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斑鳩菊

南川斑鳩菊

南川斑鳩菊(學名:Vernonia bockiana)為菊科班鳩菊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的四川、貴州、雲南等地,生長於海拔500米至1,300米的地區,多生長於灌叢、山坡開曠處以及林緣,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南川斑鳩菊(學名:Vernoniabockiana)為菊科班鳩菊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灌木,或小喬木,高3—6米。枝圓柱形,具細條紋,被灰色或淡黃褐色密絨毛;葉具長柄,膜質或薄紙質,長圓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橢圓形,稀卵狀披針形,長(8)12—22厘米,寬3—8.5厘米,頂端漸尖或長漸尖,有時具小尖頭,基部楔狀尖,邊緣具不明顯波狀細齒,波狀或近全緣,側脈10一13對,弧狀向邊緣,細脈網狀,葉脈在下面明顯凸起,上面暗綠色,稍粗糙,具乳頭狀突起,下面被灰色柔毛和銀白色腺點;葉柄粗壯,長1.2—2.5厘米,密被灰色或淡黃褐色絨毛;頭狀花序多數,徑6—8毫米,具8一12個花,在枝端或上部葉腋排列成寬10—20厘米的疏復傘房花序花序梗長5一lo毫米,被灰色絨毛;總苞近球形或半球形,長和寬4—6毫米,總苞片5層,革質,卵狀長圓形或長圓狀倒卵形,稀匙形,頂端鈍,具暗褐色或紫紅色增厚的小尖,背面被白色絹毛,外層短,內層長4—5毫米,寬1.5毫米;花托多少凸起,具小窩孔;花淡紅紫色,花冠管狀,長7毫米,具腺,向上部稍擴大,裂片線狀披針形,頂端外面具腺;瘦果近圓柱形,淡黃褐色,長3.5—4毫米,腹面具3條肋,背面多少凸起,無毛或近無毛,具腺;冠毛白色,外層短,內層糙毛狀,與花冠等長。花期7一ll月。

南川斑鳩菊南川斑鳩菊

產地分布

南川斑鳩菊產於四川(馬邊、屏山、蘆山、雅安、峨眉、樂山、昭覺、江油、巴縣、榮經、布拖、雷波、灌縣、彭水、南川等)、貴州西北部(赤水、仁懷、郎岱等)、雲南東北部(巧家)。

生長習性

南川斑鳩菊生於山坡開曠處,灌叢或林緣,海拔500——1300米。

斑鳩菊屬植物

斑鳩菊屬(Vernonia Schreber),菊科、管狀花亞科、斑鳩菊族(Vernonieae Cass.)、斑鳩菊亞族植物,約1000種,主產熱帶地區。我國約30餘種,產西南至東南部和台灣。直立草本、木質藤本或喬木;葉互生,全緣或有齒缺;頭狀花序盤狀,同性,頂生或腋生,成傘房花序式或圓錐花序式排列;總苞約和小花等長或較短,總苞片數列,外面的較短;花全部兩性,花冠管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