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野豌豆

大葉野豌豆

大葉野豌豆生於林緣、灌叢、山坡草及柞林或雜木森的林間草地疏林下和路旁等處,分布於我國黑龍江省、吉林省及華北、西北、華中、西南,朝鮮、日本、蒙古、俄羅斯(東部西伯利亞、遠東地區)也有分布。

基本信息

簡介

大葉野豌豆大葉野豌豆

種中文名:大葉野豌豆

種拉丁名:Vicia pseudorobus Fisch. et C. A. Mey.

科中文名:豆科

科拉丁名:Leguminosae

屬中文名:野豌豆屬

屬拉丁名:Vicia

國內分布:東北、華北、西北、西南

國外分布:俄羅斯、蒙古、朝鮮、日本

海 拔:800-2000

中國植物志:42(2):242

形態特徵

大葉野豌豆大葉野豌豆

多年生攀援性草本,高50-100厘米。根狀莖粗灶,分歧。莖有棱,稍被細柔毛或近無毛。葉為偶數羽狀複葉,具3-5對小葉,莖上部葉常具1-2對小葉,葉軸末端為分歧或單一的卷鬚;找葉半箭頭形,邊緣通常具1至數個鋸齒,長10-15(25)毫米,有時長10毫米以下;小葉卵形或橢圓形,近革質,長(2) 3-6(10)厘米,寬(8)13-25(35)毫米,基部圓形或廣楔形,先端鈍,有時稍銳尖或漸尖,全緣,表面通常無毛,背面稍有毛或無毛,側脈不達邊緣,在末端互相連合成為波狀或牙齒狀。總狀花序腋生,有時花軸稍分枝構成復總狀花序,多花;花梗有毛;萼鍾狀,萼齒短,三角形,先端常呈錐狀;花冠紫色或藍紫色,長10-14毫米,旗瓣瓣片比瓣爪稍短或近等長,翼瓣及龍骨瓣與旗瓣近等長。莢果長圓形,扁平或稍扁,先端斜楔形,無毛,具1-4(6)粒種子。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長習性

大葉野豌豆大葉野豌豆

生於林緣、灌叢、山坡草及柞林或雜木森的林間草地疏林下和路旁等處。生境: 草叢, 乾旱山坡, 灌叢中, 林緣草甸, 林中, 路邊, 丘陵陰坡, 山谷陰地, 山坡, 山坡草甸, 山坡灌叢, 山坡灌叢雜草中 , 山坡林中, 山坡路邊, 疏林中, 陽坡, 雜木林緣。

產地分布

大葉野豌豆大葉野豌豆

分布於我國黑龍江省、吉林省及華北、西北、華中、西南,朝鮮、日本、蒙古、俄羅斯(

東部西伯利亞、遠東地區)也有分布。

用途

牛、馬、羊,猴子,豬均為喜食。全草上部嫩莖葉曾用作透骨草(Vicia amoena Fisch.ex Dc.),為清熱解毒藥,外用洗風濕、毒瘡。

所屬科簡介

豆科(Leguminosae sp.)為雙子葉植物喬木、灌木、亞灌木或草本,直立或攀援,常有能固氮的根瘤植物。模式屬:Faba P. Miller 。約650屬,18000種,廣布於全世界。我國有172屬,1485種,13亞種,153變種,16變型;各省區均有分。該科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它是人類食品中澱粉、蛋白質、油和蔬菜的重要來源之一。

該科亦有不少植物學家將其分成3個獨立的科,即含羞草科(Mimosaceae) 、雲實科(Caesalpiniaceae) 和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Fabaceae),並認為和無患子科(Sapindaceae) 、牛栓藤科(Connaraceae) 或薔薇科(Rosaceae) 有較密切的親緣關係。

據R. M. Polhill (1981) 等人的觀點,該科中雲實亞科的Gleditsia類群比較原始,由此分化成2個基本類群:1. Dimorphandra類群, 2. Sclerolobium類群。前者向含羞草亞科演進,後者向蝶形花亞科演進。《中國植物志》中將含羞草亞科排列在前,並不意味著雲實亞科直接起源於含羞草亞科,只是考慮到雲實亞科和蝶形花亞科有較緊密的聯繫。

該科植物的化石在白堊紀已有記錄。 染色體基數:x=5-16, 18, 20, 21。

該科為被子植物中僅次於菊科及蘭科的三個最大的科之一,分布極為廣泛,生長環境各式各樣,無論平原、高山、荒漠、森林、草原直至水域,幾乎都可見到豆科植物的蹤跡。

該科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它是人類食品中澱粉、蛋白質、油和蔬菜的重要來源之一。農業上的豆類作物有大豆、花生、蠶豆、豌豆、赤豆、綠豆、豇豆、四季豆和扁豆等。該科植物的根部常有固氮作用的根瘤,是優良的綠肥和飼料作物,如苜蓿、紫雲英、田菁、三葉草、黃花草木樨、苕子等。藥用植物中有兒茶、決明、甘草、黃芪、葛、苦參、雞血藤等。有些種類的枝幹和樹皮常含有單寧、樹膠及染料,用於醫藥、印染及其他工業中,如黑荊、金合歡、阿拉伯樹膠、蘇木等。綠化造林樹種中有台灣相思、楹樹、鐵刀木、鳳凰木、格木、刺槐、槐、黃檀等,木材可供建築、家具、農具等用。田菁和瓜爾豆的種子膠還可配製成水基壓裂液,可增加含油地層的滲透性,從而提高油井的產量。

葉常綠或落葉,通常互生,稀對生,常為一回或二回羽狀複葉,少數為掌狀複葉或3小葉、單小葉,或單葉,罕可變為葉狀柄,葉具葉柄或無;托葉有或無,有時葉狀或變為棘刺。花兩性,稀單性,輻射對稱或兩側對稱,通常排成總狀花序、聚傘花序、穗狀花序、頭狀花序或圓錐花序;花被2輪;萼片(3-)5(6),分離或連合成管,有時二唇形,稀退化或消失;花瓣(0-)5(6),常與萼片的數目相等,稀較少或無,分離或連合成具花冠裂片的管,大小有時可不等,或有時構成蝶形花冠,近軸的(adaxil) 1片稱旗瓣,側生的2片稱翼瓣,遠軸的(abaxil) 2片常合生,稱龍骨瓣,遮蓋住雄蕊和雌蕊;雄蕊通常10枚,有時5枚或多數(含羞草亞科),分離或連合成管,單體或二體雄蕊,花葯2室,縱裂或有時孔裂,花粉單粒或常聯成複合花粉;雌蕊通常由單心皮所組成,稀較多且離生,子房上位,1室,基部常有柄或無,沿腹縫線具側膜胎座,呸珠2至多顆,懸垂或上升,排成互生的2列,為橫生、倒生或彎生的胚珠;花柱和柱頭單一,頂生。果為莢果,形狀種種,成熟後沿縫線開裂或不裂,或斷裂成含單粒種子的莢節;種子通常具革質或有時膜質的種皮,生於長短不等的珠柄上,有時由珠柄形成一多少肉質的假種皮,胚大,內胚乳無或極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