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棉木金星尺蛾

絲棉木金星尺蛾

絲棉木金星尺蛾,昆蟲綱鱗翅目尺蛾科,分布在華北、中南、華東、華北、西北、東北等地。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絲棉木金星尺蛾絲棉木金星尺蛾
中文名 絲棉木金星尺蛾

學名 Calospilos suspecta Warren

寄主 絲棉木大葉黃楊扶芳藤

為害特點 食葉害蟲,常暴發成災,短期內將葉片全部吃光。引起小枝枯死或幼蟲到處爬行,既影響綠化效果,又有礙市容市貌。

瀕危等級:數據缺乏

可信度:1級可信度

野生馴化:野生

水生陸生:陸生

保護及保存現狀:自然野生(武隆);(黔江馬喇);(永川)。

開發利用現狀:野生未開發利用

特徵描述

成蟲 雌蟲體長12—19mm,翅展34—44mm。翅底色銀白,具淡灰色及黃褐色斑紋,前翅外緣有1行連續的淡灰色紋.外橫線成1行談灰色斑.上端分叉,下端有1個紅褐色大斑;中橫線不成行,在中室端部有1大灰斑.斑中有1個圖形斑.翅基有1深黃、褐、灰三色相間花斑;後翅外緣有1行連續的談灰斑,外棧線成1行較寬的淡灰斑,中橫線有斷續的小灰斑。斑紋在個體間略有變異。前後翅乎展時,後翅上的斑紋與前翅斑紋相連線,似由前翅的斑紋延伸而來。前後翅反面的斑紋同正面,惟無黃褐色斑紋。腹部金黃色.有由黑斑組成的條紋9行,後足胚節內側無叢毛。雄蟲體長10一13mm,翅展32—38mm;翅上斑紋同雄蟲;腹部亦為金黃色,有由黑斑組成的條紋7行,後足旺節內仍有1叢黃毛。

橢圓形。長0.8mm,寬0.6mm,卵殼表面有縱橫排列的花紋。初產時灰綠色.近孵化時呈灰黑色。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28—32mm;體黑色,剛毛黃褐色,頭部黑色.冠纏及份額縫淡黃色,前胸背板黃色,有3個黑色斑點,中間的為三角形。背線、亞背線、氣門上線、亞腹線為藍白色,氣門線、腹線黃色較寬;臀板黑色,胸部及腹部第6節以後的各節上有黃色橫條絞。胸足黑色,基部淡黃色。腹足趾鉤為雙序中帶。

紡錘形,體長9—16mm,寬3.5—5.5mm,初化蛹時頭、腹部黃色.胸部淡綠色.後逐漸變為暗紅色;腹端有1分叉的臀刺。

發生規律

絲棉木金星尺蛾在滁州1年發生4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越冬成蟲羽化,第1代成蟲5月下旬一7月上旬發生,第2代成蟲7月中旬一9月上旬發生,第3代成蟲9月中旬一10月中旬發生。10月下旬以第4代老熟幼蟲入土化蛹越冬。成蟲多在夜間羽化,白天較少,成蟲白天棲息於樹冠、枝、葉間,遇驚擾作短距離飛翔,夜間活動.有弱趨光性。成蟲無補充營養習性,一般於夜間交尾.少數在白天進行,持續6—7h,不論雌雄成蟲一生均只交尾1次。交尾分離後於當天傷晚即可產卵,多成塊產於葉背,沿葉緣成行排列,少數散產。每雌產卵2—7塊,每塊有卵1一195粒不等.乎均每雌產卵258土113粒,遺腹卵15土9粒。幼蟲 幼蟲共5齡,初齡幼蟲活潑,迅速爬行擴散尋找嫩葉取食,受驚後立即吐絲下垂,可飄移到周圍枝條上。幼蟲在背光葉片上取食,1—2齡幼蟲取食嫩葉葉肉,殘留上表皮,或咬成小孔,有時亦取食撤芽;3齡幼蟲從葉緣取食,食成大小不等的缺刻;4齡幼蟲取食整個葉片僅留葉柄;5齡幼蟲不僅可取食葉柄,還可啃食枝條皮層和嫩莖。幼蟲晝夜取食,每次脫皮均在3—9時進行,往往脫皮後幼蟲食盡脫下的皮蛻,僅留下硬化的頭殼。幼蟲者熟後大部沿樹幹下爬到地,少數吐絲下墜落地,而爬行到樹幹基部周圍疏鬆表土3cm中或地被物下化蛹,經2—3d預蛹期,最後脫皮為蛹。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冬季倍剪等管理鬆土滅蛹;利用吐絲下垂習性,可震落收集幼蟲捕殺。

2.生物防治 幼蟲發生期,噴灑青蟲茵液,每克含孢子100億的可濕性粉劑的100倍液,殺蟲效果達85%以上。

3.化學防治噴 幼蟲發生期,噴90%晶體敵百蟲、50%殺螟松乳油、80%敵敵畏乳油1:1000倍液,殺蟲效果可達95%以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