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蓋鐵角蕨(原變種)

大蓋鐵角蕨(原變種)

大蓋鐵角蕨(原變種),屬水龍骨目,鐵角蕨科,拉丁名為Asplenium bullatum Wall. ex Mett. var. bullatum,主要分布在福建(閩侯)、台灣(阿里山)、四川(峨眉)、貴州(惠水)、雲南(景東、貢山、文山)。錫金、印度北部、緬甸及越南也有分布。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大蓋鐵角蕨(原變種)

種拉丁名:AspleniumbullatumWall.exMett.var.bullatum

科中文名:鐵角蕨科

科拉丁名:Aspleniaceae

屬中文名:鐵角蕨屬

屬拉丁名:Asplenium

中國植物志:4(2):072

植物形態

植株高60-100厘米。根狀莖直立,粗壯,木質,先端密被鱗片;鱗片大,長12-14毫米,基部寬2-4毫米,披針形,褐棕色,有光澤,膜質,邊緣略具齒牙。葉簇生;葉柄長26-43厘米,基部粗4-6毫米,淡綠色,上面有淺闊縱溝,基部密被與根狀莖上同樣的鱗片,向上疏被深棕色捲曲的纖維狀鱗片,以後陸續脫落而變光滑;葉片橢圓形,長45-63厘米,寬18-24厘米,漸尖頭,三回羽狀;羽片16-19對,相距4-5厘米,互生或基部的對生,斜展,有柄(長1厘米左右),基部羽片較短,中部羽片長11-19厘米,寬4-8厘米,披針形,略呈鐮刀狀,漸尖頭,基部不對稱,上側截形並覆蓋葉軸,下側闊楔形,二回羽狀;小羽片11-13對,互生,上先出,斜展,各對相距2-1厘米,彼此接近,有柄(長2-3毫米),基部上側一片較大,直立,長2.5-4厘米,寬1.6-2.2厘米,卵狀三角形,近鈍頭,基部圓楔形,不對稱,並沿小羽軸以狹翅下延,羽狀;末回小羽片3-4對,斜展,彼此略呈覆瓦狀,基部上側一片最大,長12-15毫米,寬6-8毫米,長卵形,圓頭,基部為略不對稱的闊楔形,與小羽軸合生並以狹翅下延,邊緣有三角形的矮闊鋸齒。葉脈兩面略可見,在末回小羽片為羽狀,小脈單一或二叉,斜向上,每鋸齒有小脈1條,先端有明顯的水囊,不達邊緣。葉草質乾後,草綠色;葉軸淡綠色,光滑,上面有淺闊縱溝,上部兩側有狹翅;羽軸淡綠色,兩面均隆起,兩側有闊翅。孢子囊群近橢圓形,長達4毫米,深棕色,斜向上,生於小脈中部,每末回小羽片有1-3枚;囊群蓋大,橢圓形,灰白色,膜質,全緣,開向主脈,宿存。染色染2n=144。

產地生境

產福建(閩侯)、台灣阿里山)、四川(峨眉)、貴州(惠水)、雲南(景東、貢山、文山)。生林下溪邊,海拔2600米。錫金、印度北部、緬甸及越南也有分布。

大蓋鐵角蕨(原變種)大蓋鐵角蕨(原變種)

鐵角蕨科植物

鐵角蕨科多為中型或小型的石生或附生(少有土生)草本植物,有時為攀援。根狀莖橫走、臥生或直立,被具透明粗篩孔的褐色或深棕色的披針形小鱗片,無毛,有網狀中柱。約有10屬,700餘種,廣布於世界各地,主產熱帶。中國現有8屬,131種,分布全國各地,以南部和西南部為其分布中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