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苞斑鳩菊

折苞斑鳩菊

折苞斑鳩菊(學名:Vernonia spirei)為菊科班鳩菊屬的植物。分布在寮國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廣西、貴州等地,生長於海拔1,000米至2,400米的地區,多生長在灌叢中、山坡草地或林緣,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藥品介紹

【藥 名】:折苞斑鳩菊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菊科植物折苞斑鳩菊的根和葉。
【功 效】:祛邪截瘧。
【主 治】:用於瘧疾偏熱者、高熱、寒戰、汗出、熱退身涼、發作有時、肢體煩疼、面紅目赤、便秘尿赤、脈洪數者。
【性味歸經】:辛,平。入肝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10天。
【別 名】:六月雪(《廣西藥用植物名錄》)、金沙斑鳩菊(《雲南種子植物名錄》)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廣西貴州雲南
【拉丁名】:Ver-nonia spirei Gandog

藥品考證

【考 證】:始載於《中國植物志》。

別名

金沙斑鳩菊(雲南)

形態特徵

折苞斑鳩菊 折苞斑鳩菊

多年生草本,高40——80厘米。莖直立,堅硬,基部徑達6毫米,分枝稀不分枝,具明顯棱條,被銹褐色短柔毛;葉硬質,厚紙質,具短柄,橢圓狀倒卵形或長圓狀披針形,稀倒披針形,長5—12厘米,寬2.5——4厘米,頂端短尖或漸尖,或有時鈍,基部稍狹或楔:慶漸狹,邊緣具疏細鋸齒或鋸齒,側脈5—7對,弧狀開展,細脈網狀,葉脈在下面凸起,上面暗綠色,稍粗糙,被基部疣狀短硬毛,下面或沿脈被短柔毛和銀白色腺點;葉柄長3—5毫米,被密柔毛;頭狀花序較大,徑1.5—2厘米,常單生於莖枝頂端和上部葉腋而排成總狀;

花序梗長3—9厘米,密被銹褐色柔毛,上部常具1—2個縮小的小葉;總苞圓錐狀或近球形,長10一15毫米,寬15—20毫米;總苞片約6層,覆瓦狀,極不等長,綠色或上部紅紫色,外層近鑽形,短,中層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頂端急狹成長3—5毫米向外反折的硬尖,背面及邊緣被黃色或淡黃褐色蛛絲狀長柔毛,內層線形,長10—12毫米,寬1.5毫米,頂端紅紫色,多少撕裂,具硬短尖,具寬乾膜質邊緣,背面被疏短柔毛;花托平,徑約5毫米,有具齒狀邊緣的窩孔;花多數,淡紅紫色,花冠管狀,長9—10毫米,外面具腺,向上部漸擴大,具5個線狀披針形裂片,裂片長3—4毫米,頂端具腺;瘦果長圓狀圓柱形,長約4毫米,具10條肋,肋間被貼短毛或多少具腺;冠毛淡黃褐色,外層少數短,內層糙毛狀,長約8毫米。花期9—11月。

資源分布

產於雲南西南部,南部至東南部(鳳慶、臨滄、雙江、景東、思茅、勐海、西疇、硯山、廣南等)、貴州(冊亨)、廣西(大瑤山)。也分布於寮國。生長於海拔1000—2400米的山坡草地,灌叢中或林緣。

本種提示

此種具較大的頭狀花序;總苞片上頂常紅紫色;頂端急狹成長或短,且常外折的硬尖,容易識別。Handel-Mazzetti據Maire采自雲南東北部的標本發表的V.StibaliaeHand.-Mazz·,其原始記載與本種的特徵相吻合,故給以合併。此外,Handel-Mazzetti1937,曾將SerratUradarrisiiLév1.列入V.Silhetensis(DC.)Hand.·Mazz.作為後者的異名,雖然該種的模式標本未見到,但據Léveille對該種的原始記載:“此植物頭狀花序單生於枝頂端,具葉質的總苞片,外層較短而寬,頂端漸尖且反折,內層較狹長,頂端漸尖;總苞基郵被長柔毛,下部常具2個縮小的葉狀的苞片”等特徵,與本種基本吻合,產地也相同,因此,我們認為應將其移隸於本種,作為本種的另一異名為宜。
參考文獻:VernoniaspireiCandog·inBull.Soc.Bot.Fr.54:194.1907;Gagnep.InLecomte,F1.Gén.Ind.·Chin.3:481.1924.————VernoniaStibaliaeHand.·Mazz·,Symb.Sin.7:1084.1936.Syn.Nov.——SerratuladarrisiiLévl.InFed·de,Repert.Sp·Nov。11:305.1912.Syn.Nov.
本屬概述:Linn.,Sp.P1.836.1753;Benth.EtHook.F·,Gen.P1.2:224.1873;O.Hoffm.InEngl.EtPrantl·,Pflanzenf.IV.5:123.1889.直立草本,葉互生,具鋸齒或全緣,羽狀脈。頭狀花序小,有多數同形的花,排列成疏傘房花序;總苞鍾狀或半球形;總苞片多層,覆瓦狀排列,近葉質,具乾膜質邊緣,外層較短;花托平或稍凸起,無托毛。全部為結實的兩性花,花冠管狀、淡紫色或淡紅色,管部細,檐部鍾狀,上端5齒裂;花葯頂端稍尖,基部有鈍或圓形的耳;花柱分枝

本族概述:

Cass.InBull.Sc.Soc.phil.4:66.1817;DC.Prodr.5:9.1836;O.Hoffm.InEngl.U.Prantl.,Pflanzenfam.IV5:120.1894.———VernoniaceaeBenth.EtHook.F.,Gen.P1.2:165,169.1873.草本,灌木,或稀喬木。葉互生,全緣或有鋸齒。頭狀花序盤狀,有同形的管狀花;總苞片通常多層,或稀2層,覆瓦狀排列,草質,乾膜質或革質,外層漸短;花托平或稍凸起,無毛或多少流蘇狀;花兩性,全部結果實,花冠管狀,紫色,淡紅紫或白色,極少金黃色,檐部鍾狀,具5裂片;花葯頂端有附片,基部2淺裂,耳形,尖銳,或戟形,稀具尾;花柱分枝通常細長,頂端鑽形或尖,外面被微毛,無附器;瘦果圓柱形或稍扁壓,具5-10條肋,或具4-5棱;冠毛毛片狀或膜片狀,1或2,稀無冠毛。本族分兩個亞族,即斑鳩菊亞族Subtrib.VernoninaeO.Hoffm,和地膽草亞族Subtrib.Lychnophorinae,O.Hoffm,本族在我國有5個屬,分別隸於上述兩個亞族。

亞科概述

Kitam.inMem.Coll.SC.KyotoImp·Univ.Ser.B.12:5.1937.——Tubulifl0raeDC.,Prodr.5:8.1836;Endlicher,Gen.P1.356.1838;O.Hoffm.InEngl.U.Prantl.,Pflanzenfam.IV.5:118.1894.頭狀花序全部為同形兩性的管狀花,或有異形的小花,中央花非舌狀;植物無乳汁。
本科概述:草本、亞灌木或灌木,稀為喬木。有時有乳汁管或樹脂道。葉通常互生,稀對生或輪生,全緣或具齒或分裂,無托葉,或有時葉柄基部擴大成托葉狀;花兩性或單性,極少有單性異株,整齊或左右對稱,五基數,少數或多數密集成頭狀花序或為短穗狀花序,為1層或多層總苞片組成的總苞所圍繞;頭狀花序單生或數個至多數排列成總狀、聚傘狀、傘房狀或圓錐狀;花序托平或凸起,具窩孔或無窩孔,無毛或有毛;具托片或無托片;萼片不發育,通常形成鱗片狀、剛毛狀或毛狀的冠毛;花冠常輻射對稱,管狀,或左右對稱,兩唇形,或舌狀;頭狀花序盤狀或輻射狀,有同形的小花,全部為管狀花或舌狀花,或有異形小花,即外圍為雌花,舌狀,中央為兩性的管狀花;雄蕊4—5個,著生於花冠管上,花葯內向,合生成筒狀,基部鈍,銳尖,戟形或具尾;花柱上端兩裂,花柱分枝上端有附器或無附器;子房下位,合生心皮2枚,l室,具1個直立的胚珠;果為不開裂的瘦果;種子無胚乳,具2個,稀1個子葉。本科約有1000屬,25000—30000種,廣布於全世界,熱帶較少。我國約200餘屬,2000多種,產於全國各地。菊科種類繁多,許多種類富於經濟價值,如萵苣、萵筍、茼蒿、菊芋等作蔬菜;向日葵、小葵子、蒼耳的種子可榨油,供食用或工業用;橡膠草和銀膠菊可提取橡膠;艾納香可蒸餾製取冰片;紅花或白花除蟲菊為著名的殺蟲劑;澤蘭、紫菀鏇復花天名精、茵陳蒿、艾、白朮、蒼朮、牛蒡、紅花、蒲公英等為重要的藥用植物;此外,菊、翠菊大麗菊金光菊金雞菊以及許多種類,花美麗鮮艷供觀賞,全世界各地庭園均有栽培。按照頭狀花序中小花的構造以及植物有無乳汁等特徵,本科分為兩個亞科和13個族。本卷內容包括管狀花亞科CarduoideaeKitam.的斑鳩菊族Vernonieae、澤蘭族Eupatorieae和紫菀族Astereae,38個屬,共260餘種。

斑鳩菊屬植物

斑鳩菊屬(Vernonia Schreber),菊科、管狀花亞科、斑鳩菊族(Vernonieae Cass.)、斑鳩菊亞族植物,約1000種,主產熱帶地區。我國約30餘種,產西南至東南部和台灣。直立草本、木質藤本或喬木;葉互生,全緣或有齒缺;頭狀花序盤狀,同性,頂生或腋生,成傘房花序式或圓錐花序式排列;總苞約和小花等長或較短,總苞片數列,外面的較短;花全部兩性,花冠管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