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翠尺蛾

樟翠尺蛾

樟翠尺蛾(拉丁名:Thalassodes quadraria Guenée)屬鱗翅目尺蛾科樟翠尺蛾屬,前翅長15-18毫米,翅翠綠色,滿布白色細碎紋。幼蟲主要危害樟樹,也危害芒果、茶等植物。國內已知分布於浙江、廣東、廣西、雲南、台灣;國外分布於印度、日本、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近幾年來,該蟲在福建南平、建陽、沙縣、清流、尤溪等地發生較為嚴重。

基本信息

簡介

幼蟲主要危害樟樹,也危害芒果、茶等植物。國內已知分布於浙江、廣東、廣西、雲南、台灣;國外分布於印度、日本、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近幾年來,該蟲在福建南平、建陽、沙縣、清流、尤溪等地發生較為嚴重。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l2—14毫米,翅展33—36毫米。頭灰黃色.複眼黑色,觸角灰黃色,雄蛾觸角羽毛扶,雌蛾觸角絲狀。胸、腹部背面翠綠色,兩側及腹面灰白色。翅翠綠色。蛹色細碎紋,前翅前緣灰黃色,前、後翅各有白色橫線二細條,較直,緣毛灰黃色,翅反面灰白色。前足、中足脛節紅褐色,其餘灰白色,後足灰白色。

長圓形,長徑0.4—0.6毫米。初產卵草綠色,孵化前為灰褐色。

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27—29毫米,頭大腹末稍尖。頭黃綠色,頭頂兩側呈角狀隆起,頭頂後緣有一個“八字形溝紋,額區凹陷。胴部黃綠色,氣門線淡黃色,稍明顯,其它線紋不清晰。腹部末端尖銳,似錐狀。氣門淡黃色,胸足、腹足黃綠色。

紡錘形,腹部稍尖。蛹長15—17毫米,灰白色或淡灰綠色,光滑,無刻點,觸角、翅伸達第4腹節近後緣。臀棘具鉤刺8枚。

生活習性

該蟲以幼蟲在龍眼、荔枝嫩梢上取食葉片,發生量極大,危害嚴重。5月中旬開始為害,7-10月間有些果園幾乎每個新梢上都能見到這種幼蟲,直到次年1月仍可見到高齡幼蟲。幼蟲共5齡,1-2齡食量小,3-5齡食量大,會把嫩梢上葉片吃個精光,5齡幼蟲1天可吃掉1-2片葉。幼蟲期長達13.5-19.5天,因此危害性大,應注意防治。幼蟲在葉背化蛹。成蟲於凌晨羽化,有趨光性,有吸食龍眼裂果的行為。卵散產於嫩葉的葉尖或葉緣。各蟲態歷期:卵期3-4天,1齡幼蟲2天,2齡2.5-3天,3齡2.5-3.5天,4齡2.5-5天,5齡4-6天,蛹期6-8天。

生物學特性

在福建南平一年發生4代,以幼蟲在棱捎上過冬。翌年2月下旬越冬幼蟲開始活動取食,3月下旬老熟幼蟲吐絲綴葉化蛹,4月上旬成蟲羽化,第1代幼蟲4月中旬孵出。各代幼蟲危害盛期:第1代是5月中、下旬,第2代7月上、中旬,第3代9月中、下旬,第4代3月中、下旬。各世代有氡疊現象。

成蟲多在夜間羽化,羽化後當夜即可交尾,交尾歷時3—7小時,雌蛾一生交尾1次,少數交尾2次。交尾後次日開始產卵,少數雌蟲當夜即可產卵。卵產於樹皮裂縫、枝杈下部及葉背上,卵多散產。第1代雌蛾平均產卵276粒,最多348粒。成蟲自天多棲息於樹冠枝、葉間。室內飼養的成蟲多停息在樟葉上,或養蟲籠壁上,靜伏不動,通常在傍晚後開始飛翔活動。成蟲具趨光性。卵的孵化高峰在上午8一10時,一次產下的卵在同一天內孵化完畢。幼蟲共6齡。初孵幼蟲善於爬行,有的吐絲隨風飄散,l、2齡幼蟲食量甚微,常在葉面啃食葉肉,留下葉脈和下表皮,3齡食葉成孔洞或踺刻,4齡後食量增大.從葉緣開始取食,5、6齡幼蟲取食全葉,僅留葉柄。據室內飼養食量測定,每頭幼蟲一生平均可食樟葉11.8片。幼蟲上午活動取食頻繁,晴天午後常爬到遮陰處,在葉緣停息。幼蟲靜止時,多在葉子尖端或葉緣處用臀足攀住葉子,身體向外直立伸出,形如小枝。幼蟲每次脫皮前1—2天停止取食,脫皮後常先取食蛻,l一2小時後才開始取食活動。幼蟲老熟後吐絲將其附近樟葉綴織在一起,在綴葉中化蛹,化蛹前蟲體由黃綠色轉變為紫紅色,預蛹期2—3天。

已知天敵主要有一種小繭蜂Apantelessp。寄生率較低。在林間發現有幼蟲和蛹被白僵菌寄生,據1986年調查,第一代寄生率達27%。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