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狂草

大狂草

大狂草,是中國草書章、今、狂三書體之後產生的第四種草書體。是狂草的升華。大狂草書體系中國當代大狂草書法家黃其錦先生於2015年10月創立。

來源

大狂草書體是在唐楷王羲之行草、張旭懷素狂草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第四種草書體。創始人歷時50年,經歷了先楷後行再草(今草)到狂最後大狂的過程。前35年,即1964年-2000年,初臨唐楷顏柳之體,漸習晉代羲之行草,廣涉古人碑帖。
大狂草書法作品《易經乾坤卦象辭》大狂草書法作品《易經乾坤卦象辭》

書法從唐入晉,經常披星戴月習貼不輟、通宵達旦廣涉各家,廢寢忘食苦思真諦,苦練楷、行書體之功性;後15年,即2000年-2015年。書法由晉返唐,矢志草書。於南京、北京書齋專心研習唐代草聖張旭、懷素之狂草墨跡;研習秦漢晉唐李斯蕭何崔瑗蔡邕鍾繇索靖衛鑠王羲之孫過庭張旭顏真卿懷素張懷瓘等人之筆法經典;同時遊覽名山大川,感悟自然。在吸取晉代書聖王羲之、唐代草聖張旭、懷素筆法之精髓的同時,潛心學習《易經》、佛教《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道教《道德經》和《武經七書》,於2015年10月創立了繼中國草書章、今、狂三體之後的第四種草書體—大狂草。

特點

大狂草書體在狂草前加了一個大字,是因大狂草在中國書法史上首次將陰陽五行同時引入書法,取形於五行,取勢於陰陽。

大狂草書法作品《心經》大狂草書法作品《心經》

特點有三。一大:一線貫穿陰陽,體現五行,書法自然,氣勢宏大。如《晉·陸機·文賦》所云“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二狂:勢若奔蛇走虺驚天地,聲如驟雨旋風泣鬼神。橫如大梁豎如立柱堅固挺拔、撇如長槍捺如利劍氣勢如虹,點如高山墜石轉如鐵劃銀鉤,大開大合、疾速駭人、詭奇怪狀翻合宜;三無:如天之三寶日月星無常體,地之三寶水火風無常形,人之三寶精氣神無常態。總體是陰陽平衡、剛柔相濟、正斜有態、曲直有形、詭奇怪狀、縱橫有象、氣勢雄健。具有強大的視覺衝擊力。

創新

大狂草書體於中國草書有四項創新,將唐代草聖張旭、懷素的狂草書體升華為理性的、非酒能發的可以揣摩的大狂草;使狂草從偶然到必然,從此不再神秘。大狂草的主要奉獻,是將狂草從必然王國引入自由王國的領域。

大狂草書法作品《大狂草書理》大狂草書法作品《大狂草書理》

四項創新

一是大狂草書體首次將中國傳統文化的先天八卦、陰陽平衡、五行生剋制化的理念融進作書意境、融進筆法、身法、步法。同時,融入兵聖孫武十三篇有關理念以補充大狂草書體的形勢,使書體的形、態、氣、勢、布局成了合符自然的具有陰陽雙面的書法;
二是克服了自宋以來草書陰柔斜曲而缺陽剛正直的單面書寫弊端,變單面只陰不陽的書寫方式為雙面有陰有陽的書寫方式。即:既有陰柔斜曲,又有陽剛正直,渾然天成;
三是變草聖張旭、懷素原本非理性、偶然、因酒而發、神秘而不可揣摩的狂草為理性、必然、非酒能發、能夠揣摩的不神秘的大狂草。為人類展示了中國字的神奇、雄偉、壯觀,展示大自然景象多姿多采,展示書體與人世間各類詩文的精氣神意如出一轍;
四是運用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的原理首創了一種弓步、虛步、配合蓮花步、歇步(歇步只在壁書時配合弓步採用)進行運筆的《書道健體強身運筆步法》。

大狂草書法作品 大狂草書法作品

大狂草的運筆手法、步法獨闢蹊徑、史無前例。五十年的運筆生涯,形成了大狂草在不同空間、不同情態、不同環境下的史無前例的運筆方式。紙置頭頂懸空大草時,採用手握筆桿兩指(母食指)夾筆的肩腕懸空齊運法;紙置牆壁、地面或紙立面懸空揮毫時,運用三指(母食中指)夾筆的肩肘腕指懸空共運法;紙置桌面或紙在平面懸空狂草時,採取傳統懸肘五指執筆的指腕肘同運法;書寫單字二米以上時,雙手持桿肩腕肘運筆。長期大筆小筆、長桿短桿、大字小字執運筆在筆桿頂部最端處,鍛造了雄健的筆法功底,結合其獨創的《書道健體強身運筆步法》,使心智與靈魂融合的大狂草在書寫時既能疾速如電又能遲重兼施。勢若奔蛇走虺驚天地,聲如驟雨旋風泣鬼神。
大狂草書體的理論基礎是黃其錦(一冰)撰寫的《論中國草書溯源與發展》《論大狂草》兩篇巨型書論。兩論由《中國網》《中共中央宣傳部委託新華通訊社主辦半月談網》《央視網》《中華網》《祖國網》《搜狐網》等眾多重點網站發布,被《中華文本庫》《百度文庫》《三億文庫》收藏,得到書畫藝術界普遍好評。
大狂草書體的實質,是書法自然(讀法是:“書·法·自然”,而非“書法·自然”。其中“法”字為動詞,意為效法、遵循。意思也就是以自身的法自然之書道為原則,自由而不受約束),生於陰陽、形在五行、成於大道。大狂草書體的產生使迄今1200多年一直神秘、不可揣摩的狂草從必然王國走進了自由王國。

評價

1.中國當代教育藝術泰斗、共和國演講大師、國學大師、著名書法家李燕傑先生主辦的國家一級刊物--2015年第11期《教育藝術》封面人物介紹中發布:
一冰七歲習書,潛心五十載之學習、實踐、研究、比較,將晉代書聖王羲之行草書體和唐代草聖張旭、懷素狂草筆法之精髓融為一體。在古今草書三體章、今、狂基礎上,發展升華、創立了一種新的、體現時代藝術氣息的大狂草書法。特點是一大:一線貫穿陰陽,體現五行,書法自然,氣勢宏大。如《晉·陸機·文賦》所云“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二狂:勢若奔蛇走虺驚天地,聲如驟雨旋風泣鬼神。橫如大梁豎如立柱堅固挺拔、撇如長槍捺如利劍氣勢如虹,點如高山墜石轉如鐵劃銀鉤,大開大合、疾速駭人、詭奇怪狀翻合宜。一冰大狂草書法藝術的誕生,改變了中國自宋以來草書只柔不剛、只曲不直、只圓不方、只陰不陽的柔、曲、圓、陰書寫方式,為人類展示了剛柔相濟、陰陽平衡、氣勢雄健、八面出鋒的大狂草書寫方法。
2.原《中國文化報》副社長、《藝術市場》雜誌社社長、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協會員、中國書畫藝術委員會常務理事楊開金先生在《中國名山大川詩書錦集》序言中撰文:
“子藝與一冰先生《中國名山大川詩書錦集》三山五嶽藝冰情緣首集作品即將出版。欣讀書稿,愛不釋手。其形式獨特新穎,內容豐富多彩;既富古韻,更見於創新,可謂珠聯璧合,相得益彰。二位先生之所以奉獻出精品力作,源於他們的高深學識與藝術修養,源於他們對祖國名山大川的真情熱愛和深遂理解,源於他們對藝術的尊重和摯著的追求。特撰聯:冰寫狂草圖文並茂益讀者,藝結善緣詩書同源揚國風”。又云:“一冰筆耕五十載,將東晉書聖王羲之行草書體和唐代草聖張旭、懷素筆法之精髓融為一體,感悟自然,創立了中國草書的第四種書寫方式——大狂草。從而改變了草書陰柔圓曲之形態、重現了中華草書陽剛正直之氣勢;為人類展示了陰陽平衡、剛柔相濟、八面出鋒、氣勢雄健的體現時代氣息的大狂草書寫方法”。“讀完錦集,無形中被一冰筆下走龍蛇,滿紙枝枯藤的大狂草所驚嘆。更被子藝胸中淡雲薄霧,青山綠水的絕美詩文所震撼”。
3.中國書畫月報、收藏藝術報主編楊子藝先生詩讚一冰大狂草:
一株獨秀大狂草,八面出鋒渾天成。
自古書體無陳規,冰得妙法自然生。
釋道儒理融一體,獨闢蹊徑用筆耕。
春華秋實結碩果,承前啟後精氣神。
4.第一任中國書協中央國家機關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第三、四屆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祥隸創始人王祥之先生和歷任中國楹聯學會秘書長、副會長、全國聯壇十秀、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行書大家王慶新先生均為大狂草書體題聯:
一枝獨秀海納百川龍飛四海大狂草,
八面出鋒天容萬物鳳舞九天自然成。
5.聯合國教科文衛專家組成員,東坡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總參伊闕書畫院執行院長、上世紀九十年代中由啟功大師恩賜雅號——揚州九怪的宋草人先生為大狂草撰寫楹聯:
冰書狂草熔古鑄今開新境,
藝結情緣清風攜詩繪藍圖。
6.中國高古玉聯合研究會會長武振起先生贊一冰大狂草詩云:
書壇一冰緣墨痴,師古創新得神韻。
苦耕狂草日臨池,妙墨獨秀自成蔭。
揮毫行筆紙生煙,勢若長虹氣清新。
天成體法書大狂,橫空凌駕貫古今。
讀一冰先生書法大狂草、一覺耳目清新、實為神品。自唐人張旭、懷素狂草之後繼者一冰先生大狂草、可謂承前啟後、獨闢蹊徑、自成一家。

五體書頌

五體書頌五體書頌

倉頡造字原自然,書道興起始象形。
篆隸楷行草五體,一成書體歸五行。
篆水隸土楷為木,行金草火五德臨。
眾法歸宗本是一,一生兩線陰陽儀。
陰陽貫穿五體勢,絢麗多姿象彩雲。
昔時書體各有宗,篆體李斯隸邈秦。
章草史游今張芝,楷體鍾繇德升行。
羲之行草貫古今,旭素狂草世代臨。
一冰丙申之夏賦於北京西山
大狂草書體創始人簡介:黃其錦(麒錦),字一冰,號南陽居士。1957年1月生,福建省上杭縣人,廈門大學政管專業畢業。中國當代大狂草書法家。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會員。全國名人書畫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華教育藝術家協會理事、首師大青年教育藝術研究所特聘書法教授、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國國粹書畫藝術研究院藝術顧問、中華鐵道書畫院理事、《中華易經大全》編委會專家、國際易學高級策劃師、全國首屆百名優秀環境藝術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