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盲聾學校

大連盲聾學校

大連市盲啞學校創建於1951年,作為大連地區盲聾特殊教育中心校,目前是大連市唯一一所集康復訓練、文化教育、職業培訓為一體的、多功能的盲聾特殊教育學校

基本信息

初創與發展

學校學校

1951年,“旅大市生產教養院聾啞學校”正式成立。儘管學校當時隸屬於大連市(當時稱作旅大市)民政局,但是學校的名譽校長昊燕生同志(當時任市文教局副局長)解放前曾以北平聾校校長的身份,從事黨的地下工作.所以對特殊教育非常關心,學校從建校伊始,就得以正常發展。特別是1958年,大連市教育局正式接管了“旅大市盲啞學校”以後,更為學校的迅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0年代初,中央教育部指定該校為聾啞學校口語教學試點學校,學校推行口語教學

60年代中期,該校對聾語文教材進行了改革,即把一年級幾本教材中的拼音集中起來,新生入學後,用兩個月的時間集中學拼音,然後利用拼音幫助學字學詞,這一經驗被教育部採用,在1985年新編的聾啞學校語文教材中使用。

60年代,當全國許多地區的盲聾生還沒有機會接受教育時,該校已開始對盲聾生實施國中教育。七、八十年代,除遼寧本省外,象山東、吉林、黑龍江等許多.

.

教改

老師辦公室。老師辦公室。

大連盲聾學校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在對全國盲聾學校教育教學綜合考察的基礎上,從2006年起,各學科開始嘗試選用普校新課標教材,到現在已有三年多的時間。

新課程的改革不僅是一種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種文化的改革,一種觀念的改革,為了攻克選用新課標教材所帶來的教材難度大、教師對教材體系不熟悉、學生學習有困難等問題,學校首先從提升教師專業情意和專業技能入手,“走出去,請進來”,不斷提升教師對課程改革重要意義的認識;其次,加大培訓力度,狠抓調研,了解需求,掌握實情,幫助教師準確把握課標要求,熟悉並理解教材編寫意圖,並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特點,充分發揮學生學習優勢,最大程度地實現學習目標。

該校實施新課程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年時間,但我們立足課堂教學,確保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紮實訓練,新課程不僅促進了教師素質的提高,而且學校教師對新教材所帶來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效率等一系列的變化,都給以充分認同。具體表現在:

1、核心理念“以學生髮展為本”,正逐步內化為廣大教師的教育價值觀

教材改革所引入的新課程理念日益被廣大教師所認同,並逐步轉化為自覺的行為追求,教師的人才觀、質量觀、教學觀、學生觀、教材觀等觀念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教師指導者、組織者、學習夥伴的角色意識日漸清晰。廣大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參與、善於思考、敢於質疑,充滿自信。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單一轉向多元,在活動中學、在合作中學、在探究中學,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日漸高漲,潛能、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了關注與提高,團隊精神和交往能力得到了鍛鍊。“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這一課改的核心理念已成為學校工作、教師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

2、重視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紮實訓練,課堂教學面貌大為改觀

以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契機,明確新課程觀念,把握新教材特點,立足課堂,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推動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廣大教師自覺實踐新課程的理念,課堂教學正在發生著可喜的變化。課堂上,師生關係日趨民主和諧,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比較充分的體現;教學的目標日趨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多維度的統一;教學資源的開發日趨貼近學生的生活、走向綜合與開放;教師的關注點由“教”逐步轉向了學生的“學”,教學設計日趨關注學生學會學習。課堂上,我們經常看到老師和學生平等對話,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教學中,注意給學生以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獲取知識的同時,經歷、感悟、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快樂。廣大教師發揮自身的創造性和主動探索的精神,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注意發掘學生身邊的豐富的課程資源並開展實踐活動,初步形成了個性化的教學。

當然,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推進,新課程的教材內容,教學方式等如何更好地滿足盲聾學生的學習特點,仍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進行不懈地實踐與探索。

大連市職業學校名錄

職業學校因其直接培養出了面向市場的實用型人才,目前在國內發展迅速,現在就讓我們共同看下大連市都有哪些職業類學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