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漆器製作技藝

大方漆器製作技藝

大方漆器製作始於東漢年間,彝族先民常以生漆塗髹馬鞍、箭筒等物品

大方縣位於黔西北畢節地區中部,面積3544.7平方公里,人口97萬,城區有326、321國道,貴畢高等級公路橫穿,氣候溫暖濕潤,適宜漆樹的生長,生漆資源豐富、質量優異,是我國六大產漆縣之一。

大方漆器製作歷史

史載,大方漆器製作始於東漢年間,彝族先民常以生漆塗髹馬鞍、箭筒等物品,進而以牛皮製成胎坯,用生漆塗髹,製成酒、乳、茶具等革器,明洪武年間形成了一套以皮胎漆器為主的漆器製作工藝,成為了地方特色產品,向朝廷進貢,並有了木胎製品。清代,《乾隆通志》載:“黔之革器以大定(大方)為最佳”,大方皮胎漆器成為全國特色,並獨創了”隱紋”裝飾技法,道光年間,家庭作坊遍及大街小巷,有“漆城”之稱;光緒年間,漆器生產由家庭作坊開始向手工業工場發展;1915年大方漆器在巴拿馬博覽會上獲“銀質獎章”;1958年組建國營大方漆器廠,開始製作麻布脫胎漆器;1979年大方漆器獲“省優質獎”稱號,1986年獲“黃果樹杯”獎,現國營漆器廠停業,只剩一家私營企業和兩家私營作坊,舉步唯艱,傳承困難。
大方漆器製作工藝獨特,製作要求高,其工藝流程繁雜,主要有、制漆、胎胚、灰地、漆地、裝飾五大工藝,50多道工序,82道生產環節,產品做工精細,品種齊全,造型生動。
大方漆器製作歷經千載的演變發展和完善,形成具有獨特的製作和濃郁的地方民族特色藝術風姿,滲透著地方民族文化藝術的內涵,它記載著歷史的興衰,集較高的欣賞價值、實用價值、藝術價值於一身,被列為“貴州三寶”之一,閃耀著中國文化藝術的光芒!

大方地理環境與漆器資源

大方縣位於黔西北畢節地區中部,烏江支流六衝河北岸,大婁山西端,黔西高原與黔中山原過渡地帶。地處東徑105°15′47″~106°08′04″,北緯26°50′02″~27°36′04″之間。東西長86.2公里,南北寬85.2公里,東與黔西毗鄰,東北與金沙相連,南以六圭河與織金交界,西南與納雍隔河相望,西部與畢節接壤。土地總面積3544.7平方公里,占貴州省土地總面積2%,其中山地占96.76%,平地占3.24%,海拔最高2325米,最低708.8米,大部份地區在1400-1900米之間。
大方縣是黔西北交通樞紐,內有326.321國道、貴畢高等級公路橫貫其間,大方至四川納溪的山嶺重丘區,二級公路將大方縣與四川省聯結,交通極為便利。
縣境地處黔西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屬中山地貌類型。全縣山巒重疊,切割較深,溝壑縱橫,地貌破碎,地形多樣,山地、坡地、丘陵、窪地、盆地(小壩子),河谷交錯分布。氣候為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溫為11.8℃,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夏短冬長,春秋相近,雨霧日多,適宜漆樹生長,大方生漆質地優良,尤其是生長在油沙地的漆樹所產生漆質地更好。

大方漆器的特色

大方漆器,歷史悠久,馳名中外。東漢年間,彝族同胞就常以大方優質生漆塗髹皮胄、馬鞍、箭筒等物品,後以水牛皮為胎坯,用色調漆塗髹,製成酒、乳、茶具等革器。明洪武年間,水西彝族女政治家,攝貴州宣慰使奢香,把大方土漆研製的“朱漆”作為貢品上貢。明帝朱元璋以來,大方漆器工藝有了很大的提高,縣境民間髹漆藝人在革器基礎上發展提高,形成一套更為實現器皿藝術效果和實用價值的漆器工藝,開始製作皮胎漆器。胎料用牛馬羊皮,灰地、漆地工藝更為完善,裝飾具有鏤嵌填漆等技法,增多了異禽怪獸紋樣,器形品種也有增加,並有了木胎製品。
明清兩代大方漆器生產已相當發達,以城鎮手工業生產為主,技藝進一步提高 。從“乾隆通志”就曾記載“黔之革器以大定為最佳”,大方漆器已開始銷往境外,大方皮胎漆器成為全國特色,與北京雕漆,山西雲雕,甘肅填彩、四川推光雕漆,福州脫胎漆器齊名於世,並在國內獨創了具有深淺變化自然,淡雅含蓄,古樸別致藝術風格的隱紋裝飾技法。道光年間,漆器家庭作坊遍及大街小巷,有“漆半城”之稱。光緒年間,漆器生產由家庭作坊開始向手工業工場發展。
民國初期,漆器手工業工場增多,民國4年(1915),美國慶祝巴拿馬運河開通在舊金山召開的國際博覽會上,大方漆器與揚州漆器雙雙獲獎。民國27年,張伯卿經辦的“寶光齋”所產皮胎漆葫蘆,獲國民政府實業部獎狀。抗戰勝利後,內戰爆發,通貨膨帳,市場蕭條,漆器生產逐漸衰落,但從未停止過。
解放後,人民政府對漆器生產採取挽救、扶持和發展措施,從業人員納入手工業合作組織,後轉為地方國營企業,拔給資金培訓人員,增添廠房設備,大方漆器生產得以恢復發展,產品外銷日本、美國、比利時、新加坡等國。1979年大方皮胎、脫胎漆器獲省優產品稱號。
改革開放以來,大方漆器改進產品造型,調整產品結構。1985年,大方脫胎漆器被評為優秀旅遊產品,1986年獲省“黃果樹杯”獎。全國政協副主席錢偉長於1988年12月到大方漆器廠視察,為漆器廠作了“發揚有民族風韻絢麗多彩的工藝傳統”的題詞。

大方漆器製作工藝

大方漆器生產有制漆、胎坯、灰地、漆地、裝飾五大工藝,50多道工序,82道生產環節,多種製作和技藝。
一、制漆
收割生漆,將生漆加桐油盛於鐵鍋中,放置於炭火上熬制,去其雜質,掌握好火候,製作成成品漆,解放前,僅具有製作朱色、黃色漆和推光漆等幾種技藝。解放後,引進透明漆技藝,增加產品亮度,並逐步發展製作,赤、藍、綠、紫等深色漆和各種淺色漆的技藝,產品色澤更為絢麗多彩。
二、胎坯
即器皿的成型工序。包括按照設計捏塑造成、脫胎成形等環節。器皿成形的好壞,胎料及製作方法起決定作用。
三、灰地:即固型整形工序。包括上粗、細灰、搪灰、修削等環節。要求器皿達到方園規正,縫口密合,鬆緊適度而不變形。
四、漆地:即器物面上的髹飾等藝術加工的工序。包括上漆打底、重漆、清灰、面漆以及平磨、推光等環節。生產周期較長,生產條件要求高。需在恆溫恆濕、防塵車間進行,要求揩光黑盧滑光瑩,退光敦樸古色、明光細潤光滑。
五、裝飾:即以紋樣,色彩來增加器物美觀的工序。裝飾即修飾、點綴、美化。在紋樣、題材的選擇上。考慮與漆質的關係,注重發揮材質美。按不同材料的質地,分別採用不同的裝飾手法,達到一定的裝飾效果。
六、品種門類
大方漆器的品種門類,是按工藝、用料的特徵來劃分,共有八門十四類五十五個品種。
1、質色門—素麵器類:①黑髹 ②朱髹
2、罩明門—罩漆類:①罩黃髹罩朱髹罩金髹
3、嵌隱門—嵌色類:①五彩嵌花 ②磨漆畫
隱紋類:①黃隱紋 ②銀隱紋③嵌隱紋
4、描飾門—描金類:①黑地描金②描金著色③色地描金
描假金類:①色地描金著色②朱地黑漆描金
③黑地描金著色罩漆
④朱地描金罩漆
描漆類:①黑理鉤描漆②平塗彩繪③薄塗彩繪
5、填嵌門—填漆類:①鏤嵌填漆②斑紋填漆③漆紋填漆
彰髹類:①赤寶砂②綠寶砂③蘭寶砂
④紫寶砂⑤寶砂描彩⑥寶砂描金
⑦寶砂嵌銀⑧寶砂嵌色片⑨變塗
嵌片類:①台花②台花著色③印錦④嵌色片
⑤嵌蛋殼⑥嵌螺鈿⑦嵌金銀片
6、堆起門—堆漆類:①黑地色漆堆漆②色地色漆堆漆
③金銀地變色堆漆④乾著色堆漆
⑤隱地描金
7、釒倉 劃門—釒倉 劃類:①釒倉 金②釒倉 彩
8、復飾門—寶砂地諸飾類:①寶砂地嵌片著色
②寶濤地堆漆描金
③寶砂地撒粉研繪
④寶砂地描金著色
⑤寶砂地占花著色
斑紋地飾類:①斑紋地嵌片著色
②斑紋地描金著色
③斑紋地④斑紋地複色堆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