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鉤翅尺蛾

大鉤翅尺蛾

大鉤翅尺蛾界為動物界、目為鱗翅目、科為尺蛾科。分布在廣東。形態特徵是在柑園中,大鉤翅尺蛾幼蟲常被誤為大造橋蟲幼蟲。其不同之處是,大造橋蟲幼蟲第二腹節背面有一對錐狀的棕黃色較大瘤凸,第八腹節背面同樣有一對較小的瘤凸。大鉤翅尺蛾幼蟲則沒有。但大鉤翅尺蛾幼蟲第2至第7腹節各有一條點狀白色橫線。主要危害作物是以幼蟲為害柑橘葉片,亦為害荔枝、龍眼葉片

基本信息

大鉤翅尺蛾 鉤翅尺蛾

中文名: 大鉤翅尺蛾

拉丁學名: Hyposidra talaca Walker
別 名 柑桔尺蛾、缺口褐尺蛾
分類地位 鱗翅目 尺蛾科

綱: 昆蟲綱

目: 鱗翅目

科: 尺蛾科

主要危害作物

以幼蟲為害柑橘葉片,亦為害荔枝、龍眼葉片

形態特徵

在柑園中,大鉤翅尺蛾幼蟲常被誤為大造橋蟲幼蟲。其不同之處是,大造橋蟲幼蟲第二腹節背面有一對錐狀的棕黃色較大瘤凸,第八腹節背面同樣有一對較小的瘤凸。大鉤翅尺蛾幼蟲則沒有。但大鉤翅尺蛾幼蟲第2至第7腹節各有一條點狀白色橫線。胸足3對,第6腹節腹足1對和尾足1對。成蟲體深灰褐色,前、後翅均有2條赤褐色波狀線從前緣伸向後緣,波狀線內側有赤褐色斑紋與波狀線依存,前翅外緣有弧形內凹。雌蛾觸角絲狀,其腹腔內的卵為綠色,串珠狀。

生物學特性及發生消長規律

該蟲在夏、秋季發生較多。

防治方法

參照海南油桐尺蠖

①誘蛹或挖蛹。在老熟幼蟲未入土前,用塑膠薄膜鋪設在主幹周圍,上面再鋪濕度適中的鬆土6-10厘米,誘集幼蟲在其中化蛹,再集中消滅。也可在蛹發生高峰期(廣東各代分別為11月至次年2月、5月中下旬、7月中旬和8月下旬至9月初)挖掘柑橘樹主幹周圍60-70厘米,深度3厘米的表土,收集蛹帶出園外處理。以越冬代和第一代蛹期挖掘最為有效。

②燈光誘殺成蟲。成蟲羽化期每公頃安裝1隻40瓦的黑光燈或頻振式殺蟲燈誘殺。

③刮除卵塊。卵成堆產於樹皮裂縫處或柑橘葉背,可收集卵塊集中燒毀或埋掉。

④藥劑防治。在一、二齡幼蟲發生高峰期噴藥防治,藥劑可用100億個/克青蟲菌(Bt)5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1%阿維菌素(蟎蟲清、滅蟲丁、愛力蟎克等)乳油3000-4000倍液、25%除蟲脲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90%晶體敵百蟲800-1000倍液加0.2%洗衣粉、80%敵敵畏乳油800-1000倍液、20%中西殺滅菊酯(氰戊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甲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

地理分布

目前,發生在廣東,2000年被鑑別

相關文獻

夏聲廣,唐啟義主編.柑橘病蟲害防治原色生態圖譜.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
任伊森等編著.柑橘病蟲害防治手冊.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
任伊森,蔡明段主編.柑橘病蟲草害防治彩色圖譜.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
陳福如主編.柑橘病蟲害診治圖譜.福州: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