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尺蛾

槐尺蛾

槐尺蛾 Semiothisa cinerearia Bremer et Grey 槐尺蛾又稱槐尺蠖,分別指其成蟲和幼蟲。幼蟲俗稱“吊死鬼”,以其幼蟲常吐絲懸垂自身而得名。分布廣泛。幼蟲危害槐樹,常將葉片食盡。食料不足時,也少量取食刺槐。槐樹為首都北京市樹,受槐尺蛾危害甚重,影響市容和生態環境。

基本信息

簡介

種名:槐尺蛾
種拉丁名: Semiothisa cinerearia Bremer et Grey
國內分布: 北京河北山東江蘇浙江、江西、台灣、陝西、甘肅、西藏
國外分布: 日本

形態特徵:

成蟲 雄蟲體長 14—17 mm,想展30-43 mm。雌蟲體長 12-15 mm,翅展30-45 mm。雌雄相似,體灰黃褐色,觸角絲狀,長度約為前翅的 2/3。複眼圓形,其上有黑褐色斑點。口器發達,下唇須長卵形,突出於頭部兩側。前翅亞基線及中橫線深褐色,近前線處均向外緣轉急彎成一銳角。亞外線線黑褐色,由緊密排列的3列黑褐色長形斑塊組成,在M1脈-M3脈間消失,近前線處成單一褐色三角形斑塊,其外側近頂角處有1個長方形褐色斑塊。項角淺黃褐色,其下方有1個深色的三角形斑塊。後翅亞基線不明顯,中橫線及亞外線線均近弧狀,深褐色,展翅時與前翅的中橫線及亞外緣線相接。中室外緣有1個黑色斑點。外緣呈明顯的鋸齒狀缺刻。足色與體色相同,但其與腿節長度相等,具2個端距,外側端距長度為內側者的1/2;後足勝節比腿節長1/3,除瑞距外,近前端1/3處尚有H距,外側者亦小於內側者。雌雄成蟲區別除雄蟲腹部較小外,最主要的區別在於推央後足勝節最寬處為腿節的1.5倍,其基部與腿節約等。雌蟲後足勝節最寬處等於腿節,但其基部則明顯小於腿節。 卵 鈍橢圓形,長 0.58—0.67 mm,寬 0.42—0.48 mm,一端較平截。初產時綠色,後漸變為暗紅色直至灰黑色。卵亮白色透明,密布蜂窩狀小凹陷。 幼蟲 卵變灰黑色時幼蟲即開始孵化,初孵幼蟲黃褐色,取食後變為綠色。幼蟲兩型;一型2-5齡直至老熟前均為綠色,另一型則2—5齡備節體側有黑褐色條狀或圓形斑塊。末齡幼蟲老熟時體長 20一40 mm,體背變為紫紅色 蛹 雄蛹 16. 3 mm X 5.6 mm,雌婉 16. 5 mm X 5. 8 mm。初時為粉綠色,漸變為紫色至褐色。臀棘具鉤刺兩枚,其長度約為臀棘全長的 1/2弱,雄蛹兩鉤刺平行,雌婉兩鉤刺向外呈分叉狀。
生物學特性: 1年3—4代,以蛹越冬。在北京,4.5月間成蟲陸續羽化。第一代幼蟲始見於5月上旬。各代幼蟲危害盛期分別為5月下旬,7月中旬及8月下旬至9月上旬;化蛹盛期分別為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中、下旬及8月下旬至9月上旬。10月上旬仍有少量幼蟲入土化蛹越冬。 卵散產於葉片、葉柄和小枝上,以樹冠南面最多,產卵活動多在每日的19-0時,幼蟲孵化以19-21時為盛,同一雌蛾所產的卵孵化整齊,孵化率在90%以上。孵化孔大多位於卵較平截一端,孔口不整齊。 幼蟲孵化後即開始取食,幼齡時食葉呈網狀,3齡後取食葉肉,僅留中脈。幼蟲一生食葉量為 1.679/頭,相當於槐樹 1個成熟複葉全部葉片的重量,其中 1—4齡幼蟲食葉量為0.18 g/頭,占幼蟲全部食量的 10%,末齡幼蟲食葉量為 1.49 g/頭,占全食量的肌%。因此,尺蛾大發生時,平均每個複葉有蟲1頭,幾天內就可將葉片全部吃光。 幼蟲能吐絲下垂,隨風擴散,或藉助胸足和2對腹足作弓形運動。老熟幼蟲已完全喪失吐絲能力,能沿樹幹向下爬行,或直接掉落地面。1齡幼蟲的耐飢力,在平均氣溫為29℃時只有1天。 幼蟲體背出現紫紅色,幼蟲即已老熟,老熟幼蟲大多於白天離村入土化蛹。化蛹場所通常都在樹冠投影範圍內,以樹冠東南向最多。在有適宜化蛹場所(土質鬆軟)條件下,離樹幹最遠不超過 12 m。幼蟲入土深度一般為 3—6 cm,少數可深達 12cm。城市行道樹生境內,多在綠籬下,牆報浮士中化蛹。在裸露地面上也能化蛹,但成活率極低。 成蟲多於傍晚羽化,羽化後即可交尾,雌蟲一生交尾1次,少數也有2次的。交尾一般在夜間,歷時0.5-6小時,一遇驚擾即迅速分開。成蟲產卵量與補充營養顯著呈正相關:成蟲羽化後即有35%左右的卵粒已發育成熟,即使不給任何食物,這些卵都可以順利產出;以清水、蜂蜜、白糖水餵飼成蟲,產卵量和壽命分別比絕食者增加1.5-3倍。在自然界,成蟲取食珍珠梅等的花蜜。每雌產卵量26-1519粒,乎均為420粒。成蟲壽命依氣溫而異,雄蟲為2.5—19天,雌蟲為2.5-17天。越冬蛹全部進入滯育,越冬初期即使放在人工適溫條件下也不發育,在 6℃經 54天低溫後,蝸即可繼續在適溫下發育羽化。 天敵 在北京常見胡蜂捕食槐尺換,幼蟲期尚有1種小繭蜂寄生,但數量很少。蛹期有白僵菌寄生。在庭院中,家禽是槐尺螃的重要天敵,可大量啄食下地化蛹期的老熟幼蟲和蛹。
防治方法: 1.營林措施應及時撫育,合理間伐,禁止採伐過度。對發生蟲害較重的林內,可於秋末中耕滅越冬蟲蛹;清除林內下木和寄主附近雜草,並加以燒毀,以消滅其上幼蟲或卵等。 2.檢疫苗木移栽時要注意檢查,防止帶蟲苗木擴散。 3.人工防治於晚秋或早春用人工將土中的蛹挖出餵家禽家畜,最好將蛹放入容器內讓寄蠅、寄生蜂飛出;或結合墾復措檢蟲蛹。對油茶尺蛾還可用培土埋蛹,理死成蟲。幼蟲一般有假死性,可在地下鋪以薄膜,搖動樹幹,將落下的幼蟲消滅。在害蟲發生較嚴重的地方,可用人工於樹幹上捕蛾,刮卵或捕殺群集的初齡幼蟲和卵,也可在樹幹基部難按或綁以 5-7 cm寬塑膠薄膜帶,以阻止無翅蛾上樹,並及時將未上樹蛾殺死;或於 8月中旬在寄主植物葉背及雜草上收集點尾尺峨等的蟲繭;秋季在奇主樹幹捆一圈乾草或一薄膜環(毒環),引誘越冬蟲到此越冬,並於早春加以燒毀;並可在樹幹靠基部刮兩個 5一10 cm寬、相互交錯的半環,塗上久效或塗膠環殺蟲。 4.保護和利用天敵應盡力保護利用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敵。病原微生物對抑制幼蟲危害起著很大的作用,可根據實際情況選甩下列微生物製劑: lml含抱量 0.5—0.7記蘇雲金桿菌或 1-2億青蟲菌乳劑;每克菌粉含 100億孢子的白僵菌粉劑或 lml含 1億孢子的白僵菌液;每毫升 0. 13億多角體油桐尺煌校多角體病毒(NPV)防治油桐尺蛾;每畝用 1. 31X 10 ’一2 X 10’春尺娘NPV多角體防治春尺蠖。刺槐林內放豬可以消滅80%以上桑褶翅尺蛾的蛹;油茶林內放鴨子,讓其吃食搖落的幼蟲。 5.成蟲發生期可用黑光燈誘殺。 6.化學藥劑防治對低齡幼蟲和成蟲可套用下列農藥:(1)常規噴霧:80%敵敵畏乳油 800-1000倍液, 50%殺螟松乳油 1000—1500倍液, 2.5%澳氰菊酯乳油 2000-3000倍液, 90%敵百蟲晶體800—2000倍液,30%增效氰戊菊酯6000-8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 2000倍液,25%西維因可濕性粉劑300-500倍液等。(2)超低容量噴霧:50%殺蟲淨油劑與柴油 1: 1混配,每公頃用量 6 kg; 50%敵敵畏乳油與柴油 1: 2的混合液。(3)對無翅雌成蟲在其上樹前於樹幹基部用含澳氰菊酯毒筆畫雙環以毒殺之。(4)當蟲害大面積發生時,可使用敵敵畏插管煙霧劑熏殺 2-3齡幼蟲,每公頃用藥 15 kg。(5)對油桐尺蛾 2.5-3.5 日齡的卵可試用保幼激素ZR515。,用量5 ppm。()用20%滅幼晚1號膠懸劑,每畝用量 8-10 g(有效成分)防治幼齡幼蟲。(7)對桑尺蛾噴藥應抓緊在早春芽期(冬芽開始轉綠至初被綠色鱗片包被尚未脫苞時為止)及伐條後的芽期,噴藥後隔7天可採桑餵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