.4.3 層析成像
1.4.4 電磁測深
1.4.5 重磁數據的處理與解釋
第2章 大陸邊緣的張裂過程
2.1 大陸張裂的構造物理條件
2.2 大陸裂谷作用韻特徵
2.2.1 大陸裂谷深部結構模式
2.2.2 大陸裂谷內熱流作用
. 2.2.3 岩漿的底侵作用
2.3 大陸張裂的力學模型
2.3.1 vening meinesz模型
2.3.2 vening meinesz模型的改進
2.3.3 簡單剪下模式與撓曲鏇轉模型
2.3.4 純剪下拉張的mckenzie模型及其改進
2.3.5 彈性梁模型
2.3.6 地幔柱上涌與三叉裂谷
2.4 張裂大陸邊緣的構造——岩漿模式
2.4.1 火山型被動大陸邊緣
2.4.2 非火山型張裂邊緣
2.4.3 過渡型張裂邊緣
2.5 巨大火成活動區
2.5.1 lips的基本特徵。
2.5.2 0dp對lips的研究
2.5.3 lips的成因
2.5.4 10dp對lips的研究展望
2.6 沖繩海槽:弧後背景下大陸張裂的最高階段
2.7 南海北部新生代張裂大陸邊緣研究
2.8 iodp對張裂大陸邊緣的研究計畫
2.9 “破裂大陸岩石圈”科學計畫介紹
2.9.1 rcl科學計畫部署與研究方法
2.9.2 rcl研究區域簡介:以加利福尼亞灣地區為例
第3章 大陸邊緣的匯聚過程
3.1 組成單元及地球物理特徵
3.1.1 活動邊緣的組成單元
3.1.2 貝尼奧夫帶及深源地震的成因
3.1.3 俯衝逆斷層型大地震與發震帶研究
3.1.4 重力與熱流特徵
3.2 弧前地質作用
3.2.1 俯衝增生與增生楔
3.2.2 沉積物俯衝
3.2.3 俯衝侵蝕
3.2.4 大型海山和無震海嶺的俯衝
3.2.5 增生邊緣與非增生邊緣。
3.3 俯衝工廠與俯衝再循環中的大陸物質
3.3.1 俯衝工廠與俯衝再循環概述
3.3.2 俯衝沉積物的去向:增生還是俯衝至地幔
3.3.3 俯衝侵蝕物質輸入地幔的速率
3.3.4 大陸物質返回地幔的速率與陸殼的淨生長速率
3.3.5 俯衝工廠與俯衝再循環重點研究區的評價
3.4 活動邊緣的流體地質作用
3.4.1 活動邊緣流體活動的表現和證據
3.4.2 俯衝帶上部流體活動的途徑和流體滲出口的化學合成生物群
3.4.3 弧前地幔的水化與蛇紋岩泥火山
……
第4章 大陸邊緣的構造沉降、隆升與剝蝕
第5章 邊緣海的形成與演化
第6章 大陸邊緣構造的資源與環境效應
主要參考文獻
書摘
第1章 大陸邊緣構造研究概述
大陸邊緣是地震與火山活動、殼幔物質循環、造山帶形成、沉積作用以及張裂盆地形成等地質作用最活躍的地區。今天板塊內部的重要構造過程,如秦嶺一大別造山帶的隆升、青藏高原內部的巨大走滑斷裂帶(崑崙活動斷裂帶、阿爾金活動斷裂帶等)的發育等,其實也都是沿著過去的大陸邊緣活動帶而進一步演化的結果,所以說,對大陸邊緣構造的研究不僅可以使我們了解今天在大陸邊緣所發生的複雜地質現象,也是幫助我們深刻了解今天板塊內部或陸上重要構造過程的鑰匙。
大陸邊緣的研究必然涉及大陸岩石圈從拉張到張裂的過程、洋殼在洋中脊的形成過程、成熟大洋在大陸邊緣的俯衝過程,以及所有這些過程所對應的地質、地球化學和地球物理特徵,由此還產生一系列的資源與環境效應(圖1—1)。因此,本書將對這些過程一一介紹,並注重這些地質過程的動態演化。在進行詳細地質分析之前,有必要向讀者介紹一下當前國際主要大陸邊緣研究計畫及基本的地球物理方法,以便使讀者能夠總體了解大陸邊緣研究的發展趨勢、研究熱點以及技術手段。
1.1 主要大陸邊緣研究計畫簡介
20世紀90年代以來,作為各種地質作用集中發生的主要場所,大陸邊緣的地質研究成為世界各國科學資助機構及科學家們關注的重要的科學熱點。繼美國於1998年正式啟動其大陸邊緣研究計畫(MARGINS)後,歐洲(EURoMARGINS)和日本也啟動了各自的大陸邊緣研究計畫,一個由世界主要已開發國家參與的國際大陸邊緣研究計畫(InterMARGINS)隨之啟動。我們下面對這些研究計畫作簡要介紹,以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大陸邊緣研究的趨勢。
1.1.1 國際大陸邊緣研究計畫
……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