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豔后》

《大宋豔后》

《大宋豔后》,作者:趙國興,張志宏,長江文藝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本書講敘了北宋年間一個平民皇后的動人故事,而且真實地演繹了歷史,描繪了北宋第三個皇帝宋真宗朝代平定西部叛亂、抗遼的博大戰爭畫面,揭示了大宋後宮爭奪帝位、後位的生死相搏、風詭雲譎的鬥爭秘史。

基本信息

《大宋豔后》大宋豔后

本書講敘了北宋年間一個平民皇后的動人故事,而且真實地演繹了歷史,描繪了北宋第三個皇帝宋真宗朝代平定西部叛亂、抗遼的博大戰爭畫面,揭示了大宋後宮爭奪帝位、後位的生死相搏、風詭雲譎的鬥爭秘史,成功地塑造了呂端、寇準、范仲淹、歐陽修等一批著名歷史人物形象,謳歌了鮮為人知的北宋鹹平盛世的教育改革、吏治改革。三部曲《大宋豔后》內容豐富,描寫精當,既有政權鬥爭、軍事較量大起大落的雄闊場面,又有後宮宮闈勾心鬥角、兩鬢廝磨的細膩入神愛情描寫,兩者互相聯貫,融為一體,是該部小說不同於皇帝小說的顯著特色。

圖書簡介

(圖)劉娥劉娥

作者:趙國興張志宏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ISBN:7535433413

印次:1

紙張:膠版紙出版日期:2006-9-1

字數:1402000

版次:1

還原歷史,塑造一代平民賢良皇后,是作者創作的初衷,也是該書的亮點。長期以來,我國民間戲劇舞台上流行著《狸貓換太子》 、《包公斷案》等歷史劇目,將北宋皇后劉娥(字懿仙)描繪成一個殘害李娘娘的居心惡毒的人物,包公堅持正義,審理此案,成為民間美談。實則包文拯並非宋真宗朝人,可謂戲說或笑談,而貌美且賢慧的劉娥遭到一些文人墨客的非議,則成為積壓了千年的一樁歷史冤案。作者趙國興夫婦查閱《宋史》,翻閱了大量歷史資料,明了箇中原委,數年來漚心瀝血,伏案創作了這部小說,還原了劉娥的歷史真面目,可謂見義勇為,精神可嘉。

內容提要

(圖)《大宋豔后》劉娥

《大宋豔后》又名《大宋真宗皇后》 ,該書以歷史事實為依據,在波瀾壯闊的北宋初期的歷史大背景下,描寫了西蜀美姬劉懿仙歷經磨難,與宋太宗第三個王子趙元侃相識、相戀,最終協助他登上皇帝寶座的動人故事。宋真宗皇后劉懿仙是一個不同於西漢呂后、唐朝武則天及清朝慈禧的的一個善良賢達的皇后。劉懿仙年輕時作為趙元侃(即宋真宗)的上室情婦,十三年來以其美色、智慧和果敢翊助趙元侃從藝痴和淫樂中解脫出來,由萎靡不振、不求進取而意氣風發、胸懷大志,在諸皇子中漸露鋒芒,屢有作為,以至於在持久反覆而殘酷的“競儲”大戰中,挫敗了不可一世的二十八太保周王趙元儼。在放心太子另立的危急關頭,在宰相呂端的配合下,粉碎了閹奸王繼恩、國舅李繼勛等人的陰謀,終於登大寶繼大統,於宋太宗的靈前即皇帝位。

縱觀《大宋豔后》三部曲,全書平實開篇,中道矛盾迭起,環環相扣,結構十分嚴謹,充滿戲劇性,敘事生動細膩,有聲有色,語言雖半文半白,但仍以白話為主,讀來亦覺得流暢,令人回味不已。應該說,這是作者匠心獨運之作,為我國北宋長篇帝後小說填補了一項空白,且還原了歷史,塑造了一代平民賢良皇后的形象,可謂功莫大焉!此前,千百年來,國人尚知西漢呂后、大唐武則天、大清慈禧太后,以為此三人為中國女中豪傑,但知其長,莫知其短,或雖知其短,巧掩其過。觀《大宋豔后》劉娥,不僅美若西施,且賢慧善良,總攬朝綱而不改朝換代,雖武則天亦莫能與之比,何況呂雉、慈禧二人,能與之相較乎?更何況,劉娥乃宋真宗朝鹹平盛世的真正締造者,此三女子能與之比乎?依筆者觀之,泱泱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歷代后妃數以千計,但賢德者了了無幾。真實地塑造一代平民賢良皇后,將其事跡披露於世,啟發後人嚮往賢良,倡揚文明是作者的真知灼見,良苦用心。僅憑此一點,足令許多歷史小說家汗顏,望其項背而莫能及。

總之,《大宋豔后》是一部容悲劇、喜劇於一體,寓壯美、優美於一爐的棄惡揚善小說,無論戲劇性、可讀性、傳奇性均極強,可圈可點之處甚多,不僅為讀者揭開了北宋鹹平盛世內幕的神秘面紗,而且讓讀者從中領略到許多人間的真善美,讀後如沐春風,如飲甘霖,快意盎然。

圖書構成

該書第一部《鳳歌龍吟》,描寫了北宋白馬王子——宋太宗的第三子趙元侃邂逅流落京師的青樓女子劉娥,兩人相知相愛的傳奇經歷。趙元侃將美貌的劉娥接進王府,劉娥後遭太宗排斥,被迫出走,趙元侃不忍,密使人在王府後花園建造一座別宅,將劉娥安排其中,兩人繼續瞞著宋太宗密相往來。歲月悠悠,金屋藏嬌,一晃十三載。十三年里,趙元侃遵父皇之命娶潘美之女潘氏,潘氏亡故後續娶王妃李氏,其間,她們與劉娥糾葛不斷。貌美且賢慧的劉娥在沒有任何名份的情況下,不僅正確處理了與二王妃的關係,還與王妃李氏結成了姐妹,而且憑藉枕頭風,力勸喜愛聲色犬馬、不務正業的王子趙元侃改邪歸正,習文經武,關心國家政事,使趙元侃終於聲譽鵲起,提升了他在父皇宋太宗心中的地位,於平定四川王小波、李順起義後被立為太子。太宗病逝前遺囑傳位於太子趙元侃,太宗的年輕寵妃德妃秘密勾結太監總管王繼忠,串通李皇后,草假詔欲立自己的兒子八王爺為皇帝。關鍵時刻,呂端識破其計謀,將計就計,擒拿了太監總管王繼忠,使趙元侃順利登上皇位,劉娥被接進皇宮,初封美人。

《大宋豔后》《大宋真宗皇后》即《大宋豔后》
該書第二部《宮闈烽煙》,波瀾迭起。開篇便描繪了八王爺的選美陰謀及劉娥與新進的魚雁二美人的後宮較量,繼而描繪了劉娥協助宋真宗義釋西部党項族叛亂首領李繼遷之母鄧氏老夫人,使李繼遷感激涕零,仍俯首稱臣於宋。接著,遼兵南下,兵戈不斷,大宋北部邊城頻頻告急。大宋朝廷內,主戰派與南遷派勢不兩立。主戰大臣寇準曾燒毀皇帝立劉娥為皇后的詔書,見皇帝仍猶豫不決,主動激說劉娥,讓其勸真宗親征澶洲。劉娥以大局為重,不計前嫌,採納了寇準等人的主張。在她的說服下,一貫處事不果斷的真宗終於御駕親征澶州,極大地鼓舞了宋軍士氣。楊柳渡之役,著名抗遼英雄楊繼業之子楊延昭率部擊敗突襲的遼軍,遂使宋遼兩方握手言和。澶州城上,真宗與蕭太后簽訂了《澶淵之盟》。正在前方議和之際,大宋後宮宮闕烽煙又起:不甘心稱臣的八王爺串通留守大臣,欲使太子監國,發動內亂。真宗聞報大驚,攜修儀劉娥緊急回京,挫敗了八王爺的這一陰謀。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李皇后病逝後,正當宋真宗感於劉娥襄助親征的功勞,第三次頒詔立劉娥為皇后之際,寇準會同一班大臣仍以劉娥出身低賤為名予以強烈反對,皇帝與大臣之間劍拔弩張,劉娥此次仍以大宋社稷為重,忍辱負屈,力勸宋真宗收回了成命。但劉娥隨之與身邊年輕宮女李氏義結姐妹,採用借腹生子的辦法獲得皇子趙受益,進而正位中宮,被冊立為皇后。

第三部《簾卷西風》,描寫了劉娥的人生巔峰。她當上皇后不久,宰相王旦辭世,新任宰相寇準異心,大太監周懷政暗搞宮廷政變,奸王趙元儼欲用巫術暗害皇太子趙禎,大臣丁謂亦野心勃勃,欲倒寇獨霸朝綱。在此風雲變幻莫測之際,宋真宗患病,劉娥沉著冷靜,指揮若定,依靠陳堯叟、張耆、楊崇勛等忠臣,逐一粉碎了這一大幫“西風”派人物的陰謀,取得完勝。未幾,真宗駕崩,劉娥垂簾聽政,由幕後預政走上了前台,被卷進了政治漩渦中心。她以政治家的眼光明察秋毫,罷黷欲陰謀私移皇陵,貪污腐化的宰相丁謂及閹臣雷允恭,挫敗了八王爺趙元儼暗害青年皇帝仁宗的陰謀,遠謫寇準於雷州。正當她的政治生命處於人生巔峰之際,大宋朝廷不少地方官員紛紛上書,勸皇太后劉娥效仿唐朝武則天稱帝,改朝換代,官員們的讚譽和建議使她心旌動搖。然而此時,此議卻遭到耿介正直的翰林院祭酒范仲淹的強烈反對。范仲淹雖官微言輕,非但極力反對她另立七廟,改朝換代,還建議皇太后劉娥及早還政於皇帝。難能可貴的是,皇太后劉娥始覺反感憎恨,但沉靜之後終於採納了范仲淹的建議,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將許多大臣的“勸進”疏付之一炬,並從此專心致力於吏治改革、教育和文化事業,起用了像晏殊、歐陽修、范仲淹一樣的年輕才俊,使大宋出現了一代盛世。

史書資料

(圖)《大宋豔后》翁美玲飾演的劉娥

獻明肅皇后,名劉娥(968—1033),是宋真宗趙恆皇后,宋朝第一位攝政的太后,功績赫赫,常與漢之呂后、唐之武后並稱,史書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劉娥祖籍太原,生於宋太祖開寶元年(968),祖父劉延慶在五代十國的後晉、後漢時任右驍衛大將軍(後晉高祖石敬瑭起兵於太原南,而後漢則建都太原),父親劉通是宋太祖時的虎捷都指揮使,領嘉州(今四川樂山)刺史,因此劉家舉家遷至成都華陽。據宋史上說,十五歲的劉娥與趙恆初會,進襄王府,但是趙恆與劉娥同為968年出生,於十七歲才被封為韓王,端拱元年(988)才被封為襄王,時年已二十。宋太宗至道三年三月癸巳日,五十九歲的宋太宗趙光義病逝,遺詔傳位於已立為太子兩年的趙恆。趙恆繼承大統,再也不用與劉娥偷偷來往了。

景德四年四月十六日,郭皇后病,享年三十一歲,諡號為莊穆皇后(後改章穆皇后)。真宗心裡雖然很想立劉娥為後,但是劉娥既無子嗣又出身低微,群臣們都不贊同,反而要求冊立十四歲的才人沈氏為皇后。沈才人雖然是大中祥符元年才入宮的,然而她出身高貴,是宰相沈倫的孫女。真宗不悅,索性讓後位空缺,不談立後之事。
然而劉娥雖然長年受寵,卻無法懷孕。她身邊的侍女李氏,突然一日夢到仙人下降為子,真宗和劉娥大喜,想出“借腹生子”的方法來。大中祥符二年(1010)四月十四日,李氏生下一子,趙受益(即後來的宋仁宗趙禎)。皇子雖然是李氏所生,卻只會認劉娥為母。真宗早在孩子出生三月前,便已宣布劉娥懷孕,冊封劉娥為修儀,與劉娥交好的楊才人則晉封婕妤。皇子雖然是劉娥的兒子,劉娥卻沒有親自撫養,而是交給楊婕妤撫養。楊婕妤亦是成都人,比劉娥小十六歲,與劉娥情同姐妹。真宗愛的既是劉娥,對楊氏也有好感,因此劉娥每每晉封,也少不了楊氏一份。時劉娥四十多歲,精力自然不如二十多歲的楊氏充沸,便讓楊氏代行哺育之職。

劉娥既已“生子”,真宗便詔告群臣,欲立為後。然而不少高級官員都知道劉娥“生子”的真相,真宗無奈,幾次欲“立之”,劉娥都不得不“固辭”。大中祥符五年(1012)十一月,真宗晉封劉娥為德妃,並給百官加官進爵,冊後禮儀一應從簡,既不讓官員進賀,也不搞封后儀式,封后詔書也迴避朝臣公議,只下令將封后詔書傳至中書省,自己家裡宣布一下就完事。十二月丁亥,四十四歲的劉娥終於成為大宋王朝的皇后。

天禧四年二月(1020),真宗患病,難以支持日常政事,上呈到皇帝那裡的政務實際上都由皇后劉娥處置。後來,真宗更是病重,下詔:“此後由皇太子趙楨在資善堂聽政,皇后賢明,從旁輔助。”此詔書便認可劉娥裁決政事的權力。

(圖)劉娥劉娥

乾興元年(1022)二月甲寅,54歲的宋真宗趙恆病逝於延慶殿,遺詔曰:太子趙楨即位,皇后劉氏為皇太后,楊淑妃為皇太妃,軍國重事“權取”皇太后處分。而小皇帝趙楨這時只有十一歲,實際上就是由劉娥處理政務。
然而丁謂想獨攬大權,欺上瞞下,以為劉娥是女子無見識,劉娥雖然當初因為後位不穩培植他,多年下來早已查知丁謂的不法舉動,此時更是怒不可竭,決心除掉他。當年六月,與丁謂勾結的宦官雷允恭被誅,丁謂罷相貶謫。丁謂被貶後,劉娥開始和仁宗趙楨一起聽政決事,正式垂簾。劉娥號令嚴明,賞罰有度,雖然難免有些偏袒家人,但並不縱容他們插手朝政。在大是大非面前,她更尊重士大夫們的意見,王曾、張知白、呂夷簡、魯宗道都得到了她的重用,劉氏姻族也沒有做出為害國家的禍事。

劉娥雖不願還政於仁宗,卻並未想過自立。程琳獻圖《武后臨朝圖》 ,劉娥親擲於地,道:“我絕不會做這樣的事!”劉娥表態後,群臣如釋重負,仁宗也心懷感激,恭孝唯謹,更於天聖七年(1029)九月頒布詔書,將太后生辰長寧節的儀禮升級到與皇帝生辰乾元節相同的程度。

明道二年(1033)二月,舉朝要行祭太廟大典,劉娥自覺天命已不久,想要在生前穿一次天子袞冕,便提出自己要著袞冕祭祀太廟。群臣大嘩,卻只得將皇帝袞衣上的飾物稍減了幾樣,呈了上去。二月乙巳這天,皇太后劉娥穿著天子袞衣、頭戴儀天冠,在近侍引導下步入太廟行祭典初獻之禮。為了將這場典禮搞得功德圓滿,亞獻者為皇太妃楊氏、終獻者為仁宗皇后郭氏。儀式結束後,劉娥在太廟文德殿接受了群臣給自己上的尊號:應天齊聖顯功崇德慈仁保壽皇太后。自此,徹底還政於兒子仁宗。

三月,劉娥病重,仁宗大赦天下,四處徵召名醫,然而卻無法挽留劉娥的命,幾天后,劉娥病逝於寶慈殿,享年六十五歲。而上諡號之時,劉娥謚為四字:莊獻明肅皇后(後改章獻明肅皇后),而一般皇后只謚二字;生母李宸妃謚為莊懿皇后(後改章懿皇后)。九月,仁宗下詔,劉娥和李妃同時遷葬永定陵。靈柩起駕這天,仁宗先為劉娥發引,不但執孝子禮,還不顧宰相們的勸阻親自執紼之禮(牽引棺材的繩索),一直步行送出皇儀殿。隨後他才再去往李宸妃下葬的洪福院為生母起靈,伏在棺木上痛哭道:“劬勞之恩,終身何所報乎!”

劉娥死後,劉氏家族受尊崇更勝昔日。劉娥曾有遺詔,命仁宗尊養母楊太妃為皇太后。仁宗遵其旨意,尊封楊氏為保慶皇太后,楊後雖未垂簾聽政,仁宗卻克盡孝道奉養。三年後,楊太后亦去世,享年五十六歲,謚為莊惠皇后(後改章惠皇后)。

線上閱讀

http://www.80zw.com/files/article/html/6/6606/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atalog.php?book=41040

作者簡介

《大宋豔后》趙國興
趙國興,河北魏縣胡村店人,早年畢業於河北省體育專科學校、河北大學中文系,歷任中專教師、籃球教練、文學編輯等職。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河北作家協會理事石家莊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石家莊市文聯專業作家。主要作品:長篇小說《女持劍官》《智破皇后案》《淚酒東京》;中篇小說集《把酒祭英烈》《燭光下的魔影》;長篇紀實文學《鑄魂》;報告文學集《企業家的風采》;六集電視連續劇《血陽》、十四集電視連續劇《海外來風》。另有十七部中篇小說和一些其他門類的文學作品,先後發表在中央或地方報刊上。

張志宏,女,河北望都彤霞村人,現供職於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該長篇小說為其與趙國興合作的處女作。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