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斑鳩菊

大葉斑鳩菊

分布於雲南西部及中部以南地區、貴州、廣西(百包、田林、隆林等)、西藏(墨脫)。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緬甸、泰國、寮國、越南也有分布。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大葉斑鳩菊
大葉斑鳩菊大葉斑鳩菊

種拉丁名:Vernonia volkameriifolia (Wall.) DC.
種別名 :大葉雞菊花(雲南)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屬中文名:斑鳩菊屬
屬拉丁名:Vernonia
命名來源:[Prodr. 5: 32. 1836]
中國植物志:74:012
族中文名:斑鳩菊族
族拉丁名:Trib.Vernoniene Cass.
亞科中文名:管狀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CARDUOIDEAE KITAM.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小喬木,高5—8米。枝粗狀,圓柱形,被淡黃褐色絨毛;葉大,具短柄,倒卵形或倒卵狀楔形,稀長圓狀倒披針形,長15—40厘米,寬4—15厘米,頂端短尖或鈍,稀漸尖,基部楔狀漸狹,邊緣深波狀或具疏粗齒,稀近全緣,側脈12—17對,弧狀向邊緣,細脈網狀,葉脈在下面凸起,上面無毛或僅中脈被疏柔毛,下面沿脈被柔毛,具腺點,葉柄短寬,長10—18毫米,基部常擴大而成鞘狀,密被絨毛;頭狀花序多數,徑5--8毫米,具10—12個花,在莖枝頂端排列成長20-30厘米無葉的大復圓錐花序,下部分枝的圓錐花序長8—10厘米,花序軸被黃褐色密絨毛,無或有花序梗;總苞圓柱狀狹鐘形,寬5—6毫米;總苞片約5層,覆瓦狀,淡褐色或上端紫色,卵形或卵狀長圓形,漸尖,長3—6毫米,外層短而鈍,內層稍尖,背面及邊緣被柔毛或後多少脫毛;花托平,具窩孔;花淡紅色或淡紅紫色,花冠管狀,長7—8毫米,管部短,檐部狹鐘形,無毛,上端有5個線狀披針形裂片,裂片頂端外面有腺;瘦果長圓狀圓柱形,長3—4毫米,具10肋,肋間具腺或多少被微毛;冠毛淡白色或污白色,外層短,內層糙毛狀,長8—9毫米。花期10月至翌年4月。

產地分布

分布於雲南西部及中部以南地區、貴州、廣西(百包、田林、隆林等)、西藏(墨脫)。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緬甸、泰國、寮國、越南也有分布。生於海拔300一1600米的山谷灌叢或雜木林中。

藥材

Vernonia volkameriifolia (Wall.) DC
【藥 名】:大葉斑鳩菊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菊科植物大葉斑鳩菊的莖和根。
【功 效】:散風除濕,利水通淋。
【主 治】:用治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疼痛,治血淋、石淋等。
【性味歸經】:甘、淡、辛,平;腎、膀胱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9克。
【別 名】:大葉雞菊花、當毫溫(《新華本草綱要》)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廣西、貴州、雲南、西藏。
【考 證】: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中藥化學成分】:木質莖含a-香樹脂醇乙酸酯、羽扇豆醇乙酸酯(lupeol acetate)、無羈萜、表無羈萜醇、a-香樹脂醇、豆甾醇。

斑鳩菊屬植物

斑鳩菊屬(Vernonia Schreber),菊科、管狀花亞科、斑鳩菊族(Vernonieae Cass.)、斑鳩菊亞族植物,約1000種,主產熱帶地區。我國約30餘種,產西南至東南部和台灣。直立草本、木質藤本或喬木;葉互生,全緣或有齒缺;頭狀花序盤狀,同性,頂生或腋生,成傘房花序式或圓錐花序式排列;總苞約和小花等長或較短,總苞片數列,外面的較短;花全部兩性,花冠管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