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觀測

海底觀測

海底觀測,第一版在2011年10月1日由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是中文文獻中第一本系統闡述海底觀測系統的科學專著,是上海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籌)和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同濟大學)在多年資料收集與匯總基礎上的集體成果。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海底觀測

書名:海底觀測

出版社: 同濟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0月1日)

精裝: 27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60847021, 9787560847023

條形碼: 9787560847023

商品尺寸: 28.4 x 21.4 x 1.4 cm

商品重量: 1.7 kg

品牌: 同濟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海底觀測:科學與技術的結合》內容簡介:原位、實時觀測技術的發展,正在使海洋科學從“考察”向“觀測”轉變,海底觀測系統作為地球觀測的第三個平台,是實現此項轉變的基本手段,已成為已開發國家近十年來海洋科技前沿的新熱點。《海底觀測:科學與技術的結合》是中文文獻中第一本系統闡述海底觀測系統的科學專著,是上海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籌)和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同濟大學)在多年資料收集與匯總基礎上的集體成果。《海底觀測:科學與技術的結合》的特色在於科學和技術的結合,從科學家的視角歸納技術進步在科學中的套用,是國際知識和國內實踐的結合。全書從科學和技術結合的角度,全面闡述國際海底觀測系統的科學價值和套用實例,簡要介紹其關鍵技術,綜述當前國外發展現狀和經驗教訓,最後提出我國發展海底觀測網的建議。目前,我國正在推進海底觀測系統的建設,《海底觀測:科學與技術的結合》可供我國從事海底觀測相關工作的科研、技術和管理人員參閱,將有助於建設立項的正確導向,有助於各單位建設海底觀測系統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海底觀測標誌著海洋科學發展的新階段,也為地球科學和生命科學開啟了新方向。因此,《海底觀測:科學與技術的結合》不僅是廣大海洋科技界人士及有關師生的重要讀本,也值得地球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專業人員和師生參考。

目錄

第1章 引言

1.1 從考察到觀測——開創海洋科學的新時期

1.2 建設海底觀測系統的需求

1.3 海底觀測的特色與優勢

1.4 編寫目的與過程

第2章 海底觀測科學

2.1 物理海洋學

2.1.1 物理海洋學觀測技術的發展

2.1.2 洋盆尺度的觀測

1.熱帶太平洋的TA0錨碇浮標陣列

2.南大西洋巴西海盆的剖面浮標

3.世界大洋的Ar90計畫

2.1.3 海流通道的觀測

1.大西洋經向環流減弱之爭

2.北部溢流

3.低緯北大西洋海流

2.1.4 湍流混合的觀測

1.內潮與湍流混合

2.太平洋湍流混合的觀測

2.2海洋沉積學

2.2.1 海洋沉積學與觀測

2.2.2沉積物捕集器測量顆粒沉降

1.沉積物捕集器的類型

2.沉積物捕集器的套用

2.2.3 懸移沉積物的原位測定

1.海底邊界層與霧狀層

2.懸移沉積物的原位觀測方法

2.2.4 近底過程原位觀測的套用

1.北大西洋HEBBLE計畫

2.加利福尼亞蒙特里灣

3.加利福尼亞河口

4.台灣高屏溪河口

2.3 海洋生物

2.3.1 海洋生物學的新時期

2.3.2 浮游生物

1.浮游植物的化學與光學分析

2.光學觀測技術與海洋生物光學

3.基因技術與微生物海洋學

4.浮遊動物的觀測

2.3.3 底棲生物

1.海底動物的觀測

2.底棲生物群落與底棲通量

3.海底微生物

2.4 海洋化學

2.4.1 海洋化學的觀測

2.4.2 羽狀流

1.近岸海底地下水溢出

2.深海熱液羽狀流

3.冷泉的甲烷噴溢

2.4.3 溶解氣體

1.甲炕

2.溶解氧

3.溶解二氧化碳

2.4.4 營養鹽

1.營養鹽的測定

2.營養鹽與生產力

2.4.5 深海海底的化學探測

1.生命活動的原位測量和保壓裝置

2.微生物的原位培育實驗

3.熱液口化學參數的原位測定

……

第3章 海底觀測的若干關鍵技術

第4章 海底觀測系統的現狀與趨勢

第5章 建設我國的海底觀測系統

參考文獻

縮略詞索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