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千斤拔根[大葉千斤拔根]

大葉千斤拔根[大葉千斤拔根]
大葉千斤拔根[大葉千斤拔根]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葉千斤拔Flemingia macrophylla (Willd.) Prain。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直立灌木,高0.8-2.5米。幼枝有明顯縱棱,密被緊貼絲質柔毛。

葉具指狀3小葉:托葉大,披針形,長可達2厘米,先端長尖,被短柔毛,具腺紋,常早落;葉柄長3-6厘米,具狹翅,被毛與幼枝同;小葉紙質或薄革質,頂生小葉寬披針形至橢圓形,長8-15厘米,寬4-7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基出脈3,兩面除沿脈上被緊貼的柔毛外,通常無毛,下面被黑褐色小腺點,側生小葉稍小,偏斜,基部一側圓形,另一側楔形;基出脈2-3;小葉柄長2-5毫米,密被毛。

總狀花序常數個聚生於葉腋,長3-8厘米,常無總梗;花多而密集;花梗極短;花萼鍾狀,長6-8毫米,被絲質短柔毛,裂齒線狀披針形,較萼管長1倍,下部一枚最長,花序軸、苞片、花梗均密被灰色至灰褐色柔毛;花冠紫紅色,稍長於萼,旗瓣長橢圓形,具短瓣柄及2耳,翼瓣狹橢圓形,一側略具耳,瓣柄纖細,龍骨瓣長橢圓形,先端微彎,基部具長瓣柄和一側具耳;雄蕊二體;子房橢圓形,被絲質毛,花柱纖細。

大葉千斤拔根 大葉千斤拔根

莢果橢圓形,長1-1.6厘米,寬7-9毫米,褐色,略被短柔毛,先端具小尖喙;種子1-2顆,球形光亮黑色。花期6-9月,果期10-12。

生長環境

常生長於曠野草地上或灌叢中,山谷路旁和疏林陽處亦有生長,海拔200-1500米。

分布範圍

產雲南、貴州、四川、江西、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印度、孟加拉、緬甸、寮國、越南、高棉、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亦有分布。

主要價值

中文名 大葉千斤拔根(《貴州民間藥物》)

大葉千斤拔根植物形態-大葉千斤拔 大葉千斤拔根植物形態-大葉千斤拔

【異名】天根不倒(《貴州民間藥物》),千斤紅(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豆科植物大葉千斤拔的根。

【採集】秋季採收。

【性味】《貴州民間藥物》:"性溫,味甘。"

【功用主治】祛風濕,活血脈,強筋骨。治風濕骨痛,腰肌勞損,偏癱,陽痿。

①《貴州民間藥物》:"治腎虛陽痿,泡酒服。"

②《廣西藥植名錄》:"祛風活血。治風濕骨痛,瘡疥。"

③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舒筋活絡,強腰壯骨。治腰肌勞損,偏癱痿痹,氣虛腳腫,勞傷久咳,咽喉腫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兩;或浸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